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
儒家、道家、法家的治国理念
1、孔子:政治上主张“德治”与“仁政”,着重伦理道德教育。
“仁学”就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就是其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以及文献整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前提。
1、“仁学”的内容: 1)、孝悌——仁学之血缘基础2)、“仁者爱人”3)、恭、宽、信、敏、惠4)、克己复礼为仁2、“克己复礼”——孔子的救世“良方”1)、礼制文化2)、礼与仁3、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想人格4、“仁学”现代价值之思考:1)、积极的入世之主体精神。
2)、自觉的道德自律意识。
3)、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
4)、恭敬与尊重的礼仪文明导向。
2、孟子的“仁政”思想: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与“民贵”“君轻”的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性善论的伦理观,2、孟子的仁政学说:A、省刑罚,这与法治有关;B、薄税敛,这就是属于财政问题;C、深耕易耨,这就是属于经济建设;D、教化,以孝悌忠信为大要。
6、“仁政”学说的当代价值A、孟子的仁政学说,对我国的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德治国”B、孟子的民本思想, 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的主张,对当代“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观念的贯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强调以人为本,即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所谓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统治-人。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价值完善方法。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
”“义胜利为治世,利胜义为乱世。
”见利思义、舍生以取义。
“修身养性”3、荀子把人治与法治统一起来,把自律与她律统一起来,把教育感化与强制约束统一起来。
提出的隆礼重法、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把儒家的人文精神渗透进法治理论当中,强调执法者应当抱着“爱民”的态度,又把法的精神引入儒家思想里,实现了儒法两家传统治国理念的优势互补。
历史证明,荀子的这一构想,为未来的统一大帝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案,为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所实际奉行。
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智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学说崇尚仁爱、礼仪和忠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公平和互助。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社会秩序的核心价值观。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自由和无为而治。
道家学说将个体与宇宙联系在一起,认为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与自然相融合。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蕴含了许多关于个体发展和人生意义的哲学智慧。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注重实践主义和公平正义,强调助人为乐和克己奉公。
墨家学派主张坚持兼爱和排斥战争,反对社会不公和有害的社会习俗。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倡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重视法律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强调以法治国、以严明的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学派的理念对中国社会的管理和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 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由阴阳和五行所决定。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涉及到医学、农业、建筑等多个领域。
它培养了人们观察自然、理解世界的能力,为中国古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哲学思想丰富多样,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阴阳五行等多个学派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文化发展。
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中国智慧道法术器势浅析
儒家思想:以仁义 礼智信为核心,主 张建立和谐稳定的 社会秩序,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伦理道 德关系。
02
法:中国智慧的管 理原则
THEME TEMPLATE
法治原则
依法治国:国家治理和社会 管理的根本原则
法律至上:强调法律的权威 性和至高无上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公 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 调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语言工具
语言文字的特点:形象、生 动、富有表现力
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传递 信息的重要手段
语言文字的作用:交流思想、 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有时难 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05
势:中国智慧的环 境因素
THEME TEMPLATE
政治势
政治环境对智慧 的影响
政治制度对智慧 的制约
政治领袖对智慧 的引领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礼治原则与其他管理原则的关系:在中国智慧中,礼治原则与法、术、势等其他管理原则相互补充、相互 配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仁治原则
内容: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以和 为贵
意义: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与 仁爱,追求共同 发展
体现:儒家思想 中的“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 理念
在现代管理中的 应用:注重员工 福利,倡导团队 合作,强调企业 文化建设
定义:指在组织中用于规范、 指导和约束成员行为的工具 和手段。
作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稳 定性,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举例:企业中的规章制度、 政策文件、工作流程等。
文化工具
