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
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XXX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XXX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XXX;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__XXX__,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头脑家、教诲家,儒家头脑的代表人物。
本文选自《__XXX·告子上__》。
知识积聚】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判袂。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同“欤”,语气词,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
今义:豆子。
3.一词多义1)故2)是3)由是4.重点实词1)鱼,我所欲也:想要。
2)故不为XXX也:苟且获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义。
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4)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5)凡可以得生者:凡是,一切。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是因为。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不只是。
8)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9)蹴尔而与之:踩踏。
给。
10)妻妾之奉:侍奉。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0 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本文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争辩的经过,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大义凛然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也揭露了秦王虚情假意、骄横残暴的本质。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注释①唐雎不辱.(辱没、辜负)使命②安陵君其.(表示祈使语气)许寡人③请广.(增广、扩充)于君④秦王怫然..(愤怒的样子)怒⑤亦免冠徒.(裸露)跣.(赤脚)⑥以头抢.(碰,撞)地尔⑦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休,吉祥。
祲,不祥)降于天⑧寡人谕.(明白,懂得)矣⑨徒.(只,仅仅)以有先生也2.词类活用①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增广、扩充)②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3.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同“措”)②仓.鹰击于殿上(同“苍”)4.古今异义长跪而谢.之曰古义:认错,道歉今义:感谢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是今义:成直线的(跟“曲”相对)非若是.也古义:指示代词。
此今义:判断动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以头抢.地尔古义:碰,撞今义:抢夺秦王色挠.古义:屈服今义:(用手指)轻轻地抓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转折连词大王加.惠古义:施与今义:增加5.一词多义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天子之怒.(发怒,生气)怒八月秋高风怒.号(旺盛,猛烈)高可二黍许.(表示约数)许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虽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拿,用)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依靠,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代词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代词
本文档旨在归纳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知识点,重点关注代词的使用。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1. 代词的定义:代词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名词而使用的词语,它可以替代名词在句子中起相同的作用。
2. 代词的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几种类型。
3.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主要用于表示说话人、被说话人和谈话中的其他人。
例如:
-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4.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主要用于指示事物的位置或者具体的对象。
例如:
- 这、那、此、彼等
5.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主要用于提出问题,询问具体的人、物或事物。
例如:
- 谁、什么、哪、几等
6.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主要用于表示概括、不确定或不特定的人或物。
例如:
- 一些、任何、其他、所有、无论等
7. 代词的使用注意事项:
- 代词的使用要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进行准确选择,避免产生歧义。
- 在文言文中,代词的使用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约定。
以上是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关于文言文代词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二)古今异义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词语 1.会 2.亡
3.间
4.往往 5.身 6.怜
7.诚
用法举例 会天大雨 今亡亦死 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 卒中往往语 将军身被坚执锐 楚人怜之 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篝火
夜篝火
9.第 10.十六七 11.比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佳木秀而繁阴 野芳发而幽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局促一室之内 土膏微润 夫不能以游堕事 恶能无纪
至 往、到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指对书中的 内容有所领会 这,这样 得到 跑 这 指已成年 小跑,疾走 热水
两(顿) 离开 年轻人 第二年 景象 规模 详尽 离开 全 日光 古义 没有 弦乐器 管乐器 茂盛、繁茂 开放 离开 拘束 肥沃 坏、耽误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常用于颜色、光亮、无报 酬
今义
或许;应允;赞许
奔跑,飞奔 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 规划 罪过;乖张 制造 赞美,夸赞 指领会别人 没有明白的意思 判断动词 达到,实现 行走 判断动词 帽子 表趋向 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又一次,继续怎样 从甲地到乙地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今年的下一年 看 制度 具备,具有 从甲地到乙地 数词 景色,景观 今义 细微 丝线 竹子 秀气,好看 出发 从甲地到乙地 不自然 很稠的糊状物 落,掉;往坏里变 可恶
18.使 19.是
20.豆
21.钟 22.乡
23.是;已
24.或 25.国 26.于是 27.从容 28.是 29.安 30.请
31.云
32.师 词语 33.间 34.鄙 35.安 36.牺牲 37.加 38.狱 39.虽 40.情 41.忠 42.可以 43.从 44.再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崇祯.(zhēn) 拏.( ná)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全册ppt课件
机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
战争的议论,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 面对齐军压境,鲁庄公仓促迎战,乡人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
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鲁庄公明确了战争
