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丛书编刻研究
毛晋校刻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毛晋校刻书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指导教师:***20050401ABSTRACTMaoJin(1599.1659),whowasafamousbook—collectorandgreatpublisherbetweentheluteMingDynas’yandMeearlyQingDynasty,ZMShengwhenhewaswasveryfondofreadingbooks.Heusedtobeexaminmionforselectingoffcialsyoung.Afterhecouldnotpasstheseveraltimes,hegavelipandbegantodevotehimselftoresearchingancientbooks.HesoldhisfieldsandbuiltJiGuGeandMuGengLouatSeven.starsBridge,whereheworkedatcollectingallkindsofpreciousancientbooks,collatingandengravingancientbooksallhislife.Hewouldratherspendmuchmoneyforbooks,thetotalofwhichwas84thousand.Maocollatedandengraved600kindsofancientbooksofSongandYuanDynastytinderthenalneofJiGuGe,includinghistory,poetry,novels,notesandSOOil,whichmadehimthepersonwhohadthemostprivateengravingbooksinChinesehistory,HewasworkingatpublishingbooksallhislifeandmadeoutstandingcontributionstospreadingChineseculture.Basedontileothers’researchesOilMaoJin,thecatalogueofMao’Srelatedtohim,collatingandengravingancientbooks,somereferencesthethesismakesasystelnaticsummeryandresearchintoMao’Scollatingmethodsandcharacteristics,activitiesandcharacteristicsofengraving,andappraisalsonhiscollatingandengravingancientbooks.Tilethesiscanbedividedintofourparts:Tilefirstpart-Preface,willshowthepreviousresearchofMao’Sthmily,hislife,hiscollectingbooks,willtogetherwithhiscollatingandengravingbooks.TilesecondpartintroduceMaoJin,includinghislife,hisfamilyandhisstory.ThethirdⅡMaoJin’Sactivitiesofengraving,partwillhaveacompletedescriptionofthenitwillexploreMao’Scharacteristicsandmethodsofcollatingandengraving.Withanaimtogivehimanfairappraisal,theforthparttriestogiveanobjectiveanalysisonhiscontributionsofcollatingandengravingancientbooks,concerninghisSuccessaswellasfailureincollatingandengravingancientbooks.KeyWords:MaoJin,JiGuge,collateancientbookstengraveancientbooksⅢ引言有明一代,随着经济空前地发展,文化事业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刻书事业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
明代曲学文献刻抄述论
明代曲学文献刻抄述论叶天山【摘要】嘉靖以前,明代曲学文献的传播情形不显;嘉靖时以传抄为其主要的传播方式,万历以后则转变为刻、抄并行,且以刊刻方式为主导的格局。
这一大致的历史变迁,与曲学研究的成绩与规模、散曲戏曲创作的历史发展情形以及出版业的兴衰均相关联。
明代曲学文献在本朝以应用于文艺实践为其主导取向,入清之后则渐次转变为以学术研究为其主要目的。
明清以来明代曲学文献的流通地域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这是当时江南尤其是吴越作为曲文化中心的一种具体体现。