定义:器是指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如农具、机械等。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智慧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智慧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智慧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的历史中,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智慧的例子: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儒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道德教化,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民的德行和礼仪,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法家主张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而是让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尊重民意,反对过度集权和强制性干预。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即要爱一切人,反对战争和冲突。
墨家认为,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是由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造成的,因此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教化来消除社会矛盾。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主张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
全和稳定。
兵家注重战略和战术的研究,强调对敌方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来取得胜利。
农家思想:农家思想主张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注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农家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农时和耕作技术,保障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智慧的一些例子,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远不止这些。
这些思想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及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传 统价值观;西方管理哲学则更强调自由、平等、 竞争、功利等现代价值观。
02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儒家管理智慧
仁爱原则
儒家管理智慧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性,提倡仁爱和关爱 ,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仁慈、宽厚、诚实等品质,以赢得 员工的信任和忠诚。
中庸之道
儒家管理智慧主张中庸之道,即追求平衡和谐,避免过度 或不及,强调适度原则,以保持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礼制管理
儒家管理智慧重视礼制,认为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组织 稳定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应该遵循礼制,以规范员工的行 为和促进组织的和谐。
道家管理智慧
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智慧主张无为而治,即管理 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干预、不强 制、不执着,让员工自由发挥自己的 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国际先进的管理哲学在中国本土的应用和改进,促进中外管理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管理哲学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时代的管理变革
分析数字化技术如何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以及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 效率。
管理哲学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探讨在数字化时代,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 。
如何将传统的儒家、道家、法家等管理哲学应用 于现代企业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和核心 竞争力。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方式
探讨传统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理论如何相互借鉴 、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的国际化
中国管理哲学的国际传播
如何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推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国际管理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道家思想
02
灵活应对变化,适时调整战略方向。
法家思想
中华上下5000年所有的经典知识
中华上下5000年所有的经典知识古老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革。
这个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典知识,包括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方面。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的领域选取一些重要的经典知识点,介绍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智慧。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提出了“仁爱”、“礼教”、“人道”等重要核心观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君臣、父子、夫妻、朋友四种关系的和谐。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由,追求“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理念。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与其对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无欲。
3.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强调爱和和平。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立者,他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兼容并包的爱与和平观念。
4.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秩序的建立,认为法律是治理社会的必要手段。
管子是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他提出“法当然则行,不当然则止”的理念,主张重视法制和严格的管理。
5.文学经典:中国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其中《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民众的生活。
《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描绘了康乾盛世中崩溃的家族和命运乖脱的人物形象。
6.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对全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如水利工程、冶金技术、天文学和医学等。
7.美学艺术:中国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闻名于世。
中国绘画、音乐、戏曲等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美感和审美追求。
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阅读。
