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寓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寓言的定义与特点2. 寓言故事的选择与解析3. 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寓言的定义、特点以及寓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自己编写寓言故事,提高创作能力。

五、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的情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安排六、课时安排1. 每个寓言故事教学时间为2课时。

2. 共计10个寓言故事,共计20课时。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寓言:讲解当堂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3. 案例分析: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寓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思考。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寓言故事的阅读或写作任务。

第四章:评价与反馈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讨论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

3. 寓言故事创作:评估学生的寓言故事创作能力,给予评价。

九、反馈与调整1.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十、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寓言故事教材。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理解。

十一、教学材料1. 学生用书: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寓言故事文本。

寓言类文本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

寓言类文本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

寓言类文本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作者:王瑞平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第03期[摘要]寓言,言简意深,它是形象的怪物、思维的桥梁、语言的魔袋、心灵的钥匙。

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寓言的文本特质,通过趣味读演、对话联想、续改仿写、拓展阅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心灵智慧共同生长。

[关键词]寓言教学;文本特质;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30-02寓言是将深刻的道理寓于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中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短小精致,易于阅读,却又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它穿越千载,经历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历久弥新,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因此,在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文通过解读寓言文本的“类特质”,探讨寓言教学的策略。

一、形象的怪物:在趣味读演中感受形象,理解内容寓言最深入人心的就是那些鲜活、可笑的形象,如《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先生,《南辕北辙》里的“楚国人”,《牧童和狼》里的“牧童”。

为了把寓意充分凸显出来,寓言常常会使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塑造一些高度概括化的形象。

这些形象大多生动有趣,动作语言夸张,非常适合品味、表演。

(一)角色扮演,品味丰满形象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角色扮演,能让他们走进故事。

如,教学《狐假虎威》,先让学生读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再让他们做做这两个动作。

教师采访:“‘老虎’,你这样东张西望,是在看什么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走进了‘老虎’的内心,体会到了它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的矛盾心理。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临场应对和思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中,帮助理解文本,品味人物形象。

(二)模仿品读,悄悄走近理性好的故事,总是把形象刻画得细腻而生动,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在寓言教学中,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道德、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

本文将围绕两则寓言展开教学设计,分别是《乌鸦和狐狸》以及《蝉和螃蟹》。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功能。

2.通过分析寓言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3.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抉择。

教学内容:1.寓言的定义和特点: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具有深刻寓意和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2.《乌鸦和狐狸》:讲述了狐狸用奸计骗取乌鸦口中的美味的故事,寓意人不能贪图外表而忽略内在。

3.《蝉和螃蟹》:描写了蝉为了躲避猎手而没有节制地吹嘘,结果被螃蟹逮住的故事,寓意势利眼的人往往会自取其辱。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学习《乌鸦和狐狸》:导读故事,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及寓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学习《蝉和螃蟹》: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4.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寓言的教育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5.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

教学方式:1.互动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气氛活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3.角色扮演: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故事中的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思维活跃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情况。

3.小测验:可以通过简答题、选择题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寓言教学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价值观念等知识。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能
够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品德等概念,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个关于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首先,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非常重要。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可以
选择一些简短、富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乌鸦和狐狸》等。

这些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适合小学生的接
受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引入寓言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播放动画片、漫画等形式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接触到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
事的寓意。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品德等方
面的含义,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
情节进行绘画创作,制作寓言故事的道具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三年级的语文教师更好地利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让寓言故事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寓言是一种浅显易懂的文学体裁,通常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对动物的人生经历、行为和性格的描述,来传递一些有意义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那么,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寓言在选择寓言时,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的寓言,避免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情况。

同时,应该注意寓言的内容,避免出现过于暴力或不符合家庭价值观的内容。

此外,寓言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寓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寓言剧表演、寓言画画、寓言问答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寓言所传递的道理和人生哲理,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寓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因此,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课堂讨论、心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宜的寓言,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感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1.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寓
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寓言内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寓言特点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寓言故事,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以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通过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揭示,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规范。

那么,寓言故事究竟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寓言故事具有寓意深刻的特点。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物的形象,来隐喻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人性的弱点。

