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解答
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指导
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E、罗盘2、下列关于秦朝统一的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B、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C、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D、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E、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标志,错误的是:A、出现了夏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B、商代盛行祭祀活动,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神权思想的结合C、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D、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与奴隶社会的主要标志无关4、题干:以下关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叙述不准确的是:A、《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所著,反映了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特点B、墨家强调“兼爱”、“非攻”,主张限制战争和私有制,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相呼应C、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屈原的《楚辞》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对文学领域的影响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A. 五四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胜利D. 新中国成立6、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C. 反对外来侵略D. 发展经济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贵族权力C、鼓励地方自治D、巩固周王室的统治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哪一学派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9、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B. 秦始皇采取了严苛的法律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D. 秦始皇实行了户籍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10、题干: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A. 禁止使用鲜卑语,改用汉语B. 采取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C. 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D. 仿效汉制,实行科举制度11、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地方行政管理权收归中央C. 秦朝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D.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非完全合理12、题干:以下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 魏国建立后,曹操被封为魏王,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 孙权称帝后,东吴建立,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刘备在蜀汉称帝,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C. 刘备在蜀汉称帝,孙权称帝后,魏国实力逐渐增强,三国鼎立局面逐渐稳定D. 曹魏建立后,刘备在蜀汉称帝,孙权在东吴称帝,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但魏国始终占据优势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
“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000年2.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自然环境D.生产力水平3.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城头山遗址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传说中,使华夏的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A.尧、舜、禹B.炎帝、黄帝C.河姆渡、半坡居民D.秦始皇5.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鱼纹彩陶盆B.骨耜C.铁铲D.筒车6.“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老百姓)。
”《吕氏春秋》中的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传说时代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的?( )A.养蚕技术发明B.黄帝制造指南车C.涿鹿之战D.大禹治水7.《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禅让制取代世袭制C.察举制取代禅让制D.世袭制取代察举制8.毛泽东评价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其“大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①推行分封制②奖励军功③实施推恩令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9.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指(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利簋D.青铜立人像10.如图所示是三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联成了统一的整体。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素养评估(第一至四单元)(60分钟 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广州增城模拟)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B)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2.(2023•湛江濠江模拟)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发现大量距今约9000-7500年的遗迹、遗物,如墓葬、房址、陶窑、石铲、石镰、石磨盘、石杵等。
据此推测,该聚落(A)A.过着定居生活B.已经产生文字C.社会分化严重D.出现阶级国家3.《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4000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已存在水井。
根据材料可知 (B)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古代书籍与考古发现有互证作用 C.考古遗址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来源 D.《世本》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4.(2023秋•茂名期中)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如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C)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5.(2023·深圳龙华期末)《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反映的是(B)A.禅让制逐步形成B.分封古帝王之后C.世袭制已经出现D.分割亲属和功臣6.(2023•佛山南海期中)《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此记载表明当时(D)A.分封盛行,巩固统一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铁器推广,生产发展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7.(2023秋•阳江期中)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B)A.周王室衰微B.兼并战争不断C.分封制崩溃D.注重兴修水利8.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重要证据。
