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与防护___第11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放射物理与防护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1. 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放射性物质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自发地放射出射线或粒子。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钚、镭等。
2. 放射线的分类:放射线可分为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
阿尔法射线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贝塔射线可以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或是带有负电荷的电子,伽马射线是无电荷的电磁波。
3. 辐射剂量的度量:用剂量当量(rem)或居里(Ci)来度量放射线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剂量当量表示吸收的辐射剂量的生物效应,而居里则表示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活度。
4.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的目的是最小化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常见的防护方法包括时间限制、距离保护和屏蔽措施。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以及使用合适的屏蔽物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5. 放射性废物管理:放射性废物是指产生过程中或使用放射性物质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物。
正确的管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是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封存、中转、转运和最终处置。
6. 放射性影像学:放射性影像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放射性影像学包括X射线摄影、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总之,放射物理与防护是一个涉及到放射性物质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正确处理和管理放射性物质以及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注意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以确保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处理符合安全要求。
放射物理与防护课件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与教 育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与方法
放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放射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如放射性衰变、辐射类型等。
事故应急处理:了解如何应对放射事故和紧急情况,包 括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报告制度等。
辐射防护原理: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如时 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
法律法规与标准:熟悉与放射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
放射工作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
培训目标: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安全操作 培训内容:涵盖放射物理、防护、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 职业发展:鼓励放射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放射防护设备与设施管 理
放射防护设备选型与配置原则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放射防护设备运行维护与保养规范
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设备保养规范: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故障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操作规范:规范操作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放射防护设备故障排除与维修策略
放射实践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摆位、定位、调整参数、 开始放射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防护:佩戴防护用品、设置安 全距离、控制辐射剂量
注意事项:避免重复照射、注意保 护正常组织、及时记录
放射实践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辐射暴露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遵循安全操作流程,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防护
一.放射防护的三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最优化; 3.个人剂量的限值。
X线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将随 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X线的防护
二.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1.时间防护:时间防护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缩短人员受照射的时间。因为受照剂量与时间成正 比,缩短受照时间,即可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长 受照人员到X线球管和散射体的距离。对于点状源,若不 考虑空气对X线的吸收,X线按距离的平方反比衰减。 3.屏蔽防护:是指在放射源和人员之间,放置能有效吸收 放射线的屏蔽材料,从而衰减或消除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2.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受损的严重程度与 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