例如,《狐狸与葡萄》中的狐狸无法得到葡萄,于是便用“酸葡萄”来自我安慰,寓意人们在得不到所渴望的东西时,常常会用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败。

这种隐喻的手法,使得寓言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

其次,寓言故事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寓言故事往往以简洁的语言和情节,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准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乌鸦和狐狸》中的狐狸夸夸其谈地说服乌鸦放下了美味的奶酪,从而成功地取得了奶酪。

这个故事通过简单的情节,生动地表现了虚伪 flattery 的本质,让人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了人性中的丑陋。

这种简洁明了的特点,使得寓言故事不仅容易被人们接受,更能够深入人心。

再者,寓言故事具有普世性的特点。

寓言故事所表现的人性弱点和道德准则,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因此,寓言故事具有普世性的特点。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找到共鸣。

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这个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不要骄傲,不要自以为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这种普世性的特点,使得寓言故事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综上所述,寓言故事的特点主要包括寓意深刻、简洁明了和普世性。

这些特点使得寓言故事成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学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寓言故事将继续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人们传递着智慧和力量。

小学语文寓言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寓言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东至县张溪镇中心学校梁劲松王孝纯寓言是一种有所寄托的故事。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庄子·寓言》篇,《庄子·寓言》开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将寓言当作传达思想、意念的工具。

寓言的"寓"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寄也。

”也就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项:①有所寄托的话;②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界生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来源及特点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来源主要有五个,其一是中国古代寓言,其二是希腊的《伊索寓言》,其三是古印度寓言,其四是现代作家改编的寓言,其五是编者自编的寓言。

按照寓言中的形象来分,苏教版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人物类寓言,人物形象包含智者和愚者、历史人物和虚拟人物等。

如苏教版第九册中的《自相矛盾》。

第二是生物类形象,这一类寓言在苏教版中数量最多,例如第二册中的《鹬蚌相争》。

第三是非生物类形象,这一类寓言的形象包括了自然界非生物的形象,例如苏教版第七册的《一路花香》。

在苏教版小学教材官方网站中,教材编者将寓言的特点总结为六个方面:①鲜明的教育性;②强烈的讽刺性;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④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⑤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⑥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按照寓意来分,寓言寓意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品德教育,如《蜗牛的奖杯》告诫学生品德上要谦虚,不能骄傲;《鹬蚌相争》告诉学生不能为一点利益大动干戈互不相让,这样只会两败俱伤;《蝉和狐狸》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危险,一定要仔细观察、解决问题才能转危为安。

第二类是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

《一路花香》《谁的本领大》,这些哲理寓言通过运用辩证法,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第三类是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看待事物。

这类寓言有《揠苗助长》《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所要揭示的寓意主要围绕“勇敢”“智慧”“勤劳”“谦虚”“人生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寓言来揭示深刻的寓言道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狐假虎威》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狐假虎威》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狐假虎威》中的生字词,如“狐、假、虎、威”等,并掌握它们的书写方法。
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解读寓言故事,提炼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4.学生能够发挥想象,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如诚实守信、勇敢智慧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针对故事中的角色、情节、道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如“狐、假、虎、威”等。
4.教师细读课文,分析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物的伎俩。
(二)问题导向
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狐狸为什么能借老虎的威风欺压其他动物?”“小猴子是如何揭穿狐狸的伎俩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2.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学策略作者:黄伯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6期【摘要】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深受孩子欢迎的故事形式。

本文从寓言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从结合教学实例、人物聚焦、复述文本、激活语言、联结生活等方面阐述构建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的寓言教学策略。

要将学生更好地引进寓言故事,领略寓言故事的美,感悟寓言故事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76-02一、寓言的文体特点1.寓言是什么?俄国作家说,寓言是理性的诗歌;中国作家说,寓言就是比喻的最高境界。

莱辛深刻指出,故事性是寓言最基本的要素,故事情节是寓言的外衣。

寓言的故事性把它和比喻、格言、诗歌区分开来。

因此,寓言故事就有角色和情节。

如《伊索寓言》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叶公好龙》中的叶公、《楚王好细腰》中的楚王,又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等,写的都是平常人平常事,生发出的各种好笑而寓意深刻的故事。

