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第1章_绪论

合集下载

石河子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石河子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石河子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章地球大气一、概念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称为气象学。

气象要素: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物理量。

二、范围气象学范围广泛。

如普通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气象仪器学,应用气象学等。

应用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建筑气象学、医疗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军事气象学等。

农业气象学——研究对农业生产有意义的气象条件的一门学科。

三、任务1、研究农业气象条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2、研究农作物在各个发育时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

3、根据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鉴定当地气候条件对他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候条件的途径。

四、研究对象大气:围绕着地球周围的深厚的空气层。

1.大气成分①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体。

②水汽:集中在2-3km以下的底层空气层。

③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2.大气分层分层依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空气的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

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五层。

(1)对流层:①平均高度11km。

②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平均0.65℃/100m。

③几乎全部的水汽。

大气质量的3/4集中在这一层,且温、湿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④对流旺盛,天气变化最剧烈。

(2)平流层:①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之间。

②底部温度随高度升高几乎不变,至大约30km以上,温度随高度上升的很快。

③几乎没有水汽,灰尘。

空气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3)中间层:①高度自55km->85km左右。

②底部温度高,随高度升高,温度迅速下降。

③由于下暖上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热成层:①85km->800km。

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增高。

③空气处于电离状态,具有很强的导电性能。

(5)散逸层:①800km以上。

②温度高,空气密度很小,地心引力很小。

农业气象学--甄文超-1第一讲-绪论

农业气象学--甄文超-1第一讲-绪论
气候要素
描述一地气候状况的气象要素的统计量,如平均值、 极端值、变率等。
气候学
研究气候的形成、变化和规律的科学。
联系天:天气气与是气在候大气的候联的系背与景下区形别成的,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 气候是多年天气的综合
区别: 时间 天气 瞬时或短时 气候 长期
特点 瞬息万变 相对稳定
二 气象与农业
1 农业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 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影响 3 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4 农业气象灾害
2.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下垫面:指位于大气层底部,在地-气系统热量和 水分交换过程中能与大气层发生相互影响的地球 表面(陆面、水面、冰面、森林冠面和草面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底部明显,上界模糊。以 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作大气上界的标准, 大气层顶约距地面2000-3000Km高度处。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运动状 况及电离状态等物理特征,将大气分为五个层: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它能强烈吸收红外 线的能量,具有增温效应,因此又叫温室气体。
水汽: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又是生物所必须的物质 之一;水汽能强烈吸收红外线的能量,对地球和大气有 增温和保温作用;水是在大气成分中唯一能在大气的常 温常压下进行相态变化的物质,云、雨、霜、雪、雷电 等都是水相态变化的结果。因此又叫天气变化的主角。
主要内容 四 地球大气
一 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含义
大气-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1 气象和气象要素
气象:就是由地球大气复杂运动所形成的各 种物理现象和各种物理过程,如风、云、雨、 雪、雾、霜和雷电、增温和降温过程、降水过 程等。
气象学: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各种物 理过程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2)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2)

干热风 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指引起作物大量 蒸腾的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综合气象现象。 干热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枯 熟型、旱风型。
40
(4)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41
植物吸收利用CO2的状况,与周围空气的 CO2浓度有关。即浓度不同,CO2向叶内扩散 量不同,则光合速率不同。
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凋萎系数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约为最大
吸湿量的1.5~2.0倍(p=1520 kPa)。 不同质地的土壤,凋萎湿度有明显差异,即随
着土壤砂性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粘性增加而增加。
32
表 不同作物的凋萎湿度(南京,%) —————————————————————— 作物名称 冬小麦 棉 花 向日葵 玉 米 大 豆 —————————————————————— 凋萎湿度 6.99 7.36 8.41 9.41 9.32 ——————————————————————
30 ~ 32 30 ~ 32 40 ~ 44 36 ~ 38
28
35
19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00 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
0.75
作物生长 呼吸作用
0.50
0.25
0.00 0 10 20 30 40 温度℃
图 植物生长—温度曲线
20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的生长,是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在连续的、同时进 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形成的。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作物的生命过程最初是加快的。当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减弱下来。当温度更高时,作用 就停止了。也就是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他们各 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的温度。
34
(5)毛管断裂含水量 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和土 壤的蒸发作用,其数量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 度时,其连续状态断裂,从而停止了毛管悬着水的 运动,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可视为土壤水分对作物有效性 的一个转折点。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可 以此作为灌水的下限指标。

