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剧情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剧情简介
《哈姆雷特》(1601)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这部悲剧就其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来说都是最丰富的。它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早在12世纪就流传着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英法两国的剧作家都据其情节写过中世纪的血亲复仇为中心的剧本。1601年,莎士比亚将其改编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矛盾冲突的杰出悲剧,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
年轻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是个诚实、坦率、正派、道德高尚的人。他结束求学生涯回国时发现,他的祖国已变成成了黑暗的牢狱,父亲已被叔父克劳狄斯害死,克劳狄斯还娶了哈姆雷特的寡母,篡夺了王位。父亲的亡魂出现,要求他复仇。哈姆雷特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他报仇的愿望逐渐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心:应当改变这个充满犯罪、不仁不义、谎话和虚伪的世界。而要完成这一重整乾坤的神圣使命,哈姆雷特深感自己无法胜任,反之,要同恶势力妥协,他又深恶痛绝。这一切使哈姆雷特陷入犹豫、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分析之中。在他下决心动手除去奸王时,不幸误杀了恋人娥菲丽娅的父亲、媚上的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伤心的娥菲丽娅因此丧失了理智,溺死河中。娥菲丽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在奸王阴谋安排的决斗中用涂了毒药的剑刺中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母亲也误饮奸王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毙命。哈姆雷特在临死前奋力刺死了奸王,但他改变现实的宏伟理想却没以能实现。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
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负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哈姆雷特
这是一株橡树给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红嫩绿的昂贵的花瓶里。
——歌德作为莎士比亚的不朽经典,《哈姆雷特》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被许多学者、文人所评论,譬如法国著名诗人歌德。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尚、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动、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起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
有了如此精妙的点评在前,我似乎没资格也没必要再多说些什么。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里我就描述一下在我眼中的哈姆雷特:他是一个聪明的王子,早早觉察了父王的猝死、母亲的改嫁、叔叔的继位这一系列突然变化的不寻常,并且暗中探查着真相,但当他从父王的亡魂口中得知残酷的真相后,却又犹豫了起来,几次错失杀叔报仇机会,不免有些优柔寡断;他是一个深情的王子,他说“我爱奥菲利娅,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但就是他亲手扼杀了奥菲利娅纯真的爱情,甚至间接地害死了这个美丽天真的少女;他是个平易近人的王子,他愿意和臣子以朋友相称,因此他得到了生死至交霍拉旭,但当他发现他的旧日同学背叛他时,他毅然地将暗算转嫁给这两个同谋者……莎士比亚把他塑造成一个哲人,即使在他癫狂时所说的话听来也不无道理,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自然是“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the question”。对他来说,的确如此。
对哈姆雷特的评论虽然很多,可是对剧中其他人物的关注似乎就很少了。乔特鲁德
她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先王的妻子,国王的皇后。这样的身份使她失去了儿子的尊重和先王亡魂的咒骂。
“天哪!难道我不记得吗? 她也曾依偎在他身旁,彷佛有著无限的爱欲。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唉,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
短短一月,她跟随先父灵柩时所穿的鞋还新呢!
当时她哭成了个泪人,何现在她会变得如此呢? 连她!
老天呀,连一只不知羞耻的禽兽都会悲哀得更久。
也不等那流着虚伪的泪的眼睛消去红肿,他就嫁人了。
啊,罪恶的匆促,这么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
这是她儿子对她的评价。而他的先夫对她的憎恶也毫不吝啬:“这是一宗多么可悲的堕坠,由我庄严崇高及专情不移的爱,就如当年成婚时我许予她之承诺,堕落至今天她许爱於一如此卑鄙,如此天赋低劣之人。
正是:
贞女将不惑於淫欲,虽淫欲能扮为天使;
荡妇常猥亵於圣榻,虽此妇与圣洁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