虽然以上只是简要地介绍了一些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经典知识,但已经足以证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道家的管理思想
第四章: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聃、老莱子、关尹、环渊。
时代及其代表社会基础。
道家的大本营——楚国第一节:〈老子〉的管理哲学〈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为”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
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地“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反之,如果人们行事不顺应自然而是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干扰、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
“无为”是老派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无为’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不论是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或社会文化管理,都概莫能外。
〈老子〉反对法令滋彰。
认为国家政权为管理人民而制颁的法令规章越多,人们为现避、利用这些法令、规章而采取的手段越多,国家为禁制人民而使用的刑罚越繁苛,人们的反抗越强烈,社会也就越乱,越不安宁。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也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
他们认为,以德、礼治国,和以政、刑治国,同样是有为。
他们激烈地攻击‘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大道废,有仁义”。
他们认为要想使国家安定,民风淳厚,最好是‘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第二“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却是对上层统治者尤其是对君主的要求。
〈老子〉非常强调统治者、领导者自身的倡率作用,这和儒家的风行草偃论是一致的,很可能是受儒家这种观点影响的结果。
但是,儒家所讲的倡率作用,是以德率民,即以领导者自身的良好道德修养影响被领导者以化民从善。
这在〈老子〉看来,是导民有为、〈老子〉也同样重视领导者的倡率作用、但却是要导民无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结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思想的理念。
这些传统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智慧和指导,也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孝顺父母,遵守礼仪规范,互助互爱,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自然方式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倡导人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遵循自然规律,不执着于功利和权力,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强调个体修养与内在修行的重要性。
三、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强调人生的无常性和苦难,倡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对众生的慈悲。
佛教强调“四谛”和“八正道”,认为通过禅修和般若智慧,人们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佛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修炼和追求生命的意义。
四、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倡导人们应该遵循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原则,摒弃战争和冲突。
墨子认为,只有推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墨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践,注重公平和正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倡导依法治国和严明的法律执行。
法家强调对人的管理和规范,认为唯有严厉的法律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民间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许多民间信仰的内容,如崇拜祖先、信奉天地之灵等。
这些信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力量和神秘宇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涵盖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各种民间信仰。
这些传统思想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智慧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儒道法管理思想
一.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人性本善,以“人”为中心,以自身修养为起点,讲以德服人和正人正己,以教化为手段,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通过改变人的内心里的观念和认知来达到让被管理者服从管理者。
儒家主张“德治”,强调“自律”,出发点是“人性善”。
强调恩泽、教化、感染,以人为本;提倡“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恪守中庸,防止“过”和“不及”两个极端,把握好“度”,做到节用有度,任废有度,赏罚有度,褒贬有度;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注意成员之间协调与和睦,又反对无原则的苟同与同流合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己“先义后利”,对人则“先利后义”;强调“为政在人”,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倡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二.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人性本恶,以“法”为中心,重在以威和刑来治理国家。
很明显,法家比儒家更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法家的思想主要包括:特别强调法的作用,以法治国。
强化君主专制和独裁。
法家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是历史进化说和人性好利说。
早期法家大致分为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韩非集早期法家之大成,主张三者相结合,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从而系统地发展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的这些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三.道家管思想想的核心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之论和“以柔克刚”之术。
其中涉及到管理原则、管理态度、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等几个方面。