农业气象学课程讲稿

农业气象学课程讲稿

农业⽓象学课程讲稿第⼀章绪论§1.1⽓象学⽓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象学,⽓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我们知道,由于地球引⼒的作⽤,地球周围聚集着⼀个⽓体圈层——⼤⽓圈。

什么是⼤⽓?包围地球的空⽓称为⼤⽓。

在地表,⼤⽓分布⼴⽽厚。

我们⼈类⽣活在地球⼤⽓的底部,并且⼀刻也离不开⼤⽓。

就象鱼离不开⽔,⽠离不开秧⼀样。

表太阳⼤⽓圈地球上最⾼峰(珠峰)8848m,8.848/1200=7.5‰地球最低洼地(死海沿岸)-392m,⼤⽓最厚处1200km+392m=?⼤⽓组成:⽔,N2,O2,Ar, CO2 ,H2 ,O3 …..,太阳辐射是地球⼤⽓运动的驱动⼒,太阳辐射通过⼤⽓到达地⾯。

辐射⼤⽓地⾯1. 在地球⼤⽓中,不断地发⽣着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辐射、冷却、蒸发、凝结)和物理现象(风、⾬、雪、电、雾、露、霜、雹)——⽓象。

⽓象学:研究⼤⽓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指导⽣产实践的科学。

⼤⽓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可以⽤⼀些物理量来表⽰。

(1)⽤温度表⽰⼤⽓冷暖程度。

热量、积温。

候均温稳定通过10℃、22℃的时间划分春夏秋冬四季。

⽓候带划分指标:最热⽉⽓温=10℃为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最冷⽉⽓温=18℃为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2)空⽓湿度表⽰⼤⽓⼲湿程度,⼈体最适的是50~70%,范围0~100%。

(3)降⽔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的液态或固态⽔,包括⾬、雪、冰雹等(mm)。

降⽔量表⽰降⾬/雪的多少。

年降⽔量400mm、800mm为⼲旱半⼲旱、湿润半湿润分界。

年降⽔量>400mm可植乔⽊;300~400mm耐⽤旱乔⽊,适于灌⽊;200~300mm灌⽊下限;<200mm植树难以成活。

西北⼲旱区年降⽔量<200mm,⽆灌溉便⽆农业,是天然的放牧畜牧业的集中分布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800mm(多⾬年900mm)年等⾬量线⼤致经过秦岭、伏⽜⼭、淮河⼀带,将东部分为半湿润的北⽅和湿润的南⽅(旱作不需灌溉),长江中下游以南年降⽔量1000mm以上。

农业气象学绪论

农业气象学绪论
(3)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天气、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 的日常生活服务;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人为天气过程、 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 学依据
二、 农业气象
概念 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解决
途径的科学。 农业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密切
• 1.2.5散逸层
• 在热成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它是地球大 气的最高层,这一层中的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 间散逸的特性,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此层内空气受地球引力作用很小,运动较快的空 气分子,常可挣脱地球重力场的作用而扩散到太 空中去,但同时也有宇宙空间的气体分子闯入大 气,两者在某一高度上达到动态平衡
• 作用:
• 1、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 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 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
• 2、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使20~50km高
度附近形成一暖区。
• 3、强氧化剂吸湿性弱的气体氧化成吸湿性强的
气体
1.1.1.4 二氧化碳(CO2) 含量:四五十年代:0.032%,八十年代:0.045%。 来源
暴、雷击森林失火等;
• 2、人为过程造成,如工业和交通上煤炭、石油、 天然气的使用,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喷施,生活 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这些过程都或多或 少地增加了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据统计,目 前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成分约6~7×108 吨。
1.3.2、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 要有颗粒物质(烟尘、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 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氢、氟化物及光化学氧化剂等。 按其形成过程不同,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1章 绪论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1章 绪论
目的是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围绕农业现代化以 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和科学 种养等需要,不断认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气象 问题,使农业生产能够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 战胜不利的气象因素,逐步提出促进农业“高产、优 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气象条件和气象措施。
二、农业气象学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运用数学物理概念和方法描述作物生长过程
它综合了大气、土壤、作物遗传特性和田间管 理等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克服了传统的作物-天 气统计模型的缺点,是一种面向生长过程,机理性 和时间动态性很强的模型,已成为农业生态模型的 发展方向。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框架
降水 灌溉 最大蒸腾
渗透
实际蒸腾
Ta/Tm
蒸发 根区土壤含水量
课程简介
根据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本课程以理 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 堂知识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 握有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并具备一定的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三章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 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第五章 二氧化碳、风与农业生产

