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安居乐业、稳定有序的社会条件;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环境友好、永续发展的生态支持。
3.
“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 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理 念来引领。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 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 价值鲜明、导向明确,系统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 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 断,构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 识的深化。
目录
MULU
小康社会
的基本标准
1.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 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 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 元。
十大
标准
2.
3.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 元。
4.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十大 标准
6.
5.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2.
完善民主
4.
提高生活水平
1.
六点要求
3.
增强文化
5.
社会建设
第一项
六点要求
主要是六点要求: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 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 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 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
简介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 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 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
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
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 正确的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
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
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 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项
完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 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 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 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 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 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阶段,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经济支持;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法治昌明、公平正义的政治支持;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领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凝聚人心、奋发向上的文化支持;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 算机普及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 数2.8人。
7.
8.
9.
10.
八.是大学入学率 20%。
十.是城镇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率 95%以上。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内涵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以“小 康”概念来确立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 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
正确的理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正确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 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 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 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 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五方 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
全面协Biblioteka Baidu”: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仅有总量和速度上的要求,还有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 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求全面,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都要求协调,“全面小康”的核 心是“全面”,关键是“协调”。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统筹推进各方面建设,保持中国特色
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
丰富的内涵,在“全面小康”冲刺阶段尤其需要深刻把握其
目标内涵
1.
“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切 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多个,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 提高”是体现其他目标实现的成效的核心目标。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但对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却都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把发展的视角从“物”转向“人”,突出了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 展。人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 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因此,人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与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等持续发展相互协调、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人的需要是人 的本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在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过程中产生的,随着人的需 要的逐渐满足,人的幸福度也在不断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