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走向虫子(节选)课件(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蜣 螂
( 屎 壳 郎 )
——草原上的清洁工
走向虫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生词。 2 、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 言特点。 3、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 命的意识。
“走向”即走近、靠近、了解之意。“走 向虫子”即接触虫子,认识虫子,试图了解 虫子。题目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2、圈点勾画,文中描写虫子以及作者感想的词句。
3、思考感悟,课文中三只“虫子”带给我们的启 示。

自 嘲 - 大 脑 袋 小 脑 袋 … …
思维方式
比较
动物
固 步 自 封
自 以 为 是
感叹 敬重
对比 鲜明
毫 不 气 馁
不 断 探 索
作者刘亮程对昆虫的态度 给你什么启示?
请你写出有关动物的 古诗句。
刘亮程,当代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度过了童
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
现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主要作品
有 :
《晒晒黄沙梁的太阳》、《库车行》《风
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等散文集,其中
《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1.给下列生字(红色)注音。 骨碌碌( lù ) 痒( yǎng ) 仓皇( cāng)
预 习 检 测
蜣螂( qiāngláng )
土坷垃(
kēla )
盲目( máng )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 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匆忙、慌张而逃跑。
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是 自以为是—— 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盲目—— 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 认识不清。

8走向虫子

8走向虫子

八年级语文“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走向虫子主备人审查人总课时数14
学习目标:掌握生字词,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重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
学习难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准备复述故事
2、积累生字词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分析文章思路
1、文中作者叙述了哪几件关于虫子的趣事?
2、分别复述故事,并体会从这些趣事中,作者有什么感悟?
探究结论:
探究二:感知文章主旨
1、“走向”的意义,“走向虫子”的含义?
2、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将蟑螂的举止看成一个游戏?
3、作者借走向虫子告诉人们什么?
探究三:理解写作特点
1、第9段中作者为什么模拟蚂蚁对话?体会细致生动的描写。

2、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因作者采用了拟人、夸张手法,试分别找出一例分析。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
B. 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
C. 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
D. 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
2、释词,盲目:仓皇:
学习体会:本节课你的收获或疑惑是
三、自我检测
1、如何理解“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2、如何理解“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拓展思考:《蚂蚁》中的“我”看穿了蚂蚁,《走向虫子》中的“我”猜不透蚂蚁。

问什么两文读来都有趣?
第16页。

走向虫子(1)

走向虫子(1)

走向虫子主备人李城责任人张军海审核:仲连智授课时间月日共1课时本页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的形、音、义。

2、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3、理解和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4、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蜣螂..(.) 骨碌..() 痒.()..() 轱辘..() 土坷拉2、解释下列词语悬崖勒马仓皇而逃短见盲目3、查资料,了解作者本文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他的散文集《》获第二届“”。

注:刘亮程,祖籍为金塔,其父母1960年逃荒到新疆沙湾后定居,他就出生在那里,2001年曾陪母亲回到过阔别41年的故乡——金塔。

他曾说:“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回乡一直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一大风景。

”二、新课导学(一)情景引入(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2、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3、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4、比较几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5、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小结: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小生命,用比拟的手法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从细处落笔,由小中见大,写出了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从小脑袋引申出大哲理,令人深思。

从而使我们产生了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四、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强.迫(qiǎnɡ)雕塑.(shuò)B. 秀颀.(qí)更.换(ɡēnɡ)C. 贮.藏(zhù)称.职(chēnɡ)D. 秘.诀(bì)沉淀.(dià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B. 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C. 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D. 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的句子,请写出理由。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自以为是—— 认为自己是对的,一般 形容人主观、不虚心。
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1、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地爬”
2、蜣螂滚粪蛋 3、蚂蚁搬干虫
再读课文,欣赏语言。
请以这样的形式说话:
10 段描写的好, 我认为第_____
动作描写/拟人 描写/修辞)的手法。 因为采用了____________(
作 业
1.仿写:一个(种)小动物捕 食或活动的情景。 2.探究:小动物能使你获得某 种启示吗?请写出你 的感受来。
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 王东升
种类繁多的八条腿虫子
蜣 螂
( 屎 壳 郎 )
——草原上的清洁工
作者,作品: 刘亮程,当代作家。有散文集《一个人的 村庄》,《风中的院门》等。曾获“冯牧 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中国西 部文学》编辑。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2.体味文章幽默优美的语言。 3.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中作者的不同感 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准生字词的字音,解释文中重点词语。
2、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1.给下列生字(红色)注音。 轱辘( gū lu ) 蜣螂( qiāngláng ) 抵 ( dǐ ) 羞愧 ( kuì )
土坷垃(
kēla ) 悬崖勒马 ( lè )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 及时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 匆忙、慌张而逃跑。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走向虫子》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走向虫子》ppt课件