下列发掘于北京人遗址中且能够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的化石是()A.骨耜B.猿人头盖骨C.烧骨D.石制的纺轮2.在陕西出土的一处古人类遗址中,发现有石斧、石锄、石刀、粟粒和蔬菜籽粒,以及窑穴、墓葬等。
据此可知,当时此处居民已经进入原始()A.农耕定居生活B.海上捕捞生活C.游牧迁徙生活D.采集狩猎生活3.《古史考》记载:“黄音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黄帝作瓦甑(蒸食用具)。
”该记载表明了黄帝()A.懂得吹弹骨笛和琴瑟B.已经学会炼铜和造车C.开始从事养蚕和缫丝D.已经懂得烹饪和制陶4.《辞海》曰:“启,夏禹之子,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禹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开君主世袭之风。
”可见王位世袭制始于()A.舜B.禹C.益D.启5.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其中约40%的文字是采用如表所示的造字方法。
这一造字方法是表()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据《左传》记载,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该材料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凭借()A.功劳大小B.血缘亲疏C.品德优劣D.长幼尊卑7.孔子告诫季康了:治理政事,君子无需用杀戮手段;君子只需行善,则民自然也会行善。
在此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A.礼治B.德治C.法治D.兼爱8.自古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美称。
结合如图推断该工程兴建的主要意义是()A.增加了观光旅游收入B.改善了生活用水环境C.改变了山势险峻局面D.提高了防洪灌溉能力9.在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总数约69件,其中铁农具高达58件,这一情况说明当时该地区铁农具()A.工艺高超B.种类丰富C.使用广泛D.外形精美10.关于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孟子》一书中这样说:“争地以战,杀人盈(满)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测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表述,正确的是()A. 禹建立了夏朝,定都阳城B.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C. 周武王通过禅让制取代商朝D.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禹建立了夏朝,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项错误,因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不是商朝。
C项错误,因为周武王是通过战争取代商朝的,不是禅让制。
D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但分封制在后期导致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没有加强中央集权。
2.题目: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得到推广D.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实行分封制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A项正确。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B项正确。
同时,铁器和牛耕得到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项正确。
但并非所有诸侯国都实行分封制,例如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推行了县制,D项错误。
3.题目: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A. 兼爱、非攻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D.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农为本答案:C解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
A项是墨家的主张,B项是道家的主张,D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都与韩非子的主张不符。
4.题目: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A.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B. 百家争鸣中,儒家学说最受统治者重视C. 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D.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思想都完全相反答案:A解析: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A项正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以下是我国古人类遗址考古材料,可用来说明()A. 元谋人会人工取火B.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C. 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D. 元谋人和现代人体貌具有相似性2.1982年考古人员在广州白云区新市葵涌龟岗,发掘出石斧、石锛、砺石、网坠、纺轮等物。
石器的形制,花样百出,用途越来越专门化;工艺也从早期的打制,发展成磨制。
由此可知,该遗址文明()A. 社会分工开始出现B. 原始农业水平领先C. 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D. 代表南越国文明成就3.下列各房屋图中,最适合半坡人居住的是()A. B.C. D.4.《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
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 民族认同B. 华夷有别C. 民族差异D. 国家统一5.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
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A. 阶段性B. 渐进性C. 连续性D. 多元性6.据史书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给图2拟定标题,合适的是()图2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C.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D.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2.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栗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中国良渚古城考古出土了同时期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多组高等级建筑,墓葬群出土随葬品的差异也说明当时社会阶层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这表明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A.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C.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4.图3是出土于陶寺遗址的彩绘龙纹陶盘,在陶寺遗址早期发掘的1309座墓葬中,仅有4座墓葬出土彩绘龙盘。
这些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墓主人大多地位显赫,属于当时的最高统治阶层或“王者”。
这主要说明彩绘龙盘()图3A.为研究黄帝传说提供了实物证据B.代表我国新石器时代陶艺技术的高峰C.体现了等级差别与身份地位高低D.印证了远古居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5.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
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A.产生时间最早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D.体系最为完备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确立行省制D.推行郡国并行制7.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B.赵国C.秦国D.楚国8.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隋朝大运河D.元朝大运河9.世界上有500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
