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摩梭人“走婚”文化的当代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宁摩梭人“走婚”文化的当代变迁
黎海燕
摘要:有着人类“活化石”之称的摩梭文化自进入人们视野以来,就成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独特的走婚文化作为摩梭文化中闪亮的一部分同样吸引着学者们的眼光。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永宁地区的“走婚”文化发生了变迁,本文从经济发展对“走婚”文化产生的影响及当地民众对文化心理认知的变化,对“走婚”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未来的抉择做出了思考。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提高文化自觉性,认清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守住文化的家园,和谐的生活。
关键字:走婚文化经济发展变迁保护
永宁摩梭人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的永宁乡,根据1949年国家民族识别的分类,永宁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与普米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壮族等7个民族共同居住在泸沽湖沿岸。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摩梭人仍然保存着母系家庭和“走婚”习俗的生活方式,被人们誉为“东方的女儿国”,“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走婚”是形成摩梭母系大家庭的根本原因和条件,是摩梭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走婚”文化发生了变迁,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显露,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下最重要问题。
一、永宁摩梭人的“走婚”文化
(一)摩梭人的历史与文化
古老神秘的摩梭人定居泸沽湖地区以来,一直使用自己的语言,沿习着一套古老、精致的文化传统,至今延续着二千年来以母系血缘为纽带,以母为大,以女为尊、分工细致、团结和睦的母系大家庭结构。实行以情感为唯一基础、男不娶女不嫁、幕合晨离、松散和谐的两性走访制度,是人类社会保留的最后一块母系文化的领地和母系文明传统。
摩梭母系大家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活化石”之一。摩梭人的家是指以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走访婚姻形态为支点,个体终身生活在母系血缘亲属的大家庭中,以母系大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生活的社会组织形式。摩梭人的母系文化,是以母系家庭为核心形成的文化整体,“走婚”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走婚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事项,也不仅仅是施传刚在《永宁摩梭》中所指出的一种制度化的联盟方式,
它在最根本上是从属和服务于母系家庭的派生体制。
(二)关于“走婚”
“走婚”在摩梭语里叫“舍舍”,意思是“走走”,比较形象地表述出这种婚姻形态。也有学者称之为“阿夏婚”、“阿注婚”,“阿夏”“阿注”是摩梭语,男的称女情人为“阿夏”,女的称男情人为“阿注”。
“走婚”说的简单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形态,白天男女双方生活在自己家中,夜晚男子投宿女方家,清晨回归。恋爱期间,双方互送一些象征性的礼物作为定情信物,双方愿意接受就收下对方的礼物并约定相会的时间。夜晚来临,姑娘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待着,小伙子或是从大门溜进去,或是攀着房屋的木楞翻进姑娘的屋里幽会。因为他们的关系尚未公开,一般得等到姑娘的家人都睡了才进去,第二天赶在她的家人未起床之前就离开。在这段交往中,如果双方感情不合,便各自分手,寻找新的对象。如果感情很好,小伙子会托媒人到女方家订亲,然后小伙子会找朋友或是长辈陪同到女方家里同她的家人正式见面。女方家如果同意了,就会将村子里的好朋友请来,把男方送的礼物分给大家,表示我家姑娘有主了,一对情侣的关系就算公开,随后小伙子进出女方家里也就能大大方方的了。但小伙子不住在姑娘家,他仍然只是“走走”,晚上来,早晨去,日常生活、劳动、经济收入仍然在他自己家里。有了孩子他也不负有抚养的责任,小孩归女方家抚养。年纪大了,不走婚了,他就回到他的母亲家,由他的侄儿侄女为他养老送终。1
摩梭“走婚”归结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走”,男不娶、女不嫁;二是“试”,双方有一个试婚的过程;三是“活”,所谓“活”是指解除婚姻很简单,没有关于财产、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的分割2。对于这种缺乏独占性的婚姻,两情相悦是确立走婚关系的主要因素,而性生活的需要则是主要基础,当然,外貌、年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的能力等对于建立走婚关系都有一定影响3。
二、“走婚”文化的当代变迁
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活态文化,都是在历史的时间轴上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只要有文化的主要载体——人,在不断的流动,文化就有传播。因此,泸沽湖畔的摩梭文化在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外来旅游者的进入,以及当地人外出打工学习人数的增加,文化也在发生着转变。(一)现代化语境中的“走婚”
1严汝娴宋兆麟:《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36-37.
2严汝娴宋兆麟:《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50-53.
3宋兆麟:《走婚的人们——五访泸沽湖》,团结出版社,2002年,35.
1、走婚形式的变化
在摩梭人的生活中,“走婚”是一种智力与体力的考验。想和对方走婚,一开始要花很多精力到处收集情报,找到她住的确切位置,因为女孩主动告诉对方自己住在哪里是很害羞的,传统中这也是对男方的考验,要是女孩直接告诉了男方,他会感觉受到了轻视,因为连这样简单的第一步都无法独立达成又任何使对方信任自己的能力、放心地选择自己。到了夜晚想要进入姑娘的房间也不是不容易的事,有时要通过唱情歌来表达爱意,有时还会遇到女方家男孩子的阻碍,所以很多时候小伙子想要进入姑娘的房间通常都需要一群小伙伴的帮忙。
而现在,人们的娱乐活动多样化了,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小伙子看上了哪个姑娘就会和姑娘要电话号码并留下自己的号码,到了晚上,小伙子发个短信或者打个电话让姑娘留个门就行了。爬树爬窗已经成了老一辈的记忆。可以看出,电视和手机的出现消解了走婚生活的浪漫,使得人们在无需面对面的情况下可以传情达意,走婚因而变得更加直接和简单。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拓展了人们走婚的空间,外族通婚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还包括与外来旅游者结婚的现象,但是因为民族和文化的差异,与外族通婚的结局通常都是聚少离多。
2、结婚渐成风尚
作为婚姻的另一种形态,结婚渐渐地风行起来。在过去,摩梭人的婚姻以氏族外婚制的走婚为主,对偶婚次之,一夫一妻制也有一定的发展,三种婚姻形态并存,彼此互相影响。而始于贵族的结婚形式,结婚只在贵族土司中存在。如今,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结婚成了人们乐于接受并盛行的婚姻形态。
在传统与现代的飘忽不定中,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了用隆重的婚礼来见证自己的情感和为家族“挣得足够的面子”。婚礼是婚姻文化的显性层,而在隐形层中,是摩梭人生活的“环境和利益发生了变化”。4
3、走婚对象理性化
伴随着结婚形式的流行,金钱因素也慢慢介入到摩梭人的生活中来。现在的永宁地区走婚形式依然存在,在交通比较闭塞的山村里,大多数还是沿袭着严格的文化传统,诚实的走。但是在一些与外界接触较多的地区,人们对于走婚对象的选择却有了理性的转变。曾经以感情为主要因素的走婚形式已被动摇,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比如家庭背景、外貌、能力、金钱、舆论等都成为选择走婚对象的考虑因素。
曾经一个“阿夏”可以和多个“阿注”同时走婚,一个“阿注”可以同时和多个“阿夏”
4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以云南宁蒗落水村为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2011年,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