痒( yǎn ) g
仓皇( cān ) g
盲目( máng )
h
4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 时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 匆忙、慌张而逃跑。
短见—— 目光短浅。
盲目—— 眼睛看不见东西, 比喻认识不清。
h
5
3.本文作者 刘亮程 ,1962年出生于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
h
38

1.仿写:一个(种)小动物捕

食或活动的情景。 2.探究:小动物能使你获得某
种启示吗?请写出你
的感受来。
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的句子,
请写出理由。
h
39
杨咏梅
h
40
了……
人 使人只能走到 这一步。”
②“我这颗大脑袋……小脑袋里的事 情?” 2.作者为什么反复h说:“我又想错了”?32






大 脑
固自
袋 步以
小 脑
自为 封是

思维方式 比较
动物
感叹
敬重 毫 不
不断
对比
气探 馁索
鲜明
h
33
小结
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个小生命,用 比拟的手法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 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更是从细处落笔,由小中见大,写出了 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从小脑袋 引申出大哲理,令人深思。从而使我们 产生了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也 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h
1
作 者 刘亮程 授课人 杨咏梅
h
2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的形、音、义。 2.了解并记住作者刘亮程。 3.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4.理解和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关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虫子》ppt课件1共2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虫子》ppt课件1共28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走向虫子》ppt课件1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八一16

八一16
我的启示:
【试题答案】
一、B二、A三、1.些微理性2.欺世盗名之徒3.找不到它4.愚蠢无知的
四、如:①贪婪者必自毙。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
练习设计及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教学札记
(二)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几次观察小虫子的经历,揭示了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着自己极强的自主意识,文章充满着对生命的赞颂和尊重。
(三)写作特点
文章的成功之道,就是关于从原始的感觉,深化为对人类的局限分析。这种散文,有丰富的感性描写,而且相当生动,但不是引发情感的抒发,而是以智慧的思考为归结的。然而,文章又不是以议论为主的,而是以感性的、形象的描写为主体的。在形象的描写中,刘亮程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趣味,既不像南帆那样冷峻,把蚂蚁写得很可叹(陶醉在幸运之中不知祸之将至),又不像马克·吐温那样幽默,把蚂蚁写得傻气、很逗,而是把小虫子写得很自如,旁若无人,可笑的不是虫子,而是自以为是的人。文章写得更为精细的是蚂蚁,也是不辞辛苦地进行着一种沉重的劳动,“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用嘴巴咬,用头顶,失败了,跌了个仰面朝天,又重新来,“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有效果”。这当然是挺可笑的。但是,作者的立意并不仅仅在蚂蚁的可笑,而是人的更可笑。而这个人,并不是因为坏心可笑,而是因为好心而可笑。他同情蚂蚁,想帮蚂蚁的忙,就把一只在近旁闲转的蚂蚁捉住,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前面,让它帮忙。但是,好心却没有好结果,这只蚂蚁不肯帮忙,跑了。作者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强迫它”,它“生气了”,就改了方式,把逃跑的蚂蚁捉回来,放在劳碌的蚂蚁前面: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很明显,这个场面想象得很风趣,把蚂蚁平民化了,挺有人情味的,也挺好笑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精选文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精选文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内容预览: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二、: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

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疏通字词。

蜣(qiāng)螂铲(chǎn) 喘(chuǎn)土坷(kē)拉:土块。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转动。