“九五”期间农业气象科技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业 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历经野外试验, 科研攻坚,室内集成组装调试和大田示范 推广应用等5年的艰苦努力, 2000年底圆 满地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
“九五”期间农业气象科技
华北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 西北抑蒸集水防旱抗旱集成技术研究、 农业涝渍灾害防御技术研究、 森林火灾防御和补救技术研究、 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农作物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人工防雹减灾技术研究 霜冻灾害综合防御实用技术研究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物体的全部生命过程,既存在它内部生命活动的矛盾,又存在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一个辩证的统一整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就是这些矛盾作用下的结果。

生物有机体发展的内因充满着各种矛盾,同化和异化则是基本矛盾,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

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外因也是一个复杂的外部矛盾的总体,既有不同的外界自然因子如土壤、气候、地形地势等与生物有机体的矛盾,又有外界人为因素如农业措施,社会经济条件条件等与其生育的矛盾,外部矛盾是生物体发展的条件,它和内部矛盾一起,影响生物体发展的进程,参与决定生物体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2、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环境的诸因子中,气象因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因子。

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地域性和季节性都很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制宜”,所谓时,实际是指气象条件,说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推行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一个显著特点。

3、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4、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六)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就其最主要的作用而言是产生光合效应、热效应和光的形态效应。

农业气象学 1绪论

农业气象学 1绪论


(2)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到2020~2030年,全国 平均气温将上升1.7℃;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 上升2.2℃。我国气候变暖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 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 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

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 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 中高纬度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 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 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一、大气和大气科学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任务 四、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五、对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简史的认识 六、本学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史 八、中国21世纪对农业气象的需求与发展前景
气象与各行各业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分析,全球气候 变暖导致下垫面温度偏高,不稳定能量变大。她表示, 根据科学研究,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明 显增多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气候脆弱区之一,气候异常给我国带来 了严重气候灾害,尤其是旱涝灾害。 一般年份,旱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可达0.3×108~ 0.4×108h㎡,重灾年可达0.5×108h㎡,约占耕地总 面积的1/3。 这些灾害每年约造成200×108㎏的粮食损失和 1000~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约占20世纪90年代国 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气候变化与地震引发有关?

科学家们至少找到了两个方面的理由:5月10日,长春科 技大学教授杨学祥发表了一篇题为《2004~2018年:全球 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文章。文章证实,从1955年以后, 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 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 但突然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和潮汐引起的。 这种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 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农业气象学 参赛课件

