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提要:引子一、探讨了创新思维结构二、构建了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三、进行了说课的改革与创新四、编写了适应师生创新思维编能力训练的系列丛书五、尝试了新课程教与学行为转变研究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学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罗才忠

提要:

引子

一、探讨了创新思维结构

二、构建了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三、进行了说课的改革与创新

四、编写了适应师生创新思维编能力训练的系列丛书

五、尝试了新课程教与学行为转变研究

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引子

本课题筹备于1999年9月,正式启动于2001年5月16日,由海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给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2001年9月10日立项为“十五”科研规划课题;2002年9月5日全国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管理。

五年多来,我们分别在海南省三亚一中(2001-05),万宁中学(2001-12),那大二中

(2002-05),加积中学(2003-04),澄迈中学(2003-11),海口市实验中学(2004-12)做了六次全省的大型教研活动,请全国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陈宏伯、方明一、彭咏松、魏超群、陈大钧等讲学12人次。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以下研究:

一、探讨了创新思维结构[1]

将思维的创新性作为中学数学教学一个能力提出来,足以说明它的地位与价值。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思维能力做为能力培养的核心。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思维能力,更集中表现在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为了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第一需要。我提出创新思维不局限于创造活动中的思维,而是一切朝着有利于突破现实局限的意识去努力,使学生在非常规思维中,去求异,去变式,去跨越,探求思维的新颖、独特、变通,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遵循数学自身特点,依照数学思维的三大特点,即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数学思维的相似性去认识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求异性。如果我们的学生具备数学思维的特征,不仅对数学学习本身会提出数学问题,并能通过联想、类比,推理解决其他非数学问题,再进一步深化发展,使学生善于旁征博引,发散创意,求异思考,并用批判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孕育着一种“基因”的诞生,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生的过程。

我们的目的是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里首先要解决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要研究创新能力的形成基因与形成过程。通过课堂与课外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作为思维的起

点。从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即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同一类问题。对已形成的成熟意见与见解,还要深思熟虑地问一个为什么,这是练就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这个基础上,放开学生的思维的求异性,这便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始。

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品质高级行为的外露,是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的最理想的结果,它以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批判性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好奇心,离异感,对现有的材料总是不满足,有强烈的的求知欲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由心理上的不满足而产生的有目的追求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动力,打破不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我们所以提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来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促进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求异,敢于探索,获取成功。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结构如图所示:[2]

图中底面两同心圆的圆心是大脑输出指挥系统,它支撑着思维品质平台。

底面最大圆是非智力品质。界于两个同心圆部分(圆环)是思维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底面三角形的外接圆表示学生的智力品质。

正三棱锥底面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学习活动的基石,用思维的宽度(深刻性和广阔性)、思维的速度(敏捷性和灵活性)、思维的力度(批判性和创造性)表示,这“三度”反映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三棱锥的三条侧棱是学习活动的支柱,用“三性”表示,思维的问题性是思维的起点,它是由数学问题产生的,思维的相似性是学习过程中随着问题的深化而引起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是建立在思维发展的基础上,思维发展的良好结果产生新思维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它可以分成四个方面:思维的内容(即材料与结果);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思维的个性品质(包括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正三棱锥的三个侧面表示动态的思维的内容、基本形式和方法。底面表示思维的个性品质。[3]

思维结构正向与逆向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协调统一的,因此,这个构造图比较全面地勾画了人的思维活动的全貌。思维品质好的人,思维是活跃的,开拓的,创造性的。思维可以活化大脑细胞,使大脑功能得到开发,大脑指挥系统更科学更有效地发挥它的威力,进而开发创新思维能力。

二、构建了创新思维教学模式[4]

我国在教学模式研究上,起步较晚,然而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各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有的是借鉴国外的,有的是改革传统的,也有的是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经验总结与提炼的,应该看到这些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的发展,强化对人才培养上起到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模式研究上取得极大的成绩。构建了上千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成讲授型、模仿型、自学型、目标调控教学型、讨论研究型、发现型、结构型、情境型八类[5]。这些类别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代为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这些模式自身的缺陷,难免不受到实践的冲击;教学模式需要扬长避短,与时俱进, 教学模式呼唤发展创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日本政府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的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欧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认为,知识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