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化研究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工具而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
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语言的语用策略使用侧重点的不同。
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幽默言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幽默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的深刻理解。
本文采用语料分析法发现中文更偏好于使用“过度自我贬损”和“过度赞赏他人”策略实施幽默言语行为;英文国家则更倾向于使用“贬损他人”策略、“自我欣赏”策略和“不合时宜”策略进行幽默交流。
在英语教学当中应当适当认识到这种言语幽默差异,灵活实现中英文幽默方式的转换,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关键字:中英文言语幽默效果差异应用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的重视,例如语言学、修辞学、美学、哲学及社会学等等。
回顾以往对情景喜剧中幽默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语篇分析、语言翻译、跨文化研究等领域。
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师生信息的通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融入了幽默,运用丰富有哲理而又有情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
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能力,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幽默技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来掌握幽默语言技巧。
幽默语言运用好了,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还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
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幽默就在我们的身边。
幽默也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幽默是智慧和灵感的体现;是底蕴和修养的积淀。
本文从一个英语教师的角度对幽默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了一个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幽默品质,达到以幽默语言推动英语教学的目的。
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跨文化分析:中英文言语幽默》跨文化研究日益广泛,关注的范围也在拓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幽默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打破尴尬和放松,表达人们的情感,激发思维。
在这方面,中西文化也有其独特的表达习惯,各国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其中的差异和契合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中国古代士人以虚语幽默变笑,表达思想。
这种言语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几乎不存在,它富含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情感,源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游园不见时”要求人们在没有钱财财富的情况下,以及在匆忙忙碌的人生中让自己有自由去走访花园,享受自然之美。
这种藏身谐喻内涵,令英文幽默技巧无法演绎。
另一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则是英文语言中重视情景幽默,而中文语言中则较少用到这种表达。
英文幽默多来自生活中交往经历,如典型名句“给我一杯烈酒,我会说一段幽默的故事”,表达的是通过语言的玩笑来掩盖言论的坦率,让人们在谈话中不至于异样尬局。
此外,英文幽默也大量依赖文字押韵和句法灵活表达,而中文又常存在字面直接的语气,无法部分式的衔接句子并且也没有押韵的效果。
例如英文经典幽默:Somebody once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直接翻译成中文就少了很多味道,没有了它原本的幽默感。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才能更加发。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中文和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境下幽默的表达方式、效果和文化内涵。
我们来看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因此在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微妙的姿态表现出来。
在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通常通过讽刺自己或者暗示性的笑话来展现。
演讲者可能会以讽刺自己的方式来缓解紧张的气氛,或者通过讲述一些夸张的故事来引发听众的笑声。
在文化背景中,这种幽默的方式被视为圆融、委婉,更多的是在言外之意中表达出来,也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而在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则更加直接和开放。
英国人喜欢幽默,他们常常通过调侃、讽刺或者直白的笑话来表达幽默。
在英文演讲中,幽默通常会更加直击主题,让听众在笑声中思考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听众感受到幽默所带来的快乐,也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种语境下幽默的效果。
在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起到缓解紧张气氛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的作用。
由于中国文化强调人情味和亲和力,因此中文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为目的。
通过幽默的方式,演讲者可以打破僵硬的气氛,与听众建立情感联系,让演讲更有温度。
我们来谈谈两种语境下幽默的文化内涵。
在中文文化中,幽默更多的是以谦和与圆融为特点,强调个人的姿态和处世态度。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因此在幽默中更多的是通过自我讽刺、微妙的笑话和暗示性的幽默方式来展现。
这种方式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人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文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委婉、圆融为特点,更注重于人情味和亲和力;而英文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直接、开放为特点,更注重于个人表达和思维方式。
幽默的跨文化运用
humorous.
12.When you run into friends or coworkers, ask them to tell you one funny thing that has happened to them in the past couple of weeks.
Sometimes when they sit together waiting for lunch, other colleagues would start joking. They would usually laugh at themselves, make fun of others or complain about something. Liu Yun fou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ir jokes and to get involved in their conversation. She was very frustrated. But she was thirsty for a friend to hang out after work.
The old man again replied, “God will save me.” So the boat left him again.
