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展纸质档案保护意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浅析纸质档案保护意识摘要中国古代纸质的产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两者结合的产物。造纸术的发展经历了诞生、成长、辉煌、鼎盛等几个时期,每个阶段造纸技术的发展都给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纸张给档案载体带来新的变革,同时也给我国现代档案保护技术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

档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产生于社会各方面,它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产生作用,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为后来的人总结历史经验、创造未来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表现,一定时期的技术的发展是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亦是如此。

本文以时间为轴,主要通过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进步或某一特殊工艺的运用,总结先人档案保护技术的经验和思想,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提高现代档案保护技术的工作水平。

一、中国古代的各种档案载体及其保管方式

在纸张没有发明以前,我国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之类。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实物资料,战国到秦汉的竹简、木牍和帛书、帛画,近年来有大量出土实物。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档案表明,至迟在公元前13世纪的殷商武丁时期,王朝的档案已经是集中保管了,并有了类似“归档”

的制度和初步的整理。甲骨档案的保存采用窑藏法,即“登于天府”。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保存也采用窑藏法,并使用草木灰作为防腐蚀防磨损的填充料。石刻档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古人对它的保护采取了任其自然的方式。简册档案通常保存于“金滕之匮”中。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战国时已有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古代缣帛档案在左右或上下有木轴,阅后沿木轴卷起来保存。这些档案载体的出现及其保管方式,给后来出现的纸质档案的保护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造纸术的发明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作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扩大纸张原料来源就降低了其生产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纸张的出现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贡献。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纸张的出现给档案载体带来变化,产生了纸质档案,应运而生的就是纸质档案的保护技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档案和管理,同样源远流长,形

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

三、造纸术发展的各个时期及纸质档案的保护

(一)诞生、初创时期——东汉三国造纸技术与档案保护

早在西汉初就已有了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中具有特色的技术主要有:发酵制浆、分级蒸煮、日光漂白、高浓打浆、使用植物黏液作抄纸助剂、流漉法抄纸、精制草浆生产高级纸以及丰富多彩的加工技术等八个方面。近年来有机制纸生产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微生物制浆、氧气漂白(又称氧脱木素)、臭氧漂白以及高浓打浆、化学助剂的使用等新技术,就其基本内涵来说,中国传统的手工纸生产工艺都包含这些新工艺的萌芽。

日光漂白是我国古代漂白纸浆的传统方法,有一些要求耐久性的高级手工纸,如宣纸、连史纸等生产仍在沿袭使用。由于不使用含氯漂白剂,同时又是在缓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的,纤维素不会降解,所以制成的纸具有耐久性和不存在污染环境的优点。

(二)成长时期——魏晋南北朝的造纸技术与档案保护

如果说汉代在书写纪事材料方面还是缣帛和简牍并用,纸则只是作为新型材料刚刚崛起,还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简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到了晋朝就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晋代已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纸,人们就不再使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来书写了,而是逐步习惯于用纸,以致最后使纸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书写材料,彻底淘汰了简牍。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加工技术也有相当发展,较重要的加工技术之一是表面涂布,粉笺是我国古代用白色矿物研粉底淀粉糊或动物胶为粘剂涂布于纸面的早期涂布。从出土的纸样的分析结果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早期的施胶技术,经过植物淀粉糊剂处理的纸可以提高纸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文纸的耐久性,古人在纸张中加入了药物,防蠹纸就是添加药物加工而成的纸张。到东晋时,已经有了染黄技术,用黄蘗染过的纸可以防蛀,延长纸的寿命。用黄蘗染纸避蠹,是在纸张这一新型载体的前提下,进行档案自身保护的措施之一。黄蘗染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档案保护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三)辉煌时期——隋唐、宋元的造纸技术与档案保护

我国封建社会经过了长期的动荡,又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诸方面都出现封建盛世的发达景象。档案保护技术亦进一步得到发展,书写材料纸张质量的提高、防蠹技术的扩展等在诸方面都超出了前一时期,档案保护技术提高、内容充实,一些技艺由民间走向官府,由传统技艺升华为理论上的总结。

隋唐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均采取和亲政策,造纸术由此传向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西藏开始了造纸及以纸写经的历史。造纸工匠在世界高原就地取材,找到一种狼毒草的根,用狼毒草造的纸不被虫蛀,使西藏大量佛经能保存至今。纸面还采用当地的仙人掌捣汁做纸药,用白土作纸的填料,从而发展了中原的造纸术。

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人们把这种纸按其

产地命名为宣纸。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古代造纸用的“日光漂白”.的方法,宣纸长期不会变色和发脆,所以古画宣纸的色泽变化不大,有“纸寿千年”之称。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史上高度发展的阶段,档案保护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黄蘗染纸避蠹法,在宋元时期仍被广泛使用。宋代统治者甚至规定,凡皇帝制敕、赦书等重要公文一律要用精心染制的黄纸。

南宋时代还出现过一种“以椒染纸”的染纸防蠹法。这也是一种对书写材料纸张进行药物浸染处理的方法,即将抄出来的纸张,用花椒溶液染渍,制成所谓“椒纸”。椒纸良好的避蠹性能,其功能在于浸染椒纸的花椒中的化学成分。

(四)鼎盛时期——明清两代的造纸技术与档案保护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国家。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和加强统治的需要,明、清两朝都对档案的保护和控制采取了一些加强措施。明中叶以后的档案保护技术的轨道上仍然是继续缓慢地进行的,如在档案库房建筑技术、档案修裱技术、生物危害的防治技术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

竹纸生产自晋代萌芽,历经隋、唐、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其早期的生产技术尚未达到成熟,到了明朝中期,竹纸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竹纸的质量大有改善。到了清代,竹纸生产品种繁多,各种规格齐全。万年红纸是一种橘红色的防蠹纸,制造于广东佛山一代,把这种纸装订在档案的扉页和封底,能够长期预防蠹虫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