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以“道”为中心,讲“道法自然”,讲无为而治,讲以柔克刚,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去做事,把握大的方向和趋势。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登高望远,尊重规律,顺应潮流,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追求“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强调“政简刑轻”,反对“繁复苛重”,减少干预,放手放权,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强调“以正治国”,抓重点,抓关键,重“内治”,辨方向,谋大略;强调“谦下”为本,“常善救人”,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
走近“诸子百家” 领略先哲智慧
走近“诸子百家” 领略先哲智慧1. 引言1.1 探寻先哲智慧的意义探寻先哲智慧的意义,是现代人们对古代先贤思想的一种追寻和探讨。
先哲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其包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对我们指引前进、明辨是非、修身养性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读诸子百家的思想,我们能够领悟到先贤智者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规律的思考和总结,进而从中获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对人性、道德、宗教、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带给我们不同于当代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明智地抉择与决断。
通过探寻先哲智慧,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找到古人留下的智慧之光,为我们解决当下种种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探寻先哲智慧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中华文明,更在于指引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1.2 “诸子百家”介绍“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派。
通过了解“诸子百家”,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理解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这些古代先哲不仅在哲学上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考,而且对当时社会和政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以其强调仁爱、礼仪和政治伦理而闻名;道家则提倡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真理;墨家强调兼爱和公平正义;法家则注重法治和权力集中;而“百家争鸣”则代表了各种不同学说在相互较量中的激烈争论。
通过学习和探究这些不同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智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通过走近这些先哲智慧,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
2. 正文2.1 儒家智慧的探索儒家智慧的探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等多方面内容。
在儒家经典中,“孔子”被视为儒家学说的奠基人,他强调人的修身养性,提倡忠恕、孝悌等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人生智慧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人生智慧儒家思想修身处世大成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
体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为人之道,实践经世致用的济事之道,修为兼济天下之大德。
成经世济民的大胸襟,创独成一体的经营哲学,为打造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当代企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道家思想自然无为之帝王绝学:体会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至高管理境界。
教会你怡然自得的思维方式,逍遥自在的人生智慧,虚静睿智的纵横策略,自然生存的处事哲学。
锤炼了独特的经营智慧和管理哲学,掌握开创企业的成功模式。
法家思想尊法尚贤之王霸之道:“强国必法家思想,修身必儒家思想”,历代千古伟人,无不是阳儒阴法的运用高手。
法家管理思想强调法治、法律的强制作用,主张法礼并重,先礼后法、因道生法,法、术、势糅合为一,是诸子管理思想的集大成。
把握法家强调制度、职责与技巧的法、势、术的管理思想,以强化组织的统御与控制能力。
周易智慧中道思维与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整个东方文化的根基。
周易博大精深,被尊为“群经之道”,“大道之源”。
解读易经,从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中寻找《周易》的基本原理、“易学”的哲学智慧,挖掘阴阳八卦符号中所蕴涵的奥秘,掌握整体变化,阴阳和谐的事物运动规律,为管理者准确分析市场机遇,预测经营风险,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和战略眼光提供科学参考。
佛学智慧与企业家心灵修炼:学习佛学智慧,可以顿悟佛法,识破禅机,参悟佛家经典,禅修身心,得自在洒脱,至善至乐。
通过止观双修,明心见性,达到心灵激荡,实现激发内在潜能,释放压力,让内心求得清净,真正达到返璞归真,回归本心的境界。
通过禅修,悟道,寺庙修行体验唤醒智慧,重建健康、快乐、智慧的人生的目标。
才商--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才能,有良好的商业视野。
儒商--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值得信赖,博闻广见,风范儒雅,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哲商--集聚千年文化底蕴,博学多才,腹有良谋,胸怀大志,通孔孟之道,达孙吴之机,有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
简述四大思想
第一部分儒家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的和“刚柔相济”、“宽严结合”的领导原则。
指导原则,以“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
所以,在现如今的许多企业中,都运用了儒家的管理思想。
除了儒家的管理思想之外,主要还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的管理思想,仍然可为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兼容并包,借鉴运用的。
如道家的管理思想是以“道法自然”,“无为而不为”的柔性管理为特征。
所谓“柔性”管理,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法则来进行管理,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柔弱胜刚强”,认为只柔弱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刚性的事物很快要走向反面。
人们在认识问题时,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状况,要看它的发展和将来;管理还要像水一样,水普利万物而不争利,它虽然柔弱,可是其力量却强大无比。
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强调他律,强调法律的强制作用,强调集权的权威,强调管理手段的运用,强调尚贤。
法家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益,充满着强力、竞争、严密控制的倾向。
墨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尚同”、“尚贤”,同时还赞成劳动过程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从事其所能”的原则。
强调“利”和“力”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又一显著特征,墨子强调“交相利”,“义者,利也”,“万民被其大利”;“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民无食,不可为事”。
