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 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505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试验学/Vehicular T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汽车理论,汽车构造,微积分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汽车试验学,关强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第一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汽车试验学》作为车辆工程的重要专业课,介绍了常见汽车试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利于学生了解汽车试验的目的、手段和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汽车试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加深对汽车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今后从事汽车研发工作提供必要的手段和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试验的分类与标准,汽车试验的基础理论知识,汽车常见试验设备,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汽车基本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以及疲劳试验等内容。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汽车试验知识的同时,需要分组进行典型的汽车试验,掌握汽车试验典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基本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践为汽车制动试验,计4课时。
试验名称:冷态制动效能试验。
设备:车速仪,踏板力传感器、制动管路压力传感器、红外测温仪、皮尺。
要求:1)制动前制动器初始温度不大于90度;2)制动初始速度80km/h,道路平直段不少于80m。
3)在测初速度阶段,车辆保持等速行驶,驶入试验路段起点后,以最大减速度制动至停车,制动过程中离合器分离或处于空挡。
4)试验往返各进行一次。
5)记录制动初速度、踏板力、制动管路压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并观察车辆是否偏出3.7m宽通道。
6)誊写试验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由3个项目组成:(1)到课情况与课堂提问,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重视程度等,30分;每发现缺课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汽车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汽车检测技术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涵盖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故障诊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汽车检测技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检测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础知识1. 汽车工作原理: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2. 汽车电子技术:讲解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排查方法,以及电路图的解读和分析。
3. 汽车传感器与执行器:介绍常见的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氧气传感器、节气门执行器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故障排查方法。
三、故障诊断1. 故障诊断基础:讲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故障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故障代码的读取和解读等。
2. 传感器故障诊断:介绍传感器故障的常见现象和排查方法,如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比较、传感器电源和接地的检查等。
3. 执行器故障诊断:讲解执行器故障的常见现象和排查方法,如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信号的检测等。
4. 故障诊断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四、仪器设备1. 检测工具:介绍常用的汽车检测工具,如多功能诊断仪、示波器、电压表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检测设备: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使用,如发动机分析仪、底盘动态检测仪等,以及它们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五、实践训练1. 故障模拟实验:设计一系列故障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故障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
六、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能力考核: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考核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汽车检测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学分数:3,实验学时:6)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试验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汽车试验方法和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仪器与设备,重点介绍了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和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等。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试验方法,为今后应用基本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汽车试验概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试验的作用与分类,汽车试验标准,试验的计算与组织,试验误差,掌握试验数据处理。
(二)汽车试验仪器与设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车速测试仪、油耗仪、陀螺仪、汽车平顺性测量仪器、五气体分析仪、底盘测功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掌握它们的操作原理。
(三)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的总成及其零部件,掌握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试验、车轮试验、前照灯检测试验、车速表检测试验方法。
(四)汽车基本性能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仪器使用,掌握汽车动力性试验、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汽车制动性试验、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汽车平顺性试验、汽车通过性试验方法和步骤。
(五)汽车环保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环保试验的仪器使用,掌握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试验、汽车噪声试验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六)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车碰撞试验、汽车安全部件试验、汽车碰撞试验仿真技术的相关原理知识。
(七)汽车可靠性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快速可靠性试验、汽车安全部件试验的相关原理知识。
(八)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风洞的特性和类型;了解汽车风洞常规试验。
四、有关说明(一)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辅助自学、讨论、习题课、提问等形式,在阐明理论的基础上,以试验的行式让学生掌握理论。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汽车试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其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相关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概念、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常见的试验方法和设备;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汽车试验设备进行试验操作,掌握数据采集和处理技能;3.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车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水平;4.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试验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 汽车试验技术概述- 汽车试验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汽车试验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试验技术对汽车产品设计和改进的影响2. 汽车试验设备与方法- 汽车试验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常见的汽车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汽车试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进行汽车试验时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 汽车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汽车试验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 汽车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 常用的汽车试验数据处理软件及其操作技巧4. 汽车试验案例分析- 对几个典型的汽车试验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分析汽车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汽车试验数据的解读与应用五、实践环节1. 汽车试验设备实物展示学生参观汽车试验设备展厅,认识各类汽车试验设备的实际应用和工作原理。