An hour later the water was up to the roof and a third rescue boat approached the old man, and tried to get him to come with them.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中文幽默经常依赖于语境和双关语,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依赖于笑话的构造和反转。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临时抱佛脚’,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每个人都在抱佛脚。
”这个笑话依赖于“临时抱佛脚”的成语,其本意是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应对,但在中文语境中,它常常被用作“努力学习”的讽刺或调侃。
而在英文中,这种双关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角色和情境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宅男,每天都在家里玩游戏。
但是有一天,他的外卖到了,他打开门,却发现外卖员是他小区的保安。
”这个笑话依赖于角色和情境的反转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角色和情境的反转可能并不像中文那样明显或有趣。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普遍的文化参照。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武侠迷,总想着能够飞檐走壁。
结果有一天,他真的从高楼摔下来了。
”这个笑话依赖于中国文化中对武侠的认知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文化参照可能并不被普遍理解或欣赏。
中英文幽默之间存在显著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在翻译幽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以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笑点。
我们也需要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幽默方式和特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作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在商务谈判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双方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对待商务合作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较大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情和关系,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这往往导致在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分歧。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中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中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
化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老友记》和《爱情公寓》两部影视作品中
的言语幽默表现,探讨其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异同和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您要研究的两部影视剧情节简介和主角人物介绍,
以及已经有的相关研究进展。
从影视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个性入手,分
析了两部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表现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已有的研
究进行梳理,进一步探讨两部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在中美文化背景下
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我们发现,《老友记》和《爱情公寓》都是以年轻人的生活为主线,以情感为主要发展点,两部影视作品中均涉及到了人际关系和社会背景
等方面的问题。
在言语幽默表现上,《老友记》以口才巧妙、诙谐幽默、节奏流畅为主要特点,并且涉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而《爱情公寓》则
以低俗、搞笑、夸张为主要手法,更强调细节把握和情节的连贯。
此外,两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个性、文化背景、行为方式等都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这也影响了它们幽默表现方式的异同。
本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是深入探究两部影视作品中言语幽默所体现的
文化差异,深入挖掘幽默表现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针对两种幽默表现
形式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文化的视角下探究中英语言的幽默
在文化的视角下探究中英语言的幽默摘要:幽默的言语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言语形式,其凭借着诙谐或者讽刺的言语形式凸显人类的智慧和思维,使人能够在感受到愉快的同时理解话语的深层含义。
影响中英语言的幽默差异的因素包括地理因素、思维因素、社会因素等。
关键词:言语幽默;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文化视角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往来逐渐频繁,国际间的业务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促使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就成为了相当必要的一项功课,这种文化的理解也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英的言语幽默行为。
我国的著名学者林语堂就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观点、一种人生态度的表现。
幽默作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普遍的艺术性的形式,已经浸染到社会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幽默不仅仅是一个言语上的概念或者定义,其更多的可以被称为是文化的现象,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
不管是中国还是以英语为环境语言的国家,其语言幽默都有着相当丰厚的历史沉淀,通过言语的幽默我们能够看出其文化背景下的有自己特色的内涵,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的差异,才使得汉英语言在幽默的各个方面亦有不同。
一、关于幽默的定义以及分类幽默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时候幽默是由英文的humour音译而来,在我国最早将其音译过来的是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再追本溯源,在英语中humour则是来源于拉丁文中的humorr,其本意是“体液”的意思,在古希腊有一位医生叫作希波克拉底,他提出,人的体液是由血液、粘液以及黄胆汁和黑胆汁组成的,但是组成的比例不同,会使得人的脾气秉性又相应不同。
说到幽默的分类,有学者认为其可分为依靠肢体以及表情表达行为的情景型幽默或者是言语行为的言语幽默。
在语言的现象中,言语幽默是相当普遍的,但是也相当特别,本文的重点放在言语幽默的探讨上。
关于言语幽默理论性的研究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两个关于言语幽默的理论。
