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一、教学思想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构建和实施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定“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这一信念。构建了“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交流释疑——实践应用——分层评价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先学后导,互助互学”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可变性。其核心研究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刻认识自己的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创造认知冲突,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的能力,(基本能用学过)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及学习方法。
2、多元互动
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生生、组组实现交流、互动,
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定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以学生学的特点、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来设计。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三、模式解读
“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为: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交流释疑——拓展应用——分层评价。
(一)问题导学单:即“多方设计使学生自求得之。”
教师根据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内容的分析研究,结合(了解到的)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
(二)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
课堂上,让学生前后4人组成小组,围绕导学单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
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和修改后面的导学阶段的重点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解答疑难问题;启发点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部分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汇报,在班内交流各小组讨论结果。
老师适时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2.归纳总结。在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基本解决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精要小结,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概念,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四)拓展应用;即“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1、咨询解惑。通过自学、导学,交流、释疑完成教学的基础目标,解决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有差异的,他们难免还有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受咨询、解惑,实施因材施教。
2、巩固迁移。教师设计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3、反馈补救。根据巩固迁移训练的效果,及时评价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性教学,确定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4、延伸发展。树立“大教学观”,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开展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时空,为创造性学习提供铺
路石。
(五)分层评价: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堂反馈即“堂堂清”。方法是:试题可以用屏幕展示,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也可以每人一张卷子直接做在卷子上。本环节,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辨识题和拓展题,学生自主选做。兼顾每个层面上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环节是验收、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是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反馈既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此模式,其核心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三大转变,一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讲授;二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策略
本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参谋者和协作者”。坚持“堂堂清”的教学观,坚持个人、小组、班级三结合的教学形式,力求在课堂上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信息的立体交流。既有个人独立探究,也有小组讨论,还有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把握以及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坚持训练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那么如何达到运用之妙呢?
1、激发动机,激起主动参与的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用的方法有:设置悬念,激起学习欲望,引起认知兴趣:技巧问题,促进思维,产生探索兴趣:操作训练,提供时间机会,体会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要面向全体,实施差异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从“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差异发展、共同提高。另外还要积极发挥评价的作用,(不仅评正误,更在于)不仅评知识的正误,还要评学生参入度,力求评出自信,使之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发掘认知潜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其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准备题。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让学生探究新知,并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让优秀学生跳起来并摘到更多的果子”。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多功能”的桥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起点,以不同的速度和方法通过“一座桥梁”的机会。教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