农业气象学   参赛课件

1、昼夜形成 昼:受光的半球 夜:背光的半球 2、日照时间长短 (1)日照时间: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春季
冬季
夏季
秋季
近点:地球距太阳最近,1月3远点: 地球距太阳最远,7月4日
(2)昼夜长短随季节(时间)、纬度的变化 对北半球( φ )≥ 0 ° (N) 夏半年( δ ≥ 0 ° ,22/3—22/9) 各地日照时数均≥ 12小时,且纬度愈 高,日照时间愈长,北极圈以内为永昼。 冬半年( δ ≤ 0 ° ,23/9—21/3) 各地日照时数均≤ 12小时,且纬度 愈高,日照时间愈短,北极圈以内为永 夜。
中国生态十大热点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围城 噪声 水土流失 荒漠化(2100平方公里/年丢失=2香港) 濒危物种生境缩小 水资源短缺(3%淡水=80%两极+20%利用)“北水南
耕地资源短缺 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调”:北冰洋(79%淡水)→贝加尔湖→蒙古→内蒙→西北→华 北
第一章 太阳辐射
h
2、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某地( φ-该地的地理纬度 )、某日 ( δ-该日太阳直射地球上位置 )、某时 ( t-当时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为:
Sin h =Sin φ Sin δ +Cos φ Cos δ Cos t 特别地, t = 0 °时,
h = 90 °- φ+ δ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
Ç È ½ ß ¶ ô ¸ « Ñ Ì
4
7 10
12.06 12.36 12.55 13.15 13.45 16.08
12.08 13.14 13.54 14.45 15.58 24.00 12.07 11.41 11.27 11.12 10.49 9.12

农业气象学基础复习0714(景元书)

农业气象学基础复习0714(景元书)

练习3 一株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在以下能量相等的
不同的光照下,使光合作用产物最多的光照是 ( )
A、红光 综合作用 B、蓝紫光 C、绿光 D、白光
(1) 最有效部分,红橙光与蓝紫光; (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第三章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 三基点温度及其共同特征 ● 界限温度及其农业意义
● 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
● 群体上方和群体内CO2通量公式
及各项意义
● CO2浓度时空变化规律 ● CO2气源及人工设施内适施时间与浓度 ● 风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第六章
农业气象模式简介
主Hale Waihona Puke 内容● 农业气象模式的定义、作用及其分类
● 农业气象系统的特征 ● 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步骤及应考虑的因素
● 近地层和土壤温度调控的理论基础
覆盖、灌溉、加热、农业技术措施
第四章
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 水的农业意义 ● 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及各分量的意义 ● 土壤中水的受力情况及土壤水分类型
● 土壤水分常数的定义及对作物的有效性
● 土壤水势及其组成 ● 渗透、径流和降水的关系 ● 影响水分入渗的因素 ● SPAC水分传输过程和水分流动规律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滞后现象
● 作物蒸散及其影响因子 ● 作物需水量、表征参数及其组成 ● 作物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及其异同 ● 水分调控技术
干旱类型、涝害、湿害
汇集雨水、径流,蓄水保土技术,提高农业水分
效率
第五章 CO2、风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 ● 碳循环过程 ●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 二氧化碳增加对植物的影响
● 生理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 《齐民要术》(北魏) “伎儿鸟春来则种禾,秋去则种麦。”
—— 《宋本太平寰宇记》(宋)
23
● 农田小气候利用与改良技术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
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 宜稼。”
—— 《氾胜之书》(西汉)
24
●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
复制

酶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土热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பைடு நூலகம்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20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1、记载中国古代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与 知识的古籍主要有:
《吕氏春秋》(战国) 《氾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 《农书》(宋、元) 《农政全书》(明) 《二十四节气》 • • • • • •
22
2、具体例子: ● 农时、节令、授时、农候占验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 情返道,劳而无获。”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农业气象学-第一章 绪论