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 “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指A. 巫山人B. 元谋人C. 北京人D. 山顶洞人2.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说明中华文明起源于()创造的文明A. 巫山人和元谋人B.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C.夏朝和商朝D.秦朝和汉朝3.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要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可到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②重庆巫山人遗址③陕西半坡人遗址④浙江河姆渡人遗址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哪一人物开始的A.炎帝B.黄帝C.禹D.舜5.从《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的叙述中,得知中国最早的国家是A.夏B.商C.周D.秦6.历史题材的小说是作者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既有符合史实的人和事,也有虚构的人和事。
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武王伐纣外史》,从《封神演义》中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历史信息是A.商朝取代夏朝B.周朝取代商朝C.秦朝取代汉朝D.三国取代汉朝7.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8.唐诗《流沙》“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描述的是A.“天下为公”的尧舜禹时期B.“天下为家”的夏朝时期C.“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时期D.“战争频繁、争斗激烈” 的战国时期9.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它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4.“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下列有关禹的事迹,描述错误的是()A.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禹的事迹B.公元前2070 年建立夏朝C.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结束D.通过“禅让”制传位给启5.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7.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8.商鞅变法发生在()A.齐国B.秦国C.楚国D.越国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该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大禹B.李冰C.商鞅D.管仲10.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11.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1、根据历史知识,最早可以尝到米饭的先民应该是B.陕西半坡村。
2、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讲解员所说,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应该是C。
3、如果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应该去B.咸阳。
4、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是A.巨鹿之战。
5、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D.76年。
6、成书于北魏时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
7、司马迁所著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C.《史记》。
8、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B.鲜卑族。
9、小明家中收藏的五铢钱最早铸于C.秦始皇时期。
10、“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最有助于汉武帝实现的大一统是C.军事上。
11、与汉武帝一样,治理洪水的人物还有D.黄帝。
12、根据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B.战国时期。
13、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事件是B.赤壁之战。
14、东汉时丈量土地面积、计算仓库容积、测量距离远近等所运用的方法最有可能借鉴A.《齐民要术》。
15、被誉为“书圣”的著有《兰亭序》的人是王羲之。
1、选择题。
16、成语“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出自于B.赤壁之战。
小幅度改写:成语“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这两个词语来源于哪场战役?答案是赤壁之战。
17、下图是位于河南南阳的“医圣祠”,它是为纪念谁而修建的?答案是A.扁鹊。
小幅度改写:这张图片是南阳的“医圣祠”,它是为了纪念哪位医学圣人而修建的?18、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④西域都护的设置。
答案是A.①②③④。
小幅度改写: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分别是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④西域都护的设置。
19、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大型地下军阵,其中不包括A.炮兵。
小幅度改写: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大型地下军阵,其中不包括哪种兵种?答案是炮兵。
期末测试卷卷(含答案)(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
每小题3分,共60分)1.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
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这表明当时的人们()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D.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距今约8200—8000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94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3.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即传位贤者。
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阶级压迫出现B.分封制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D.道德水准下降4.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这描述的是()A.原始农耕的产生B.生产工具的改进C.土地制度的变迁D.耕作方式的变革5.春秋战国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是血缘社会;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B.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C.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D.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6.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到庄子的顺应自然和民心;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礼治”。
这反映了中华优秀思想具有()A.固执与保守性B.传承与发展性C.兴衰与没落性D.整体与统一性7.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表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甲骨文现代文字马犬牛A.土地制度B.农耕生活C.分封制度D.天文历法8.复习课上,老师展示了以下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虢季子白盘青铜冰鉴司母戊鼎四羊方尊A.农业生产工具种类多样B.青铜器造型多样且工艺先进C.百姓生活水平领先世界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9.在秦朝的中央机构中,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丞相,被视为百官之首,可秦丞相分设左、右二员;太尉为最高武官,掌军事,然秦仅存其职,实际上并未授人。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材料四:
(4)请分别写出材料四中图三、图四人物的一项科技成就。图五人物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
28.
(1)根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图一、图二,指出我国疆域有何重大变化?
