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合集下载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方格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淘气2岁时的脚印图,并提出问题: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学生先自己独立估一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3.估Fra bibliotek自己脚印的面积。
学生用附页3中图2的方格纸,同桌合作,画出对方的脚印图,估一估自己脚印的面积,并将估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教师指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多媒体课件、树叶、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图并提出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估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大约是13cm2。
生2:我把脚印看成近似的长方形,长6cm,宽2cm,面积是:2×6=12(cm2)。
三、实践活动
1.在校园内找一棵树叶比较多的树,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2.如果一棵树有10 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c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发现了什么?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计算树叶的面积。
学生每人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同桌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
师:能不能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树叶的面积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生1:可以把树叶放在格子纸上数一数。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实践和总结,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发展学生的观察、实践、推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并总结数的成长规律。

2.掌握数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2.运用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位同学的身高,并思考如何用数来描述身高。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二、呈现(10分钟)1.呈现《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到数的成长规律吗?三、探究(20分钟)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随机分配几串数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各组观察到的数的变化规律,并汇报给全班。

3.班级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成长规律,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辅助学生理解数的倍数关系。

四、拓展(20分钟)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和规则。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思考,找到乘法口诀中的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

五、运用(20分钟)1.提供一些数的成长序列或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2.学生自主检查,互相交流并纠正答案。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新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身边事物的数的成长规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

2.查找更多有关数的成长规律和数的倍数关系的知识,并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辅助:1.《成长的脚印》的图片或故事。

2.数字的成长序列,如2,4,6,8,10,12...3.乘法口诀表。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总结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讨论的积极性、观察的准确性和总结的逻辑性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增长的方式和规律。

2.探究身体尺寸、年龄和鞋码之间的关系,分析年龄和身体尺寸、鞋码之间的增长规律,探讨增长的方式和规律。

3.提高学生测量、估算、比较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共同探究、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年龄、身体尺寸、鞋码之间的增长规律,理解增长的方式和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老师自己的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这双鞋是不是老师的。

然后让学生分组,观察、测量其他同学的鞋子,用差异性来判断鞋子属于谁。

2. 探究活动1.小组合作探究老师指导学生将所有同学的年龄、身体尺寸和鞋码写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设置以下问题:•身高、年龄和鞋码之间有没有关系?•身体尺寸和鞋码有没有关系?•年龄和身体尺寸有没有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答案,并记录下来。

2.分享讨论小组向全班分享所得出的结论,老师在黑板上绘制相关关系图。

3. 练习活动1.给学生发放工具和小组任务,让学生测量小米同学的身体尺寸、年龄和鞋码,然后预测小米未来的身体尺寸和鞋码。

2.同学分组,将小组任务中所获得的所有信息录入表中,互相比较信息,总结规律,最终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们摆脱了枯燥的记忆式教育,变成了活跃的探究者。

学生们通过这个活动理解了自然的规律和科学的知识,也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创设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发现和提高他们的潜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长的脚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成长的脚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的脚印”的概念和意义2. “成长的脚印”的探究方法3. “成长的脚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成长的脚印”的意义,掌握“成长的脚印”的探究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成长的脚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成长的脚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成长的脚印”的概念、意义和探究方法,让学生了解“成长的脚印”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有关“成长的脚印”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成长的脚印”的意义和探究方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成长的脚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成长的脚印”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分享、交流情况,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成长的脚印”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辅助资料:与“成长的脚印”相关的图片、故事、案例等3. 实践材料:用于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在教学评价中,注重了解学生对“成长的脚印”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并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长的脚印”这一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成长的脚印”这一概念。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成长的脚印”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成长的脚印”?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脚印,并思考:脚印的大小、形状与什么有关?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探究脚印的大小与身高、年龄等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探究脚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

三、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成果。

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长的脚印”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探究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脚印,思考脚印与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对“成长的脚印”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合作等。