农业气象学-第一章 绪论
如气温湿度气压日照降水风向风速云等称气象要5气象学的分类天气学气候学大气污染学大气动力学应用气word版本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物候学园林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医疗气象学56气象学的讨论对象与任务1把大气当作讨论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2讨论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进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2
绪 论
气 象: 简单地说,大气中物理现象。 一、气象学
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 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 学科。 2、物理现象:风、云、雨、雪等
3、物理过程:水汽的蒸发与凝结等
3
4、气象要素
用来描述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 物理量。 天气变化的特征量。如气温、湿度、 气压、日照、降水、风向、风速、云等 称气象要素。
32
大气上界的确定
以物理现象出现的最高高度作为确定上界 的标准: “极光”出现最大高度为1000—1200公里,因 此可确定大气上界为1200公里左右。 以空气密度作为确定上界的标准:接近星 际空间的气体密度的高度约为2000—3000公里。
33
三、大气与农业(氧气、氮气、CO2)
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上世纪以来,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 上升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越来越显著,使地球表面 升温,导致全球气候的改变,对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关系也十分密切。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 少的原料,而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光 合作用快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 光合速度和有机物质的积累也不断增加。实际上,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都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光 合作用的需要。作物光合作用每制造 1 克物质, 要吸收 1.47克的二氧化碳。 34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酶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素的作用
土热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煴音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
—— 《齐民要术》(北魏)
二、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气象观测于19世纪中叶开始由西方国家在 沿海陆续兴建,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兴办气象站。1912年 直隶农事试验总场设立了农业测候所。1922年竺可桢发表 “气象与农业之关系”一文,成为中国农业气象学的奠基 人。30年代40年代蒋丙然、涂长望等我国气象学家陆续发 表了一批农业气象论文,编写出版了《农业气象学》教材。 但总的看,由于长期战乱,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基本处于停 顿状态。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1. 农业气象学概念农业气象学是介于农业科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农业气象学的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详细阐述(1)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如温度、降水、光照、风等)对作物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 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的作用机制。

(2)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气象条件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等土壤环境的影响。

- 探讨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3)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规律及防御措施- 研究干旱、洪涝、霜冻、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

- 提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4)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如光、热、水等。

- 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

(5)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 研究和开发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技术。

- 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

二、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1. 经典农业气象模式(1)瓦德-皮尔逊模型- 介绍模型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2)蒙德-弗洛斯特模型- 阐述模型的构建方法和适用范围。

- 讨论模型在作物产量预测中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气象模式(1)作物生长模型- 介绍CERES、APSIM等模型的原理和结构。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发育模拟中的应用实例。

(2)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介绍干旱、洪涝等灾害评估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 讨论模型在灾害预警和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三、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描述田间试验和观测的基本方法。

农业气象学第章绪论

农业气象学第章绪论

农业气象学原理Agrometeorology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1991,冯秀藻、陶炳炎主编。

参考书:[1]农业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82,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编。

[2]中国农业气象学,农业出版社,1999,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第一章标题绪论§1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2 农业气象学及其主要内容§3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4 农业气象学及其事业的发展本章重点●什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与气象的关系●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1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国情:●人口多、耕地少、水源缺、设施差、气象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粮食、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农业是基础,是头等大事。

复杂性:●农业生产复杂,类型繁多;●农业生产各环节均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天气、气候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一般性的气象服务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农业气象问题学科特点:●农业气象学问题远比天气、气候学问题复杂●研究和解决农业气象问题难度大由于农业气象问题复杂,农业气象学重要;农业气象服务有别于一般性气象服务。

所以气象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必须懂得一些农业气象知识,关注农业气象问题,了解农业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气象法: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台站要开展农业气象预报情报工作。

实际情况:●老一辈的气象学家重视农业气象。

●聪明的气象台站能抓住农业气象问题,日子好过。

●目前,农业气象课题、项目很多。

§2 农业气象学及其主要内容●什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目的●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实用性科学(根据需要,揭示和解决问题,趋利避害,促进农业发展);•边缘学科;•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或影响及其规律。

《农业气象学》复习大纲

《农业气象学》复习大纲

《农业⽓象学》复习⼤纲绪论第⼀节⽓象与⽓象学⼀、⽓象与⽓象学的定义1)⽓象: 指发⽣在地球⼤⽓中的风、云、⾬、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然现象。

2)⽓象学: 是研究⼤⽓中各种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类活动对⼤⽓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科学。

⼆、⽓象学的研究对象: ⼤⽓圈及其与⽔圈、岩⽯圈、⽣物圈之间的相互作⽤。

三、⽓象学主要研究的任务:1)观测;2)分析;3)预报;4)⼈影.第⼆节⽓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古代⽓象观测与预报(从⽂字记载开始⾄⼗七世纪末)⼆、传统⽓象观测与预报(⼗⼋世纪初⾄⼆⼗世纪末)三、现代⽓象观测与预报(⼆⼗⼀世纪以来)第三节农业⽓象学及其发展概况⼀、农业⽣产与⽓象条件(⼀)⽓象条件对农业⽣产的影响1、为农业⽣产提供能量和物质。