还强调“非命”,认定人生在世要竞力而争,“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要与命运、自然进行抗争。
人只要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自然争战就能求得生存。
兵家十分重视管理中谋略的运用,管理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运用,是获得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还强调管理的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的运用等。
以上所述的管理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应该是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中国各种四大知识
中国各种四大知识中国的四大知识,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个重要领域,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这四大知识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道德伦理。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和家庭伦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价值观念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基石。
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另一重要流派,强调个体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修养。
道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
道家的思想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崇尚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提倡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的思想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有着重要的影响,墨家的精神也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工艺品和建筑中,强调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念。
法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另一重要流派,注重法律和秩序的建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来约束人的行为。
法家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管理和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家的思想。
这四大知识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修养,墨家提倡兼爱和非攻,法家注重法律和秩序的建立。
这些思想体系互相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些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但它们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这些传统思想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升自身修养都有着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知识,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发扬其优良传统,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将其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规章制度用道家思想表达
规章制度用道家思想表达一、尊重自然道家思想认为,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我们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之道。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保留自然景观,增加绿地和植被,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二、以柔克刚道家思想主张以柔克刚,不以力量压人,而是以柔和的方式化解矛盾。
在管理规章制度中,我们也可以倡导以柔克刚的原则,避免强硬和强制性的管理方式。
可以通过文明守则、规范教育等方式,引导人们用善意和和谐的方式解决矛盾。
三、修身养性道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也应该促进人们的修身养性,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宣传道德教育、规范行为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公民。
四、虚心接纳道家思想提倡虚心接纳,避免偏执和偏见。
在管理规章制度中,也应该倡导人们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多样性,避免偏颇和排斥。
可以通过开展民主讨论、征求意见等方式,让人们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五、推崇和谐道家思想推崇和谐,追求身心的平衡。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也应该倡导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共处。
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等方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六、合理约束道家思想认为,生活需要一定的约束和规范,才能保持秩序和和谐。
在管理规章制度中,也需要合理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和正常运转。
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为规范等方式,限制人们的恶意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七、持之以恒道家思想主张持之以恒,不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毅力。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也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确保规章制度能够长期有效地执行下去。
八、开放包容道家思想主张开放包容,欢迎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在管理规章制度中,也应该开放包容,接纳多元文化,尊重个人差异。
儒、法、道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儒、法、道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作者:明珠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摘要:高中班主任工作量大、事情杂、责任重,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广大班主任不妨借鉴古人的智慧,古为今用。
以儒家仁爱的胸怀,法家法治的力度,道家无为而治、因势利导的意识,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儒家、法家、道家、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的组织结构,但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则是这个成分中的核心人物。
家长经常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