忙碌(lù):忙着做各种事情。

仓皇而逃:匆忙而慌张的逃走。

抡(lūn):用力挥动。

2、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的爬”。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品味和赏析重点句子
3、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 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 拟人手法想象蚂蚁的世界,趣味无穷,令人遐想联翩
4、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 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 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 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 吗。
人越是想得美,越是错的厉害,人的自以为是,真可笑。
品味和赏析重点句子
5、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 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 后· · · ”“那只说· · · · · · ”,这样用叙述来写对 话,既生动展示了蚂蚁交易的画面,又有着极强的主 观嘲讽意味,丰富的想象使得文章语言活泼、生动,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 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 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 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 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借助蚂蚁厮打的后果来突出自以为是的人的无能为力。
品味和赏析重点句子
7、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 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 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想到它生气了, 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原搬到土块那 边去。 蚂蚁的固执,有甚于人,它很讨厌人的干预,我还是 未能理解蚂蚁。 8、 我又搞错了。
作者及背景简介
刘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湾人,当代 作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 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 《库车行》等。刘亮程的散文朴素沉静而又 博大丰富,很多都透出浓浓的田野气息,他 也因此被誉为“乡村哲学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二)

走向虫子教案思路概述:《走向虫子》与本单元其它文章有相同之处,都是写小虫子的。

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却突破了贴近生活写作自己自以为是的观感。

作者先引出一件小事得出自己的结论:“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这一步。

”点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优越感的错误,进而又深入嘲讽了自以为是的局限,用平平单单的故事写出了深邃的哲理。

而后的文字中作者又不厌其烦地写了蜣螂与蚂蚁的故事,与前面相同,作者都出于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愿望去帮助两只小动物,却发现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是一次又一次的出力不讨好。

层层递进深入地对自己的盲目进行了嘲笑。

单一深刻的主题和风趣幽默的文字组成固化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

另外从写小动物的角度来看,文章与寓言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将二者联系做一比较也易于学生理解。

为此,将“自以为是”的理解作为理解文章的关键,将嘲讽人的自以为是作为文章的重点去处理。

进一步确定了全面了解事物,认识世界,培养和谐相处的品质等目标。

并与之相联系分层设置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目标,展开授课计划。

文章基础积累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除个别画龙点睛式的重点句外,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因此文本的把握与理解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速读方式了解课文梗概,并划出重点词语加强识记;其次点出方法引导主体去完成文体信息的概括,整体了解文章及其框架;再次在讲析中逐层设置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设想动物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等知识点的学习,力求从方法入手理解其作用。

制定授课预案时,一方面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以简驭繁的原则,另一方面还兼顾了文字的特点和主题理解的顺序、层次。

预案顺着“自以为是——为什么自以为是?——我们自以为是吗?”三个基本的关键问题展开,将问题通俗化的讲出来。

只要攻下“自以为是”这个难点、制高点,其余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为了达到简化的目的,在引出部分添加了选择性图片,使学生明确观察角度由可能是影响我们思考的障碍和局限;理解“自以为是”时还插入视频剪辑,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从形象化的故事中知道“自以为是”。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二单元《走向虫子》word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二单元《走向虫子》word教案
六、板书设计
走向虫子
一、“我”观察虫子走路,认识人的缺点。
二、“我”帮助虫子,虫子不领情
五、人不应该自以为是
1、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讨论:人为什么会自以为是?(1)先观看视频剪辑;(2)人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优势吗?有局限吗?
3、比较三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老师学生找出作者的想法。
4、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
反思:
二、字词积累: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蜣螂(qiāngláng)土坷拉(tǔkělā)轱辘(gūlù)骨碌(gūlu)
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三、整体感知,跳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四、探究学习
五、拓展延伸
5、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一样的经历吗?(你从动物身上得到过什么启发?)
6、在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定也有这样的见闻与经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小结: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他的认识。面对未知的世界与事物,我们要认真细致的去观察、研究;面对未明的事理,我们要客观谨慎的去辨别、分析;面对未悟的困惑,我们要勇敢冷静的去思索、判断;面对远远近近的交往,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武断,不臆断。世界需要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
课题:走向虫子——刘亮程
教学
目标
A类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语。
B类2、体悟“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教学目标3、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伟大的人类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渺小的昆虫有它们的行为和判断。

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类能洞察一切,却看不透低低在下的虫子的思想和意愿,如果自以为是地去干涉虫子行动,有时会适得其反,出力不讨好。

