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漕运兴衰.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改建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全国政 治、经济中心移到这里。在洛阳拐了一个大弯子 的隋代大运河,就显得不是很顺畅。1289年, 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北始临清,南到 东平路(今山东境内)的安山;又在北京到通县 间开了一条通惠河,与原有的旧河道沟通。这样 一来,由北京直下杭州,就可以不绕道洛阳。隋 朝开掘的运河,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 逐渐废弃了。元朝开凿的运河较隋朝大运河大幅 度东移,采取“弃弓走弦”的线路连通北京和杭 州。如此走势,全长只有1794公里,比隋大运 河缩短近800公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 运河。
现在,“缺水少运”的大运河已不能全程通航,其中全年 通航里程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尽管大 运河依然发挥部分的交通运输功能,但由于其他现代交通 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加上河水不足,其载运能力已大大 下降,几乎成为运输方式的最后一种选择。最近10多年来, 国家多次投入巨资整治,京杭大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如 今,每年仅经古运河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就近1亿吨,相 当于3条铁路的运输量。苏北运河是大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 河段,成为大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
漕运废除期待再辉煌
1900年,清政府下令漕粮改征银两。光绪二 十七年 (1901)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 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 后,漕粮完全折征银圆,有着千年历史的漕运终于寿终 正寝。随着漕运的废除,大运河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 的记忆,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 通航。
昔日辉煌虽已不再,但是大运河一直在期待着,期待着淹 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运河两岸文化珍珠串成链,散发出熠熠 光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绚丽奇葩,期待着在新时期 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1292年,大运河实现全线贯通后,成为元朝最理想的纵向水 上线路。据史载,当时仅从大运河北调的南粮,还不算由它 串联的五大河系的部分,就达全国总税粮的六分之五。
明清成为大动脉
明初,每年从东南运粮米最高达到500万石,兴建北京 城使用的建材就是依靠运河运输的,北京故宫太和殿的 龙柱、铺地的金砖都是通过运河运来的。大运河几乎成 为惟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成为明王朝的生命线。 从元代到清朝光绪年间,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我国南北交 通的大动脉,通过大运河运输的粮食以及其它物资,不 计其数。
清中期后弊端重重
由于年久失修,运河河道日见窄浅,有些地段 竟成为了“死河”,严重影响了南北的运输。加 上旱涝灾害及湖堤决口造成河道不畅,以致漕运 屡次受阻。多年来,清朝廷不断拔出专款用于修 理河道,采取“蓄清刷黄”、“束水攻沙”等措 施确保漕运Biblioteka Baidu地方官员也将治河作为一项重要任 务,但也只能解决一时问题,难以根治漕运不畅 的顽疾,收效甚微。
唐代修整
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开凿一条渠道,名曰天宝 河。大运河的通航,交织出一张前所未有的物资物 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突破性发展。 唐朝的大运河开始用于漕运,把富庶的江南地区与 国家政治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唐王朝的经济文 化呈现出昌盛发达的景象,出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是真正发挥大运河作用 的王朝,古运河哺育了伟大的东方古国文明,使之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因河道决口,漕运受阻。 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河道总督的麟庆任劳 任怨地治理河道十几年,时人称为河帅。麟庆撰 有《河工器具图说》、《黄运河口古今图说》等 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记述治河经历,并将 治河工具展现出来。但是,麟庆一味遵循前人之 法治河而无创新,黄河、淮河、运河的治理收效 甚微。看来,麟庆是只有苦劳,而鲜有功劳。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
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两岸日渐繁荣。城以河 兴,许多城镇由此新建及扩张,如楚州(今淮安)、 扬州、苏州、杭州,都是当时全国富庶的郡县,城市 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伴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起,大运河沿岸兴起了22 座繁华的都市。有一种说法,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 城,而大运河对于北京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 京城。
大运河漕运兴衰
概况
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 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 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 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 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 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 京、天津、河北、山东、 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
隋代初成
隋统一中国后,隋文帝于584年下令重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 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 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 造通济渠,同年改造邗沟;608年,又征发百万河北民工开凿永济 渠,610年沟通长江。至此,运河工程基本完成,从长安到江都, 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并建有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隋 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 全长2500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当时运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绝",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 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制,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后,唐、宋、 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