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㈠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种类;2.吸收剂量:3.剂量率;4.分次照射;5.照射 部位;6.照射面积;7.照射方式。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㈡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1.种系:不同种系的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总的 趋势是种系衍化愈高,组织结构愈复杂,辐射敏感性愈 高。 2.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同一种系由于个体的原因,辐射 敏感也不同。同一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辐射敏感也不 同。 3.不同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人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 组织有:淋巴组织、胸腺、胃肠上皮、性腺和胚胎组织 等;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 唾液腺和肾、肝、肺的上皮细胞等;轻度敏感组织:中 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等;不敏感组织:肌肉、 软骨、骨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对屏蔽材料的要求:防护性能、结构性能、稳定性能、 经济成本。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铁、砖、混凝土和水 等。把达到一定屏蔽效果材料的单位,称为屏蔽材料的 铅当量。单位:毫米铅(mmPb)。X线机房的主防护应 有2mmPb,副防护达到1mmPb。
辐射防护屏蔽试验
辐射防护屏蔽试验实验二:γ射线的辐射屏蔽防护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材料对给定能量和强度的γ射线的屏蔽防护能力;2、通过分析实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关系和差别,获得直观的认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二、实验原理利用宽束X 或γ射线的减弱规律,考虑康普顿散射效应造成的散射光子不是被完全吸收而仅仅是能量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会继续传播而有可能穿出物质层。
辐射衰减的‘窄束’概念辐射衰减的‘宽束’概念图1、窄束、宽束示意图在辐射防护中遇到的辐射一般为宽束辐射,射线束较宽、准直性差,穿过的物质层也很厚,如上图1所示,在此情况下,受到散射的光子经过多次散射后仍然可能会穿出物质,到达观察的空间位置,此时考察点上观察到的不仅包括那些未经相互作用而穿出物质层的光子,而且还包括初级γ射线经过多次散射后产生的散射光子。
窄束、宽束是物理上的概念,而不是由射线束的几何尺寸决定的,即不是几何上的概念。
窄束可以看作是宽束的特殊情况。
宽束条件下X 、γ射线的衰减规律如下:00d de BN eμμ--=对积累因子B 的数值可以从各种参考资料查找。
三、实验内容1、测量给定厚度的混凝土层对γ射线的减弱程度,得到减弱倍数K 或透射比η的测量值;2、测量上述混凝土层的厚度,通过理论计算给出减弱倍数K或透射比η的理论值,并与上述测量值进行比较与分析;3、以上述给出的K或η的测量值为准,测量得到铁板、铅板达到上述减弱倍数值时所需的厚度,如到对应材料厚度;4、宽束时测量得到铁板达到上述减弱倍数值时所需的厚度,并分析比较。
四、实验设备1、Ra-226源一个;2、混凝土、铅、铁板若干;3、X-γ辐射仪一台;五、实验步骤布置实验台,注意: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首先布置好准直器、探测仪,最后放置放射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准直器以及探测仪器的相对位置,如下图2所示,调节到仪器的cps档,记录仪器的本底计数率N d(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2、在探测仪器对面布置好放射源,使得射束中轴线和准直器中轴线重合,如下图3所示,测定并记录未加屏蔽材料时仪器的计数率N0(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3、暂时屏蔽放射源,并添加混凝土屏蔽材料,开启放射源,得到当前仪器的计数率N1(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如下图4所示;图2、不放置放射源,测量本底N d示意图图3、未加屏蔽材料,测量N 0示意图屏蔽材料图4、添加混凝土屏蔽材料,测量N 1示意图4、利用上述测定的计数N d 、N 0、N 1计算实验测定值,即减弱倍数)()(100d d N N N N K --=;5、暂时屏蔽放射源,计算混凝土的厚度d 。
放射物理与防护___第11章放射线的屏蔽防护课件.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四)铅当量(mmPb):一定厚度(1mm)的屏蔽材料 与多少厚度(mm)的铅具有相同的屏蔽防护效果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 从放射线的衰减理论讲,经屏蔽后的放射线剂量永远 不会变成零。放射线的屏蔽设计,并不在于确定一个 完全吸收放射线的物质层厚度,而是设法找到穿过屏 蔽层的放射线剂量降低若干倍,并满足剂量限值的屏 蔽层厚度。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或者说是按照辐射产生的随机性效应及确定性效应分 类,保障辐射防护所提供的职业人员与被检者个人防 护在保障不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前提下,将随机性效应 发生率控制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确定射线屏蔽厚度的依据和方法 确定屏蔽厚度的依据 当量剂量限值和最优化 屏蔽材料的防护性能 屏蔽用途和距离 工作负荷
居留因子
确定屏蔽厚度的计算方法 透射量计算法、查表法
利用因子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小结 外照射防护有三种基本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 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就是要求在给受检者实施射线检 查时,应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照射时间;由于射线对 于距离按平方反比法则进行衰减,因此一切人员尽量 远离射线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物质可以吸收射线,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进行防护为屏蔽防护。 对于屏蔽射线的材料的选择应从材料的防护性能、结 构性能、稳定性能和经济成本等方面时行综合考虑。 在确定屏蔽厚度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可通过公式进 行计算,也可通过查表确定。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三) X、 γ射线(非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低原子序数的建筑材料 砖:价廉、通用、来源容易、24cm实心砖墙有2mm 铅当量 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砂子和水混合而成,密度 2300kg· m-3,成本低廉、结构性能好,多用作固定防 护屏障 水:有效原子序数7.4,密度1000kg· m-3,结构性能差、 防护性能差、成本低、透明、可流动、常以水池形式 贮存放射源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034)(副高级)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034)(副高级)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关于放射医学防护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A、时间防护原则B、距离防护原则C、屏蔽防护原则D、主次防护原则2、关于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全部转化为电子能B、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全部转化为原子核能C、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电子能,小部分转化为原子核能D、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原子核能,小部分转化为电子能3、关于γ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透能力弱于X射线B、穿透能力与X射线相近C、穿透能力强于X射线D、穿透能力无法与X射线相比4、在进行放射治疗时,用来精确定位肿瘤位置的体位固定装置是()。
A、激光灯定位系统B、固定床C、模拟定位器D、呼吸门控装置5、关于X射线摄影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射线摄影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B、X射线摄影能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和密度。