能。
问战 作战 论战
衣食分人—小惠—民弗从 祭品弗加—小信—神弗信 狱必以情—忠属—民跟从 齐人三鼓—可矣—齐师败 下视登望—可矣—逐齐师 彼竭我盈—反攻—故克之 辙乱旗靡—追击—故逐之
取信于民 掌握战机 后发制人
以弱胜强
续表
内容 精析
1. 详略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 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 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 的处理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 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弗:不。专:独自享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 等。帛,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信:实情。 孚(fú):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评析】写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曹刿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最重 要的是要得到民心。
【字词解释】 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评析】写战争的主要经过。叙述曹刿采用后发制人的战术,既谨慎稳 重,又抓住了有利战机。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字音字形崩殂( cú ) 疲弊( (bì ) 恢弘(hóng)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驽钝( nú dùn ) 以遗(wèi )陛( bì )下妄自菲( fěi )薄裨( bì )补阙( quē)漏猥( wěi )自枉屈夙(sù )夜忧叹行( háng )阵和睦咨( zī )诹( zōu ) 以彰( zhāng )其咎( jiù )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中道崩殂(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字词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字词整理1、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字词整理曹刿论战词类活用一、: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指明用法并解释。
1.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形作动,独自享有2.神弗福也: 名作动,赐福,保佑3.公将鼓之: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进军4.忠之属也: 形作动,尽力做好分内的事5.又何间焉:名作动,参与一词多义:二、解释划线词语及用法。
之:1.肉食者谋: 代词,指这件事之2.忠属也/小大狱: 结构助词,的之3.公将鼓/公将驰: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之4.登轼而望: 代词,指齐国军队之5.公与乘:代词,他之6.故逐:代词,他们以:1.何战: 凭借以2.弗敢专也,必分人: 把以3.必信: 根据以4必情:用而:1.登轼望之: 表顺承/修饰而2. 再衰,三竭: 表修饰/顺承其1乡人曰:他的其2公问故:他其3吾视辙乱:他们的乃乃入见:于是则则战请从:就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类型:三、1.战于长勺:倒装句2.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3.必以分人。
省略句必以(之)分人。
4.可以一战。
省略句可以(之)一战。
5.忠之属也。
判断句6.夫大国,难测也。
判断句7.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省略句9.何以战? 倒装句10乃入见。
省略句乃入见(庄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视之:同熟,仔细词类活用二、: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指明用法并解释。
1.闻寡人之耳者: 使动用法,使…听到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作状,当面3.朝服衣冠: 朝:名作状,在早晨服:名作动,穿衣服4.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认为……美5.私我也:形作动,偏爱一词多义:三、解释划线词语及用法。
之:1问客曰:代词,指这件事之2.徐公不若君美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3.孰视:代词,他,指徐公之4.吾妻美我者,私我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5.齐国美丽者也/臣之妻私臣/朝廷臣莫不畏王:的之6.数月后:语气助词,不译之7.燕、赵、韩、魏闻:代词,代这种情况而:1.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表并列而2.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曰: 表顺承而3.窥镜自视: 表修饰而4.暮寝思之: 表修饰而5.时时间进: 表修饰以:皆美于徐公: 认为其谓妻曰:他的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类型:四、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倒装句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3.皆以美于徐公:倒装句省略句4.能谤讥于市朝: 倒装句5.吾孰与徐公美?倒装句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九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九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知识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属.予作文以记之(5)予观夫.巴陵胜.状(6)浩浩汤汤....(7)横无际涯..(8)朝晖.夕阴(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12)南极.潇湘(13)迁.客骚人..(14)若夫淫雨霏霏....(15)连月不开.(16)浊浪排.空(17)日星隐曜..(18)山岳潜形..(19)樯倾.楫摧.(20)薄.暮冥冥..(21)则有去国..怀乡(22)忧谗畏讥....(23)至若春和景..明(24)波澜不惊.(25)沙鸥翔集.(26)锦鳞.游泳(27)郁郁..青青(28)而或.长烟一.空(29)此乐何极.(30)宠.辱偕.忘(31)把.酒临风(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3)或.异二者之为.(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6)先.天下之忧而忧(37)后.天下之乐而乐(38)微.斯人(39)吾谁与归.2.通假字(1)百废具兴,同,(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3.古今异义(1)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看(3)增其旧制.古义:;今义:制度(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具备,具有(5)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前往(6)而或长烟一.空古义:;今义:数词(7)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今义:景色,景观(8)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判断动词(9)微.斯人古义:;今义:细微4.一词多义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1)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政通人和__________(2)通北通巫峡__________南极潇湘__________(3)极此乐何极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4)和政通人和__________浊浪排空__________(5)空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6)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5.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动词,(2)百废.具兴作名词,(3)北.通巫峡作状语,(4)南.极潇湘作状语,(5)日星隐曜.作名词,(6)先.天下之忧而忧作状语,(7)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状语,6.文言句式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课下注释(最新教材全册)
