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chapter2 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对流传热的准则数,改换组成准则数的各相应
物理量,则可导出对流传质的相关准则数。
(1)施密特准则数(SC)对应于对流传热中的普朗 特准则数(Pr)
Pr准则数为联系动量传输与热量传输的一种相似准则 运动粘度 导温系数
Sc / Di
Sc准则数为联系动量传输与质量传输的相似准则 运动粘度 扩散系数
(2)宣乌特准则数(Sherwood-Sh)对应于对 流传热中的努谢尔特准则数(Nusselt-Nu)
边界导热热阻与对流换热热阻之比
与Nu准则数相对应的Sh准则数,以流体的 边界扩散阻力与对流传质阻力之比来标志过 程的相似特征
(3)传质的斯坦登准则数(Stanton-Stm)对应 于对流传热中的斯坦登准则数St
4.36
hm d Sh 4.36 DAB
由此可见,在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均充分发展的条件下, 管内层流传质时,壁面浓度或传质通量维持恒定时,对流 传质系数或宣乌特数为常数。
计入进口段对传质的影响,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修正
Sh——不同条件下的平均或局部宣乌特数;
进口段
——浓度边界层已分发展后的宣乌特数; K1、k2、n——常数(P57表2-4)
无因次方程 完全一样
u y x
无因次边 界条件为
边界条件完 全一样 决定了无因次方程 定解是完全一样的
热量传递方程的解
类似的传质方程也有 其形式上一样的解
?
无因次形式 的特解
2.3.5对流传质过程的相关准则数
对流传热的解用准则数(无量纲)表示;
对流传质的解也可以用形式相似准则数来表示;
总结: (1)由薄膜理论确定的对流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 呈线性的1次方关系,即hm-D; (2)按渗透理论则为1/2次方关系,即 实验表明,对于大多数的对流传质过程,传质系数 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如下式:
2.5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类比分析(湍流问题) 2.5.1三种传递现象的类比 (1)对象: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 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2)方式: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 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旋涡 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从壁面传质角度 考虑
GA
4
d 2ubC A
GA dG A
4
d ubC A
2
4
d 2ub dC A
从断面流动考虑
同一现象的两种 表示
问题的关键: 没有过渡层
2.4 对流传质模型 2.4.1 Nernst薄膜理论 (简化模型) (1)流体靠近物体表面流过时, 存在着一层附壁的薄膜; (2)在薄膜的流体侧与具有浓度 均匀的主流连续接触,膜内流体 与主流不相混合和扰动,无过渡; (3)薄膜内浓度线性分布
1 2C A 0 2 2 r
c.在 方向上对称,质量扩散为零 d.在z方向上的扩散传质远小于r方向
C A C A r z
2CA 0 因此忽略z方向的扩散增量 2 z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综合所有简化条件,简化可得
速度分布已充分发展阶段(稳定)
参考龙天渝: 流体力学
ub
ri
将速度带入上式可得:
扩散 mA=hm (CAw-CAf) 对流
2.4.2渗透模型
当流体流过表面时,有流体质
点不断地穿透流体的附壁薄层
向表面迁移
流体质点在与表面接触之际则
进行质量的传递,
流体质点又回到主流核心中去
。
数学模型为:一维非稳态扩散传质
求解结果:
传质系数为
tc:质点在界面上的暴露时间 hm与D成1/2次方关系
当 时,无因次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曲线相重 合,或无因次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厚度相等。
当a=D 时,无因次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曲线相重 合,或无因次温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厚度相等。
表示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体现流动和传热之间的相互联系;
表示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体现 流体的传质特性;
能量方程边界
传质方程边界
存在的问题:边界条件不一致。 如何使方程和边界条件完全一致?