2.寓言是有寓意的。

寓言和一般童话、神话、小说、诗歌、戏剧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故事之外另有喻义,借故事阐述道理、教训,并且喻义深刻。

3.寓言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质朴凝练,语言简洁扼要,道理却又深刻丰富,具有生动形象性,丰厚哲理性。

以小见大的精炼性,是寓言又一重要特征。

二、寓言的教学策略寓言,顾名思义是寓意于言,它是把道理寄托在故事里的一种文体。

寓言是一种比较难教的文体,难就难在如何对孩子讲清楚其中蕴涵的道理。

但是,寓言又是一种十分生动有趣的文体,趣味就在于呈现出的故事。

首先,一篇深刻的寓言必然会有一个通俗、简单、精彩故事。

故事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紧凑,极富表现力。

所以,引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抓住人物形象,恰当把握故事情节,弄清故事来龙去脉,那么,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能够正确读、理解、背诵和借鉴寓言中的句子。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能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1.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寓言故事中的句子背诵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提前阅读和理解《寓言两则》这两个故事,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理,并准备好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读懂故事内容,并准备好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导入新课的目的] 寓言故事是传递道理和寓意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寓言故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道理和寓意。

因此,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两则寓言故事,请大家先阅读一遍,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些寓意和道理。

2. [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将两则寓言故事的标题和故事主要内容展示在黑板或课件上,然后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两则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步骤二:阅读故事1. [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两则寓言故事,并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合作交流] 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观点。

步骤三:理解寓意和道理1.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学生两则故事中有哪些特殊的人物和情节,这些人物和情节分别代表什么寓意和道理。

2. [小组合作]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寓意和道理,并让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全班讨论]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梳理每个寓意和道理,然后进行统一的总结。

步骤四:背诵并借鉴句子1. [背诵示范] 教师对两则故事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示范,并鼓励学生一起跟读。

2. [组织背诵] 教师让学生分组背诵两则故事中的关键句子,并互相检查和纠正。

寓言故事有哪些特点

寓言故事有哪些特点

寓言故事有哪些特点首先,寓言故事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寓言故事通常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叙述,角色和情节也往往比较简单,这使得寓言故事容易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动物或其他非人类角色来代表人类,通过这种拟人手法,使得故事更具有通俗性和普适性。

其次,寓言故事具有寓意深刻的特点。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来寓意道德观念、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

这种寓意往往是隐喻和象征的,需要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通过寓言故事,读者可以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对生活、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再次,寓言故事具有启发人心的特点。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角色的遭遇和行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从而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智慧。

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明确的行为动机,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反思。

最后,寓言故事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

寓言故事既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来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起到教育读者的作用,又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阅读的乐趣。

这种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寓言故事成为一种既有益于读者成长,又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的文学形式。

综上所述,寓言故事具有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启发人心和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

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思考,成为了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温暖,从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寓言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寓言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寓言故事古代寓言故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代寓言故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语文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寓言故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古代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寓意来表达道德观念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简短易懂,寓意深刻,适合儿童阅读。

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包括:1. 寓意深刻: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动物的行为和遭遇来反映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

2. 生动形象: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往往具有夸张和拟人化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 情节简单:寓言故事的情节通常简单明了,容易理解,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古代寓言故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古代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2.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古代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古代寓言故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1. 寓言故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出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寓言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语文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内容,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古代寓言故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以《狐假虎威》为例,这是一则著名的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狐狸借助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最终被揭穿的故事。

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说课稿

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说课稿

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说课稿【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寓言四则后两则》的说课稿。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四则短小精炼的寓言,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道理。

通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认知,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哲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来自于小学生语文课本,属于寓言故事的范畴。