英汉言语幽默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
摘要: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它表达一种观点,一种对人生的看法,通过诙谐或是讽刺的语言形式反映人类文明和智慧,使人们在感到愉悦的同时深受启迪。
幽默作为语言的一个精华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地位的专门学科。
因此,对幽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注意到幽默这种特殊的现象并从哲学角度对它加以研究。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许多学者从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幽默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许多关于幽默的理论。
对幽默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一般来说幽默可以分为两大类:依赖于人们肢体行为和表情行为的情景幽默及以言语行为为主要产生方式的言语幽默。
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将重点研究言语幽默。
言语幽默是一种既极为普通又极其特别的语言现象。
它的语言构成可以变化万千,但无以计数的言语幽默却制造了殊途同归的效果:愉悦心情,绽放笑容。
这种由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上的同一性早己吸引了众多学科中的众多学者对其发生机制和功能的兴趣与关注,哲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均是幽默研究的传统领域并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与此相对照的是,语言学对言语幽默,特别是语用学对言语幽默的研究还是近些年才兴起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的研究在理论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突破,它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法研究阶段。
近年来,语义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发展和壮大,为我们今天对幽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和更新的角度。
语用学强调对语言实际运用的研究,因而在一系列广泛的语言学课题中显示了其宝贵的价值。
该论文即针对言语幽默这一课题展开了语言与文化层面的对比研究,从语音、构词、语义及语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获得一套对于言语幽默更为全面,更富于动态的理解。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言语幽默在修辞、及功能方面存在很多共性。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以《围城》译本为例
语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以《围城》译本为例文/曹思思摘要:幽默与文化息息相关,而幽默文本在翻译时必须将文化考虑在内,本文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幽默信息在译文中传递的效果。
译文中幽默信息的传递与本土文化的可读性密切相关。
文化可读性高,幽默信息传递效果理想,若可读性低则幽默信息传递效果不理想。
关键词:幽默;文化;《围城》英译一、幽默的内涵“幽默”为英语humor的音译词,最早出现于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中。
幽默的目的是使人笑,并表示出一种高超的、出乎意料的、风趣诙谐的审美情趣,其中不协调与矛盾是引人发笑的主要因素。
辞海对幽默的定义之一为“一种艺术手法。
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
在这种对立的同一中,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1]。
换言之,幽默可怡情、可讽刺、可启智、还可以揭示人生真谛。
二、幽默、文化、翻译三者的关系幽默与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的积淀和反映。
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写道:“无论哪一国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滋润的。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又日趋顽固。
”而汉语文化中幽默的特点在于其深层次言语的意境、幽默目的与审美感觉的繁复以及文化在趣味上的联想与发散。
幽默的情致神韵往往只有共享同一文化的群体成员才能心领神会。
若读者对某种文化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涉及幽默的领悟与欣赏时,很可能不知所云,幽默的功能便难以实现。
在满纸尽是幽默的语言文字当中,文化的烙印处处都有;在作者创造语言活动过程中,文化的踪迹时时可见。
三、具有显著文化特色的幽默在《围城》中的体现方式《围城》中幽默的精髓就在于小说的精言妙语。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言语翻译策略研究——以小说《围城》为例的开题报告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言语翻译策略研究——以小说《围城》
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包括语言交流。
翻
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幽默言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也是翻译中常常要遇到的难题。
然而,在翻译中保留原文幽默效果的同时又
要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
《围城》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被广泛传播的代表小说之一,其语言幽默、诙谐贴切
的特点在翻译中也备受挑战。
本研究旨在基于关联理论,探究幽默言语在汉英翻译中
的策略和方法,推进汉英翻译的质量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幽默言语的定义和类型;
(2)翻译中幽默言语的传达难点及其相关理论;
(3)关联理论在汉英幽默言语翻译中的应用;
(4)以小说《围城》为例,分析其中幽默言语的类型和翻译策略。
2. 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幽默言语的类型、翻译难点、
翻译策略和关联理论的理论基础。
(2)数据分析法:以小说《围城》为例,对其中幽默言语进行收集和分析,考察
其类型和翻译策略。
(3)对比分析法:将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探究翻译中的难点和优
化方法。
三、预期成果
通过对幽默言语的定义和类型、翻译中的难点及其相关理论、关联理论在汉英幽
默言语翻译中的应用以及以小说《围城》为例的分析,本研究旨在提出适合汉英幽默
言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为跨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提出问题:
1.中西方幽默差异的原因;
2.中英幽默的共性和特性。
得出的分析结论: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历史与文化背景是造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以及幽默的语境化对于与西方人民的理解和交流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目录
1.陈宸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的比较浅析。西南交通大学艺传学院,四川,成都
2.朱润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探析》.中国电视
3.龚维刁《幽默的语言艺术》.重庆出版社
论文的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选题,查阅资料,理论学习,确定论文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提纲,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着手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选题意义:
借助对英汉幽默语言的分析,加深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分享到语言幽默给人们带来的欢笑与愉悦,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西方和谐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着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的幽默困境的产生原因。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3.后期总结(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研究报告。
2015年3月4日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英言语幽默有何差异而影响到中英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预期结果:
1.初步接触英汉言语幽默的共性和特性,发现中英语言的幽默之处。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理解跨文化幽默的时候,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幽默内涵相差甚远,要正确解读异国的幽默,势必要求译者不仅丰富掌握对异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育等多百科知识,同时译者应该灵活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表达方式以及语言习惯。
本文试图从英汉幽默中找出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来提出幽默翻译中的遇到的困难,通过探讨的方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翻译策略,会使得翻译过程中译文更加贴近原文语义从而达到语言交流的顺畅性。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2012.12学教育49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黄蕾杨艳(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交际中不可忽略的行为,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幽默的间接言语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幽默言语行为。
本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言语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交际个体、社会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文化对比,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方法。
[关键词]幽默;言语行为;共性;差异一、幽默与言语行为理论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之后得以不断发展。
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幽默研究。
幽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对幽默言语的研究丰富了西方语用学理论。
言语行为(speech act )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 )于192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 )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后经塞尔(Se-arle )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西方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人类言语行为,因此,语言学家们开始引入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进一步研究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汉幽默语差异1、因历史文化引起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根植于不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英汉幽默言语行为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话语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话语研究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话语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话语研究一幽默话语与跨文化交流幽默是指能使人发笑的事物、诙谐的谈吐或举动等。
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人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都能引人发笑而起到幽默的效果。
幽默有很多类型,Pocheplsov(1981)把英语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
幽默的产生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同时也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人与人的交际主要靠语言来完成,所以幽默常见于话语中。
幽默话语有它自身的特点,有些幽默话语结构简单,较注重对语音和词汇的选择,意义非常丰富;有的幽默话语则普普通通,在不同的语境才显出其幽默的效果。
所以在幽默话语的生成和对其理解的过程中,能反映出很多的语言特征和规律。
幽默话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和本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当前,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不同民族之间加强了联系,因此这种跨文化交流也就慢慢盛行起来。
在这种跨文化交流当中,对幽默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如果对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不加了解就会在某些跨文化交际场合中产生误解,而构成交际失误,所以熟悉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能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理解;另一方面,因为幽默话语能够调节气氛、融洽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熟悉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甚至能克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其它交流障碍。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强,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量英汉幽默话语,旨在探索英汉话语幽默的共性和特性以及挖掘其文化的深层因素,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二英汉幽默话语生成与理解的基础话语的形成都要受到一定的语用因素的制约,幽默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最终还是要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交际的双方来完成。
因此对英汉幽默话语的分析就必然要涉及到对其中语用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合作原则、预设和言语行为。
1 合作原则Grice在论述话语含义的时候提出了合作原作。
