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写作指导 如何旧瓶装新酒
旧瓶装新酒——模仿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好家长 / 中学教育研究旧瓶装新酒——模仿,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四川省广元市081中学/侯翠兰【摘要】模仿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途经。
引导学生习作时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形式、行文风格、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在接纳、吸收别人的优点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积累,最终超越模仿对象,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积累 消化 模仿 提高习作,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老师难教,因为习作指导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很多方法历时长,收效慢。
学生也觉难学,习作中常常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令人堪忧。
怎样突破这一难题呢?我觉得“旧瓶装新酒”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旧瓶装新酒”,也就是仿写,也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形式、行文风格、遣词造句的技巧等,使大脑建立写作的基本“图式”,并据此进行写作实践的一种做法。
仿写,核心是仿,即“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死板的做法,与《新课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一要求相违背。
这样做,也似乎很呆板,很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而事实上,文学创作是有历史继承性的,它要以过去的传统为前提和出发点,这为初学者模仿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初学者来说,模仿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经验进行新的创作,实际上是踩着前人的肩膀往前走,能够缩短他们在写作中摸索的过程。
同时,学生要模仿,就先要寻求可供“模仿”的范例,这在客观上能促使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有效激励学生在不断对比、借鉴中汲取养分,触发灵感,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的过程。
从这种意义上说,仿写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必经之路,是学生创造新作品的必要前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说明模仿借鉴的重要性。
高中作文_旧瓶装新酒——故事新编类作文写作
李逵考研
事情是由驻外干部鲁智深回梁山述职,阮氏三兄弟前去看望闲聊引起的。 阮小二说:“鲁大哥,你知道吗,李逵要考研了。”鲁智深哈哈大笑:“他一定 是在街上买的假文凭,来糊弄宋大哥和众兄弟呢!这厮恁地可恶,我一定要告 知宋大哥,别污了我们梁山好汉的名声。” 鲁智深向宋江述职时,果真说了李逵的事,宋江只笑不语。吴用说:“李 逵兄弟这两年进步惊人,尤其是学文化,他如今在文件上画的圈比以前圆多了, 有一次我还以为他是拿圆规画的呢!他的文凭嘛,据我所知,全都是真的。群 众议论嘛,往往是信口开河,捕风捉影,不可信的。李逵兄弟口拙,表达能力 不足,胸中的文化气质可能一时表现不出来。”公孙胜说:“我是分工管纪律检 查的,这个问题我一直非常重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到目前为止,梁山 还没有发现一张假文凭,都是货真价实的。智深兄弟你太多虑了。” 宋江笑道:“智深兄弟,我确实有点偏爱李逵,对此我毋庸讳言。但你放心, 我决不会允许他拿假文凭来骗人,那是要损害我们梁山大业的。现在是市 场经济,竞争激烈呀,拥有假文凭的人,不是自掘坟墓么?也希望你努力,梁 山108个干部,人人都是博士、硕士,不说别的,就是我出去开会脸上也光彩 呵!”