%There’s no obvious spread notes about Song Theory Books of the Ming Dynasty before Jiajing. Copy was the main spread method in that times, while became publication as its main mode form Wanli. This general historical change was associat-ed with drama research achievements, development of song writing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Ming Dynasty, practice of literature & art was the orientation for Song Theory Books. Then object was gradually changed into research in Qing Dynasty. Since Mi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song culture center of Wu-Yue, Jiangnan was fo-cused on the spread of Song Theory Books of the Ming Dynasty.【期刊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7页(P65-71)【关键词】曲学;刻印;传抄【作者】叶天山【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9.2在交叉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看到:结合传播学的理路展开明代曲学文献本位研究的成果甚少。
论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
论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刘全波【摘要】Publication industry of daily -use leishu in Ming Dynasty has obtained great development.Allkinds of daily -use leishu had been compiled and printed constantly.They had version complex and numerous.Profi-ting from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bookshops and bookseller,it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he flourishingPublication industry of Ming Dynasty.Because of the abundant content and popular prices,daily -use leishu was be-loved by people at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it also became a Wanbaoquanshu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gainknowledge and learn about the world for common people at that time.%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各种日用类书不断被编纂、刊刻出来,版本繁复,数量众多,加之书坊、书商经营有方,遂成为明代繁荣发展的出版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丰富、价格低廉的日用类书受到广大士农工商的青睐,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世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万宝全书。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6页(P67-71,119)【关键词】明代;日用类书;出版【作者】刘全波【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Z224类书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资料汇编。
明代刻本
• 从刻书地区来看,各地的水平也不平衡。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甲集《经籍会通》 卷四云:“凡刻之地有三:吴也,越也, 闽也。蜀本,宋最称善,近世甚稀。燕、 粤、秦、楚,今皆有刻,类自可观,而不 若三方之盛。其精,吴为最;其多,闽为 最;越皆次之。其直重,吴为最;其直轻, 闽为最;越皆次之。”
• 又云:“天下印书,以杭为上,蜀次之, 闽最下。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 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骤精, 遂与苏、常争价。蜀本行世甚寡,闽本最 下,诸方与宋世同。”
• 其人如期至索直,故绐之曰:“以原书还 汝。”其人不辨真赝,持去,既而复来曰: “引亦宋椠,而纸差不如吾书,岂误耶?” 延喆大笑,告以故,因取新雕本数十部散 置堂上,示之曰:“君意在获三百金耳, 今如数予君,且为君书幻千万亿化身矣。” 其人大喜过望。今所传有震泽王氏摹刻印, 即此本也。
• 这则逸闻未必是真,但由此可以看出王延 喆在嘉靖六年(1527)所刻《史记集解索 隐正义》一百三十卷之精。
• 道光、咸丰两朝,天下多故,稽古右文, 万机无睱。同治一朝,大乱甫定,天子冲 龄,此事遂废。八年(1869)夏,武英殿 灾,凡康熙二百年来之藏书储板,一炬荡
然。幸大内宫廷殿阁,奉天陪都、热河行
宫陈设书籍,尚有存者。武英殿灾,纂修
协修之官犹在,写刻印装之工匠未撤,而
刊书之事,终同治一朝逐渐改变以宋本为模范黑口变为白口版心刻字数下刻刊工姓名有的也将写工姓名刻上卷末书尾或序目后边多刻有牌记
明代刻本