C、X射线摄影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和MRI。
D、X射线摄影技术具有放射线辐射。
6、下列哪一项不是放射诊断学中常用于提高对比度的方法:A、放大或缩小影像。
B、使用高对比度的造影剂。
C、使用减影技术。
D、提高X射线管条件,增加射线能量。
7、关于MRI(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MRI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对脑部肿瘤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B. 在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MRI不如CT扫描快速有效。
C. MRI对于显示脊髓病变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脊髓的解剖结构。
D. 使用特定序列如FLAIR,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病变。
E. MRI无法用于检测颅内出血,因为其对血液的敏感度低于CT。
8、在胸部CT检查中,下列哪种情况不是使用低剂量CT扫描的适应症?A. 肺癌筛查B. 胸部常规体检C. 急性肺栓塞的确诊D. 随访已知的良性肺结节E. 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变化9、以下哪项不是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A. 吸入B. 食入C. 皮肤吸收D. 静脉注射 10、下列关于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B. 可用于疾病的预防C. 可用于疾病的治愈D. 可用于药物研发11、关于放射科防护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A、尽量缩短受照时间B、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C、使用铅制保护毯D、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照射12、在放射诊断中,对于儿童患者的剂量管理尤其需要注意。
放射物理与防护(自整)
放射物理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人类受到电高辐射的来源不包括()DA.医疗照射B.核爆炸C.天然本底照射D.电视发射塔2.谁在1911年提出的另一个原子结构模型()A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玻尔3.当原子处于n=1的状态时,能量最低,也最稳定,称为()AA.基态B.原子的能级C.第一激发态D.第二激发态4.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BA.1个或1个以上B.2个或2个以上C.3个或3个以上D.4个或4个以上5.照射量的单位()AA.库伦·千克B.焦耳·千克C.居里·千克D.戈瑞·千克6.下列()是辐射敏感性最高的细胞(下面五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由高到低是淋巴细胞、原红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BA.肌肉细胞B.食管上皮细胞C.神经节细胞D.软骨细胞7.下列那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C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射线8.对于公众,要求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限值为不超过()DA.5mSv.B.10mSv.C.20mSv.D.1mSv.9.谁在1904年提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B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玻尔10.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BA.基态B.原子的能级C.第一激发态D.第二激发态11.与康普顿效应无关的是()DA.散射光子B.反冲电子B.入射光子 D.俄歇电子12.铝靶软组织X射线摄影是利用哪种效应而产生高对比度照片的()A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13.光核作用,只有当光子能量大于该物质发生核反应的调能时才能发生,其发生率不足主要过程的()BA.1%B.5%C.10%D.20%14.轨道半径按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位的壳层是()AA.K层B.L层C.M层D.L层15.原子的半径约()10-15mA10 m B.10 m C.10 m D.10 m16.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太稳定,容易()到低激发态.DA.基态B.激发C.电高D.跃迁17.一放射性核素经过二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数变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18.在放射治疗中常用()来衡量放射性物质的纯度BA.放射性活度B.放射性比活度C.半衰期D.平均寿命.19.γ射线的特点不包括()DA.是光子B.不带电C.无静止能量D.对原子质量的影响大20.铀族母体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最后生成稳定的20682pb.CA.2次B.4次C.8次D.16次21.下列哪项对深度剂量变化的描述是正确的()DA.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不变B.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增大C.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减小D.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的变化无规律22.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和原子能级是()CA.它们的数值不等B.它们的数值相等C.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D.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23.比释动能的SI单位()DA.贝可(Bq)B.焦耳(J)C.居里(Ci)D.戈瑞(Gy)24.光电效应不受以下方面因素的影响()DA.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B.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C.原子边界限吸收的影响D.电子的密度25.X线检查中最大的散射线来源是()B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26.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A.K层B.L层C.M层D.L层27.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DA.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二者绝对值相等C.二者符号相反D.以上都对28.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高原子核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CA.基态B.激发C.电离D.跃迁29.一放射性核需经过三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数变为原来的()CA.1/2B.1/4C.1/8D.1/1630.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BA.居里B.贝克C.伦琴D.戈瑞31.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A.特征x射线B.韧致辐射C.反冲电子D.γ光子32.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是()BA.平均寿命B.半衰期C.放射性活度D.半价层33. CO源也是人工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BA.2.3年B.5.3年C.7.3年D.9.3年34.人类受到电高辐射的最主要來源是()AA.医疗照射B.核爆炸C.天然本底照射D.核动力生产35.辐射敏感性最高的细胞是()BA.淋巴细胞B.食管上皮胞B.神经节细胞 D.软骨细隐36.下列哪种射线电离能力最强()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射线37.对于职业人员,要求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为()CA.5mSvB.10mSvC.20mSvD.50mSv二、填空题1.x射线的微粒性主要体现在具、、等现象。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核反应