不信,请看当代作家刘亮程写的《走向虫子》。

盲目:眼睛看不清东西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一般形容人主观,不虚心。

蜣螂:昆虫,齿动物的尸体和粪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骨碌碌:形容很快转动。

仓皇:匆忙而慌张。

三、理解课文一、(1——3)描写一只八条腿的小虫。

二、(4——6)描写一只蜣螂。

三、(7——13)描写一只蚂蚁。

(一)阅读(1-3)自然段,思考:1、虫子行为的结果和我的判断一致吗?(不一致。

我认为虫子若不悬崖勒马肯定会一头栽下去,而虫子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2、我从中有何感触?(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缺点——好自以为是)(二)阅读(4——6)自然段,思考:1一只蜣螂在干什么?(想把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2我是什么心情?(着急哦,真想帮它)3我帮每磅蜣螂?为什么?(没有,因为我已有过一次教训,即不能再自以为是了)(三)阅读(7——13)自然段,思考:1、1、第三只虫子——蚂蚁再干什么?(被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爬土块)2、我这次帮蚂蚁了吗?怎么帮的?(帮了。

我先找另一只蚂蚁来帮助它,结果另一只蚂蚁不仅不帮忙,两只蚂蚁反而打了一架。

我再把蚂蚁和干虫一起扔到土块那边)3、蚂蚁领我的情吗?(不领。

我的帮忙是多余的)4、我得到什么教训?(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印证了人的自以为是)(四)小结:文章通过记述我为虫子帮忙遭到失败的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人应该仔细了解昆虫,乃至自然的习性,才能与其和谐相处,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盲目估算一切)四、与马克.吐温的《辛劳的蚂蚁》2、4自然段比较阅读,思考两文的异同。

教学课件:《走向虫子》

教学课件:《走向虫子》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 步。”
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 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 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刘亮程在他的文章里是一个农民。这个农民终 日扛着一把铁锨走在田野上,悠闲时便东张西 望,关心着村里的驴和村外的免,还有忙碌的 蚂蚁和离群的飞鸟,以及风中的落叶和太阳下 无名的野草。这是一个完全感性的世界,声音 和色彩的世界,与文学中常见的进步与落后、 革命与反动、意识与潜意识等等视角毫无关系。 但感性并不是肤浅和无知,恰恰相反,能够传 达体温和脉跳的感觉,常常展示着任何高超理 念也无法企及的深刻。 ——蒋子丹《刘亮程的哲学》
走向虫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虫子 三只虫子有怎样的表现?
【友情提示】:请结合文章勾画有关虫子表 现的语句,并描述虫子的活动经历。
“我”
面对虫子的活动,“我”有哪些猜测, 哪些行为呢?
虫子
虫子的表现在“我”的意料之中吗? 面对“我”的善意帮忙,虫子领情吗?
“我”
走向虫子的这一路,“我”屡屡犯 错。对此,“我”有怎样的感受呢?
看——看、想帮——抓、又抓、扔;
羞愧——少管闲事——错,压根不 知道。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 步。”
1.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 2.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 去。洞里有多少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 3.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助。
选定一只虫子,选取一句话,品一品 “我”的自以为是。

