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卷 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
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A. 进纳贡物,服从调兵
B. 管理土地和人民
C. 监察百官,镇守疆土
D. 修建城池,制定制度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最早出现这种情况的是在
A. 舜
B. 禹
C. 启
D. 桀
3.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
后代徽子于宋……(见下图)。

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4.公元前770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A. 正确
B. 错误
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搜集了“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王位世袭制、中国
国家的产生、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照片”等资料。

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6.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个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
位是()
A. 商纣王
B. 商汤
C. 周武王
D. 周文王
7.《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
出现在()
A. 原始社会后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8.如图,有关下列两幅图片中青铜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 主要用于祭祀
C. 体现了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D. 都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
9.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司”是“后”的争议多年,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
负责人表示,它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学者科学求实的精神②“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③此鼎更
名并无重大意义④此鼎铸于春秋时期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①竹简②戴枷锁的奴隶俑③甲骨文
④铁农具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1.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是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

下列选项符合二
里头文化的是
A. 出现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B. 遗址位于四川平原
C. 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铁器、玉器
D. 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青铜礼器
12.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 春秋和战国
B. 秦初和汉初
C. 战国和三国
D. 秦末和春秋末
13.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
反映了()
A.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14.对春秋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诸侯国强并弱,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战争过程中许多诸侯国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
④争霸斗争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5.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
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逐步走向统一
16.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17.对于荆轲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国攻取燕国这件事,人们有不同的评价。

你认为下列
哪一评价更准确
A. 只要杀了秦王,燕国就不会灭亡
B. 荆轲用生命阻止了秦王的暴行
C. 秦王进行的战争违背了历史潮流
D. 荆轲的行为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18.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
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19.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20.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 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 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 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 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21.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 战乱频繁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 各国君主支持
D. 百家争鸣
2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
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
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
A. 防洪排水
B. 水运
C. 防洪灌溉
D. 蓄水防旱
23.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
史实是()
A. 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B. 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 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
D. 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24.商鞅规定: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对这一措施理解不正
确的是( )
A. 商鞅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
B. 商鞅鼓励人们勤劳工作
C. 商鞅把整个家庭作为惩罚单位
D. 商鞅对农业和商业一视同仁
25.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
互转化。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墨子
26.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27.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有教无类”
B. “以礼治国”
C. “因材施教”
D. “民贵君轻”
28.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 各国的变革
B. 士人的四处游说
C. 阶级统治的需要
D.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29.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与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相近的中国古代哲
学思想是()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兵家
30.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

下列各家学派的学生听讲的内容中,不符合
史实的一项是()
A. 儒家学生:正在听孔子讲“为政以德”
B. 道家学生:正在听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墨家学生:正在听墨子讲“仁政”
D. 法家学生:正在听韩非讲“以法治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学派代表人物
儒家孟子、荀子
道家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
【技术创新】
材料二
[政策创新]
材料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制度创新]
材料四秦朝时期,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表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耕作方式?这一耕作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得到了谁的支持?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最能反映该事件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是什么。

请你谈谈对创新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琥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
材料三:商纣王滥用民力,修建豪华的宫殿,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炮烙之刑”。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代君王的生活?这一朝代在他的统治下命运如何?
(2)材料二体现了汤怎样的治国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商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中的商纣王与材料一中的君王有何相似之处?总结一下,夏、商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4)结合材料三,你觉得作为一个君王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至少说两点)33.古今中外,人们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文明成果。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鼎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礼器,有一套用鼎的制度。

据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商朝时,鼎成为国家重器,文献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材料二: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充分,便利的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
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饮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鼎”具有的功能。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代表商朝技术的“鼎”。

(3)材料二中的都江堰位于何处?修建者是谁?
(4)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具有哪些主要功能及作用?
答案
选择题答案
1-15ACBAA 6-10AADCB 11-15DDCAD
16-20CDADC 21-25BCCDC 26-30BDDBC
31.答案
1.百家争鸣;孔子;“仁”。

2.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
3.商鞅变法;秦孝公;因果关系;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建立县制.
5.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32.答案
(1)夏朝;被商所灭。

(2)任用贤才,勤政爱民;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末代君王残暴昏庸。

(4)统治者要勤政爱民、重用贤才、爱惜民力、发展生产、不能用严刑酷法对付老百姓等(任答两点即可)。

33.答案
(1)鼎是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或鼎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2)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3)成都岷江;秦国蜀守李冰。

(4)运输、灌溉.作用: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