1.定义
轰击下 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________
核反应。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1919 年,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
17 14 4 1 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是 7N+2He―→_____ 8O +1H。
(2)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是 12 9 4 1 C 6 Be + He ―→ _____ + 4 2 0n。 3.遵循规律 质量数 守恒,________ 电荷数 守恒。 ________
性质。
第十九章 第三节 第四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3.盖革——米勒计数器 (1)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 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 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 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 在外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 记录下来。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现代建筑使用的花岗岩石材和家庭装修使用的花岗岩板 材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某同学要测定附近建筑材料
厂生产的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辐射是否超标,他选用哪种仪
器较好( ) B.气泡室 D.以上三种效果都很好 A.威耳逊云室 C.盖革—米勒计数器 答案:C
一、探测射线的三种仪器
1.威尔逊云室 (1)原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入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 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 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让射线粒
子从室内的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
放射防护学(040402Z8)医学影像专业 教学大纲
《放射防护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402Z8课程名称:《放射防护学》(Radiation Physics and Protection)课程性质:考查课学分:1学分总学时:16学时理论学时:14学时考试学时:2学时先修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影像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参考教材:王鹏程主编,《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版《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GB-18871,国家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医学影像专业的专业必修考查课。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电力辐射的来源及水平,熟悉对电离辐射的防护原则、目的及对各种电离辐射的的监测及防护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核物理的基本知识及辐射剂量的常用单位2.全面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理知识3.熟悉辐射防护原则和国家现行防护标准4.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及屏蔽计算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离辐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有一定的辐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考核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成绩100%五、课程基本内容【理论课部分】第一、二章物质结构与核衰变(一)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结构;2.熟悉磁共振先进的医学应用;3.掌握放射性核素相关知识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核结构第三节磁共振第四节磁共振现象的医学应用第二章核衰变第一节放射性核素衰变类型第二节原子核的衰变规律第三节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统计第四节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生产与制备第五节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第三、四、五章 X线的产生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目的要求:1.了解X线的产生;2.掌握在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熟悉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重点
第一章 X射线第一节、X线的发现: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在钠盐中发现天然放射性。
1901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之后又发现了钋。
X射线的用途:1.医学(影像学)领域:核医学成像、X—CT、磁共振成像、热图像、介入性放射学、内镜技术。
2.工业领域:晶体结构分析、工业探伤、货运集装箱、透视检查、科学研究、半导体、机械加工第二节、X线的本质与特性X线属电离辐射,与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完全相同,都是电磁波,只是X线的波长很短。
X射线的本质属于电离辐射。
频率为3*1016——3*1020Hz,波长为10--10-3nm.X线的本质:(一)具有波动性1、干涉、衍射现象2、偏振现象3、反射现象4、折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它是一种横波,其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与光速相同。
(二)具有粒子性X射线的粒子性能解释X射线的光电效应、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等过程。
(三)具有波粒二象性1、在X线传播时,突出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等现象。
2、X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则突出表现了它的粒子特征,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