部编版语文九下全册古文课下注释整理说明:整理的这些资料,严格对照部编版新教材,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目录: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宋漾第六单元20、曹列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第三单元第九课《鱼我所欲也》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⑧【非独】不仅,不只是。
⑨【是心】这种心。
⑩【丧】丧失。
⑪【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⑫【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⑬【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
⑭【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⑮【蹴】踩踏。
⑯【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⑰【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⑱【辩】同“辨”,辨别。
⑲【何加】有什么益处。
①【奉】侍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同“向”,先前、从前。
④【已】停止,放弃。
⑤【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第十课《唐雎不辱使命》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题目是后人加的。
唐雎,战国末期人。
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辱,辱没、辜负。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其】表示祈使语气。
⑥【加惠】给予恩惠。
课内部分文言文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补充讲义九下课内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而自视,又弗如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王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重要知识点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出师表》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23 出师表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本文主要写了诸葛亮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希望能早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重点注释①中道崩殂..(指帝王之死)②恢弘..(发扬,扩展)志士之气③引喻..(不合道理)..(称引、譬喻)失义④陟.(提拔、晋升)罚臧否..(赞扬和批评)⑤性行淑.(善)均.(公正、公平)⑥躬.(亲自)耕于南阳⑦不求闻达..(有名望,显贵)于诸侯⑧猥.(辱。
谦辞)自枉屈⑨后值倾覆..(覆灭,颠覆。
这里指兵败)⑩夙夜..(早晚,日日夜夜)忧叹⑪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⑫攘除..(排除,铲除)奸凶⑬至于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⑭临表涕零..(流泪,落泪)2. 词类活用①形容词作名词:此皆良实..(忠良诚实的人)优劣..得所(德才高低的人)攘除奸凶..(奸邪势力)②名词作动词:深入不毛.(生长草木)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③形容词作动词: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④形容词作名词: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邪事情)⑤动词作名词:恐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3. 古今异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候今义: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陟罚臧否.古义:批评今义:表示否定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引喻失义.古义:合理的主张和思想今义:正义猥.自枉屈古义:辱。
谦辞今义:卑鄙;下流庶.竭驽钝古义:表示期望今义:众多4. 一词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受任.于败军之际(委任,任用)任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然后施行.(实施)行性行.淑均(品行)必能使行.阵和睦(特指军阵,作战队伍的行列)中道.崩殂(道路)道以咨诹善道.(方法)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论每与臣论.此事(议论,述说)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能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够)至于斟酌损益.(益处)益香远益.清(更加)忠志之.士(的)之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先帝的特殊礼遇)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在)恐托付不效.(见效)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示原因)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图谱+真题训练)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
拏(n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此:客居此地。
重点句子: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是.日更定矣不知木兰是.女郎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2)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作者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A 字音:郢[yǐng] 犀兕[xī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文梓[zǐ] 楩[pián]楠长[pián]木B 词语:“说”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悦。
“圉”通“御”:抵御。
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诎”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
“舍”通“捨”:放弃。
例句:舍其轩。
[zheng]:直言劝告。
“争”通“挣”古今异义:①文:刺花纹,彩饰,文轩;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圆,方圆千里;今为一种平面几何图形。
一词多义:①为:替。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夫子何命焉为?是。
例句: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当作。
例句:以牒为械。
②见:动词,会见。
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引见。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入见。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③类:动词,类推,例:不知可谓知类;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何罪之有?(宾语前置,“之”为结构助词,应为“有何罪”译文:有什么罪呢?)翻译:①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请教呢?②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呢?③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④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1 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 今属浙江) 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本文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后辈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文章表现了作者儒者的风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注释①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②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③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而不知④媵人持汤.