• 但是对明刻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从时间上看,明刻本各个时期的风格是不 同的。从洪武到弘治,刻本基本上沿袭元 代的风气,刊刻的精美程度也可比元刊。 明中叶的覆刻宋本,则可媲美宋本。嘉靖 以后,特别是万历以后,私意删改书籍的 现象比较严重,遭到的非议因此就多了。
明代大型字书《重刊详校篇海》初探
明代大型字书《重刊详校篇海》初探《重刊详校篇海》是一部明代大型字书,它包括了许多关于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文将对《重刊详校篇海》进行初探,介绍其历史、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历史《重刊详校篇海》的正式名称是《重刊详校纂增篇海》,它是明代著名学者徐渭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完成的一部丛书,共计十二种,包括经、史、子、集、古、今、艺、术、医、天、地、人等十二类分科。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书法家,他精通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擅长书法,对古代经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编撰《重刊详校篇海》,旨在搜集整理各家经义,广泛涵盖各种学术领域的著作,为后人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二、特点1. 广泛涵盖《重刊详校篇海》搜集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学术著作,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精心编纂徐渭在编撰《重刊详校篇海》时,非常注重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精心校勘各种古籍文献,力求对每一份资料进行详尽的校勘和注释,确保了该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可信度。
3. 经世致用《重刊详校篇海》不仅仅是一部丛书,更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工具书,它所收录的内容涵盖了古代的经义、法律、医学、艺术、历史等方方面面,可以为后人研究各种学术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三、对后世的影响《重刊详校篇海》是一部对后世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丛书,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古代文化和学术的了解,更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研究参考。
在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中,《重刊详校篇海》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学术经典,对后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重刊详校篇海》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题材和学术资源,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刊详校篇海》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明代大型字书,它广泛涵盖各种学术领域的知识,精心编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明清江南文化世族刻书活动研究
中 国 古 代 有 三 大 刻 书 系 统 , 即 官 刻 、坊 刻 和
刻 所 能 及 。笔 者 认 为 ,强 烈 的 家 族 文 化 传 承 意 识 是其 刻 书活动 之原 动力 。 钱穆 先生 认 为 “ 族 是 中 国 文 化 一 个 最 重 家
家 刻 。家 刻 是 指 私 家 刻 书 , 大 约 萌 芽 于 五 代 前
私 人 刻 书 方 面 的政 策 比 较 宽 松 ,文 人 私 家 刻 书 的
在 这 种家 族 文 化 传 承 意 识 驱 动 下 进 行 的文 化 事
业 。
现 象 比较 普 遍 , 明 代 的 王 慎 中 、 唐 顺 之 就 曾 感 叹
过 “ 十 年 读 书 人 , 能 中 一 榜 , 必 有 ~ 部 刻 数
后 ,至 明 清 时 期 进 入 繁 荣 阶 段 , 其 中 以 江 南 苏 州 、 常 州 、杭 州 、金 陵 等 地 尤 盛 。 尤 其 是 ,江 南 的许 多文 化 世 族 把 刻 书 当做 家 族 重 要 的 文 化 事 业 , 投 人 了 相 当 大 的 财 力 、精 力 , 为 文 化 的 发 展
文 化世 族 成 员 一 般 都 有 较 好 的 文 学 艺 术 修
养 , 创 作 有 一 定 数 量 的 诗 文 作 品 。 重 要 的 是 , 明 清 文 化 世 族 成 员 因 为 具 有 较 强 的 家 族 文 化 传 承 意 识 , 即使 是 才 名 不 彰 ,也 热 衷 于 刊 刻 家 族 中人 的 诗 文 作 品 , 以 延 续 家 族 优 秀 的 文 化 传 统 。 如 昆 山 归 氏 世 族 对 于 归 有 光 文 集 。就 数 代 相 继 ,一 刻 再 刻 。 归 庄 说 他 为 曾 祖 归 有 光 刻 全 集 之 前 ,归 氏 家
出版史上子类丛书的编辑与刊刻
二 、 类 丛书 的编 刻 子
