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运动的第一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重点讲述的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同时还需要着重强调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还很陌生,他们刚开始会不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当结合身边的现象来讲解自转时,让学生慢慢地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得到地球是在转动的。
因此,在讲授地球的自转这节课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转化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等。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视频动画,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人们是如何根据这一现象协调生产生活的。
(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的自转》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看巴黎奥运会运动员们比赛时间是在晚上,难道他们是在晚上比赛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大家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导致观看巴黎奥运会的时间出现差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自转,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的自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课教授】一、地球自转的概况1.地球自转的概念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说说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是地轴。
2.地球自转的方向(1)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第一段,说说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还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耐心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示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动示意图:准备一系列地球运动示意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PPT:制作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4.教学视频:准备一段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这种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同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
地球的公转涉及到的知识有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
方向和周期是学生能基本理解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转去理解。
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给学生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地球的公转这一节课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思维去想象地球公转时,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七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演示地球公转以此理解公转的季节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每个季节每天昼夜长短的不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插画,说说:不同季节,人们做了哪些活动?为什么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学生:春季的时候,农民播种耕作;夏季的时候,人们穿上的凉爽的短袖吃西瓜;秋季的时候,农民收割稻谷;冬季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棉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探索地球公转的奥秘。
【讲授新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概念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并阅读课文第23页第一段文字,说说: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教材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重点内容,而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难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地球的运动和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道它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
3.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
3.自制教具: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操作,亲身体验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再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应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惑。下次上课时,我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们思考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次上课时,我应该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虚拟地球仪应用程序
教学手段:
-讲授法
-演示法
-实验法
-讨论法
-观察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运动的魅力或特点。
-地球公转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四季变换,影响我们的穿着习惯和农业种植。
5.题型五:应用题
-请根据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
答案: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因此会出现昼夜更替。
-四季变换: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日照时间和强度,导致四季变换。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具体包括: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自转】1.教材图1.18是对于昼与夜的说明。
课文部分围绕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昼夜交替展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太阳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则为黑夜。
图中所示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
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间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2.教材通过一段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
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按现在的观点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地球的自转,最早是由哥白尼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停留在让人们在主观上接受的水平,没有得到科学证明。
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即“傅科摆”所证实。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地球的运动教学理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
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
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教学用具: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
讲授新课: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
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更替、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方面的影响,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引发他们对地球运动奥秘的探究兴趣。
3.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教师强调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安排实践活动,如制作地球仪、观察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案例分析,联系实际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时差、气候变化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1.3.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二)综合思维目标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意义。
2.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人地观念目标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说出不同带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课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细化了教学目标。
在“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两个黑字标题中,考虑到学生实际,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分别按照“阅读感知与了解-解释说明与理解-活动体验与应用”的层次结构关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设置了叙述地理原理及现象、阅读材料和活动式课文三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问题引领:描述一下你对夏季和冬季的感受,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吗?图片展示:“四季变化图”(承转)夏季热,冬季冷;并不是同学们认为的,夏季我们离太阳更近,冬季我们离太阳更远,而是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地球公转探究产生四季的原因。
【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方法指引:观察下方动画,结合课本p23。
问题引领:1.地球的公转指的是什么?2.地球公转的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3.地球在公转时,是什么姿态?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绕太阳公转,方向和自转一样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地理现象,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例观察地球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球的运动。
2.实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实例,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资料。
2.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地球仪,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的运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如方向、周期等。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让学生结合实例,观察并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教案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主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部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掌控地理学科特点,积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教案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进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干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爱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遭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学过程批注(一)新课引入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酷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视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干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写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能够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进程就是谈话进程,是师生交换进程,学生讨论进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进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1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某年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
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
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
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
中年人以1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
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
学生:听课,思考。
教师:现在是白天,我们正是上课的时间,同学们思考一下:再过10个小时,天空会怎样变化?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那么,10个小时前,天空是亮的还是黑的?学生:思考回答。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演示地球的自转,描述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2.并用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事实说明地球自转。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自转方向:演示。
2.观察演示自转所形成的地理现象:地球仪静止不动时用手电筒照射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同一地点的昼夜变化➝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射观察不同地点时差的形成。
层层递进,容易理解。
3.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演示地球自转,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为今后更好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对认识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概念、方向和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新课讲解: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地心说,日心说认识正确吗?启发: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同学分组讨论分析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我们就通过本节的学习来验证它。
一、活动一:地球的自转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演示:教师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板书: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使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演示自转方向。
板书:方向:自西向东讲述: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时。
二、活动二: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演示:(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只能照亮一半是昼半球,没有照亮的是夜半球?讲述:可见,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黑夜提问并板书: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不透明)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表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球运动的演示。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地球运动模型、图表等教学道具。
2.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运动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演示地球运动: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演示。
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地球的自转1. 自转的概念与方向2. 自转的周期与速度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第七章:地球的公转1. 公转的概念与方向2. 公转的周期与速度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地球仪、模型等道具,直观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运动方式,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周期和影响。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与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墙图、投影仪、视频资料、模型装置、地球仪。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地球运动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导入:教师将一张地球仪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地球仪上的线条和符号,解释这些图案代表了什么。
通过对比地球仪上的线条和实际地球的图像,导入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概念。
探究:1. 地球的自转- 教师解释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旋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形成昼夜交替。
- 教师通过示范和投影仪上的模拟图像,解释地球自转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2. 地球的公转- 教师解释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需365天。
- 教师通过示范和投影仪上的模拟图像,解释地球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一年四季更替的原因。
3. 地球公转与自转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哪些变化?- 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提出他们的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展示:教师通过使用模型装置,再次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实际观察地球的运动轨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各个地方的时差,并解释时区的概念。
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利用教室墙壁上的地图,找出地球不同时区的标志,并简要说明每个时区的时间差异。
学生可以通过手指指向地图的方式进行呈现。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分析月亮的运动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理解了这些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日落
日出自东、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后提问:
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
⑵、哥白尼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板书:1、自转运动的规律
①概念绕地轴旋转
②方向自西向东
③周期一天(大约24小时)
(承转)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