(3)读图三,写出A所代表的政权名称。B政权的都城在哪里?C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4)读图四,写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两个北方少数民族名称。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一、BDDAB BADDC CDCDD BBCCC BBBAD
二、26、(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域都护的设立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3)魏;成都;孙权。
(4)鲜卑、匈奴、羯、氐、羌。北方人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5)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 中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思想的光辉】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A. 元谋直立人 B. 北京人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
期末模拟测试卷(二) -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综合训练(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指的是A、学会建造房屋B、学会使用火C、使用磨制石器D、已学会打猎2、传说远古时期,炎帝部落不断向东攻打其他部落,被炎帝攻打的部落都去归附黄帝部落。
黄帝精心准备后,经过阪泉之战征服了炎帝,将炎帝部落并入黄帝部落,形成了华夏族(汉朝以后称汉族)部落。
根据这个传说,我们可知当时A、普遍推行禅让制B、有大规模的部落联盟C、中华民族完全形成D、产生最早的农业生产3、我们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主要是因为夏朝A、是由启最早建立B、制定最早的历法C、实行嫡长子继承D、有军队监狱刑法4、商鞅一人多姓,如商、卫、公孙。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鞅姓“商”来源于A、禅让制B、世装制C、分封制D、邵县制5、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出兵,联合虢、蔡、卫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结果周桓王军队战败。
这反映了A、分封制得到巩固B、出现了诸侯争霸C、中央集权制瓦解D、周王室势力哀微6、《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
下列史事属于该书记载范围的是A、齐桓公称霸B、商鞅变法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7、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下列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A、商周时代农具以青铜器为主B、司母戊鼎是在夏朝遗址发现的C、商朝青铜器铸造有较大发展D、商朝文字主要记载在青铜器上8、小明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进行复习时,做了下列示意图。
他发现有一个内容是其它内容的根本原因。
这个内容是9、《秦集史》指出,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早已推行,而秦国“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这说明A、东方各国实行了商鞅变法B、商秩变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C、秦国变法较早于其他国家D、商鞅首创的县制促使秦国强大10、“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48分。
1. 下列四项中能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A. B. C. D.2. 观察下面图一、图二,通过比较最能说明A. 建筑技术的发展 B. 冶铸工艺的提高C. 战争武器的改进D. 生产力不断进步3. 关于下图所示水利工程,表述正确的是A. 秦国蜀郡郡守李斯主持修建的B. 鱼嘴将长江分为内外江两部分C. 沟通湘江漓江,便利南北水运D. 成都平原由此成为“天府之国”4. 以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A. B.C. D.5. “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A. 黄帝B. 炎帝C. 蚩尤D. 大禹6.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7. “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A. 秦始皇时期B. 汉高祖时期C. 汉景帝时期D. 汉武帝时期8.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 “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C.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9. 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 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 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 图④→图①→图③→图②10. 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A. 赤壁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淝水之战11. 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图①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 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D. 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12. 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以上四场战役的共同特点是A.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B. 强强对抗、势均力敌C. 孤军深入、出奇制胜D.主帅神勇、以一当十13.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A. 夏朝B. 西周C. 东周D. 商朝答案:A2. “家天下”开始于哪个朝代?A. 夏朝B. 西周C. 东周D. 商朝答案:A3. 下列哪个不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A. 鼎B. 簋C. 戈D. 琴答案:D4. 周武王在哪一年灭亡了商朝?A. 公元前1046年B. 公元前1044年C. 公元前1045年D. 公元前1047年答案:A5. 下列哪个是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诸侯国内部事务自理B. 诸侯国需要向周王朝进贡C. 诸侯国可以自由进行外交D. 诸侯国有权传承王位答案:B6. 春秋时期,下列哪个国家是霸主?A. 齐国B. 楚国C. 燕国D. 韩国答案:A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A. 春秋争霸B. 三家分晋C. 战国七雄并立D. 秦统一六国答案:B8. 下列哪个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D9. 下列哪个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孙武答案:C10. 下列哪个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改革?A. 行县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郡县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__。
答案:夏朝2. 夏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答案:大禹3. 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答案:汤4.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灭亡了__________。
答案:商朝5. 西周时期,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__________。
答案:诸侯6.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
答案:齐桓公7. 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
答案:秦国8.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__________。
答案:墨子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改革是__________。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XXX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XXX()XXX.侧重史书记载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B.注重史料考证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2.“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水利工程是(。
) XXX.白渠B.XXX3.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B.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中断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D.交通状况阻碍其时中外交换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5.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
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6.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见下图)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朝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多数是清朝修建的C.隋朝大运河开凿于XXX时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7.日本宋史学家XXX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期。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可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改变。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