为 了便 于流通和 使用 , 克服 综 合性丛 书收 书 杂 而 不 专 的缺 陷 ,人 们 想 到 了模 仿 汇 刻 经 书 合 历 史发展 的实 际来 看 , 它又 是长 期受贬抑 的 。 的办 法 汇 刻 子 书 。于 是 ,专 门的汇 编 子 书 在 明 班 固在 《 书 艺 文 志 》的 《 子 略》的末 尾 指 汉 诸 代 中叶 以后 盛 行 开 来 , 中大 多系 坊 刻 之 作 。 其 虽 出 : “ 子十 家 , 诸 其可观 者 九 家而 已。 皆起 于 王 不 能排 除 书 商 以赢 利 为动 机 而 汇 刻 子 书 , 它 但 们 的编 刻对 于扩 大 子 书 的流传 与 影 响无 疑 具 有 道 既微 , 侯 力政 , 诸 时君世 主好恶 殊 方 , 以九 是
子 书 即 “ 子 ” 书 , 我 国传 统 古 籍 中一 诸 之 是 个 非 常 重 要 的部 分 。 早 的一 批 子 书 产 生 在 春 最 秋 末 到 战 国 的 百 家 争 鸣 时代 , 中不 少 是 我 国 其 古代 思 想 文 化 的珍 贵 结 晶 。 汉 以后 的整 个 封 秦 建 社会 中 , 少 思 想 家 和 学 者 写 过类 似 的著作 , 不 其 中 不 乏 优 秀 的作 品 。 “ 自六 经 以外 , 说者 皆子 书 也 。[1所 谓 “ 立 ; 1 立 说 者 ” 即指 能 自成 一 家 之 言 、自立 一 家 之 学 说 , 者 。 照 传 统 经 、 、 、 四分 法 的观 点 , 属 按 史 子 集 凡 哲 学 、 治 、 技 和 艺 术 类 的 图书 , 极 少 数 如 政 科 除 《 语 》 《 子》 因地 位 特 殊 而 被 抬 升 进 入 经 部 论 孟
家之 术 蜂 出并 作 , 引 一 端 , 其 所 善 , 各 崇 以此 驰 积 极 意 义 。清 代 以至 民 国时 期 , 有 若 干 类 似 还 之 书 , 按 狭 义 编 的 , 按 广 义 编 的 , 成 了子 有 有 形
论毛晋的编辑出版活动与思想
论毛晋的编辑出版活动与思想作者:马晓琼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3期明朝时期,我国的私人藏书和刻书业比较发达,民间书坊盛行,但明朝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故而有“明刻书而书亡”的说法。
晚明万历年问出现了一位以校勘精审,刊质精良著名的大出版家,他就是汲古阁的主人毛晋。
毛晋严谨的刊刻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赏识,著名学者钱谦益称“毛氏之书走天下”,其友夏树芳称“海内悉知有毛氏书”。
毛晋(1599-1699),江苏常熟人,原名风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隐湖。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编辑出版家、藏书家兼私人刻书家,其一生收藏的书籍多达84000余册,内容丰富涉及诸多领域。
清人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中说:“明季藏书家,以常熟之毛晋汲古阁为最著。
当时遍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唐宋元人别集,以至道藏、词曲,无不搜刻传之。
”一毛晋的编辑出版活动毛晋自幼喜读诗书,“通明好古,强记博览”其刊刻之书范围甚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不少古籍依赖毛刻本才得以流传。
在《常昭合志稿》提到毛晋所著有“和古今人诗、野外诗、题跋、虞乡杂记、隐湖小志、海虞古今文苑、词苑英华”共数百卷。
而毛晋一生所编辑之书也不少,有《山居小玩》13卷、《三唐人文集》34卷、《宋名家词》90卷、《六十种曲》120卷、《津逮秘书》总15集等,并为每篇做题跋,自刻《隐湖题跋》152篇,后潘景郑补志249篇,易名《汲古阁书跋》。
总体来说毛晋的编辑出版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作题跋题跋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散文文体。
古代文人在阅读书籍或欣赏字画时,如有心得体会,或要进行说明议论,可以题写于书籍卷帙之后,此类文章即是题跋。
毛晋每编一书,都有一篇记载编辑经过的题跋附在书后。
王象晋在《毛子晋诸刻题跋引》说“子晋既刻其所藏书若干种,各为之题词行世矣,友人爱其书尤爱其题词,劝子晋盍单行之,于是又有题词之刻。
”他的题跋内容丰富,这些题跋“或剔前人之隐;或揭后人之鉴,或单词片句,扼要而标奇;或明目张胆,核讹而黜谬。
明代边疆史籍刊刻探研
方面 , 明朝与蒙古 的边疆军事冲突几乎与有 明一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0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务费专项 资金资助项 目“ 明代边疆史籍 的编纂 与价值研究” ( F R F — B R 一 1 1 - 0 1 1 A ) 。 作者简介 : 李 怡, 女, 河南 洛阳人 , 北京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为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古 典文献 。
前 问题 比较严 重 , 以后 有所缓 和 。 双方 的军事 冲突 在
各个阶段 的战争态势 、 目标和策略不断变化 , 而明代 蒙古的政治是在 内部割据与统一斗争中演变的, 这 种演变又与明朝密切相关。洪武 、 永乐两朝 , 明朝侧
重“ 以威服之” 的战争政策 , 以武力消除蒙古贵族的 实力 ,明显处于攻势。正统以后至隆庆俺答受封 以
关, 因而是 研究 明代 边疆 民族史 、 边疆 经 略 史 、 边 防 史、 军事 史 , 以及 明代政 治史 、 经济 史 、 文化 史 的重 要 资源 , 也是 研 究 明代 史学 发 展 不 可缺 少 的 内容 。从