2. 汽车试验操作实践学生进行汽车试验设备的实际操作,熟悉各种试验方法和设备的操作规程,掌握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技能。
3. 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对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4. 汽车试验案例分析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对汽车试验技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技能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考核;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汽车试验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汽车实践性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性能;(2)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使学生熟悉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1)汽车总体结构;(2)发动机原理;(3)底盘原理;(4)车身原理;(5)电气系统原理。
2. 汽车维修技术(1)汽车维修工具及设备;(2)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3)汽车维修工艺;(4)汽车维修质量控制;(5)汽车维修安全。
3. 汽车电子技术(1)汽车电子系统概述;(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传感器;(4)汽车电子执行器;(5)汽车电子故障诊断与维修。
4. 新能源汽车技术(1)新能源汽车概述;(2)电动汽车电池技术;(3)电动汽车电机技术;(4)电动汽车驱动系统;(5)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三、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2. 实践教学:每学期16周,每周4学时,共64学时。
3. 课程设置:(1)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16学时)(2)汽车维修技术(24学时)(3)汽车电子技术(16学时)(4)新能源汽车技术(8学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汽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汽车维修、故障诊断等实践操作。
5. 模拟教学法:利用模拟设备,模拟实际维修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专科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提供指导,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大纲将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汽车试验的基本概念和试验设计方法;2. 掌握汽车试验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方法;3. 掌握汽车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4. 了解汽车试验的规范和标准,具备进行合规性试验的能力;5.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汽车试验。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汽车试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汽车试验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方法;3. 汽车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4. 汽车试验的规范和标准;5. 实验设计和组织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等。
其中,实验教学将让学生亲身参与汽车试验,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实践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汽车试验项目,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平时作业将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将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实验报告将考察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分析能力。
评估结果将以百分制形式呈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和40%。
六、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专科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提供指导,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学生将全面提高汽车试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02051 课程英文译名:The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testing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开课学期:5学分: 2 学分;总学时: 32学时;理论课学时: 24学时;实验学时: 8学时;上机学时: 0学时先修课程:《汽车工程导论》、《电工技术基础》教材:《汽车测试技术》,唐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参考书:【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3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建立测试系统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静、动态信号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汽车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有关汽车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系统分析、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与传输以及计算机测试基础。
2.熟悉有关典型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使用。
3.初步掌握试验设计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汽车测试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内容2.测试技术的基本内容3.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章信号及其分类(2学时)1.信号的分析及描述2.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3.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4学时)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2.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3.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4.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第四章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测量电路(6学时)1.传感器的分类2.常用传感器第五章信号调理、处理与记录(2学时)1.电桥2.调制与解调3.滤波4.信号的放大5.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第六章测试误差分析(2学时)1.误差的基本概念2.随机误差3.系统误差4.误差分析第七章静态、动态测试数据的处理(2学时)1.静态测试数据的处理2.动态测试数据的处理第八章微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2学时)1.微机测试系统2.通用串行总线3.虚拟仪器与系统第九章测试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学时)1.发动机参数的测量2.汽车振动的测试3.汽车动力学的测试五、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对于重点章节,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布置2~4道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车辆试验学》教学大纲
《车辆试验学》教学大纲Vehicle Testing学时:32 学分:2制订者:薛金林审核者:鲁植雄一、课程性质《车辆试验学》是研究车辆试验基本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科类方向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初步掌握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处理试验数据和分析试验结果。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汽车拖拉机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一)课堂讲授部分(28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1.1汽车试验在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1.2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1.3汽车试验学的研究内容1.4汽车试验的分类第二章测试系统特性分析(4学时)2.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2.2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2.3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2.4测试系统的负载效应2.5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试验测定2.6测试系统的不失真测量第三章被测量的获取(4学时)3.1电阻式传感器3.2电容式传感器3.3电感式传感器3.4压电式传感器3.5磁电式传感器3.6热电式传感器3.7光电式传感器3.8霍尔式传感器3.9 CCD图像传感器第四章信号的调理与传输(4学时)4.1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2信号的模拟滤波4.3信号的数字滤波4.4信号的放大4.5信号的传输第五章信号的补偿、记录与输出(2学时)5.1信号的补偿与修正5.2信号的记录5.3信号的输出第六章试验数据采集(2学时)6.1数据采集技术基础6.2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6.3 DSP技术第七章静态测量数据处理(4学时)7.1测量误差7.2测量结果的表达7.3一元回归分析7.4多元回归分析第八章动态测试数据处理(4学时)8.1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试验评价8.2振动信号的处理8.3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常用的方法8.4汽车噪声的测量8.5动态数据处理中的泄漏8.6动态信号处理的栅栏效应与细化技术第九章虚拟测试系统(1学时)9.1概述9.2虚拟仪器的硬件9.3虚拟仪器的软件9.4虚拟仪器的使用第十章试验设计与试验研究(1学时)10.1试验设计的一般程序与要求10.2试验规划与设计10.3试验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二)实验部分(4学时)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0分钟,百分制。
