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血液学优秀课件【可编辑PPT】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检验绪论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绪论ppt课件
5. Wright(1902)、Giemsa(1902)、Jenner(1899)、 Leishman(1901)和MacNeqal(1922)对Romanowsky混合物 染色剂做了改进
6. Romanowsky型混合物染色剂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直到现在 其基本配方仍被广泛使用,这一混合染色剂由甲基蓝、伊红和 天青组成,依据染色后细胞的大小、形状及色彩深浅进行鉴别
始人之一、著名的血液学家、医学教育家。多年致力于临 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 研究所(天津输血及血液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 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主编有《邓家栋临床血液 学》、《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 及其他医学专著
15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 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 之一,其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在引领 中国血液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方面具有极高价值。 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还有首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20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及特点 (一)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21
原发性血液病:是指原发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并以血液学异常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多有其独特的血液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红细胞疾病
原发性血液病
白细胞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病)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继发性血液病 (继发性血液异常)
继发性血液病(继发性血液异常):是其他器官或组织的病变,通过 某些机制累及血液和造血组织而出现血液异常,其转归常取决于原发 疾患。此外,外科手术、严重创伤及药物治疗等也可引起血液学异常

临床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7
2.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网红轻度 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 升高先于红细胞恢复。 3-5天开始上升, 7 ~ 10 天达高峰,增至 6 ~ 8 %或达 10 %以上。 2 周左 右网红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才逐渐增 高。这一现象称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 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 胞贫血诊断的治疗性试验,给予铁剂或叶酸, 如出现网织红细胞反应,可帮助确定为某种贫 血的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
12
原理
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 蛋白质: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 蛋白原、 γ球蛋白、 α 、 β球蛋白、免疫 复合物等,因带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 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致血沉 加速。清蛋白带正荷,具有抑制红细胞 缗钱状聚集的作用,血沉减慢。
13
原理
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 脂类物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促进作用,可 使血沉加快;卵磷脂有抑制作用使血沉减慢。 红细胞的数量、形状或大小等自身变化:红细 胞数量越多,受到的阻力越大,血沉越慢;反 之则血沉加速。红细胞形态异常不利于缗钱状 形成,因此血沉加快不多;大红细胞因表面积 相对减少,受到血浆的阻遏力相应减少,下沉 较小细胞为快。
10
原理
红细胞沉降的速率受两种相反方向力量 的相互作用,即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 的阻遏力。 由于红细胞的重力而产生自然的下沉力。 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 带有负电荷,红细胞互相排斥使细胞间 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下沉受到的阻 力较大,故沉降较慢。
11
原理
红细胞聚集是促使红细胞沉降的主要原 因。 如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减少而互相聚集 呈缗钱状形成,因重量增加,与血浆接 触的总表面积减少,下沉时受到血浆的 阻遏力减弱,故使红细胞沉降增快。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可修改版ppt]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可修改版ppt]
2.血液分析仪法:利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 理
稀释液(Hayem液):氯化钠、结晶硫酸钠、
氯化高汞溶于蒸馏水。氯化钠作用调节渗透 压;硫酸钠作用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链; 氯化高汞为防腐剂。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显微镜法 (异常标本校正) ①血液分析仪的校正
②白细胞减少时的对照核实。 ③血小板计数受小红细胞干扰时的校正 2.血液分析仪法 (大量样本的普查) 方法精确,且操作简便、快速,已广泛应用。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1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 液,不停的循环于心血管系统。成人平均血量5L 左右,约占体重的8%,婴幼儿比例略高。
㈠血液的组成 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㈢血液的功能 ㈣红细胞的生长发育
㈠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 组成
有形成分 血细胞、血小板
血浆
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在胎儿和成人期合成均较低)
亚铁血红素由2价铁原子和原卟啉Ⅸ组成
在正常状态,机体有99%Hb的铁原子呈Fe2+状态, 称为还原Hb,l%的Fe3+为高铁血红蛋白,只有亚铁 状态的Hb才能与氧结合,此时称氧合血红蛋白。血 红素与氧分子的结合有协同效应。解离曲线呈S形。
(二)血红蛋白的合成
影响Hb合成的激素有2种;一是红细胞生成 素(EPO),可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ALA)的 生成与铁的利用.从而促进血红素和Hb的合 成;二是雄激素,睾酮在肝脏内由5-β还原酶 转变为5-β氢睾酮,它能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 合成酶的生成。