X线的基本特性:P29(一)物理特性1、X线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
2、X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3、有穿透性:由于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密度和元素构成不同,造成穿透人不同部位X线强弱的差异,这正是X线透视、摄影和CT检查的物理学基础,也是选择屏蔽防护材料和滤过板材料的依据。
按人体组织对X射线透射性能的不同分为四类:易透性组织较易透性组织中等透射物质不易透射性组织气体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骼肌肉组织软骨血液4.荧光作用5.电离作用6.热作用(二)X线化学特性1、感光作用:可使胶片乳剂感光,能使很多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
2、着色作用:铅玻璃、水晶等物质经大剂量X线长期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改变颜色。
(三)生物效应特性X线是电离辐射,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以产生抑制、损伤、甚至坏死。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11第十一章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在X线防护的特殊需要中,还常采用含铅制品:
• 铅橡皮 :可制成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裙、 铅橡胶活动挂帘和各种铅橡胶个人防护用 品等;
• 铅玻璃:保持了玻璃的透明特性,可做X 线机透视荧光屏上的防护用铅玻璃,以及 铅玻璃眼睛和各种屏蔽设施中的观察窗。
2. 铁
• 原子序数26,密度7800 kg·m-3。 • 优点:铁的机械性能好,价廉,易于获得,有较
防护的好材料,但在施工中应使砖缝内的砂浆 饱满,不留空隙。
4.混凝土
• 由水泥、粗骨料(石子)、砂子和水混合做成, 密度约为2300 kg·m-3,含有多种元素。
• 混凝土的成本低廉,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多用作 固定防护屏障。
• 为特殊需要,可以通过加进重骨料(如重晶石、 铁矿石、铸铁块等),以制成密度较大的重混凝 土。(重混凝土的成本较高,浇注时必须保证重 骨料在整个防护屏障内的均匀分布。)
(二)结构性能
屏蔽材料除应具有很好的屏蔽性能, 还应成为建筑结构的部分。因此,屏蔽 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能;
包括:物理形态 力学特性 机械强度 等
(三)稳定性能
为保持屏蔽效果的持久性,要求屏蔽 材料稳定性能好,也就是材料具有抗 辐射的能力,而且当材料处于水、汽、 酸、碱、高温环境时,能耐高温、抗 腐蚀。
置能有效吸收放射线的屏蔽材料,从而 衰减或消除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在屏蔽防护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屏蔽材料的选择 屏蔽厚度的确定
第二节 屏蔽材料
一、对屏蔽材料的要求
一般来说,任何物质或多或少都能使穿过的射线 受到衰减,但并不都适合作屏蔽防护材料。
在选择屏蔽防护材料是,必须从材料的防 护性能、结构性能、稳定性能和经济成本 等方面综合考虑。
• 由于这些材料都是由低原子序数物质构成的,因 此,可用经验公式将它们的实际厚度(d材料)折 合成等效的混凝土厚度(d混凝土)。
放射物理与防护___模拟试题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年期医学影像和医学技术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放射物理与防护》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闭卷)班级:_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原子的原子序数由()决定:A、中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质子+中子数E、质子+电子数2.原子结合能最小的是:A、最内层B、最外层C、L层D、M层E、每一层都相等3.下列有关α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子核比母核的中子数少2B、子核比母核的质子数少2C、子核比母核的质量数少4D、子核比母核的原子序数少2E、子核与母核质量上相同4.下列不属于电磁波的是:A、无线电B、可见光C、X射线D、γ射线E、声波5.X线透视主要利用了X线的哪些特性:A、感光作用B、着色作用C、荧光作用D、电离作用E、生物效应6.关于X线管管壳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管壳不能漏气B、能耐高温C、绝缘性能好D、用硬质玻璃制作E、对X线吸收多,利于防护7.下列关于连续X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时产生的B、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作用时损失能量产生连续X线C、组成连续X线的光子频率和波长都是连续的D、连续X线的频谱是连续的原因之一是高速电子是经过了多次相互作用E、连续X线的频谱是连续的原因之一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作用位置各异8.特征X线光子的能量由什么因素决定:A、管电流B、管电压C、原子序数D、物质密度E、物质厚度9.放射工作中X射线的量用下列哪个来表示:A、管电流B、管电压C、管电流×曝光时间D、曝光时间E、管电压×曝光时间10.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可能出现的次级粒子有:A、光电子B、特征辐射光子C、散射光子D、反冲电子E、连续X光子11.光电效应最有可能发生的位置是:A、原子最内层电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C、原子核D、原子所有外层电子E、整个原子范围12.与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无关的是:A、物质的原子序数B、物质的密度C、入射光子的频率D、入射光子的波长E、原子边界限吸收13.康普顿效应中会造成照片灰雾的是次级粒子是:A、反冲电子B、散射光子C、光电子D、正离子E、特征光子14.电子对效应发生的位置是:A、原子最内层电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C、原子核D、原子所有外层电子E、整个原子范围15.当入射光子能量较低时,最容易发生: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D、光核作用16.若将暗盒离X线管的距离接增加1倍,则射线强度会变为原来的:A、1/4B、1/2C、不变D、2倍E、4倍17.下列关于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遵守简单的指数衰减规律B、X线强度变小(量减小)C、硬度变大(质提高)D、低能射线衰减量大E、物质越厚,剩余X线平均能量越高18.人体中X线衰减程度最大的是:A、骨骼B、肌肉C、脂肪D、空气E、水19.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为什么锡比铅具有更好屏蔽防护性能A、锡比铅的原子序数低B、锡比铅的密度小C、锡比铅每克电子数多D、原子边界吸收现象造成的E、康普顿散射现象造成的20.下列不属于X线管固有滤过装置的是:A、X线管玻璃管壁B、绝缘油C、管套上的放射窗口D、管套上不可拆卸的滤过板E、遮线器内的反射镜21.关于滤过板厚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滤过板厚度越厚,剩余射线平均能量越高B、高千伏摄影时,必须使用厚滤过板C、滤过板加厚时,应适当加大摄影曝光时间D、滤过板加厚时,会减少受检者的受照剂量E、滤过板厚度越厚越好22.下列X线设备中使用了减影技术的是:A、CRB、DRC、DSAD、CTE、MRI23.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中适用于任何介质任何辐射类型的是:A 、粒子注量B、能量注量C、照射量D、比释动能E、吸收剂量24.下列属于确定性效应的特点的是:A、确定性效应一般在临床上无法检查出来B、确定性效应是人体吸收辐射量相对较少时出现的C、确定性效应存在一个阈剂量D、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序与吸收辐射量无关E、确定性效应一般可通过正常细胞的繁殖进行修复25.对于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的限值是:A、1mSv/aB、5mSv/aC、6mSv/aD、50mSv/aE、500mSv/a二、判断题:(注意: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正确涂A、错误涂B,共10小题10分)26.所有原子核都具有自旋特性。