故事整体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寓言”开头,说明了故事的主题。

通过这四则寓言,故事传达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阅读这四则寓言,掌握一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道理,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思考、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理解寓言的文学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帮助他们明白并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德义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动物特点,思考和探索其中的道理,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传达自己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动物特点和寓意,引导他们主动追求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情感教育引导:通过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规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比如,我会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为故事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阅读和讨论我将给学生分发寓言故事的文本,让他们在阅读前先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随后,我会进行整体朗读,然后分四次让学生阅读四则寓言,并在阅读后让他们展开讨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东郭先生和狼》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东郭先生和狼》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悬念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狼的图片,并提问:“大家觉得狼是怎样的动物?它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通常被赋予什么样的形象?”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狼在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接着,我会用生动的语言简要介绍《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背景,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被狼欺骗?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此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东郭先生和狼》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寓意着对待不同事物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做人要诚实善良的道理。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语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此外,本案例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他们感悟故事内涵,从而实现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4.小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交流心得。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同时,教师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在合作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反思与评价,关注个体发展
在教学案例中,反思与评价环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教师组织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一环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布与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也逐渐的增多,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

寓言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学载体,其主要拥有篇幅短小精炼的特征。

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哲理性还有教育意义。

因寓言的特征更加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以此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时也别关键的部分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严格的贯彻语言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的增强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素材,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前言: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特别关键的课程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内容。

就目前的教育来讲,以往的教学方式现在已经不能符合现在的学生学习需求,不能有效的跟随社会的发展进度。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能够顺利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的特征对于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方面而言,新课标的实施有效的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增强了学生的地位,有效的完成语文寓言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学的具体内容方面而言,新课标的实施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方式需要教学内容紧随时代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学好语文寓言知识内容能够顺利的对其他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语文综合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一)重视以人为本,增强学生的课堂地位在新课改中明确之处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增强学生的课堂地位,避免在课堂上以自己为教学中心。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个性化。

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尊重,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在和教师沟通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语文寓言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寓言故事的阅读与写作

小学语文教案:寓言故事的阅读与写作

小学语文教案:寓言故事的阅读与写作导言大家都知道,寓言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

通过寓言故事,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学到很多道理和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常常被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寓言故事,并提供一些教学案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

为什么选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动物和人物的形象来表达道理,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样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寓言故事意义深远:虽然寓言故事看似简单,但背后通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孩子们能够学到很多价值观和生活道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如何阅读寓言故事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步骤1:理解故事情节当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时,首先要理解故事的情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中的事件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的内容。

例如,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中的主角是谁?",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等等。

步骤2:分析寓意和道理寓言故事的目的在于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传达一定的寓意和道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思考其中隐藏的道理和启示。

例如,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等等。

步骤3:归纳总结故事学生在阅读完寓言故事后,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顾故事情节和寓意,提炼出关键词或句子,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所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如何写作寓言故事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阅读之后,也可以尝试自己写寓言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教授和运用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教材选择、课堂设计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和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写作目的,让他们知道寓言故事是通过动物或其他生物的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2.原文阅读和注释互动。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加强原文阅读,同时适时地给出注释和解释。

通过口语交流或者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创造性活动与实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创作绘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真实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4.比较与联想。

教师可以比较不同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故事中的情节,在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时,使用联想方法。

学生可以比较不同寓言故事,了解各种故事的说服力和故事情节,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更有信心和思维能力去解释和描述故事。

二、教材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文化程度和社会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是为表现人类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故事,选用的故事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情境相似,可以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扰的故事。

2.文学特色。

故事的文学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故事应当符合人类的正常心理需求和社会道德标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内涵,对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言行也能够起到要的启示作用。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内容精短,表现力极强,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寓言故事的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对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可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1]。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寓言故事教学前准备(一)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不管教师教什么科目的知识,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前,要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寓言故事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是所包含的知识很多。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要多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思想上。

寓言故事是告诉人们故事内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是告诉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不能因为故事内容较短就进行简单的讲述,而是要把故事内含的道理讲给学生。

(二)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才可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跟上教师的进度,同时也要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前,学生可以先提前把故事内容熟读,梳理出故事思路,明白故事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寓言故事的多种教学方法(一)运用“演”,增强记忆小学阶段的学生玩心是比较强的,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到学习上面。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到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不会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认为这样没有好的课堂秩序。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内容“演”出来,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3]。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里的人物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进行故事的表演练习。