(2)边界层对流传质方程的求解
边界层能量方程求解思想
ts-壁体温度;t0-主体温度
方程详细求解过程参考王 厚华《传热学》P117
u y x
f
ux
无因次边 界条件为
传质微分方程作类似的转换
决定了通 解只相差 常数
表示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体现传热和传质之间的联系。
用Sh与Sc、Re等准则的关联式,来表达对流质交换 系数与诸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传热学中有:
Nu f (Re, Pr)
套用传热学中的相同模式,得到:
即两者具有相同的表达法则f 相同法则,在层流中的相似解中得到证实,
此处主要用于分析湍流情况的分析
Re=uL/v
St准则数是对流换热的 Nu数、 Pr数以及 Re数的三者的综合准则
与St准则数相对应的Stm数是Sh数、 Sc数以及Re数三者的综合准则
热量传递方程的解
传质方程对应解的形式
两者的无因 次形式特解 应完全一样
将
hmx
DAB
dCA dy y 0 C As C A0
hmx DAB
组分A在管壁处的浓度CAs维持恒定时,与管内充分 发展的恒壁温传热类似(与前面的思路一样,套用 管内传热理论),此时Nu为常数。
Nu
hd
3.66
hm d Sh 3.66 DAB
组分A在管壁处的传质通量NAs维持恒定时,与管内 恒壁面热流传热类似,此时Nu也为常数
Nu
hd
r
Z
2)流体进管后,先不进行传质,待速度分布充 分发展后,才进行传质,如图(b)所示。 r
Z
分析对象: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均达到充分发展 由柱坐标系的对流传质方程可得:
模型简化过程 C A a.稳态 0
流动传质相关项
扩散传质相关项
b.在
r
方向上流速为零
ur 0
u 0
2.3.6平板对流传质问题的分析求解(相似解) (l)边界层对流传质方程
能量方程
传质方程
微分方程的定解由方程和边界条件共同决定
两个方程形式一样,可以考虑采用相似求解方法。
相似解的理解(求解的基本思想):
设方程:ax+by-cz=0 a,b,c为常数,x,y,z为未知数 则x的解可以表示为:x=(cz-by)/a…(1)
2.5.2 三传方程 动量 能量 质量
三传方程形式一致,而且可以转换成相同形 式的无因次方程(前面的层流传热、传质类 比求解过程已经证实)
无量纲边界条件为:
动量
能量
质量
无量纲边界条件一致
如果三个方程的扩散系数相等时(v=a=D),即 无因次方程完全一样;
边界条件又完全相同; 则它们的解也应当是完全一致的,即边界层中的无 因次速度、无因次温度分布和无因次浓度分布曲线 完全重合;
设另一个相似方程:dr+es-ft=0 ,与前一方程形式一样 d,e,f为常数,r,s,t为未知数,要求解r? 我们并不去直接求解r,而是根据前一方程解的形式(1)套 用,可以得到:r=(ft-es)/d
完全从形式相似的角度去套用
2.3.6平板对流传质问题的分析求解(相似解) (l)边界层对流传质方程
在给定 Re准则条件下,当流体的a=D即流体的 Pr=Sc时基
于热交换和质交换过程对应的定型准则数值相等
Nu f (Re, Pr)
Nu=Sh
热质交换类比律
水与空气热质交换就属于这种情况
Le=Sc/Pr=a/D
刘伊斯准则
Pr ≠ Sc ??
2.5.3动量交换与热交换的类比在质交换中的应用 2.5.3.1 雷诺类比(全部处于湍流区,没有层流底 层和过渡层) 雷诺建立了流动与换热之间的关系
C As C A d C C A0 As dy
y 0
* dCA DAB dy
y 0
1 1 hmx x 2 Shx 0.332Re x Sc 3 DAB
1 1 DAB 2 hmx 0.332 Re x Sc 3 x
长度为L的整个板面的平均传质系数
管内平均流速
管半径
速度分布已充分发展后的管内层流传质方程,与管 内传热方程完全一致
边界条件可分为以下两类(与传热学中管内类似处理<参考 任泽霈-《对流换热》P85,求解过程和平板传质求解过程
类似,对方程和边界作无因次处理,最后采用无量纲准则
数表达结果,过程将在《高等传热学》中讲解,此处只介 绍结果): 1)组分A在管壁处的浓度CAs维持恒定(对应温度)。 2)组分A在管壁处的传质通量NAs维持恒定(对应热流)
具体推导过程参考:王厚华《传热学》P139
Cf-摩擦系数
雷诺类比 与换热推导过程相类似,推广到传质,得:
动量传输与质量传输之间的雷诺类比
当 Sc 1
D
Sh
Cf 2
Re
说明对流传质系数除了数学解、实验解外,还可 以通过摩擦系数求解,多了一个求解的路径
普朗特提出类比(考虑层流底层)
卡门类比(考虑过渡层)
契尔顿和柯尔本(大量实验结果总结)
2.5.3.3热、质传输的类比的一般关系
王厚华《传热学》P139
柯尔本 柯尔本
Pr ≠ Sc ??
SC——流体的施密特数; d——管内径; x——传质段长度;
判断:流动进口段长度Le和传质进口段长度LD
Pr
见王厚华 《传热学》 P157
管内各物理量的定性温度和定性浓度采用 流体的主体温度和主体浓度
下标l、2分别表示进、出口状态。
假定壁面浓度恒定
<2300
<2m
流动充分,并假定壁面浓度恒定
1 L hm hmx dx L 0
1 1 DAB hm 0.664 Re L 2 Sc 3 L
1 1 hm L Shm 0.664Re L 2 Sc 3 DAB
属层流
1.26105 m
2.3.6.2管内稳态层流对流传质
其求解思路与平板完全一致
求解问题分两种情况: l)流体一进入管中便立即进行传质,在管进口段距 离内,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都在发展,如图(a)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