合作原则是人们为了实现谈话目标双方都要遵守和配合的一些准则,其内容主要有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作者:曹思思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2期摘要:幽默与文化息息相关,而幽默文本在翻译时必须将文化考虑在内,本文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幽默信息在译文中传递的效果。
译文中幽默信息的传递与本土文化的可读性密切相关。
文化可读性高,幽默信息传递效果理想,若可读性低则幽默信息传递效果不理想。
关键词:幽默;文化;《围城》英译一、幽默的内涵“幽默”为英语humor的音译词,最早出现于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中。
幽默的目的是使人笑,并表示出一种高超的、出乎意料的、风趣诙谐的审美情趣,其中不协调与矛盾是引人发笑的主要因素。
辞海对幽默的定义之一为“一种艺术手法。
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
在这种对立的同一中,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1]。
换言之,幽默可怡情、可讽刺、可启智、还可以揭示人生真谛。
二、幽默、文化、翻译三者的关系幽默与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的积淀和反映。
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写道:“无论哪一国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滋润的。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又日趋顽固。
” 而汉语文化中幽默的特点在于其深层次言语的意境、幽默目的与审美感觉的繁复以及文化在趣味上的联想与发散。
幽默的情致神韵往往只有共享同一文化的群体成员才能心领神会。
若读者对某种文化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涉及幽默的领悟与欣赏时,很可能不知所云,幽默的功能便难以实现。
在满纸尽是幽默的语言文字当中,文化的烙印处处都有;在作者创造语言活动过程中,文化的踪迹时时可见。
三、具有显著文化特色的幽默在《围城》中的体现方式《围城》中幽默的精髓就在于小说的精言妙语。
中外幽默跨文化对比
中外幽默跨文化对比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两名游客到达了一家偏远的旅馆。
他们发现旅馆里只有一个房间,而且里面还住着一个美国人。
这个美国人看起来很友好,但当两位游客试图和他聊天时,他却表现得有些冷淡。
“大家知道吗?”其中一位游客试着打破僵局,“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真的很喜欢聊天。
也许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分享一些故事和笑话。
”“哦,不,这里的人并不喜欢聊天。
”美国人回答道,“他们更喜欢独自呆着,或者和亲密的朋友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安静的原因。
”就在这时,旅馆主人走了进来,看见他们四个围坐在一起,便问:“你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聊天啊。
”其中一位游客回答。
“哦,不,这不是这里的人们喜欢做的事情。
”旅馆主人摇头说道。
“可是我们真的很享受聊天的过程。
”另一位游客强调道。
“嗯,我理解。
”旅馆主人说道,“但你们要知道,这里的文化是不同的。
在这里,人们更加注重独立和隐私。
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生活,而不是和其他人分享。
”这个故事揭示了中外幽默的一个重要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幽默有着不同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文化功用。
本文将探讨中外幽默的异同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
一、幽默的定义和类型在中文中,“幽默”一词源于林语堂的翻译。
他将其解释为“在寻常事项中寻找不寻常的意义”。
而在英文中,“humor”一词源于拉丁语“humor”,意为“流动的液体”,后来引申为“情绪的起伏”。
在类型上,中西方幽默也有所不同。
中国幽默更注重意境和意象的传达,常常借助暗示、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
而西方幽默则更注重逻辑和意料之外的元素,通常以反讽、自嘲、滑稽等手法来吸引观众。
例如,中国相声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讲述生活趣事来引发笑点,而西方喜剧则更注重以语言和动作来制造幽默效果。
二、幽默的表现形式除了类型之外,中西方幽默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幽默常常以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注重观众的参与和领悟。
而西方幽默则更加直接、外向,以言语或行为上的滑稽、讽刺来吸引观众。
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分析
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分析英汉幽默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形式,其在英语和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英汉幽默语言可以提高我们对两种语言的了解。
本文试图从交际传统视角出发,以“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分析”为标题,探讨英汉幽默语言形式形成的背景和动力,以期深入理解英汉幽默交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差异,以及英汉幽默语言的结构和表现特点。
英汉幽默语言形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两种语言有明显的差异,并存在一定的文化层面的不同。
根据两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一些词汇和句式在不同的文化里形成了不同的说法。
这些文化差异已经影响到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化角度出发,看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上来看英汉幽默语言的形成经历,发现它最初的形成受到文化的不同影响。
从欧洲来的“文艺复兴”思潮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力很大,它在英汉幽默语言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效应。
在欧洲,许多文化口头传统都和幽默有关,人们习惯用幽默来强调他们的观点和情感。
而汉语文化传统却不同,一些文学形式更偏向于禅宗流派,汉人习惯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和着重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而英汉幽默交流中的表达技巧也反映了这种文化差异。
此外,在近两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英汉幽默语言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鲜明的特色,其形式借鉴了两种语言的优点,使用各种文化特色,以形式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内容,把表达含义更精确,更贴合实际,并使用一些有趣的幽默话语来讽刺某些社会问题及历史事实,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从上文所提及的各种视角可以看出,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动力和背景是复杂而多重的,主要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历史发展的演变和语言的结合等。
它也受到两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政治社会的影响;同时,由于英汉幽默语言的越来越普遍使用,它也受到教育、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跨文化背景下英汉言语幽默的对比分析