(热水)沃.(浇)灌⑤主人日再食.(供养,给……吃)⑥犹幸预.(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之列⑦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2. 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砚冰.坚(结冰)②名词作状语:手.(亲手)自笔.(用笔)录主人日再食.(每天)3.通假字①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②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③与之论辨.(同“辩”,辩驳)4. 古今异义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跟“香”相对)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归向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终于今义:兵门人弟子填.其室古义:挤满今义:把凹陷地方垫平或塞满5. 一词多义言和而色夷.(平易)夷其船背稍夷.(平)礼愈至.(周到)至至.舍(到)益慕.圣贤之道(仰慕)慕略无慕.艳意(羡慕)益慕圣贤之道.(学说)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述说)烨然若.神人(好像)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比得上)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以是人多以.(把)书假余以以.衾拥覆(用)以.中有足乐者(因为)援疑质.理(询问)质非天质.之卑(资质)久而乃和.(暖)和言和.而色夷(谦和)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从当余之从.师也(跟随)故.余虽愚(所以)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患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件(三)
4.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③克己律己,以身 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
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②,转齐州别驾,有能名。 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 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 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 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 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
4.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 10 个 字。 ①将桑葚送还主人。②赔偿百姓的禾苗。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燕地.方.二千余里
( 土地方圆 )
(2)足.食于民矣
( 足够 )
(3)秦再.胜而赵三胜
( 两次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以.赵之为蔽于南也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夫 贤 士 之 处 世 也/譬 若 锥 之 处 囊 中/其 末 立 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得.十九人偕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重点字词(1)亦:也。
(2)欲:想要。
(3)兼:同时具有。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超过。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13)如使:假如,假使。
(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5)莫:没有。
(16)则:那么。
(17)凡:凡是,一切。
(18)得生:保全生命。
(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20)为:做。
(21)而:但是。
(22)是故:这是因为。
(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25)是:此,这样。
(26)勿丧:不丧失。
丧:丧失。
(27)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2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29)则:就。
(30)弗:不。
(3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3)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34)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35)蹴:用脚踢。
(36)而:表修饰。
(3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38)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39)何加: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40)宫室:住宅。
(41)奉:侍奉。
(42)得我:感激我。
(43)得:通“德”,感激。
(44)与:通“欤”,语气助词。
(45)乡:通“向”,从前。
(46)已:停止,放弃。
(47)本心:本性,本来的思想,即指“义”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古今异义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鱼我所欲也》3、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豆类名称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内容理解人有时会迫于情势或欲望,做出非善的行为来,因此做人应该时常自省,要敢于舍生取义。
启示:(1)面对心灵的选择,每个人都要“舍生取义”。
(2)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前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就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1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8、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人并不赞同“行道之人”这样的做法。
谈谈你的看法。
“ 嗟来之食” 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究竟如何对待“嗟来之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这样的施舍,当然应该是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保存了自己,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可更好得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暂且忍辱负重。
19、本文所强调的“ 义”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出什么样的启示?不矛盾,市场经济下的“利”,必须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义”,才能赢得更多的、长久的“利”。
10、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中考真题训练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第15~19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答: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参考答案1.通“避”,躲避。
眼泪。
2.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3.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舍生取义者也”)5.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乙文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
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
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
”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二、《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为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