以上就是对“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详细补充和说明:在“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收集与整理: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自己的成长数据,如身高、体重、成绩等,并整理成图表,以便分析。
2.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月份的天数不固定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日期计算方法,解决如生日、节假日等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对成长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分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
举例解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年、月、日的换算关系以及日期计算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成长记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记录一个月内的阅读书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学生们可以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历,通过操作来理解月份天数的不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记录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管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来记录和规划自己的成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自我管理成长的意愿;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5.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自身成长过程的能力,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日期计算方法,特别是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单元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为小数乘法的探索活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小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小数点的处理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小数点,加深对小数乘法运算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学生对小数点处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列出购物清单,并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从而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数乘法的例子,如0.5×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家超市正在进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赠送1斤,苹果的单价为每斤2.5元。

小明买了5斤苹果,请计算他需要支付的金额。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2节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状的脚印,理解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脚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脚印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不同?2. 概念讲解:介绍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讲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周长概念计算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正方形:边长4厘米(2)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3)圆形:直径10厘米(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周长比面积大多少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脚印的形状和大小,理解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不同形状的脚印,尝试运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这一节课主要围绕着第6单元的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展开。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和趋势。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难点则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一些统计图表的模板,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统计图表的类型和制作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答案: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身高越高,体重也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是我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介绍。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一些统计图表的模板。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这些数据和模板,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的第二节《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系列的脚印,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2. 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从复杂的脚印中找出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脚印的图片,以及一些用于学生画脚印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脚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哪些特征。

2. 讲解:接着,我会结合图片,详细讲解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脚印的图片,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并画出自己的脚印。

4. 分享:每组将自己的发现和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成长的脚印1. 产生原因:2. 基本特征:3. 规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画出自己的脚印,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1. 脚印的产生原因:脚印的基本特征:2. 学生的脚印规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运用逻辑思维,从复杂的脚印中找出规律还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除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多观察不同动物的脚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规律,进一步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进行图形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3. 同步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学生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观察图形的变化。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平移、旋转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图形的平移、旋转。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对称轴。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对称轴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对称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掌握较好,但在对称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面积约为 56 cm²
面积约为 30 cm²
(合理即可)
(教材P91 练一练T2)
2.请你估计下面三个圆的面积。
(1)图①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4cm,圆的面积约 是 224 cm²。 提示:采用数方格的方法,大于或等于
半格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
(2)图②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2cm,圆的面积约 是 208 cm²。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3456
789
大约是44cm ²
(8+11)×5÷2 =47.5(cm2)
大约是47.5cm ²
约5cm
约8cm 约11cm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 的脚印
复习导入
请算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每个格子1 cm2)
36 cm2
探究新知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大于半格 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
大约是14cm ²
12 13 14
6 7 8 9 10 11
1 23
45
还有别的估计脚印面积的方法吗?
我把脚印看成梯形。
(5+6)×3÷2 =16.5(cm ²)
约5cm
约3cm
大约是16.5cm ²
约6cm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你能用刚刚学40 41 42 43
你发现了什么?
(3)图③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1cm,圆的面积约 是 200 cm²。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课件)-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课件)-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新知导入
每个人一出生,医院里 就会采集脚印做档案, 记录我们的成长。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这个脚印的形状不规 则,怎么计算呀?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大于 半格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 记为0,大约是12cm2。
6cm 5cm
5×6=30(cm2)
答:这个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大约是30cm2。
课堂总结
你们有什么收获?
我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了。
我还知道了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看成 近似的图形来估算面积。
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估面积
数格子:12cm2 长方形3×6=18(cm2)
小树的面积约为多少c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cm2)
4×5÷2+1 =20÷2+1 =10+1 =11(cm2)
答:小树的面积约为11cm2。
课堂练习
估一估如图所示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
约( 25 )cm2约(源自20 )cm2约 ( 16 )cm2
课堂练习
请你通过画画、量量和算算,估算出下面这个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 积。
看成图形 梯形(5+6.5)×3÷2=17.25(cm2)
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练一练”第 1、2题。
我把脚印看成长方形。
11×5=55(cm2) 答:面积大约是55cm2。
新知讲解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把脚印看成梯形。
(9+11)×5÷2 =20×5÷2 =50(cm2)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课题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节。

本节课是一节探索实践活动课。

教材编排分为三部分,教材通过对淘气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估计,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长期中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增长有密切关系的。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估计自己脚印面积的大小,在课堂上拓印脚印有点困难,因此改为估计手印面积。