2、作为环境因⼦调控农业⽣产过程。

3、作⽤其他因⼦间接影响农业⽣产。

4、形成天⽓条件影响农事活动。

(⼆)农业⽣产对⽓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农作物和农技措施对不同⽓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象条件,改变天⽓和⽓候。

农作物的⼤⾯积种植,灌溉⽔体的开发建设使农⽥上空的⽓象与⽓候条件发⽣⼤幅改变。

⼆、农业⽓象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农业⽓象学的定义研究农业⽣产与⽓象条件相互作⽤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农业⽓象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产过程对⽓象条件的要求;2、农作物和农技措施对⽓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

(三)农业⽓象要素对农业⽣物的⽣命活动、农业⽣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象要素。

主要有太阳辐射、温度、降⽔、风等。

(四)农业⽓象条件⼀定时空状态下各种农业⽓象要素的某种组合。

三、农业⽓象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法(⼀)农业⽓象学研究的五个重要定律:1、基本⽣活因⼦同等重要或不可替代性定律:光、温、⽔、CO2作为作物基本⽣活因⼦,四者同等重要,不可替代!2、环境因⼦的⾮同等重要性定律:作物不同⽣育期对光、温、⽔、CO2基本因⼦需求的量不同。

农业气象学总复习

农业气象学总复习

农业气象学总复习农业气象学总复习第一章绪论(P.1—9)第一节气象与气象学气象、气象学定义第二节农业气象学*1、农业气象、农业气象要素、农业气象条件概念2、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两方面)(1)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农业气象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基本定律)(1)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或不可替代)性定律(2)环境因子对于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定律(3)限制因子定律(4)最适阈值(或因子共同作用)定律(5)临界阈值定律4、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七种)(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田间实验法(4)植物人工气候室法(5)统计学方法(6)数理模拟方法(7)遥感法第二章地球大气(P.12—23)第一节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杂质2、各种组成成分(N2、O2、O3、CO2、水汽、杂质)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的意义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1、大气铅直分层(五大层次)(1)对流层[下层(摩擦层):贴地气层、近地气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热层或暖层)、(5)散逸层2、对流层的特点(四方面)(1)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有此层内;(2)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3)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3、大气上界:物理上界和人造卫星探测上界第三节大气的物理性质气象要素概念及包括的要素第三章辐射(P.24—42)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1、辐射的特性:波动性、粒子性2、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光通量、光通量密度、照度概念3、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a+r+d = 14、辐射的基本定律(理解定律的意义):(1)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eλ,T / aλ,T = Eλ,T(2)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E T = σT4(3) 维恩位移定律:λm = C / T第二节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可照时数、实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光照时间、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太阳总辐射强度的概念2、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正午= 90°-φ+δ及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日、年变化3、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在一年中的变化4、北半球昼夜变化规律(随季节、纬度变化)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1)减弱方式:吸收作用(选择吸收)、散射作用(分子散射、漫射)、反射作用(2)减弱因素:大气质量、大气透明系数6、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Q = S ′+ D ,影响因子(大气量、大气透明系数、太阳高度角、纬度、海拔、坡度、坡向、云量等)7、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率r及影响因子(颜色、潮湿程度、粗糙度)8、太阳辐射光谱: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紫外线波谱范围第三节地面辐射差额*1、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公式(E O = E e-δE a)及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2、地面辐射差额概念、公式[R =(S ′+ D )(1-r)-E O]、各符号含义及日、年变化第四章温度(P.43—64)第一节热量收支*1、物质的热属性:热容量(质量、容积)、导热率、导温率的概念,土壤热属性变化与土温变化的关系(土壤水分、空气含量变化)2、热量收支(平衡)(1)活动面、活动层概念(2)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公式:R = P + B + LE、各符号含义及昼夜变化(3)地表面热量收支差额公式:Q S = R -(P + B + LE)、各符号含义第二节地面和土壤的温度*1、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概念2、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关系3、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极值出现时间、日年较差随深度变化情况)4、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四种类型):(1)日变化:日射型(受热型)、辐射型(放热型)、上午转换型、傍晚转换型(2)年变化:受热型(夏季)、放热型(冬季)、春季过渡型、秋季过渡型5、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五方面):(1)土壤温度;(2)土壤颜色;(3)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4)地面覆盖物;(5)地形和天气条件第三节水体的温度1、水体热量传播特性(三方面):(1)水面的反射率比陆面小,特别是太阳高度角很大时更明显;(2)水体是一种具有一定透明率的流体,太阳辐射能在水体中传播可用比尔定律表示;(3)由于水陆表面的反射率、吸收率不同,使水面(海洋)的净辐射收入大于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也可称之为“农业气象系统”。 系统的上边界距离地面最高不过20~30米左右,
下边界深入土壤中在30~50厘米以至几米上下。
农业气象系统内各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蒙蒂斯(J.L.Monteith)等用“土壤—植物— 大气”系统示意图来表示。
面对该系统,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了解该系统内部机制、状态与过程; •描述、刻画输入与输出—数值模拟 •利用、调节和改造“农业气象系统”,获得高产、 农产品。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
1、中国古代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与知识
记载有关知识的古籍主要有: 《吕氏春秋》(战国) 《氾胜之书》(西汉) 《齐民要术》(北魏) 《农书》(宋、元) 《农政全书》(明)
《二十四节气》 • • • • • •
2、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主要体现在: ● 农时、节令、授时、农候占验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 获。”
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211个; 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10人增至108人,服务-管理-科研一体 化全国台站开展农业气象调查,编写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农科系统纷纷成立农业气象研究机构; 开展林、牧业气象实用研究与服务; 科学院系统进行气候资源考察、农业气候区划、农林小气候研究 。
调整期(1960~1972):
务方案;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农业气候区划》课题取得一系列重要 成果;
1983年开展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