旧瓶装新酒
——
故事新编类作文写作
故事新编的概念
所谓“故事新编”,也被人称为“旧瓶装新 酒”,是指写话题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 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 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历史事实和民间故事, 甚至教材的课文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 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 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 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古 今对比、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它的好处在显示 出文章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紧扣现实生 活,表现时代特点;既翻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 默风趣、神思飞扬,令人耳目一新。
在“旧瓶”中灌入“新酒”—— 挖掘课程资源,上出新的理念
在“旧瓶”中灌入“新酒”——挖掘课程资源,上出新的理念郑国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是上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二期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通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也是一期课改的深化。
作为一期课改H 版教材的守望者,或者说“末代皇帝”的守护者,如何利用教改的新形势,在旧瓶中灌入新酒,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上出新理念,上出新思想,是本备课组孜孜以求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旧教材,努力探索新旧教材的衔接,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有所得!让老教材梅开二度,照样凸现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
一、根据已有教材,拓展重组,在多元解读中感悟生活【案例一】唱一首生命的赞歌初一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还有演讲稿,但其主旨大致相同——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
不管是《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还是面对枪杀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不管是一代天骄周总理还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保尔·柯察金,其生命的意义都在于为人类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这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极有帮助。
但是,由于教材所写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很难做到无痕渗透,自然融合,倘若一味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拒之于千里之外。
为此,我们在学习并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后,结合二期课改理念,决定以教材的基本篇目为基础,进行拓展,组成“唱一首生命的赞歌”专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当今社会生命的价值取向与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落实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
2020年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
2020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全新的立意,来自故事情节的“延展”与“改道”优秀的作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形式新颖、素材新颖、立意新颖。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100%的语文老师都在理论上反复强调过这三点,然而一旦进入实践层面,当学生问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新”呢?很多老师便会陷入哑口无言、束手无策的窘境。
那么,如何让寻常的素材和立意,摇身一变,焕然一新。
一.素材与立意的关系素材和立意的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把握。
为了变抽象为具体,我找了一个命题——《一个陌生人》,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然后进行客观统计,列表如下:写作素材立意1.一个陌生的小学生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赞美小学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2.一个陌生的叔叔把妈妈丢的钱包还给妈妈赞美叔叔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3.一个买菜阿姨把店主多找的零钱还给回去赞美买菜阿姨讲求诚信,无私正义。
4.新搬来的邻居帮助奶奶提菜上楼赞美新邻居助人为乐、尊敬老人。
5........上面的统计表告诉我们:立意总是随着素材的改变而改变,有什么样的素材,就有什么样的立意,素材一旦确定,立意便无法改变。
从这一点着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实现立意全新,必须在素材的选取上“下功夫”、“动脑筋”。
二、以素材求新实现立意求新的途径(一)故事情节,纵向延展.一个故事,讲到某处,停下来,能够表现一个主题(立意),继续向前延伸一个情节,立意就会发生改变,不断延伸,立意就会不断改变,在这种“延伸”中,素材逐步变新,立意也随之逐步变新。
例如:1.一个孩子给一个老奶奶让座。
——立意:赞美孩子尊敬老人,助人为乐。
2.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一次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立意:揭露孩子为了名利,不惜弄虚作假的品质。
3.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旧瓶装新酒作文立意
旧瓶装新酒作文立意
《旧瓶装新酒的那些事儿》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个旧瓶装新酒。
你知道不,前几天我遇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那天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一进那屋子,就瞅见角落里有个大瓶子,那瓶子可真是旧啊,上面还有些斑驳的痕迹,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家伙。
我当时就想,这瓶子放这儿干啥呀。
后来聚会开始了,有人突然把一些果汁倒进了这个旧瓶子里。
哇塞,你猜怎么着,那场面就像给这个老家伙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似的。
果汁在瓶子里晃晃悠悠的,看着特别有趣。
大家喝着从旧瓶子里倒出来的果汁,都觉得挺好玩的。