①高于6.8×l012/L,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②低于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
续寻找原因。
③低于1.5×l012/L应考虑输血
医学决定水平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骨髓活检
在MDS已广泛应用,不仅提供诊断依据,还有助 于预测预后。
骨髓病理切片中各系病态造血更加明显,特别是 粒系。若发现3~5个以上原粒及早幼粒细胞聚集 成簇,位于小梁间区或小梁旁区,即所谓“幼稚 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是MDS骨髓 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儿童MDS (cMDS) 儿童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
MDS不能分型 (MDS-U)
MDS不能分型 (MDS-U)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WHO 2008)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WHO 2001)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二、骨髓象
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少数增生减低。
细胞形态异常反映了MDS的病态造血。
(1)红系:大多增生明显,比值增高,少数病例比值减 低。各阶段幼稚细胞常伴类巨幼样变,核浆成熟失衡,红
细胞体积大或呈卵园形,有嗜碱点彩、核碎裂和HowellJolly小体。RARS能检出环形铁粒幼细胞。
部分患者在经历一定时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 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 程中始终不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隐袭,以男性中老年多见,约70%病例50岁以上。儿童少 见,但近年青少年发病亦有增加。
MDS的初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数 患者有头昏、乏力、上腹不适和骨关节痛。
难治性贫血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其他
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 性休克等
核左 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 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 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 移 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 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 失血等 稚阶段的粒细胞 核右 如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 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 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移 3%
• 答案D。血小板计数的 参考值和临床意义详 见下表:
参考值 (100一300)x109/L 血小板 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 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减少 <100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 ×10 /L 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 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脏肿大、血液被稀释(输大量库 存血或大量血浆) 血小板 原发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 >400× 化早期等 109/L 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 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 ×109/L以下
类白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 血病 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 反应 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个白 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 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 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 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见于: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多 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 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 大面积积烧伤、过敏及电离 辐射
• 13.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可见于以下哪一种 疾病: • A.急性失血 • B.化脓菌急性感染 • C.脾功能亢进 • D.类脂质沉积病 • E.支气管哮喘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测一ppt课件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失血
.
16
(三)红细胞形态改变
.
17
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
.
18
.
19
.
20
.
21
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
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
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
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
.
22
.
71
.
40
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 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
41
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
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 等病理情况下出现 ①细胞大小不均 ②中毒性颗粒 ③空泡形成 ④杜勒小体 ⑤核变性
.
42
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 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 所致。
.
43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 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
.
44
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 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
45
杜勒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犁形或云 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常 见于严重感染。
.
