关于构建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富源县教育局教研室万汇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强调要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对于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内涵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拥有80万人口的教育大县,富源县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这里,笔者结合本县的做法,就构建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体系

县域内的基础教育一般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是一个不小的“系统构造”。而基础教育质量又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受影响和制约的因素较多,具体应该关注什么、监测什么,是实施质量监测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有鉴于此,实施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应充分考虑影响县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诸多要素,进而理清头绪,抓住主要矛盾,把所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各个要素全部纳入监测内容体系。富源县在近几年的工

作实践之中,就是通过抓住主要矛盾来构建教育质量监测内容体系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监测。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才的总体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这里的教育目的监测是就后者而言的。教育目的监测主要是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教育法》和《规划纲要》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内在地规定着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既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尺度,也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要通过对教育目的的监测,全面、准确地把握县域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确保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素质教育的稳步实施。而对教育目的的监测不能只停留于抽象的层面,必须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富源县对教育目的的监测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督促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富源县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始终把教育质量的提升植根于高标准的普及土壤之中,做到以普及保质量、以质量促普及,形成了入学普及与教育质量的良性互动。多年来,富源县在

各学段学龄人口入学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也在持续上升,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二是确保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设置计划。开齐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需要。富源县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富源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开设的各门学科课程和课时,并强调要严格按要求上好思品(思政)、音体美、理科分组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与此同时,坚持把课程开设纳入教学工作目标责任书的重要考核内容,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督促,充分保证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的基本要求。

三是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途径。富源县教育局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要求,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切实推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督促学校把学生思想道德、创新素质、学习习惯的评价突出出来,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充分用好《学生成长记录袋》,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教育过程监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是教育活动诸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的互动。在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教育过程监测最为复杂而又最为重要,其实质就是对教育诸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主要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各环节的工作状况并及时纠正偏差,使教育活动自始至终保持正确的目标趋向。搞好教育过程监测,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保证预期的教育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富源县教育局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切实克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倾向,确定了“重过程、保结果”的管理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教育过程监测。近几年来,富源县对教育过程监测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学校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使用情况;教学各环节实施情况;开展课程改革情况;教学工作奖励情况;学校教学检查情况;教育科研活动情况;学生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等。在对各项指标进行系统监测和考核的同时,富源县教育局注重调整监测重心,并制定配套措施,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的监测力度。譬如:教育局每学年初均与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教学工作过程管理责任书,将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课程教学改革等纳入责任书考核范畴,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这样,既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又保证了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再如:为了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富源县教育局于2011年2月就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

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活动开展以来,教育局组织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以学论教”思想的高效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并注重抓好检查评估和跟踪问效,有力地推动了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底,全县绝大多数学校都已初步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育结果监测。结果即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教育结果是教育诸要素互动和经历一定教育时间之后的“产出”。长期以来,教育结果一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其监测由来已久,但过去的监测方法、手段及具体指标内容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们对教育结果的关注往往是直接而不附加任何条件地看学生考分和升学率的高低。鉴于此,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全县基础教育质量,富源县教育局不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调整监测视角,而且更加重视发挥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对于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检测的效度和信度。富源县教育局在按照省市要求,认真组织搞好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同时,每个学年末期均以一定形式组织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并对学校举行的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凡是质量检测,教育局都安排教研室把好命题关,确保检测内容符合课标要求,体现课改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