跨文化背景下英汉言语幽默的对比分析吕佳蔚【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10)6【摘要】Humor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existing in all cultures. There are both general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nglish hu mor and Chinese humor.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ir similaritiesin linguistic mechanism of humor production from the phone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s 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eir differences are also examined in the terms of humor topic., using occasion and target, and style. Promote the hu mo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幽默是任何文化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既有全球共性,同时又因民族的不同特性而存在差异。
从语音、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探讨英汉言语幽默在语言生成机制上的相似性,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它们在幽默的主题、幽默使用的场合和对象、幽默的风格这三方面存在的差异,促进幽默在不同文化间的传播。
【总页数】3页(P72-74)【作者】吕佳蔚【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相关文献】1.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沉默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J], 邹华2.跨文化视角下英汉隐喻的对比分析 [J], 陈希卉3.跨文化视角下英汉数字隐喻的对比分析 [J], 王晓芬4.跨文化视角下英汉数字隐喻的对比分析 [J], 王晓芬5.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分析 [J], 齐慧静;常天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化研究作者:尚冰清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2期摘要:幽默是人际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方式,深深根植于本国本民族文化。
作为幽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言语幽默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排除语言障碍,造成言语幽默交际失败的主要因素在于未充分了解沟通对象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这一角度出发,借助对英汉言语幽默的分析,探究引起英汉言语幽默差异的文化和社会根源,进一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言语幽默;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208-02一、引言如今,幽默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既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语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影响是内在而本质的。
作为语言表达与交际的一个特定类别,幽默无论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中国文化中,都彰显出独特的文化特征。
为了能够充分欣赏和理解幽默,不仅应该掌握分析幽默言语的技巧,还要对文化中暗含的幽默进行深入了解,否则就不能够真正领略到幽默中隐含的智慧。
所谓“言语幽默”(verbal humors),即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笑话。
李军华把幽默分为四种,认为幽默语主要借助语言的手段表达幽默,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作者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要理解幽默首先要了解幽默背后的文化因素。
从积淀着厚重文化的幽默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共性、独特内涵以及变化趋势。
二、英汉言语幽默之不同(一)话题不同中西方由于文化差异,幽默中出现的话题都不尽相同。
比如:在西方,最普遍的话题是性和双关语。
西方人并不避讳谈论性,在交流中不会绕开性的话题。
所以在英语幽默中会有一个特殊的类别,情色笑话。
而在中国,由于历史悠久的谦卑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不善于在公共场合谈论有关情爱的话题。
下表是对于中西方幽默话题差异的对比。
对比英汉言语幽默话题的不同(对比数据来自《家庭战争I》中01,03,04,07,11,20集和《家有儿女I》中11,15,21,69,87,91集)从这两部有对比性的情景喜剧的数据来看,汉语言语幽默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天真想法和行为与人的缺点和错误两个方面;而英语言语幽默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性方面,其他方面亦有所涉及。
(二)目标不同这里所说的目标即为幽默中嘲讽的对象。
白人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所以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愚蠢,犹太民族的贪婪,还有黑人的低等,就成为了白人嘲笑的对象。
比如一则笑话:一个没有工作的黑人在结束了一天的求职之后,坐在车上,试图和上帝对话:“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我这么黑?”“你黑是因为那样你可以承受非洲强烈的日照。
”“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我的头发是卷的?”“你的头发卷是因为那样在非洲强烈的日照下不会出汗。
”“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我的腿那么长?”“你的腿长是因为那样你在非洲可以逃脱野兽的追赶。
”“那么告诉我,上帝,我为什么他妈的在芝加哥?”很明显这则幽默揭示了非裔美国人早期被迫离开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的历史事实,黑人的不满与仇视白人的情绪通过这则幽默也得到了舒缓。
中国尽管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不存在上述这样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就没有滋生此类幽默的土壤。
在英语文化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幽默,比如金发女郎的笑话,律师的笑话,酒吧笑话等。
金发女郎被认为是无知的,或者是性关系混乱的,或者两者都具有。
关于律师,医生,富人的笑话通常集中在嘲笑他们的贪得无厌,爱财如命。
而汉语笑话中没有这样特别的分类。
(三)表达方式不同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美国文化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开放的思想,积极和自由的交流方式。
于是,人们通常把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拿来编成笑话。
在汉语文化里,我们注重在人际沟通中注重和谐,避免明显的矛盾。
人们很少直接地批评他人,甚至把率直和直白看成是未开化的特征。
于是在汉语幽默中,一般会编造一个名字或者情节。
比如以下两则幽默,分别来自英语幽默和汉语幽默。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访问莫斯科,做电视演讲时,提出将从1994年至1995年给与俄罗斯经济援助。
在回答听众问题环节,当他被一个13岁的男孩问及关于他16岁时去华盛顿与肯尼迪总统见面并握手的事情时,他毫不犹豫地让男孩走过来与其握手,并笑着对男孩说:“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将会成为俄罗斯总统。