46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 16~25m,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 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
47
(3)、棒状小体: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 6m,1 条或数条不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 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

实验诊断(血液学)PPT课件

实验诊断(血液学)PPT课件
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
指在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从病人 的实际出发,合理选用检验项目;临床实验室运 用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细胞学、病 理学及其他检验学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 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医生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与临床医学 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协助 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 预后的方法。
1
内容
➢ 血液学检验 ➢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 生化学检验 ➢ 免疫学检验 ➢ 病原学检验
2
应用
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为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提供资料 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手段 为健康普查和健康咨询提供服务
3
现状
仪器的自动化 试剂的多样化 方法学的标准化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崛起 实验的质量控制和系统评估 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循证实验医学的问世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大细胞正/高色素性 单纯小细胞性
常见疾病
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4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①继发性 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PO) 生理性增多 见于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的 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及情绪激动等,因缺氧红细胞生成素 代偿性增加所致。 病理性增多 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 肿、肺心病、某些发疳性先心,由于长期缺氧,其RBC可 在7.5 ~8.5×1012/L,HGB在180 ~240g/L;亦见于某些 肿瘤如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14
检验医师的责任
• 要有扎实的和全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 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试
验 • 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试验 • 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 • 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 具有与临床之间进(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寻求、 应用证据的医学,亦称实证医学、求证医学。EBM的基 本要素是证据;核心是追踪当前最好的外在证据以回答 临床解决的问题。
12
➢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全血→成分血 (RBC悬液、粒细胞、血小板、血浆、丙 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 输血存在的问题: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 播性疾病
➢ 自体血体外循环
13
•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 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 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 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 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 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 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 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
16
• 循证检验医学(EBLM)/循证血液检验医学(EBHLM)的 循证步骤:循证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 献查阅,全面收集所有相关、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应用meta分析对文献、资料 和数据进行严格的评价,评价其可靠性、真实性而得出全 面、真实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整,确定最佳方案进行临床 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对进行的临床实践做出后效 评价,发布新的结论与实践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 microRNA(miRNA):一组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 RNA,主要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mRNA,目前成为许多 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标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Howell-Jolly氏小体和卡波环常见于增生性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骨髓是成人唯一能生成粒、红、巨系的器官
在瑞氏染色下,红细胞全部或部分胞质中部分被染成 灰蓝色。表明红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特 别是溶血性贫血。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素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4)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与计算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表现出红细胞体积变小,而巨幼细胞贫血表现出细胞体积 偏大,那如何计算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Hb/RBC(Pg)
正常参考值:27~32Pg 正常细胞性贫血MCH ;小细胞性贫血 MCH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H 区分急性失血性贫血与缺铁贫,巨幼贫.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生理功能 气体交换与携带功能 代谢周期为120天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一)定义 RBC、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HCT(血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二)检验方法 红细胞计数:多采用电阻抗法。 血红蛋白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法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临床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2) 寿命:4~6天(功能池中的仅为10-12h)
(3) 功能: 吞噬.杀菌作用。
可编辑ppt
24
2.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下午.饱餐.情绪激动.运
动.高温.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时等。
特点:为一过性增高.质量无变化。
可编辑ppt
25
(2) 病理性:反应性↑、异常增生性↑
1) 反应性↑:(以N为主) 动员骨髓储存池及外周血边缘池的N释放
(1)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 2)某些细菌感染:伤寒 粟粒性结核。 3 )年老体弱、晚期癌症者感染时。
可编辑ppt
28
(2)血液系统疾病:再障、MDS等
(3)物理化学因素:射线、氯霉素、解热镇痛药 (4)单核-巨噬C系统功能亢进:
(5)结缔组织病:SLE等
可编辑ppt
29
4.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2)病理改变:大小异常、形态异常。 1)大小异常:
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等。
可编辑ppt
12
RBC直径
临床意义
小RBC
<6um
缺铁贫、地贫、铁幼贫
大RBC 10um≤直径≤15um 绝大多数溶贫
巨RBC
>15um
巨幼细胞性贫血
RBC大小不等 直径相差1倍以上 骨髓红系明显增生:增贫
2)接触放射线。
3)免疫缺陷性疾病。
4)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可编辑ppt
42
3.异形淋巴细胞:
⑴泡沫型(I型):无核仁
⑵不规则型(II型):无核仁
⑶幼稚型(III型):有核仁 ⑷其它型:
粒细胞样、浆细胞样、组织细胞样
可编辑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髓外造血:病理情况下,肝、脾、淋巴结可恢复其造血功能 髓外造血部位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见于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8某些恶性贫血
3、造血微环境 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
1、造血干细胞的特征:(1)多数细胞处于G0期即静止期
200∶1
有核细胞均数/HP >100
50~100 20~50 5~10
<5
常见病例 各种白血病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 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介于浆细胞和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可归于红细胞 介于淋巴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细胞亦归为红细胞
诊断意见分为以下几种: (1)肯定性诊断: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现典型者 各种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 移癌等 (2)支持性诊断:血象、骨髓象有形态改变,可解释临床表现者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3)可疑性诊断:少量异常细胞,临床表现不典型 难治性贫血等 (4)排除性诊断 (5)形态学描写
C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M;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Meg;白细
胞介素3 IL-3)
④白细胞介素 IL ⑤红细胞生成素 EPO (肾小球合成) ⑥血小板生成素 TPO
(2)负向调节因子
①转化生长因β,TGF-β
②肿瘤坏死因子α、β,TNF- α、β
③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④干扰素α、β、γ,IF- α、β、γ
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2、出生后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红骨髓:出生到4岁,均为红骨髓;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 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50%
(2)淋巴器官造血: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 T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涂片检查
低倍镜: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异常细胞 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
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增生极度活跃
1∶1
增生明显活跃
10∶1
增生活跃(正常)
20∶1
增生减低
50∶1
增生极度减低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粒细胞形态学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形态学
2、红细胞系统形态 (1)原始红细胞: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3个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 (2)早幼红细胞:核仁模糊或消失 (3)中幼红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 胞质内血红蛋白合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蓝&红) (4)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 胞质量较多,浅灰色或浅红色 (5)网织红细胞 (6)红细胞:染色后呈淡红略带紫色,中央部分淡染、无核
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⑤其他
骨髓检查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DIC;晚期妊娠孕妇做
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髂骨后上棘为首选穿刺部位
取材满意指标:骨髓液中有较多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大于血片中的比值
嗜碱性、嗜酸性改变)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附:
正常骨髓分裂象常见于早幼及中幼阶段。 正常骨髓分裂象约占有核细胞的1%,增值过高的分裂象约占有核细胞 的5%。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检查适应症
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三系细胞(红、白、粒) 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等异常细胞。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形态学
1、粒细胞系统形态学
(1)原始粒细胞: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2-5个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无颗粒
(2)早幼粒细胞: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3)中幼粒细胞:①中性中幼粒: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中幼粒:橘红色的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胞核明显凹陷,但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 (5)杆状核粒细胞:胞核凹陷程度超过直径一半,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 (6)分叶核粒细胞:常分2-5叶,两核之间细丝相连
1、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胚胎发育第2周—第9周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脏造血期:3-6个月时胎肝是体内最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期:第3个月时开始造血,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高度发育,
成为造血中心 血细胞形成顺序: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临床医学检验血液学
第一章 绪论
血液学: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 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 血液免疫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 实验血液学:研究试验技术和建立试验方法。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⑤趋化因子 CK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形态演变规律 1、细胞体积 大→小 (早幼粒比原粒细胞大,巨核细胞由小变大,DNA复制
不分裂,多倍体) 2、核质比 大→小 3、核大小 大→小 4、核型状 圆→凹陷→分叶 (有的细胞不分叶) 5、核染色质结构 细致→粗糙,疏松→紧密 6、核染色质受色 淡紫色→深紫色 7、核膜 不明显→明显 8、核仁 显著可见→无 中幼阶段消失 9、胞质量 少→多 淋巴细胞例外 10、胞浆颜色 深蓝→浅蓝 (中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明显,呈红色) 11、胞质颗粒 无→有 (红系统胞浆无颗粒,粒系统到中幼阶段出现嗜中性、
(2)绝大多数表达CD34和Thy-1(CD34+Thy-1+)
(3)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
(4)缺乏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造血干细胞进行的是不对称性有丝分裂
2、造血祖细胞,又称定向干细胞,只能短期重建造血。
3、造血调节因子
(1)正向调节因子:
①干细胞因子SCF
②芙来3配体FL
③集落刺激因子CSF(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GM;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