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敏感、独立、逆反、感情不成熟、多变……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作为班主任,怎样让孩子们爱上学校,健康的成长呢?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诸子文化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
儒家修身养性、仁爱和谐,法家“废私立公”、“一断于法”,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中可以博采儒、法、道三家之长,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一、儒家仁爱和谐孔子曰:“好仁者,无以尚之”。
孟子也说:“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也。
对于老师来说是承认学生,尊重学生,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解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和为贵”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力量。
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和谐相处,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第一,班主任必须激发任课老师的归属感,让他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每天上的那几节课,也尽可能调动任课老师立足班级整体,为班级整体发展献策献力,而不是仅仅盯着自己的那个学科。
第二,及时协调任课老师和学生的矛盾。
发生任何问题,班主任都要及时的了解事情起因,经过,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方面疏导学生的情绪,一方面树立教师的威信,在和谐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与家长密切沟通,取得支持。
首先了解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接着“无事也登三宝殿”,和家长密切沟通,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使得他能教育孩子和学校的步调一致。
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总结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国家管理和家族管理。
以下是关于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一些总结。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强调君主应具备仁德、智慧和明智的领导能力,以达到社会和谐与和平的目标。
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和维护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权威,强调君子以道德为先,通过榜样和教育来影响他人。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应该追求和谐和平衡。
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等原则,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而不是强迫他人,让个人和组织自然而然地成长和发展。
道家思想鼓励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反对过分控制和限制。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认为管理应该以法律和制度为基础,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奖惩机制来治理社会。
法家思想强调权力集中和效率,并主张以结果为导向。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提出了为了统治和管理社会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和制度,同时也强调了精确的科学和经济管理。
4. 商业家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商业家也有一些独特的管理思想。
他们在商业运作、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智慧。
例如,在《营商玉则》一书中,商人袁梵梵提出了“挽车数顷,其势不易者,入之;伏艾十寸,其貌不顺者,相之;大璇霰品贤,其能不乖者,与之;目盈眇难使,其心不良者、舍之;必事汲汲以相救救,其不若耐之者,弃之。
”这些原则强调了人才选择、团队合作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制度约束等方面。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来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7
1、国家社会治理
勾践回国后,立刻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 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与吴国结仇,使很多百 姓在战场上送命的失误。他亲自慰问受伤的平民,抚养阵亡 者的遗族。为了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意志,他卧薪尝胆,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颁布了一 系列法令:妇女怀孕临产时,要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看 护,生女孩奖励2壶酒和1条狗,生男孩奖励2壶酒和1只小猪, 生三胞胎的由官府出钱请乳母,生双胞胎的由官府给粮食, 凡死了嫡子的人家,免除3年劳役,死了庶子的,免除3月劳 役。越国在10年中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每家都有3年 的粮食储备。越国百姓亲近他如对父母一般。
[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实则,
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
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
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此时
齐军骤然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作
一团,溃不成军。庞涓知道自己智
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自杀身亡。
16
2、竞争斗争实践
在这一案例中,孙膑采用了避实击虚、诡道诱敌、心 理战等谋略。反映了中国古代谋略思想的高超。
在理论上,中国古代关于竞争的理论以兵家为代表,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六韬》、《孙子》、《司马 法》、《吴子兵法》和《李卫公问对》等的诞生,标志 着中国竞争斗争谋略思想的成熟, 其理论水平至今无法 被超越。此外,《鬼谷子》、《战国策》等纵横家的著 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竞争斗争谋略思想。
中国古代法家和道家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法家和道家思想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渊源深厚,其中法家和道家就是两个重要代表流派。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应用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历史背景法家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韩非子、商鞅等人提出的政治思想流派。
在当时,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层出不穷,各个国家的政治形势在不断变化。
法家主张要加强中央集权,将各个地方的权力归于中央政府,实现统一管理。
道家则相对而言较为晚起,始于战国末期,贵州的老子、庄子是其代表人物。
他们反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提倡“还我自然”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核心思想1.法家思想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威慑,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目的。