代相始终 , 形成明朝历史上的“ 北虏” 问题 , 耗费了明 廷 相 当大 的精力 。其 发展 态势 大抵 以隆庆 年 间 ( 1 5 6 7 ~1 5 7 2 年) “ 俺答封贡” 为标志 , “ 隆庆和议 ” 以
摘 出版政策之泽 , 获得 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 。明代 边疆史籍的刊刻分为官刻与私 刻两大类 。官刻得 到朝野的充分 重视 , 特 点鲜明。私 刻中的坊刻 内容丰 富, 多以丛书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 ; 家刻的 目的不尽相 同, 但 最终也往往推 向市场 。明代边疆 史籍 的刊刻特 色鲜 明,
明代丛书《盐邑志林》初探
《 邑志林》 盐 是特 色和价 值都很 明显 的一部 。它 主要搜 辑 ; 刻海 盐一 邑的历 代 文献 , 我 国现 1 2 是 存 最早 的郡 邑类丛 书。作 为地方性 丛 书, 为弘扬地域 文化 , 究郡 邑的历 史、 研 文化 、 学术 、 治、 政
经济地理 和 民俗 , 供 了集 中而丰 富的文献 。 而且 为 地 方 文献 资料 的搜 集、 存 、 提 保 整理 开辟 了
V 1 2 N . 0 .l o3
Ju a fHad n P lt h i olg o r lo n a oye ncC l e n c e
S p .0 8 e t2 0
明代丛书《 邑志林》 盐 初探
许 志 云
( 湖北大学 文学院 , 武汉 4 06 ) 302
摘
要: 明代 丛书在 总体 上得 到 了迅速 发展 , 量 之 多和 种 类之全 都超 过 了以往 时代 , 中, 数 其
一
条新路 , 开创之 功 对后 来影响 深远。 其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 4 220 )3— 0 8 4 10 56 (0 80 0 2 —0
关键词 :盐 邑志林》地 方性 丛书 ; 书情况 ; 《 ; 收 价值
中图分类 号 : 16 2 Z 2 .7
古籍丛 书 的出现对古籍 的保存 和流 布具 有特 殊 的作用 。纵 观 图书 发展 的历 史 , 明代 不 仅 出现 了第 一部名 副其 实 的丛 书 《 魏丛 书》 还 由于社 汉 , 会渐 趋 安定 、 济 状 况繁 荣 , 加 上君 主 的提 倡 、 经 再 印刷业 发达 、 人 藏 书家 的 藏 书 与刻 书 丰 富 等原 私 因 , 书总 体 上在 明代 得 到 了迅 速 的发 展 。除普 丛 通 丛 书外 , 氏族 丛 书 、 个人 自著 丛 书 、 方 丛 书和 地 各种 专科丛 书都有很 大发 展 。
《说郛续》所录明代小说文献考论三则
①1924年法国伯希和《说郛考》(《北平图书馆馆刊》1924年第6期,冯承钧译)、1938年日本渡边幸三《说郛考》(京都:《东方学报》1938年第3期,陈越译)均在考证《说郛》版本时提及陶珽《说郛续》。
1950年日本仓田淳之助《〈说郛〉版本诸说与己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二十五年周年纪念论文集》,贾莉译)查考了《皇明百家小说》与《说郛续》的关系,认为《说郛续》是一边编纂一边刊行。
徐三见先生《汲古阁藏明钞六十卷本〈说郛〉考述》(《东南文化》1994年第6期)、程毅中先生《〈五朝小说〉与〈说郛〉》(《文史》1999年第2辑)均在探讨《说郛》的重新编印时提及《说郛续》。
宁稼雨先生《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将《说郛续》(书中称为《续说郛》)置于明代杂俎类,但就其性质而言,似乎仍值得商榷。
收稿日期:2017-12-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代丛书编纂研究”(16YJC751029);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说郛续》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QN2015051)作者简介:王玉超(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说郛续》所录明代小说文献考论三则[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8.03.031王玉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说郛续》是明末丛书,有续编陶宗仪《说郛》之意,其中大量收录明代文言小说,但书贾的参与、校刻不精,使《说郛续》所录部分小说著作条目误收、作者误题,伪作也屡见不鲜。
《说郛续》对明清目录有一定影响,一些目录据此著录书目,使其中的诸多错误被延续下来,《漱石闲谈》《续己编》即属此类。
同时,《儿世说》等小说著作篇幅短小,难以刊刻单行,在后代流传过程中成为佚著,《说郛续》便成为辑佚这类小说文献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说郛续》;明代小说;《漱石闲谈》;《续己编》;《儿世说》中图分类号:I2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8)03-0173-05《说郛续》编纂刻录于明末,是明代继陶宗仪《说郛》之后收书最多的一部丛书,旧题“明陶珽辑”,共四十六卷,收录子目著述五百余种,以明人著述为主,宋、元人之作偶有杂收,清代经增减改删,多次重刊。
明清小说类书序跋与小说类书之编刻
号于人 曰, 此夫 出 自《 齐谐》 1也者 , 之2 1 而摒 不复道 耶?虽 然 ,诗》 《 三百篇 , 不废郑 、 , 以无邪 为归 。假令 不善读 卫 要 《 》 , 徒侈 淫 哇之 词 , 忘 惩创 之 旨 , 多亦 奚 以 诗 者 而 顿 虽
为 !是集也 , 奇而 法 , 正而葩 , 裱纤 合度 , 修短 中程 , 才情 妙 敏 , 迹幽 玄。其 为物也 多姿 , 踪 其为 态也屡 迁 , 斯亦小 言中之 白眉者 矣……窃谓 开卷有益 ,夫 固善取益者 自为 益耳 ” 。 ② 此文大致反 映出编刻者编纂小说类 书之观 念。 首