”某火车站的月台上,车窗内外,一位绅士和一位妇女在告别。
发车铃响了,两个人泪流满面。
车开之后,坐在绅士身边的一位老妇人目睹了刚才的场景,便对流泪不止的绅士说:“这我都懂。
和最心爱的妻子分别,就是只一秒钟,那心情也是……”“是啊,我这就是回妻子身边去。
”在对比以上两则幽默中我们发现,英语幽默中直白的指出总统克林顿和去莫斯科访问的事件,而汉语幽默则是以“一个绅士”,“一位妇女”和“一位老妇人”代替真实的人物,以“某火车站的月台”代替真实事件的发生地点。
三、英汉言语幽默不同之根源(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英语同汉语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方面。
在一个集体文化里,整体存在高于成员。
集体主义的特征是“我们”意识,永远以组织为最基本单位。
这要求自我牺牲,个人利益从属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主流价值观。
中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论在家庭事务,教育,还是工作中,都要把集体放在个人之上。
圣贤孔子的话语中散发出浓重的集体主义,“枪打出头鸟”,“单筷易断,群筷难折”。
而在西方世界,人们倾向于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强调,在社会中,个人永远高于集体,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文化中,鼓励竞争而不是合作;强调个人成就;看重个人决定;注重隐私。
因此,英语文化中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隐私的重要性。
在英语文化中,谈话中询问他人的年龄、体重、薪资,都是触犯隐私的行为。
(二)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国历来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存在许多业已建立的规范和准则,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遵守相应的规则。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与传统标准保持一致(这被称为“礼”)。
在中国历史上,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一直存在着,说话行为都讲求“礼”,故而还有等级之分,尊卑之分。
这就是为什么汉语言语幽默中很少出现针对上级或长辈的玩笑。
县官拜见上司。
谈完公事,上司问道:“听说贵县出产猴子,不知它们个头有多大?”县官急忙回答道:“大猴子有大人那么大。
”忽然觉得这话失礼,又怕又悔,赶忙弯下腰继续说:“小猴子有卑职这么大。
”相反,在英语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因此在英语文化中,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上下级,长幼还是男女,师生,都没有差别。
在生活中,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老师的名字,工作中可以和上级称兄道弟。
所以英语幽默中经常出现下级对上级甚至是国家元首的玩笑。
(三)不同的思维模式文化和语言与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一方面,思维模式与文化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思维模式影响并且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反之,语言也影响着思维模式的演变。
语言是思维模式的途径,是形成思维模式的重要条件。
因此,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开展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英语国家的人们擅长于线性思维,然而汉语国家以及亚洲国家的人们习惯于回转思维模式。
在汉语考试和英语考试的对比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以阅读理解为例,汉语考试中,问题相对抽象,回答时需要思前想后,理解上下文,总结归纳;而英语考试中,问题相对具体,细节题居多,只要找到问题在原文中的出处,仔细对比,就会得出答案。
在言语幽默中也是一样,汉语幽默经常拐弯抹角的开玩笑,以至于理解能力较低的人可能会反应很久才体会到幽默之处;而英语幽默直来直去,表面意思明确,以至于汉语国家的人会觉得英语幽默笑点太低,没有意思。
四、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1.表达个人观点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
“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
“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一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
2.准时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十分强。
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
“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3.人际关系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也就是“人脉”。
而西方人由于18岁之后的完全独立生活,连亲情关系都比较淡化,其他人脉关系也不是特别讲究。
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也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改变。
而英语国家的人们继承了祖先的基因之后,也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想要沟通交流,必须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二)考虑语言情境任何来自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民族的人都不能忽视语言环境。
只有考虑了语言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语言的幽默。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类型的幽默和幽默技巧。
比如在婚礼和葬礼上,就要使用切合气氛的幽默技巧。
又如在非正式场合下的闲聊,幽默就会明显轻松许多,这样有利于形成轻松的气氛;而在正式的会议等场合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需要选择严肃的,严谨的幽默才符合语言情境。
五、结语英汉言语幽默在各自文化土壤的滋养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在清除了语言障碍之后,若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文化内涵,是很难理解其幽默的。
幽默的产生离不开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理解幽默的难度,给人际交往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研究各国独特的民族性、宗教差异以及价值观,就成为理解幽默、加强交流的突破口。
交流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理解问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1]Boskin,J.,1977.Rebellious Laughter:People’sHumor in Ame-rican Cultur[M].Syracuse,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东方笑.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蒋岳良.中美笑话故事精选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6]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7]吕光旦.英语幽默一理解与欣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8]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9]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