”下列成就不能撑持此结论的是()A.造纸术的发明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指南针用于航海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办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9.XXX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XXX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10.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将其选出并将对应题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到下表中)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2.海内外华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中国人善于想象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3.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启继承禹的位置D.商汤灭夏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5.司母戊大方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重832. 84千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铸造如此巨大的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当时()A.原始农耕文明的出现B.畜牧业发达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D.陶器制造业兴盛6.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其设计者和主持兴建的是()A.商鞅B.齐桓公C.李冰D.大禹7.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孙子8.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9.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
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
秦统一后只留下的一种文字是()A.甲骨文B.钟鼎文C.小篆D.隶书10.“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北方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的减少2.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3.南朝(420—589)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政权更迭频繁B.疆域面积扩大C.政权并立形成D.商品经济发达4.下列人物与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冲之——《伤寒杂病论》B.顾恺之——《女史箴图》C.王羲之——《兰亭集序》D.贾思勰——《齐民要术》5.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A.A B.B C.C D.D6.秦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行政事务的是A.州长B.郡守C.御史大夫D.丞相7.下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与下面观点的思想源自同一学派的是A.因材施教B.严刑峻法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A.青铜器B.瓷器C.丝绸D.甲骨文9.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有关北京人表述正确的是10.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洛神斌图》C.《论语》D.《春秋》1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12.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
下列四幅图代表的历史事件最早出现的是A. B.C.D.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这首诗中的场景出自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肃宗统治时期14.下列各项措施中,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是()A.把“两南夷”地区纳入汉于朝的直接统治之下B.统一货币和度量衡C.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D.开辟了丝绸之路15.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他是A.刘邦B.曹操C.刘秀D.刘备16.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不少成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列哪一个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A.纸上谈兵B.草木皆兵C.楚河汉界D.闻鸡起舞17.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在当时要沿着丝绸之路送汗血马去中原,应走的路线是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C.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D.河西走廊——西域——阳关——长安18.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19.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A.《春秋》B.《左传》C.《史记》D.《资治通鉴》20.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争战不休。
结束这一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21.据《史记》记载,禹建立夏朝,年老时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伯益建立夏朝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伯益继承了禹的位置22.每年清明时节,在陕西黄帝陵都要举行隆重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我们尊崇黄帝是因为他A.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B.建立了第一个国家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23.春秋时期征战杀伐此起彼伏,争当霸主各不相让。
最先称霸的是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24.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25.一位历史老师在复习课导入时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可知,本节课复习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二、材料综合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长城”的起止点是哪里?材料二(2)材料二中的成语典故与什么战役有关?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材料三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4)材料四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5)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7.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1)“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定国建制)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一)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28.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尽管各民族之间曾经存在矛盾与冲突,但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了抗击这一民族,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的原因以及内迁带来了什么结果?(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请举出该改革的两项措施。
改革的影响如何?(4)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解析: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耕’”作为名”,由此判断与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之交,中国铁制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选项A符合题意。
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可知,南朝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四个朝代更替,表明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疆域面积扩大、政权并立形成、商品经济发达,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4.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A符合题意;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故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A解析: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晚期。
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
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秦王扫六合”是解题的关键。
首先学生要会世纪和年代换算。
年代的百位数+1,得到的就是世纪数。
如公元3世纪,就是2百多少年;四位数的年代,连同千位一起计算,得到结果就是世纪数。
如1949年就是20世纪。
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可知是公元前3世纪。
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的职责是“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负责的是行政,D选项符合题意;州一级的行政机构出现是在东汉,A选项排除;郡守属于地方行政长官,B选项排除;御史大夫负责是监察,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7.D解析: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选项D符合题意;因材施教与儒家孔子相关,A选项排除;严刑峻法与韩非子法家思想相关,B选项排除;兼爱非攻与墨子的墨家思想相关,C选项排除。
故选D。
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加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项符合题意。
ABC反映的是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BC 三项,故选择D。
【点睛】“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