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前面所学的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观。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会用转化成基本图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学习内容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过程,并能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都将成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面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难以直接运用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有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学会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利用学过图形的面积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旧知1.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每格代表1cm2)2.先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用公式算一算,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揭示:用数方格的方法算每个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整格数+半格数÷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所准备的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着"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2.能够运用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的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发放数的规律卡片,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数的规律的概念2. 数的规律的运用方法七、作业设计2. 数的规律卡片练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规律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构建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四、教具与学具的精心准备五、教学过程的详细规划与实施六、板书设计的简洁与直观七、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及答案的提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必要性下面,我将对每一个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实践情景的构建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使用了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数的运算”第一单元中,其中活动设计旨在通过探索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成长的脚印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升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材料•班级黑板•整数加减法小白板•问题卡片活动过程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指导组内成员完成任务。

2.知识复习–在班级黑板上绘制一个数轴,并对正数、负数、0进行标注。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提供小白板供学生互相演示加减法运算过程。

3.活动任务–给出若干组问题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注有两个数字或两个算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计算结果。

–在计算结果后,学生需要在数轴上标出结果所处位置,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完成全部问题后,组长收取卡片,并对小组计算情况进行评分。

活动评价此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建议评分: 明确的组长角色,能够很好地协调组员,有清晰的思路并向组员进行清晰的表达,能够合理操作小白板或其他计算工具。

2.计算准确性: 在计算过程中能够避免简单的运算错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考虑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数学思维: 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处理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或解决问题。

4.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活动并尊重小组成员,对数学知识有高度的热情和探险精神,能够发现和探索问题,愿意与他人分享或接受他人的分享。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1.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1.成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2.学生将学会用自己声音的大小与时间单位进行对照,并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的时间计量单位;3.学生将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掌握用分、秒、小时等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完成;2.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以及用分、秒和小时进行计算。

3.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切实的实践体验来感受不同时间单位的计量方式,并学会将它们转换成其他时间单位。

4. 教学准备1.时间计量器(如秒表、时钟等);2.画纸和油画笔;3.课件和PPT。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活动首先,老师将以“是什么让我们成长?”为主题,让学生自由思考,找出影响我们成长的各种因素,如父母、老师、朋友、环境、学习等。

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这些因素,并梳理出成长的要素和特点。

5.2. 实践探索1.首先,老师将向学生介绍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和小时;2.老师将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借助时间计量器进行实际实践,以感受不同时间单位的计量方式;3.接下来,老师将让学生以1秒钟呼吸、3秒钟说出自己名字、5秒钟做5个俯卧撑为例,让学生思考不同时间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并总结出具体的换算方法;4.学生将根据老师提供的举例进行小组讨论,以自己的方式将其换算成其他时间单位;5.最后,老师将邀请学生一起合作,将不同的时间计量方式和换算方法汇总起来,形成一张“成长的脚印”画像。

5.3.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将邀请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自计算一下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延伸1.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升复杂度,让学生尝试将时间单位换算为毫秒或者周、月等更大的时间单位;2.对于时间计量和换算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采用分组辅导、个别指导、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补充所需知识,消除相关疑虑。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趋势,探索身高变化与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活动准备1. 物品准备测量身高的工具(如卷尺等)、笔、纸以及计算器。

2. 学生准备鼓励学生在课前思考一些问题,如:•根据个人印象,自己从小到大身高有没有变化?有变化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身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班内同学之间的身高差异大吗?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趋于平缓?三、活动流程1. 导入活动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思考:你的身高有变化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的身高发生变化的?2. 实施活动2.1 数据的收集给每个学生配备测量身高的工具,让他们分别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2.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将学生测量得到的身高数据整理成表格,可按照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分类。

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使用Excel或其他工具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3 分析数据将表格分析出的结果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身高变化与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模拟出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变化趋势,呈现给同学。

3. 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如何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掌握了发现身高变化与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等。

四、活动扩展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张关于身高变化趋势的图表,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个问题,如“身高高的学生智力更强吗?”等,并给出自己的分析结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和分析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图形的增长和减少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学会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况,比如一个花园里的花朵数量的变化。

2. 讲解概念: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图形的增长和减少。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表示。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实际问题的图形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题目,画出数量的增减的图形表示。

答案:1. 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难点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表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的策略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