小学语文寓言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寓言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寓言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 (3)1.1 寓言教学的现状 (3)1.2 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4)2. 研究意义 (6)2.1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贡献 (7)2.2 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意义 (8)二、小学语文寓言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8)1. 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10)1.1 趣味性原则 (11)1.2 启发性原则 (12)1.3 针对性原则 (13)2. 教学策略具体内容 (15)2.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16)2.2 结合寓言特点的思辨引导方法 (17)三、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步骤与方法 (19)1. 课前准备阶段 (20)1.1 分析教材,筛选适合的寓言故事 (21)1.2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22)2. 课堂教学阶段 (22)2.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3)2.2 引导思辨,展开讨论 (25)一、内容概括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寓言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并实践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寓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寓言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故事情节的讲述,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寓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概念,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寓言作品时,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思辨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寓言的教学现状,指出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思维单缺乏深度等。

文章提出了寓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文章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如导入策略、提问策略、讨论策略和总结策略等,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作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寓言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作者:梁劲松
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年第04期
摘要:寓言是一种有所寄托的故事。

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来源主要有五个,分别是中国古代寓言、希腊的《伊索寓言》、古印度寓言、现代作家改编的寓言及编者自编的寓言。

寓言在小学各年段语文中都有入选,寓言编排的数量,低年段和高年段相对较多。

本文分别以低年段和高年段为例,对寓言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特点;教学策略
寓言是一种有所寄托的故事。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庄子·寓言》篇,《庄子·寓言》开篇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将寓言当做传达思想、意念的工具。

寓言的“寓”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寄也。

”也就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项:(1)有所寄托的话;(2)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界生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来源及特点
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来源主要有五个,分别是中国古代寓言、希腊的《伊索寓言》、古印度寓言、现代作家改编的寓言以及编者自编的寓言。

寓言中的形象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人物类寓言,人物形象包含智者和愚者、历史人物和虚拟人物等,如《自相矛盾》。

第二是生物类形象,这一类寓言在课本中数量最多,如《鹬蚌相争》。

第三是非生物类形象,这一类寓言的形象包括了自然界非生物的形象,如《一路花香》。

寓言寓意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品德教育,如《蜗牛的奖杯》告诫学生品德上要谦虚,不能骄傲;《鹬蚌相争》告诉学生不能为一点利益大动干戈、互不相让,这样只会两败俱伤;《蝉和狐狸》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危险一定要仔细观察解决问题,才能转危为安。

第二类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如《一路花香》《谁的本领大》,这些哲理寓言通过运用辩证法,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第三类是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这类寓言有《揠苗助长》《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所要揭示的寓意主要围绕“勇敢”“智慧”“勤劳”“谦虚”“人生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寓言的教学策略
寓言在小学各年段语文中都有入选,寓言编排的数量,低年段和高年段相对较多,下面分别以低年段和高年段为例,谈谈寓言教学的策略。

(一)寓言教学在低年段可以情景剧表演,内化语言理解;角色入手,理解抽象寓意为策略
以低年段《狐狸和乌鸦》一文为例,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剧表演,内化语言理解。

情景剧表演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是由寓言本身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容易模仿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小学低段的孩子非常喜欢的一项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戴着狐狸和乌鸦的头饰演一演。

表演时,老师要认识到,这样的课堂表演,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想象情景、参与创造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或者是课文情节在课堂中的简单再呈现。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给予指导,只有充分指导才能够让学生在情景剧的动口、动手、动脑、动表情的活动过程中内化对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领悟和理解。

2.角色入手,理解抽象的寓意。

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道理”的提炼需要不露痕迹,尽量避免直白、生硬说教。

我们知道,任何寓言故事都是由“角色”来演绎的,聚焦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把握其做法背后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是理解寓意的重要突破口。

教学中可引导孩子参与到角色活动中来,启发他们进行以下思考:当狐狸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大树上,它心里在美美地想着什么?狐狸一次又一次对乌鸦说奉承话,如果你正好看到这一幕,你想对乌鸦和狐狸分别说什么呢?狐狸叼着肉溜走了,只剩下呆呆站在大树上的乌鸦,你会怎么想,怎么对乌鸦说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对故事中的“角色”展开讨论,对角色的做法和心理活动发表见解,进行自由评论。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共同对话中,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