他们提出了严格的刑法制度,比如“以法治国”、“重刑轻赏”等思想,倡导权力中心化,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
在工程建设方面,法家也有独到思想,比如商鞅提出的“均田制”、“豪门多阀禁”等方案,均能推动秦国的政治和经济繁荣。
在外交方面,法家也主张强硬,认为国家应维护自身利益,必要时采取进攻的方式。
2.道家思想道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家认为,人的欲望和野心是导致社会乱象的根源,只有通过回归自然,依照自然规律行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无为而治”意味着不主动干预自然和社会秩序,只是通过安静观察,等待自然规律自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合。
三、应用实践1.法家思想的应用秦国实行了商鞅的改革,推行严谨的法律体系,并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也因为法家思想的缘故而残酷地统治民众,导致了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加剧。
2.道家思想的应用道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治国、弘化社会、举贤任能、医疗保健等领域。
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合适的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例如,评选干部人才,应当具备“自然与天来”的智慧;在创业工作中,应当强调“守正而朴”;医生施治病人时,注意“以玄为用”等等。
九年级上册道法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法核心知识点道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级上册学习的道法核心知识点涉及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其在古代社会的运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道”的境界,提倡“无为而治”。
具体而言,道家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 道:道家注重追求“道”的境界,认为宇宙间存在着包罗万象的道,即自然的真理和法则。
人们应该顺应道而生活,超越功利主义和人为规定的道德准则。
2.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事物的发展。
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本然状态,以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3. 自然至善:道家强调追求自然至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有回归本性,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二、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重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追求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的有效管理。
具体而言,法家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 君主专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由君主来负责。
君主应当具备聪明智慧和强大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 严刑峻法:法家认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执行严厉的刑罚,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并约束人们的行为。
3. 功利主义:法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认为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建立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
三、道法思想在古代社会的运用道法思想在古代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治理和政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古代社会中,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经常结合运用,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道法合一的模式。
1. 政治管理:道法思想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政治家通过倡导“无为而治”和君主专制的理念,实现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 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於老子的書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作家赫爾曼· 何塞 “古代哲學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一切哲學發展的出發 點,所有其他中國哲學家的體系,都是在道德哲學體系 的各個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俄國漢學家海 澳基也夫斯基 “道家具有一套複雜而微妙的概念……它是中國後來產 生的一切科學的基礎。”——李•約瑟 “中國先秦諸子中,老子最深刻,最對得起百姓。”— —陳鼓應
善行無轍跡
•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 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 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7-179)
• 瑕謫[zhé] 缺點,毛病;籌策:計算時所用竹制籌碼;關楗:關鎖門戶 的木制或金屬制的器具;襲:掩蓋、隱藏。 •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鑒。
治理原則:“三寶論”
•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 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 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 且先;死矣! (67)
• • • • “慈”,即關愛生命,不傷害百姓。 “儉”:儉約主義,輕徭薄賦,清明節儉。儉能豐物,奢則不能長久 。 “不敢為天下先”,權力退開,勿與民爭利,給百姓留下發展空間。 若不知足, 聚斂財富,追求奢侈,其結果只會“物極必反” 。
• 車轂、埏埴、戶牖中的哲學:從“你見過車軲轆嗎”開始,到“好了, 總結一下結束”,老子教授講課的一個完整過程;用生活中最常見的 東西打比方,日常事物有規律可循,抽象的道理不再艱深,普通人也 可體會到思考的樂趣。
思想之門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 宇宙中有一個偉大而永恆的“道”,它離開我們而獨立存在。我們只 能發現它、揭示它,循它而行,卻不能創造它、篡改它的本義,更不 能“背道而行”; • 對“道”這一哲學範疇的本質性詮釋:道是物質,是規律,萬物之源、 之本,亦含 “萬物各有其理”之意; • 道是客觀存在的、永恆的、無限的,因此不可能把它認識窮盡;人對 道的認識總是有限的,人表述出來的道就更加有限; • 道是變化的,陳鼓應的“恒變恒動”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懂,就不要亂動
• 在資訊不明的情況下,不動,是最好的選擇。
• 母親該怎樣找到自己的孩子?-母親積累的知識,使她有 一種資訊處理能力,這個能力能幫她找回失散的孩子。
無之以為用
• 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1)
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8-102)
• 善,吉祥,《說文解字》:善為吉。《玉篇》:善為大。學習水的品 德,才能通向最大的吉祥。 • 无尤:不遭人怨恨,亦有“无忧”之意。
不尚賢
老子的無為之道