放射防护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第三章X线的产生1、X线是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2、X线的本质是电磁辐射电磁波,频率高、能量大、具有波粒二象性,X线在传播时突出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作用时突出表现为粒子性;3、X线的基本特性有不带电、穿透能力、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感光作用、生物效应;X线透视时主要运用X线的穿透能力和荧光作用特性;X线摄影时主要运用X线的穿透能力和感光作用特性;X线治疗时主要运用X线的穿透能力、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特性;4、X线的穿透本领的强弱取决于X线能量、物质密度和原子序数等因素;X线的能量大小由频率决定;5、电离作用分直接电离和间接电离,X线的电离作用属于直接电离;6、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高压、高真空、阳极靶面;7、医用X线机分为诊断机和治疗机两大类;X线机由X线发生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X线发生装置包括X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装置三部分;8、X线管由阴极、阳极和管壳等部件组成;X线管的焦点分单焦点和双焦点大小焦点;通常习惯按阳极是否转动将X线管分为固定阳极和旋转阳极;9、管电流:阴极灯丝加热至一定温度时,释放出电子,在管电压的作用下,加速飞向阳极,形成管电流;管电流的单位毫安mA;10、阳极的作用是接受高速电子的撞击产生X线,阳极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1%,大部分电能转变为热能;11、X线管的玻璃管壳的作用是保持高真空条件、支撑作用;12、X线是在高速电子与物质作用损失能量过程中产生中,在此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包括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高速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属碰撞损失,能量转换成为热能,与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属辐射损失,能量转换成为X线能;13、根据X线光谱可分为连续X线和特征X线;与原子核作用产生的是连续X线,与内层电子作用产生的是特征X线;14、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由管电压峰值决定,影响连续X线的因素有管电压kV、管电流mA和原子序数Z;15、产生特征X线的条件是高速电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结合能,影响特征X线的因素有原子序数Z、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16、X线的量是指X光子的数目,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m A·s来反映;17、X线的质是指X光子的能量硬度,直接决定X线的穿透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管电压kV来衡量;18、影响X线量的因数有管电压kV、管电流mA和原子序数Z;影响X线质的因数有管电压kV、整流方式和过滤情况,但特征X线的质只与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有关;19、X线的产生效率是指X线机将电能转换成X线能的比值,一般X线机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1%,与管电压kV和原子序数Z成正比,并且X线的利用率低10%;20、阳极效应:厚靶阳极产生的X线强度分布上的特点是靠近阳极侧X线衰减大,强度小;解决办法有组织密度大、厚度大的物质体靠近阴极侧摄影、使用中心线附近较均匀的X线;第四章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X线通过物质时,小部分直接透过,大部分被吸收和散射,最终造成生物损伤;2、光电效应是X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的作用过程,其实质是物质吸收X线使其产生电离的过程;3、光电效应过程:X光子与原子一个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能量被全部吸收,电子摆脱原子束缚自由运动成为光电子,原子变为正离子,原子处于激发态,外层电子跃入填充,同时放出特征X线,若此X线又击出外层电子,成为俄歇电子;4、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和边界限吸收有关;5、光电效应对于诊断放射学而言,有利方面有不产生散射线、增加影像对比度;有害方面有增大人体吸收剂量,为此可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6、康普顿效应又称康普顿散射,其产生过程为:入射光子与原子中的一个内层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它,使其脱离原子射出,成为反冲电子,同时,入射光子能量降低,偏离方向后射出,成为散射光子;7、康普顿效应的条件是hv>>W;其发生几率受原子序数和光子能量的影响;当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或稍大于电子的结合能时,光电效应最可能发生;当入射光子的能量远大于电子的结合能时,光电效应降低,康普顿效应增加;8、康普顿效应的有害面为降低影像质量、增大防护难度;9、电子对效应:入射光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光子消失,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体现了能质转换过程;湮灭辐射:正电子在停止的瞬间与自由电子结合,产生两个光子,体现了质能转换过程;10、电子对效应的条件是hv>1.02MeV,所以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不可能发生,其发生几率受光子能量、原子序数和单位体积原子数的影响;11、相干散射又称折射,是入射光子与原子内层电子相互作用,原子激发,随即又跃迁产生折射X线,其能量相同,但传播方向改变,整个过程不产生电离作用;12、光核作用是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发生核反应的过程,会产生质子中子、γ线和放射性核素,条件是hv>阈值,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不可能发生;13、在20~100keV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是重要的,低能X线高原子序数时,光电效应占优势,高能时康普顿效应占优势,相干散射所占比例小,电子对效应不可能发生;第五章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1、X线的衰减包括距离衰减和物质衰减,距离衰减也称为扩散衰减,其规律满足平方反比法则,物质衰减主要是指X线通过物质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作用,是X线检查、放射治疗和屏蔽防护的理论根据;2、单能X线是指由单一能量的光子组成的X线,窄束X线是指不含散射线的单能X线,由X 