汽车试验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汽车试验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了解不同类型汽车试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汽车试验方法;- 学会运用试验设备进行汽车试验;- 提高分析试验数据的能力,为汽车制造和改进提供依据。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试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1. 汽车试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汽车试验的主要方法和步骤;3. 不同类型汽车试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汽车试验设备的操作;2. 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2. 提出汽车试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汽车试验技术的定义- 汽车试验技术的分类(如:可靠性试验、耐久性试验、性能试验等)2. 汽车试验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试验报告的撰写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汽车试验方案;2. 学生展示自己的试验方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试验技术在汽车制造和改进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不同类型汽车试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可靠性试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耐久性试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性能试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2. 汽车试验设备的操作- 常用试验设备的介绍- 试验设备的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模拟操作试验设备进行汽车试验;2. 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汽车试验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汽车试验学》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汽车试验学》是理论性、实践性相兼有的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相关试验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车辆实验的内容、方法、使用的仪器及试验原理有较全面地了解,并能够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其进一步的汽车设计以及研究和处理工程技术问题奠定科学技术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善于勇于发现、分析问题、综合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汽车基本性能实验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及指标评价,熟悉典型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合理的选取测试工具。
3.能够对汽车典型总成(发动机、变速器等)的常规实验项目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及数据处理。
4.能够对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进行测定,熟悉检测原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评判车辆环保特性。
5.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汽车试验学》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实验课为主,以课堂测验、课后作业为辅。
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结合配套实验课教学。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汽车试验学》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基本汽车测试技术训练,着重于试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
通过课程实验,熟练掌握汽车常用传感器、汽车试验常用物理量测量方法及仪表、汽车试验信号采集系统、汽车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汽车整车性能试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汽车整车以及各总成部件测试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汽车整车以及各总成部件测试设备和仪器,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汽车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汽车检测技术是现代汽车维修与保养领域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检测技术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基础知识1. 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需要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这将为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 汽车电子系统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学生需要学习汽车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排查方法。
这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三、检测工具和设备1. 诊断仪器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汽车诊断仪器,如故障码读取器、示波器、多功能测试仪等。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并能根据仪器提供的数据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2. 测试设备学生还需要学习使用各种测试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电压表等。
他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这些设备来检测汽车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
四、常见故障排查与修复1. 发动机故障排查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判断可能的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等。
2. 车身电子系统故障排查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排查车身电子系统的故障,包括车灯、音响、空调等。
他们需要了解电路原理和常见故障点,并能使用测试仪器进行相应的检测和修复。
3. 制动系统故障排查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排查制动系统的故障。
他们需要了解制动原理和制动系统的组成,能够使用测试设备检测制动液压系统、制动盘和制动鼓等。
五、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1.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包括使用诊断仪器读取故障码、使用测试设备检测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等。
这将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2. 案例分析学生需要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汽车故障案例或者是模拟的故障情况。
《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41118 总学分:2汽车试验技术(Vehicle Measurement and Test Technology)课程性质:分组选修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 学时。
其中:理论课学时:32 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汽车底盘构造原理、汽车理论教材:王丰元,《汽车实验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参考书目: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2.《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3.《GB 7258-2004理解与实施》,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标准汇编》,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郭应时袁伟,《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7-256.安相壁,《汽车试验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17.张景,《汽车工程手册-试验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01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从整车、汽车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出发,从实验测试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全面学习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后,通过实验了解汽车的设计思想,尤其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了解汽车设计的方法和要求,为学生灌输理论来自实践,且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系统的测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实验方法上树立系统的观点,熟悉从理论设计到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各个零部件、总成和整车的设计、实验方法和依据的基本标准,使学生树立产品全局的设计思想。