(八)《走向虫子》

(八)《走向虫子》

滚粪蛋的 蜣螂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 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 粪蛋的蜣螂;头抵着地;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 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 滚到哪儿去。它只是 做一个游戏 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 十倍的干虫。爬、咬、 拉,钻、顶,…… 也许蚂蚁只是想试 试自己能不能把一 条干虫搬过土块
拖干虫的 蚂蚁
感悟主旨
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调,通过通过三个故 事的讲述,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谈谈你读后 的体会吧。
• 本篇文章的题目是“走向虫子”,那么作 者为我们介绍了几种虫子、各发生了什么 事情?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仿照例句,在 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虫子
故事开端
故事结果
无名虫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沿手 指爬行,爬得极慢,走走 停停;它已过了指甲盖, 到了指尖;
到了指尖,头一低, 没掉下去,竟从指 头底部慢慢悠悠向 手心爬去了;
走 向 虫 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生 字词。 • 2.把握文章主题,体悟“虫子”的象征意 义,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 3.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能与之和谐相 处。
初读课文
• 指导语:一篇文章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 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朗 读时要注意表现声音的抑扬顿挫,把握好 语气的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出文章的内 涵,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画出 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揣摩朗读,看谁读 得最好!
1、要去了解昆虫的奥秘,并借此了 解人类本身。 2、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自己极 强的自主意识,人类不能自以为是。 3、要礼赞尊重生命。
读文本,积常识
• 指导语: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要 求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 1.正音,读准 蜣( )螂 抵( ) 土坷( )垃 轱辘( ) 骨碌( ) 孤寡( ) • 2.释义,读懂 短视: 盲目: 自以为是: 骨碌碌: 孤寡: 仓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说课
适用于教育教学、教师说课、学生作业、汇报总结
讲解人:教育者
课件在线
1
第二单元 · 比较·探究
走向虫子(节选)
课件在线
2
课前感悟
大自然的怀抱是宽阔的,她有很多的孩子:地上的昆虫, 天上的飞鸟,水中的鱼儿,还有我们人类,我们都是自然之子。 我们共同生活在自然母亲的怀抱里。咱们人类总认为自己很伟 大,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但是却忽视了渺小的昆虫也有属于 它们自己的行为和判断。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类能洞察一切, 却看不透低低在下的虫子的思想和意愿,如果自以为是地去干 涉虫子行动,有时会适得其反,出力不讨好。不信,请看当代 作家刘亮程写的《走向虫子》。现在咱们师生就一起——走向 虫子。
课件在线
12
比较探究
课题
作者
相同点
不同点 写作详略不同 写作方法不同 写作目的不同
《辛劳 马克·吐温 的蚂蚁》
《走向 虫子》
刘亮程
都描写 了蚂蚁 寻觅食 物,搬 运食物 的情况。
非常细致地 描述了蚂蚁 搬东西的活 动过程
虽然也写了 蚂蚁搬运食 物但是没有 《辛劳的蚂 蚁》中记述 详细。
主要介绍蚂 蚁是如何搬 运食物的经 过。
9
问题探究 这三只小虫子的行为是否如作者一开始说的“可笑”呢?
不是。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 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对于蜣螂,作者写道“……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 训”。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 事情”。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 们人类。
课件在线
10
问题探究
文中的三只虫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们“人”
的可笑之处呢?
从第一只虫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
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
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小结:至此我们可以说,课文内容虽写的是“走向虫子”,其
实是透过虫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显,在 某些方面连一只小虫子都不如,却常常盲目地为优越感所蒙蔽。
课件在线
6
学习探究
1.快速挑选出本文所描写的虫子有哪些? 三种: 八条腿小虫
蜣螂 蚂蚁
课件在线
7
学习探究
2.以无名小虫为例分析我的情感变化:
观察在手指上 走路的小虫
担心
认识到人的缺点: 自以为是
羞愧
课件在线
8
自主探究 滚粪蛋的 蜣螂
着急
认识到人的无知
难以理解
拖干虫的 蚂蚁帮它Fra bibliotek帮了倒忙
错了
课件在线
课件在线
3
走进作者
刘亮程:当代作家,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县 人,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 村庄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所以, 他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来自村庄和田野,在对日
常岁月的诗意感悟中通向“人的本来” 主要作品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界冯牧文学 奖)《风中的院门》。
课件在线
4
生字生词
蜣螂 qiāng 土坷垃 kē 骨碌碌 lu 悬崖勒马: 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幡然醒悟。
自以为是: 认为自己是对的。一般形容人主观, 不虚心。
课件在线
5
文章脉络 第1—3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地爬”。 第4—6自然段:蜣螂“滚土块”。 第7—13自然段:蚂蚁“搬干虫”。
不仅介绍搬 食物,还介 绍了作者的 想法
讽刺批判 赞扬歌颂
课件在线
13
主题探讨
本文通过记叙“我”几次观察虫子的 经历,揭示了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自 己极强的自主意识,文章充满着对生命的 赞颂和尊重。
课件在线
14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让人类看见自己身上的弱点,那么我们就应尽 力去克服它,时时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我想,我们不仅要向他人学习,还得向大自然 中万千生灵学习,毕竟我们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那么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走近自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做 个真正的有心人。
课件在线
11
问题探究 讨论: 我们学过南帆先生的《蚂蚁》,大家比较一 下二者的异同。(对“人”的思考)
相同——都是通过小动物来思考人类。
不同点——《蚂蚁》反思的是人的命运,人在何种意义 上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它突出的是人类生存的困惑问题, 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些方面,人其实不 如虫,但人类对此却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对人类缺乏自审意 识的剖析。
课件在线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