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书笔记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读书笔记大全
高中生读书笔记1
用一点点的篇幅,介绍《谁动了我的奶酪》。十年前,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大一新生,被几位同学拉着去听了一场演讲比赛,我记得大概是演讲比赛,因为,我是坐在地下的观众,若干个长得和我差不多的男男女女依次上台各自读了自己的演讲稿。
但是,我只记得一个人的演讲内容的一部分,这位同学前几年听说已经定居在了新西兰,大学时,跟她也没有太多沟通,有一次俞敏洪来学校演讲,听说她也站起来和俞敏洪互动了,这对多年前的我都只是一点点记忆而已。
回到那天的演讲,她的主题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都只是在图书网站,或豆瓣,或京东亚马逊,或免费电子书网站上看到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接触它,了解它,对我最大的震撼是,当初接触它的人已经定居了新西兰,实实在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而我是在十年后才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它。
人生就是这么戏剧。
书的内容非常简单,故事前的背景描述,故事正文,和故事讲完之后的讨论。
极其简单的故事,居然卖了几千万本。故事的主题就是:改变。
改变,这个词大概你不会陌生,我们都不会陌生,其实你不去了解,你的世界也在改变,比如你一点一点增长的岁数和体重。
说到改变,一般人都是要去往更好的方向走的,新年愿望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又有几个人还记得今年年初许的新年愿望呢?
噢,有些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我这里简单复述一遍:
嗅嗅和匆匆是一对老鼠朋友,哼哼和唧唧是一对小人朋友,他们四个,每天都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中寻找一样东西,它就是奶酪,奶酪代表着富足,他们吃这个,爱这个,有一天,他们找到了一篇巨大的奶酪站,四个都非常开心,一天一天过去,奶酪最后没了,嗅嗅和匆匆穿上跑鞋走出奶酪站,立刻投入寻找新的奶酪的旅程,而哼哼唧唧他俩却在奶酪站磨磨叽叽,怨天尤人,苦恼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期待奶酪会重新出现,最后,唧唧发现一直这样下去,不如重新出去寻找,正常人都可以理解,出去了就会发现新的机会。
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可想而知,唧唧最后发现了新的奶酪,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适应改变,在未来的日子里。
深入说明改变这件事本身,是一个科学问题,有行为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科学家在研究如何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
不过,在我们这篇文章中,仅就一点去讨论如何改变,这已经不在故事的主题内了,故事是说,当你感觉到改变的时候,你就要去适应它,我觉得,这还是被动的改变。
可是,我们身处在生活中,有时候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改变的,这里推荐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中说的一个概念:活在未来。
一般人都会给自己设立各种目标,比如一年读8760本书,减
肥100公斤,腹肌一百八十块等等,可是,事实证明,这样的效率极低,因为,我亲测的啊。
用活在未来的方法论看,我们并不是在设定目标,而是在用设定目标之后,这个目标所需要的道理或者原则去实践生活、去践行。
比如,一年读8760本书,那么,你可以给自己设定这样的原则:每天不能睡觉,不吃饭,什么都不干,每当我空下来,我就读书,而且要在一小时内读完。
这是执行意图,IFTHEN,如果怎样,然后怎样。
持续不断地践行原则,你就是那个正在改变的人,最终,你也会走到那个你早就看到的未来。一般人做不到,所以,我的六块腹肌还没有出现,一年也读不了十本书。好了,鸡汤介绍完了,改变并不难,关键是,拆分到原则和道理上来。
高中生读书笔记2
高一语文课上,听老师讲起杨绛先生,然后回家翻开《堂吉诃德》——哦,果然是她翻译的,1978年,邓小平曾把中译本《堂吉诃德》作为国礼送给来访的西班牙国王——肃然起敬。
杨绛(1911年7月17日—),原名杨季康,是著名律师杨荫杭之女。擅长于翻译、文学著作、>戏剧等。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然而,她的身份,更让我们感到熟悉的,是钱钟书之妻。
六年后再读《我们仨》,仍觉得这是一本开卷便不忍放下的作品。《我们仨》是92岁的杨绛先生在女儿、丈夫去世四年后的回忆录,全书共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其中,前两个部分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生活情感,笔法独特也有些晦涩难懂;第三部分占据全书大部分篇幅,从1935年她与钱钟书刚结为夫妇赴英留学开始,在牛津喜得爱女,回忆了一家三口63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和更多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语言从容、简洁,看似平平淡淡,却闪耀着经过漂洗的朴素生活本来的绚烂多彩。
1935年,初到英国,这对自小被仆妇照顾的新人开始在跌跌撞撞中过日子。为了做早饭,他划了生平第一根火柴;为了满足馋嘴的他,她学会用雪利酒文火做红烧肉;他们把店里送来的扁豆剥壳又一面嫌弃壳太厚豆太小,剥了好多才醒悟过来“这是专吃壳儿的,是扁豆,我们焖了吃,很成功”;而每天早晨一大瓯牛奶红茶,也成了他们一辈子戒不掉的习惯。她不再是当初不识柴米油盐的苏州小姐,他也不再是古月堂前吟诗作赋的无锡少年,然而日子却像搬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钟书给她端到桌上的早餐,有果酱、蜂蜜,那般甜蜜。
1937年,他们有了女儿钱瑗。钱钟书曾赠言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绝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其实,我读《我们仨》,读出了季康之于默存也如母亲一般。在她住院的日子,他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告诉她:“我做坏事了。”他打翻墨水染了房东家的桌布、砸了台灯、把门轴弄坏了,像一个做错事情等待妈妈回
来的小男孩一般,她说:“不要紧”,回寓后便真的全部修好,让他信赖、安心、能够依靠。1938年,一家三口回到硝烟弥漫的祖国。他先是赴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后尊父命去蓝田当英文系主任,这期间有来自同事的误解、有来自家族的压力、更有来自战争的流离颠沛,还好有她信他、懂他、陪他。女儿的成长也是苦难生活的一剂糖丸,“钟书爱逗她,惹她,欺她,每次有吃的东西,总说:”Babynoeat。“她看着妈妈的脸,迸出了她自造的第一句英语:”Babyyeseat!“她那时约六岁。”大约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间的,因为她们不乐意,来走这一遭要经历太多痛苦与烦恼,所以佛把这人世叫做婆娑世界。然而当父母把她们抱在怀里,她们分明又是笑的,笑的那样甜蜜。或许,她们正是看了这世界太苦,所以来了,想把无尽的欢乐带给父母,或者想把这个世界的苦痛全部带走。钱瑗与钱钟书夫妇的缘分亦是如此。在最艰难的时期,有女儿陪伴,看着她跌跌撞撞成长起来,一家三口苦中求乐、学中求乐,圆圆头(钱瑗的昵称)成长为爷爷口中的“读书种子”,季康完成了《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戏剧作品,翻译出版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并全力支持钟书完成《围城》的连载。他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然而解放并没有结束所有苦难。文革岁月,他们被下放至干校,走出“牛棚”后仍“不能与强邻相处”,女儿帮助他们“逃走”,一家三口挤在北师大的宿舍,“阿瑗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受欺负,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返了。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到的是温暖。”这是豁达的一家人,也是默契的一家人,内心的相互支持让他们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