温 庆新
( 南师范大学 , 南 长沙 408 ) 湖 湖 10 1
摘
要 : 清 小说 类 书序 跋 所 体 现 的 有 关 明清 小说 类 书之 编 刻 观 、 说 部 ” 明 “ 刊刻 之 由 、 说 类 书 传播 与读 者 接 受 等 方 面 小
的思 想 , 助 于 探 讨 明 清 小 说 类 书 的编 刻 情 形 , 而在 古 小 说 理 论 史 上 予 以合 理 定 位 。 有 从
类小说 能获得 刊刻通行证③ 。基 于这种普遍 现象 , 明清小 说类书序跋者 为其所编刻小 说进行正名 ,属 必然之普遍 举措 。为小说正名 不外乎有 比附经史 、 强调 教化意图 、 导
捧, 被不断编刻 , 社会影响深远。唐宋 时 , 太平 广记 》 以《 为
代表 的小说类 书编刻后 即引起强 烈反响 。小 说类书编刻
能顺 利流传 开来 。这种现象普遍存于 明清小说 的刊刻 中,
即如广受 读者 欢迎 的《 国演义 》 刊刻之 初 的正名 环节 三 , 亦必 须且 严肃⑦ 。而像神怪类 通俗小说 的刊刻 , 因其 性质 与儒道 相悖 , 进行正名环节 前则先要进行 “ 辨异 ” 以使该 ,
《 秘书廿一种》 本《 白虎通》 版本考辨
《秘书廿一种》本《白虎通》版本考辨赵嘉【摘要】清人汪士汉编有丛书《秘书廿一种》,在清代曾经多次刊印,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足见其流传之广.笔者通过对其中《白虎通》的版本调查,第一次将此书的版本刊刻顺序加以梳理,藉此以说明清代书坊刻书之复杂与一般官刻、私家刻书不同,不可忽视,以期为日后清代书坊刻书研究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80-83,121)【关键词】汪士汉;古今逸史;秘书廿一种;书坊刻书;平行式关系【作者】赵嘉【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22明末以来,编刻丛书之风日盛,种类繁多,延续至有清一代,方兴未艾。
书坊所刻丛书本,因数量众多而又往往疏于校勘,所以长期以来少有人从版本学、刻书史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秘书廿一种》即为其中之一。
1 汪士汉对吴琯《古今逸史》本《白虎通》的修改汪士汉,清初人,字闇然,婺源城西人,岁贡,著述有《四书传旨》《易经集解》《古今记林》《祖书存余》《集古山房文集》[1]。
其所刊刻之《古今记林》《秘书廿一种》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
汪士汉清初所印《秘书廿一种》不仅在内容上不出明代万历年间吴琯所刻《古今逸史》之范围,而且还直接使用了这些书版。
后来这些版片最终损坏,但汪士汉及其后人仍依照原来的行款加以翻刻,可见《古今逸史》本对汪氏《秘书廿一种》影响之深。
汪士汉在直接使用《古今逸史》本版片之前,对其中一些地方进行了修改,就《白虎通》而言,主要有以下几处:1.1 撤下原书前《白虎通德论序》《题白虎通德论》两篇序文,换上《白虎通德论》《〈白虎〉〈风俗〉二通合编总论》吴琯所刻两篇序文虽然署名与元大德本《白虎通》序作者相同,分别是严度和张楷,但细审内容,在篇名和内容上都与元本有差异,却与明嘉靖年间傅钥本相同,说明吴氏当时并未见到大德本,参考的是之前的明本*按,元大德本《白虎通》又称无锡州学刻本,半叶九行,行十七字,现藏上海图书馆,所用为《中华再造善本》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所用为民国间《景元明善本丛书》本。
俞樾与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出版考实
·文献学研究·俞樾与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出版考实杨永政(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摘 要:晚清同光年间,各省纷纷设立官书局以振兴文教,刊行了大量御纂、儒学和经史典籍,其中金陵、江苏、浙江、崇文、淮南五局合作刊刻的《二十四史》影响极大。
在合刻的筹备和进行上,浙江书局总办俞樾贡献尤多。
俞樾于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首倡合刻之议,又联系各地书局,协调分工、化解分歧,促使书局达成了合作。
五月,崇文书局李鸿章将合刻之事奏报朝廷,取得了皇帝的支持。
在刊刻过程中,俞樾又协助借阅善本、拟定章程、确立版式,并时刻关心刻书进度。
在朝廷的认可、俞樾的倡议斡旋、各地高官的支持以及学者的努力之下,《二十四史》终得以在光绪四年(1878年)全部刻成。
官员和学者间合作和分歧的诸多细节,展现了晚清官方出版业的运作实态。
关键词:俞樾;《二十四史》;官书局;浙江书局;金陵书局中图分类号:G256.22 文献标识码:A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ive Bureau-Compiled Edition of Twenty-Four Histories and Yu YueAbstrac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Tongzhi era, provincial official bureaus were established across Chinato revitalize education and culture. A vast number of imperial compilations,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texts were published, among which the collaborative edition of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by the