• • • • • • • • • •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2 為無為,則無不治。3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10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37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38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 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3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48 我無為,而民自化。5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63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 無失。64
希言自然
•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3)
• 將飄風、驟雨的自然現象昇華為哲學思考和人世意象:物極必反。觀 往其複的哲理;暴疾而起者,其敗也速疾,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由天 象而至人世,不順應自然,亦不能長久。 • 任何美麗言辭,堂皇高論,希冀行之百世的政令都是暫時的,維持不 久。少發佈宣言,少發佈政令,少擾民,才是合乎自然的做法。
芻狗論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 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 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5)
• 天地與聖人之于萬物百姓,是出於社會生態自然本性,無偏於己,亦 無偏於彼,任其自然而已; • 不要用人類的意志情感去歪曲自然、裁剪自然、主宰自然,否則人類 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 人貴悟道,而不貴多言。為政效法自然,守住根本,不要無休止地發 號施令。 • 胡適:老子的“天地不仁”說,似乎含有天地不與人同性的意思。老 子的這一個觀念,打破了古代天人同類的謬說,立下了後來自然哲學 的基礎。
四重管理目標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17)
• 為政者三要:(1)對下屬要有足夠信任,否則下屬也不會信任你; (2)誠信關係建立起來了,便沒有必要總是宣揚自己的權威;(3) 事業成功,歸屬于自然而非自己; • 好的管理者、成功的上司,其最高境界,是讓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 職,無為而治,悠然從容; • 一個重要的理念:我可以不信你。 • 目的達到了,卻讓人認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絲毫感受不到來 自身外的強制,高明之處即在於此-嚴格要求自己,而對他人則順其 本性。
老子的無為之道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
天問
• 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軸心時代”?你知道中國歷史 的經濟繁榮期——文景,貞觀、開元,康乾等,都是最推 崇什麼思想主張嗎?儒家是中國惟一的文化傳統嗎? • 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 釋迦牟尼,中國的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師幾乎同時提出了 諸如“人為什麼活著”這類原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表達了 人類“終極關懷的覺醒”。沒有這種“哲學覺醒”民族, 如蘇美爾文化、巴比倫文化等,大都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 以人類的智慧和目前對宇宙和人類自身的感知能力,尚不 能對這種現象作出明確解釋。
無為之內涵
• 因循,合時,順勢,自然而然,順應規律,是為道也。
• 無為是不做不該做(違反規律)的事,有為指在自然規律 之外、用主觀意圖擾亂自然趨勢的行為。是否順應事物發 展規律、是否違背了萬物自身的本性,便是衡量“有為” 還是“無為”的準繩。
• 無為並非凝滯不動,什麼都不做-受到外界刺激而無反應, 面臨困難而不設法克服,受到攻擊而不閃避反擊,而是指 順道而行、循理而為、因本性而動,如行舟於青山綠水、 策馬奔行與平原、積土以為山丘,做事一點不勉強,便是 “無為”。
弱者道之用
• 弱:虛、靜、柔、小、下等,在老子看來,柔弱充滿生命 的張力,是生命力新成與走向旺盛的象徵,是道的作用之 所在,而剛強則是生命力已經走向衰微和沒落的象徵;
• 柔弱並非絕對退縮,而是反對自誇、自矜、自伐、自見等 行為,主張社會平和,順其自然地發展。 • 以探討自然運動規律為出發點,以處世倫理和政治原則為 落腳點。
奧地利學派與道家學派
• 奧地利學派受到道家自然主義思想的一定影響。哈耶克在 蘭山學派東京會議上曾引用老子的名句“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自然秩序原理
• 一個國家能意外地獲得許多成就,而事實上,這 些成就不是任何人設計或計畫的結果,而是人們 行為自然的結果。——18 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思 想家亞當·弗格森
以百姓心為心
•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 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 ,吾亦信之;德信。(49)
• 德:得也。
不自見故明
•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 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2-161) • 彰:顯明;伐:誇耀;矜:自大;虛言:假話、空話;誠: 實在;歸:歸宿。 • 誠全而歸之:實在是能夠使人保全一生而善度一生的道理 啊!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無功;自矜者不長。(24)
• 人類的語言中,文字中,不包含有終極真理。所用表述方法仍是文字, 並不是對自己的否定,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 不善已。 •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聲相和,前後相隨。 •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 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
神秘的老子 不知從何而來,走向何處 大言稀聲、大象無形 沒有親授弟子,不搞思想壟斷
老子和孔子,誰對世界文化史的影響最大?
老子像(宋)
無為
• 孰能濁而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15)
• 《老子注釋及評介》注釋:“誰能在動盪中安靜下來而慢慢地澄清? 誰能在安定中變動起來而慢慢地趨進?” (陳鼓應) • 一個國家意外能獲得許多成就,而事實上,這些成就不是任何人設計 或計畫的結果,而是人們行為自然的結果。——18 世紀蘇格蘭啟蒙 運動的主要思想家亞當·弗格森
禍兮福之所倚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 固久。(58)
• 其無正也:正,標準、確定;其,指福、禍變換。此句意為:它們並 沒有確定的標準。 • 正複為奇,善複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 妖,邪惡。這句話意為:正的變為邪的,善的變成惡的。 •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於禍、福之門,而不知其迴圈相生之理 者,其為時日必已久矣。
名與身孰親
•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 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長久。 (44-241)
• 病:擔憂;殆:指危險。Your life or your money? 柳宗元《哀溺》: • 永之氓咸善遊,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 皆遊。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 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 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 大氓者乎? • 氓:草野之民;尋常:長度單位。兩尋為一常;蔽:蒙蔽,看不清簡 單道理。如果都像這樣,會不會因巨額錢財而淹死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