线通过铅准直器产生,窄束X线呈指数衰减规律,并且只有光子数量减小,而无光子能量的变化;宽束X线与窄束X线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散射线;3、连续X线是指光子能量由0到最大值连续变化的X线,其衰减的特点是量减少、质提高、低能X线衰减多高能X线衰减少;4、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有射线性质能量、原子序数、物质密度和物质每克电子数;5、对于低原子序数物质,入射X线能量越强衰减越少,但对于高原子序数物质,由于边界限吸收现象的影响,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锡比铅的屏蔽防护性能好;6、X线的滤过包括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滤过量通常用铝当量mmAl来表示;为了得到软组织和表层放射治疗用的软X线,专门设计了铍窗口;7、低能X线的滤过通常选用铝,高能X线的滤过通常选用铜;复合滤过板材料组合上的特点是,从面向X线管开始原子序从高到低依次排列;8、高千伏高滤过条件时,能减少受检者剂量,但照片对比度会降低,同时,需延长照射时间;9、X线影像是人体不同组织不同X线衰减的结果,若全部光子都透过,胶片呈黑色,若没有光子全被被吸收,胶片呈白色;10、人体组织中吸收X线最多的是门牙,吸收X线最少的是充满气体的肺;X线衰减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骨骼、肌肉、脂肪、空气;11、透视时,影像为正像,即组织密度大的呈黑色,组织密度小的呈白色;摄影时影像为反像,即组织密度大的呈白色,组织密度小的呈黑色;造影检查时,造影剂分阳性和阴性两类,阳性是指原子序数高、密度大的造影剂,阴性是指原子序数低、密度小的造影剂;12、CR是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简称,其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影像板IP板;DR是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简称,其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平板探测器FPD,它能将X线影像直接转化为数字图像;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简称,使用的是数字减影技术;IVR介入放射的简称,相比普通外科而言,有微创或无创的优点;X-CT/CT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的简称,形成的影像是人体体层数字图像;第六章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1、照射量表征的是X射的对空气电离的能力,只适用于X线或γ线在空气中的辐射场,单位是伦琴/C·kg-1;2、比释动能表征的是X射传递给次级粒子的初始动能,适用于非带电粒子辐射在任何介质中的辐射场,单位是戈瑞/J·kg-1;3、吸收剂量表征的是X射的用于电离或激发的能量,适用于任何辐射在任何介质中的辐射场,单位是戈瑞/J·kg-1;4、当量剂量表征的是不同类型射线对组织或器官形成的辐射危害,单位是希沃特Sv;5、有效剂量表征的是不同类型射线对不同组织或器官造成的总的随机性辐射损伤,单位是希沃特Sv;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后者包括辐射致遗传性疾患和辐射致癌,用危险度来评价,辐射致癌的危险度用死亡率来表示,辐射致遗传损害的危险度用严重遗传疾患发生率来表示;第九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1、人类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其中人类受到的最主要的辐射是天然本底照射;2、辐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其中随机性效应无阈剂量,确定性效应有阈剂量,永久不育属于确定性效应,下一代畸形属于随机性效应;3、随机性效应分为发生在体细胞内的致癌效应和发生在生殖细胞内的遗传效应;4、皮肤效应主要由低能软X线造成的,为此可使用高千伏或厚滤过,皮肤癌的死亡率低;5、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有电离辐射因素、受照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第十章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与放射防护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是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2、屏蔽防护的基本原则有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最优化;3、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20mSv,16至18岁接受就业培训人员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是6mSv,公众的年有效剂量是1mSv,16岁以下不允许接受职业照射;第十一章放射线的屏蔽防护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2、若从防护效果考虑,首选铅材料;若从经济成本考虑,移动式防护屏蔽首选铁材料,建筑防护屏蔽首选砖和混凝土材料;3、屏蔽防护性能通常用铅当量mmPb表示,6mm铁的铅当量为1mmPb;24cm实心砖的铅当量为2mmPb;第十二章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1、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正当性和最优化;2、X线机机房的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底层,200mA单管头X线机房面积应不小于24m2,双管头应不小于36m2,摄影机房主防护墙的防护厚度为2mmPb,次防护墙的防护厚度为1mmPb,透视机房各侧墙的防护厚度为1mmPb;3、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应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4、在摄影中应对受检者非受检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等辐射敏感器官的防护;5、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必要时尽量选择摄影,儿童摄影时不使用滤线栅;第十三章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管理1、医疗机构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必须向所在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再到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放射物理与防护课程标准
《放射物理与防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射物理学基础、放射生物学、防护学、放射防护的基本标准及法规。
研究辐射理论基础、防护依据、测量技术及实践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医疗照射对类造成的损伤,为影像诊断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应用知识能力,为影像技术专业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放射治疗剂量学、影像设备学等奠定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基础,并且为以后的继续教育及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放射物理物理与防护》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放射基本理论,在诊断及治疗时提高防护意识,提高防护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防护能力,掌握射线剂量测量方法及评估方法,科学进行放射防护,最大限度减少影像诊断及治疗中对医生及患者、周围环境的危害及损伤,为医疗诊断及治疗保驾护航。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放射物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射线与物质的作用规律及衰减规律,熟悉射线的生物效应机制及特点,掌握放射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学会利用放射物理防护法规评估射线剂量及限值。
(2)了解仪器的原理及用法,熟悉医疗诊断中的辐射防护方法及辐射防护管理方法。
(3)熟悉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及制度,服务于社会及患者。
体现现代影像工作者的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1)学会测量射线的强度,并评估对人体的危害,学会基本防护方法。