Jinling, Jiangsu, Zhejiang, Chongwen, and Huainan bureau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the prepar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is collaborative edition, Yu Yue, the director-general of the Zhejiang Bureau,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In the first month of the eigh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ign, Yu Yue initiated the proposal for collaboration and coordinated with bureaus in various regions to resolve differences and facilitate cooperation. In May, Li Hongzhang of the Chongwen Bureau reported the collaboration to the imperial court and obtained the Emperor's support. Throughout the printing process, Yu Yue assisted in acquiring rare editions, drafting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formats, and closely monitoring progress. With the recognition from the imperial court, Yu Yue's initiative and mediation, the support of high-ranking officials, and the efforts of scholars, the collaborative edition of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was completed in its entirety in the fourth year of the Guangxu reign. The collaboration and disagreements among officials and scholars shed light on the operational realit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s official publishing industry.Key words Yu Yue;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 official bureaus; Zhejiang Bureau; Jinling Bureau* 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明代丛书编刻与社会文化”(项目编号:KYCX22_0041)阶段性成果。
明代通俗丛书的编纂特点
l 传统 与创 新 并存 的编 排方 式
关于丛书 , 《 中国丛 书综 录》 这样定义 : “ 汇集许 多 种重 要著 作 , 依 一 定 的原则 、 体 例编 辑 的 书 。 ” … 所
谓 原则 、 体例 , 就是丛 书 编纂 者在 编 排 众 书 时遵 循 的 规律 、 规 范 。宋 元 丛 书数 量 不 多 , 编 排 方 式 相 对 简 单 。明代通 俗 丛 书 继 承 宋 元 丛 书 的编 排 传 统 , 又 有 所 创新 , 其 编排 方式 大致 有 以下几 种形 式 。 1 . 1 逐 书 编排 中国现存最 早 的丛 书《 儒 学 警 悟 》, 就 是 采 用 逐 书编 排 的方 式 , 这 种方 法 到 了 明代 依 然 袭 用 。通 俗丛 书《 由醇 录》 《 闲情小品》 《 山居小玩》 等就是依 此 法编排 的。如 : 《 由醇录》 依次收录 了《 忍 书》 《 忍 书续 编》 《 食 色绅 言》 《 家 范》 《 世 范》 《 许 氏贻谋 四 则》 《 教家要 略》 《 宗仪》 《 蓝 田 吕氏遗 书》 《 增损 吕 氏 乡 约》 《 增 修 蓝 田 乡 约》《 厚 德 录》 《 劝善录》 数 种 单 书 。这 种 编 排方 式 简 单 易行 , 但 未 能 反 映 出编 者 的 体例 要 旨 。 1 . 2 分集 编排 分集 编排 就是 将所 收 书籍 以集 、 帙、 卷、 编、 函等 为单 位进 行 编 排 。这 种 编 排 方 式 宋 代 已有 , 如左 圭 的《 百川学海》 就 分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十集 , 元陶宗仪《 说郛》 因之。沈津 《 欣 赏编》 、 茅 相《 欣赏续编》 、 陈继儒《 宝 颜 堂 秘 笈 》, 皆分 集 编 排 。如 《 宝颜 堂秘 笈》 共分 秘集 、 正集 、 续集 、 广集 、 汇 集、 普集 六 集 。这 种 编 排 方 式 对 收 书 众 多 的 丛 书 特 别 适用 。 1 . 3 分 类编 排 分 类就 是按 事 物 的性 质 划 分 类 别 , 是 实 现 有 序 排 列 的重要 手段 。丛 书 的分 类 编排 , 从现 存 者 来 看 , 大 概是 从 明代 开 始 的 , 实 可 谓 丛 书 编 排 的创 新 。分 类 编排 之类 目, 可 以起 到 提 纲 挈 领 的作 用 , 所谓 “ 类 例既分 , 学 术 自明 ” 就 是这 个道 理。如《 居 家 必 备》 设 家仪 、 懿训、 治生 、 奉养、 趋避 、 饮馔 、 艺学 、 清课 八 类 。《 绿 窗女 史 》 不 仅有 闺 阁部 、 宫 闱部 、 缘偶部 、 冥感部 、 妖艳部、 节 侠部 、 神仙部 、 妾婢部、 青楼部 、 著