与现代农业结合期(1985 ~至今)
1986年编写,1994年执行新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1987进行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
农业气象学原理
Agrometeorology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1991,
冯秀藻、陶炳炎主编。 参考书:
[1] 农业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82,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编。
[2] 中国农业气象学,农业出版社,1999,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另外,从农业生产对象角度又可将农业气象学分为: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3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 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条件 ●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主要方面 ● 农业生产中应该重视的几个气象问题 ●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S)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条件
气科所农业气象组扩建为室; 农科系统恢复、重建农业气象研究机构
稳步发展时期(1979 ~ 1985)
选338个站建农业气象观测网,重编<农业气象观测方法>; 基层台站逐步恢复农业气象情报业务; 1983年开始编发《全国农业气象旬(月)报》,各级气象部门启动农
业气象预报业务。 1982年对我国粮食产量气象预测预报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形成业
—— 《齐民要术》(北魏) “伎儿鸟春来则种禾,秋去则种麦。”
—— 《宋本太平寰宇记》(宋)
● 农田小气候利用与改良技术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 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 宜稼。”
—— 《氾胜之书》(西汉)
●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优质
§4 农业气象学及其事业的发展
● 回顾历史 ● 深入思考 ● 展望未来
介绍《我与新中国气象事业》
中国气象学会编 气象出版社
朱自玺:“农业气象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
王馥棠:“5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 李湘阁:“我国农业气象事业的发展”
回顾历史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煴音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 —— 《齐民要术》(北魏)
二、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中国传统的农业气象观念逐渐被近代农 业气象知识所代替。但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 农业气象仅有40余篇论文和1本著作
管相恒的“稻作于气候”(1915); 司芹的“农作物的冻害”(1916); 竺可桢的“气象与农业之关系”(1922); 陈遵鼐的《农业气象学》(1935); 蒋丙然的“研究农业气象之目的与方法”(1940); 方正三的“创立我国农业气象研究刍议”(1944); 涂长望的“农业气象之内容及其研究途径述要”(1945);
三、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初创期(1949~1957):
1953年竺可桢倡议华北农科所成立农业气象组; 1954年中央气象局设农业气象科、处; 1957年部院局合作成立农业气象研究室,建立9个农业气象试 验站; 开展农业气象技术方法和作物霜冻、早稻烂秧、橡胶北移试 验研究
过热期(1958~1960):
主要包括: 土 壤:土壤性质(沙、壤、粘)、PH值
土壤肥力—有机质、氮、磷、钾 地形地势:海拔、坡度坡向、小地形、水体 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植被、下垫面
天气、气候:光、热、水、气
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主要方面
1、提供必需的能量与物质。 2、农业生物的生命过程不可避免地直接受到有利和
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 3、气象条件通过其它外界环境条件
§2 农业气象学及其主要内容
● 什么是农业气象学 ●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 农业气象学的目的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的科学。 •实用性科学(根据需要,揭示和解决问题,趋利避害,促 进农业发展); •边缘学科; •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
发展:
根据规划,按照要求,从实现协调发展的
思路出发,高度重视环境、资源和气象灾害三大问题 ,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和与多学科融合,凝练农业气象 学科发展方向,未来的研究重点:
农业气象监测、预测体系研究;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研究; 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设施农业的气象技术研究; 作物模型和遥感耦合技术的研究;
第一章 标题绪 论
§1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 §2 农业气象学及其主要内容 §3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4 农业气象学及其事业的发展
本章重点
● 什么是农业气象学 ●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1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
国情: 人口多、耕地少、水源缺、设施差、气象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恶化 粮食、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农业是基础,是头等大事。
机构、人员压缩,工作停滞进入低潮; 随经济形势好转,中央气象局又提出气象服务以农业为重点,农业气象开始
复苏; 科学院建立物候观测点,气象部门组织自然物候观测,1964年观测点达614个 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气候区划科研工作; 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文化大革命” 农业气象工作停止; 1970年中央气象局归总参建制,绝大多数农业气象机构撤销,人员流失。
所以
气象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必须懂得一些农业气 象 知识,关注农业气象问题,了解农业气象工作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气象法:
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台站要开展农业气象预报情报 工作。
实际情况:
老一辈的气象学家重视农业气象。 聪明的气象台站能抓住农业气象问题,日子好过。 目前,农业气象课题、项目很多。
的作用间接影响农业生产。
4、在气象条件中,光、热、水、气诸因子 既不能互相代替,又互相制约,综合地影响着 农业生产
5、气象条件决定农业生物的分布
Hale Waihona Puke 、农业生产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1、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因时制宜”, 所谓“时”,实际上是指气象条件,即因气象 条件制宜。
2、不能认为只有气象条件影响农业生产, 作物特别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技术措施也
恢复重建期(1973~1978):
1973年中央气象局重新单独设置,重提加强农业气象工作,把为 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全国陆续重建农业气象机构,农业气象 试验站达45个,85%的地市、县配备专职农业气象人员; 开展低温冷害、寒露风、干热风、赤霉病、引种改制、间作套 种、杂交稻制种等气象问题的研究;
会反过来影响气象条件。
3、精细农业或精耕细作等多项农业技术措施功能的 发挥,几乎无一不与天气气候条件有关。
4、农业气象规律=农业生产对象生育规律+ 天气气候 变化规律
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因此,要发展 农业生产,必须掌握农业气象规律。
四、“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S) “农业气象系统”
机遇:
展望未来
对农业气象业务和技术的需求增加;
新情况下要求抓紧农业气候资源优化配置利用的研究,并在设施 农业小气候调控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生态建设,农业气象有许多工作要做; 探讨面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气象灾害和相应的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的进展,有利于农业气象科研、业务;
我国农业气象走向世界的时机逐渐成熟。
用研究;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实现业务化; 1989年省区建立农业气象中心、数据库; 1991-1995年建成国家、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联网; 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主要作物农业气象模拟模式研究形成特色;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四、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1、国际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MO)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
2、农业气象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 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德国等
3、发展趋势 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研究层次进一步深化; 试验研究方法与监测技术更加先进; 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