(二)寓言教学在高年段注重言意互及,言意兼得;有效拓展,发散思维的策略
以高年段《狐狸和葡萄》一文为例,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策略:
1.言意互及,言意兼得。

《狐狸和葡萄》的教学策略,可以先抓关键词句,体味语言,感悟形象,进而理解寓意。

这是由言及意。

“意”即寓言文本语言所表现出的内容、含义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深入走一步:由意及言。

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这样的寓意,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角色形象呈现出来的?”让学生在寓意的观照下深入揣摩《狐狸和葡萄》独特的外在语言形式、内在的角色特点。

学生在言意互及、回环反复的过程中,深入领悟和内化寓言独特的文本结构、有趣的角色形象,精警的人物语言表达。

由此一个到此一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有效拓展,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是教学生学语文,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高年段的寓言教学仅停留在语言和寓意上是不够的,还要依托文本,以文本为例子来有效拓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在《狐狸和葡萄》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于批判狐狸酸葡萄心理这个层面上,可激发学生思考:狐狸“够”不着葡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够”呢?如果狐狸退而求其次,可以找到哪些东西充饥呢?这种“酸葡萄”心理,你怎么看呢?凭借教材进行拓展启发,然后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及正面解决问题
的意识。

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口头编一个小故事,规劝那些具有“酸葡萄”心理的人要有正确的心态。

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附: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葡萄》是一则高年段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语言简洁传神,富于表现力;情节紧凑单一,内在的意蕴丰厚。

《狐狸和葡萄》第一、第二段是故事情节,第三自然段点出教训。

寓意属于对人进行批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读课文,知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

2.紧扣“够”引导学生联想及语言训练;紧扣“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探知狐狸的内心。

紧扣关键词句进行语言学习和训练,为后面感知寓意作铺垫。

3.引导学生由言及意进行归纳,由意及言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寓意的途径。

4.课堂适时进行总结寓意的学习和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具象的故事概括总结为抽象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谁看过《伊索寓言》?还记得我们以前看过或听过的《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吗?能给大家讲讲伊索寓言或有关伊索的故事吗?
2.你对寓言了解吗?(投影寓言的介绍)
3.今天我们学习伊索的寓言《狐狸和葡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故事形象中的动作和语言
1.读课文,读前提出具体要求(读书要求:文中写了哪几个事物,主人公是谁?)。

根据师生的交流,相机板书:葡萄、狐狸。

2.(1)师生交流:课文中对葡萄是怎样写的?“成熟”这个词可以省略吗?成熟葡萄的味道如何?喜欢吃吗?
过渡语:和大家一样,狐狸也很爱吃葡萄。

人要吃葡萄,必须去摘,狐狸想要吃到葡萄,这里用了一个动词,大家看出来了吗?对了!“够”。

(2)狐狸是如何想尽各种办法去“够”的?请你想象后具体说出来。

(狐狸“够”的时候会伴随哪些肢体动作?引导学生说具体)
3.学习狐狸转身离开的语言:“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请你反复读读语句,狐狸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话的?想象狐狸此时内心的想法,说一说。

4.引导:假如你参加班级的班干部竞选,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参加学校六一节目表演,虽然你付出了努力,尽力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时候,你会对自己说什么呢?(指名说)狐狸也尽力了,但它怎么说的?它有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呢?对于这样的现象,这个寓言的第三段点出了寓意。

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由言及意,引导学生领会寓言的寓意
1.投影语句:有些狐狸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2.再次投影语句: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引导:既然寓言的寓意都是对人而言的,大家看看,读读,这个寓意是对人哪一个方面来说的?)
(四)由意及言,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寓意的途径
1.引导问:再来看看寓意,来反复读读。

如果老师把这个寓意分成两个部分,你看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1)无能为力,做不成事;(2)偏偏说时机还不成熟。

2.这样的寓意对应主人公的哪两个方面呢?(狐狸够葡萄的动作,狐狸说的话)
3.引导理解:寓意往往从主人公言、行分析概括而来。

五、课堂实践
投影寓言:《蚂蚁与屎壳郎》。

六、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寓言→寓意;寓意→寓言
(作者简介:梁劲松,安徽省池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池州市小语学会副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