熟悉各种专业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的设计方法,从实验的角度全面把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巩固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汽车结构知识。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241011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Experiment课程总学时:40 讲课:20实验:20 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理论性、实践性兼有的车辆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相关试验的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汽车整车使用性及总成的试验方法和内容,掌握汽车试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为从事汽车设计、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工程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相关试验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汽车设计与汽车试验的关系,掌握简单设计和试验手段及方法,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试验设计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了解测试技术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动态响应;2.掌握汽车整车技术参数测试,包括:汽车结构参数测试、通过性、稳定性参数测试;3.掌握汽车总成试验,包括:变速器、驱动桥、转向器、离合器的试验测量原理及方法;4.掌握汽车整车使用性能试验,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试验方法及内容;5.掌握汽车发动机尾气的检测方法及内容。
6.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家关于汽车试验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强制性法规。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主要是通过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适当引入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试验教学、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实现,巩固和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解主要加强对汽车试验学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讲解;课后作业和习题要少而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相应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掌握测试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各总成结构、作用和原理,具有一定的试验结果分析能力。
《汽车性能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性能测试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特色选修课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一.课程简介《汽车性能测试技术》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选修课。
课程系统介绍汽车试验的目的与意义、产生和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的实施途径。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汽车试验和性能测试技术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为汽车运用及相关服务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和运用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汽车整车和典型总成及零部件性能的试验目的、测试方法、实施途径及评价标准。
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汽车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标准依据、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及评价体系,深刻理解车辆性能评价指标对车辆使用性影响的重要意义。
2.熟悉汽车主要零部件及总成的试验目的、测试原理和实施方法。
3.掌握发动机和底盘的测试原理、试验目的和方法。
4.熟悉汽车碰撞技术的标准依据、测试方法和评价体系。
5.熟练掌握汽车测试所用的典型仪器、设备的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专业试验场地的功能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典型试验设备的测试原理、结构形式及使用方法。
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参照标准、试验项目、试验过程及评价方法。
汽车碰撞试验的参照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大纲中所列内容,分别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和讲解,观看试验录像,完成课程作业及课外自学方式让学生掌握。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七.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关强,杜丹丰主编.《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1.王丰元主编.《汽车试验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付百学主编.《汽车试验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241118 总学分:2
汽车试验技术
(Vehicle Measurement and Test Technology)
课程性质:分组选修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 学时。
其中:理论课学时:32 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汽车底盘构造原理、汽车理论
教材:王丰元,《汽车实验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GB 7258-2004理解与实施》,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标准汇编》,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郭应时袁伟,《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7-25
6.安相壁,《汽车试验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1
7.张景,《汽车工程手册-试验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01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从整车、汽车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出发,从实验测试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
全面学习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后,通过实验了解汽车的设计思想,尤其是从实际应
用的角度了解汽车设计的方法和要求,为学生灌输理论来自实践,且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基
本理论、思想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系统的测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实验方法上树立系统
的观点,熟悉从理论设计到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各个零部件、总成和整车的设计、实验方法和
依据的基本标准,使学生树立产品全局的设计思想。
熟悉各种专业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了
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的设计方法,从实验的角度全面把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
方法,巩固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汽车结构知识。
三、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章:汽车整车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汽车的动力性能测试、汽车经济性能测试、制动性能测试、平顺性能测试、汽车操
纵稳定性测试实验、汽车的噪声测试、汽车排放测试以及汽车外形、风阻及测试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发动机功率测试、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检测、发动机点火系统测试、发动机冷却系统测试、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发动机汽缸密封性测试和电喷发动机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三章:汽车底盘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底盘输出功率的测试、传动系统的测试、转向系统的检测、车轮平衡的检测、制动系统的检测、汽车悬架装置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四章:汽车电气设备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蓄电池的检测与充电、交流发电机的检测、汽车仪表的检测、起动机及启动系统线路的测试、照明及灯光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五章:汽车安全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汽车防盗系统测试、制动压力测试、制动器间隙测试、制动器助力系统测试、制动器踏板行程及踏板力的测试、ABS性能测试、安全气囊性能测试、汽车碰撞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四、课程学时数安排:
课程学时数安排
1.本大纲依据青岛理工大学2005级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编制。
2.使用说明
1)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
配等,均可由教师酌情调整。
2)在实验大纲和计划的制定中注意与其他前后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制定人:审核人:院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