顾元庆及其编刊小说研究
顾元庆及其编刊小说研究
顾元庆是明代中期苏州的一位文学家、刊刻家,编刊了《阳山顾氏文房小说》、《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广四十家小说》等三种“小说”丛书,并创作《云林遗事》、《檐曝偶谈》两部文言小说。
全文以顾元庆及其三部“小说”丛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通过《武陵[顾氏]宗谱汇编》、《武陵埭川支[顾氏]宗谱》等,从家世、交游与著述三个方面,探知顾元庆为“乡贤”、喜欢结交吴中才士和隐士,著述颇丰。
其次,对三部“小说”丛书进行专章论述,指出它们收录的作品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总结得出顾元庆“小说”丛书采录作品时遵循的总的标准为资谈助、裨见闻,扬风雅、寓箴规,易于学术等。
再次,结合“小说”丛书的编选特点,分析顾元庆的小说创作和小说序跋,综合探讨顾元庆的小说观念。
最后,结合明代小说的发展轨迹,指出顾元庆及其编刊小说在明代小说史上的过渡和推动作用,以及顾元庆在“小说”丛书汇编中的领先者地位。
《正谊堂丛书》与《正谊堂全书》考论
《正谊堂丛书》与《正谊堂全书》考论《正谊堂丛书》和《正谊堂全书》是两部重要的文化辑存书籍。
这两部书籍都是由大明国正谊堂修撰编纂的,对于我们了解明代的文化、学术以及社会状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这两部书进行考论和分析。
我们来看《正谊堂丛书》。
《正谊堂丛书》是明代一个重要的版本整理项目,由明朝的正谊堂修撰,也是全国最高学府翰林院编纂完成。
《正谊堂丛书》共计收录了1000种书籍,有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书籍中,有许多是难得一见的珍本,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正谊堂丛书》的编纂过程十分严谨,编辑者对于每一本书籍都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整理。
这些书籍大多来自于国内各个地方,使得《正谊堂丛书》具有了全面地反映明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我们来看《正谊堂全书》。
《正谊堂全书》是《正谊堂丛书》的补遗,主要编纂了《正谊堂丛书》未收录的书籍和补充了其中一些版本存在不足之处的书籍。
这些书籍一般是由其他地方整理刊刻的版本,如宋刊、元刊等。
《正谊堂全书》的编撰意图是为了更加丰富《正谊堂丛书》的内容,补充其中的不足之处,使得整个版本项目更加完整。
从考论的角度来看,《正谊堂丛书》和《正谊堂全书》都是对于明代文化的重要整理和传承。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整理书籍,更重要的是在整理过程中对于文化传统、文献价值以及版本校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这种考论精神是十分难得的,可以说是对于明代文化研究的贡献之一。
《正谊堂丛书》和《正谊堂全书》的出版对于明代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正谊堂丛书》的推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时学界的图书资源,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正是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明代的学术状况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丛书编刻研究
在中国书籍编纂史上,丛书作为一种重要的书籍编纂体例,其价值不容忽视。
关于丛书的起源和含义学界各有说辞,本文在此认识基础上,首先试图对这两个问题作以整合,以期对古籍丛书的基本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厘清古籍丛书的源起问题和含义。
本文以《儒学警悟》的问世作为丛书正式出现的标志,把宋元时期作为古籍丛书发展的完善时期,以明代作为古籍丛书的发展成熟期,把明代丛书的编刻出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讨论明代丛书的编刻概况入手,主要从明代丛书的编刻特点,类目的丰富和目次的细化,列举丛书编刻的典型案例以及戏曲、小说类丛书的编刻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然后集中探讨明代丛书编刻现象,讨论明代丛书的编刻系统,尤其以私坊丛书编刻现象为讨论话题,来展现明代丛书编刻事业迅速发展的繁荣因素所在。
具体通过整理明代丛书编刻的地域分布、时期分布以及丛书编刻的种类分布特色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这几种丛书编刻现象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人文环境、自然地域特色等等,藉此来进一步表现明代丛书出版史上的文化现象,使丛书本身的编刻能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进而把明代丛书的编刻现象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去更加深入地折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环境,体现出明代丛书编刻的价值及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