为医疗及社会服务。
(2)提高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3)在医疗诊断中学会对医生及病人防护。
3.素质目标(1)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高尚情操。
(2)教学中灌输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谨勤奋,加强自律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强。
(三)参考学时:54学时(四)课程学分:3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法,授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式、讨论式、自学与授课结合、见习等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留因子
确定屏蔽厚度的计算方法 透射量计算法、查表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利用因子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小结 外照射防护有三种基本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 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就是要求在给受检者实施射线检 查时,应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照射时间;由于射线对 于距离按平方反比法则进行衰减,因此一切人员尽量 远离射线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物质可以吸收射线,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进行防护为屏蔽防护。 对于屏蔽射线的材料的选择应从材料的防护性能、结 构性能、稳定性能和经济成本等方面时行综合考虑。 在确定屏蔽厚度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可通过公式进 行计算,也可通过查表确定。
(三)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_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在放射源和人员之间,放置能有效吸收放 射线的屏蔽材料,从而衰减或消除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研究屏蔽材料的选择和屏蔽厚度的确定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二、屏蔽材料_要求 防护性能:在屏蔽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成本差别不 大,厚度最薄,重量最轻的材料最理想,同时考虑 不产生贯穿性次级辐射 结构性能:能成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物理形态、 力学特性、机械强度等 稳定性能:持久性,当处于水、汽、酸、碱、高温 环境时,能耐高温、抗腐蚀
或者说是按照辐射产生的随机性效应及确定性效应分 类,保障辐射防护所提供的职业人员与被检者个人防 护在保障不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前提下,将随机性效应 发生率控制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确定射线屏蔽厚度的依据和方法 确定屏蔽厚度的依据 当量剂量限值和最优化 屏蔽材料的防护性能 屏蔽用途和距离 工作负荷
X线摄影,应优选投照条件,不出或少出废片,以减 少重复照射。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二)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_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长人 员到X线管和散射体的距离。
X线的距离衰减是按平方反比法则衰减,即离X线管 的距离增加一倍,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1/4。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经济成本:成本低,来源广泛、易加工、安装维修 方便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一)β射线(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选用铝、有机玻璃、混凝土等低原子序数的物质, 以将轫致辐射减小到最低限度
高速带电粒子撞击物质受阻时即产生轫致辐射(X线)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二)X、 γ射线(非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高原子序数的金属 铅:原子序数82,密度11350kg· m-3,屏蔽效果好、 价格贵、结构性能差、机械强度差、不耐高温、化 学毒性、对低能X线散射量较大,可制成含铅防护 用品,如铅橡胶、铅玻璃 铁:原子序数26,密度7800kg· m-3,机械性能好、 价廉、易于获得、6mm铁相当于1mm铅,多用于固 定式或移动式防护屏蔽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学习目标 课时:2课时
1、掌握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2、掌握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
3、了解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4、了解屏蔽防护材料的屏蔽性能和散射性能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一、辐射的照射方式
电离辐射按射线源于体内和体外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
外照射:X线透视、摄影、CT、60Co放射治疗 内照射:核医学成像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 屏蔽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根本方法是: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进 入人体的机会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四)铅当量(mmPb):一定厚度(1mm)的屏蔽材料 与多少厚度(mm)的铅具有相同的屏蔽防护效果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 从放射线的衰减理论讲,经屏蔽后的放射线剂量永远 不会变成零。放射线的屏蔽设计,并不在于确定一个 完全吸收放射线的物质层厚度,而是设法找到穿过屏 蔽层的放射线剂量降低若干倍,并满足剂量限值的屏 蔽层厚度。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_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人 员受照射的时间。X线的量mAs 一切人员都应减少在辐射场内停留的时间。工作人员 在操作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操作中技术熟练、准确、 迅速以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普通X线透视,医生应充分做好暗适应,有条件应尽 量采用带影像增强的电视透视。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三) X、 γ射线(非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低原子序数的建筑材料 砖:价廉、通用、来源容易、24cm实心砖墙有2mm 铅当量 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砂子和水混合而成,密度 2300kg· m-3,成本低廉、结构性能好,多用作固定防 护屏障 水:有效原子序数7.4,密度1000kg· m-3,结构性能差、 防护性能差、成本低、透明、可流动、常以水池形式 贮存放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