这不就是典型的旧瓶装新酒嘛!虽然瓶子是旧的,但里面的果汁是新的呀,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一些老的东西,用新的方式去对待它,就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就像那件旧衣服,搭配一条新的围巾,立马就跟变了个样似的;或者一个老故事,用新的视角去讲述,也会变得很吸引人。
所以啊,旧瓶装新酒可不仅仅是个说法,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呢。
我们不要小瞧那些旧的东西,给它们来点新东西,就能创造出有趣的事情来。
这不正是旧瓶装新酒的魅力所在嘛!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反正就是觉得旧瓶装新酒挺有意思的,大家以后也多去发现发现生活中的这种趣味呀!。
2021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创新立意的方法)
2021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创新立意
的方法)
优秀的作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形式新颖、素材新颖、立意新颖。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100%的语文老师都在理论上反复强调过这三点,然而一旦进入实践层面,当学生问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新呢?很多老师便会陷入哑口无言、束手无策的窘境。
那么,如何让寻常的素材和立意,摇身一变,焕然一新。
一.素材与立意的关系
素材和立意的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把握。
为了变抽象为具体,我找了一个命题《一个陌生人》,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然后进行客观统计,列表如下:
写作素材立意
1.一个陌生的小学生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赞美小学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2.一个陌生的叔叔把妈妈丢的钱包还给妈妈赞美叔叔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初中作文辅导:旧酒装新壶(上)
初中作文辅导:旧酒装新壶(上)你是不是还在埋怨可以使用的材料太少,文章总是写不出新意呢?如果材料的匮乏真的成为你的致命伤,那么,我们不妨从另一个方面来改变一下这种困境,利用改变文体形式来创新,焕然一新的问题形式常常可以弱化材料的重要性,甚至帮助我们改变整个材料缺乏的困境,如果构思巧妙,还很有可能变成优秀作文,怎样实现文体创新呢?我们将集中在这篇文章中谈一谈。
目前考场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对文体的限制放宽,在这样的情况下,独到的文体创新,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好的作品更需要漂亮的包装。
我们如果少用传统的“三段体”形式,给作文换一套新颖的“外装”,就会带给阅卷老师新与美的视野与享受。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就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文体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参考几条标准1、要看话题宜乎用什么文体。
2、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就该选记叙、抒情的文体,有的学生长于理性思考,就该选用议论的文体。
3、要考虑自己用哪种文体写所拥有的材料最充足。
如果缺乏材料的话,即使自己擅长的文体,也只能放弃。
4、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
下面我们要开始旧酒换新壶的工作了。
技巧一,小小说。
新壶小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以描写、叙事为主,可以在文章中加入虚构的成分,有利于构思。
新壶优势:小小说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主题的含蓄性、主旨的深刻性、内容的可读性等等优势,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适用范围:擅长记叙描写、联想想象能力丰富的同学可以大胆的采用小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进行作文。
应用实例:20XX年福建省福州市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生活需要鲜花》也是一篇小小说。
文章虚构了一个洋溢着浓浓母女深情的故事。
一束玫瑰花,再平常不过。
可当它出现在遭受沉重打击的妈妈面前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力量、一份爱心。
当这束无名者赠送的玫瑰花引导妈妈走出困境的时候,故事又戏剧性的把“我”推到了妈妈的面前,送花人无名者原来就是朝夕相伴的女儿“我”。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旧瓶与新酒”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旧瓶与新酒”作者:何思洋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5期[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体的各篇文章,概括总结出每篇文章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文体的多种形式的文章结构形式。
其次是学生按照掌握了的这些文体的各种文章的结构形式,写出自己在现实自然社会生活中具有时代气息、时代特征的新内容的新文章,来表达时代新的情感、意志、思想观点。
这种借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固定的文体文章的结构形式,来承载现实自然社会生活中新的人文内涵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用旧瓶装新酒”。
[关键词]作文教学;“旧瓶”;“新酒”;研究一、“旧瓶”的内涵旧瓶就是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固定的文体文章的结构形式。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形式呢?文章的结构形式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形式。
常见文体有如下一些结构形式。
1.记叙文常见的文体结构形式。
记叙文主要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
写人必然要写他们所做的有价值的事,记事必然要写与事相关的典型的人,写人与记事密不可分,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都属于记叙文。
前人总结出记叙文的最基本的文体结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戓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安排文章材料的结构叫做时空变换式结构,又叫纵向式结构;按事情或事物不同方面来组织安排文章材料的结构叫橫式结构;戓纵向式结构与橫式结构交替安排材料的综合结构。
2.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多釆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事物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3.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辩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新瓶装新酒”,指导学生独立写作
“新瓶装新酒”,指导学生独立写作作者:徐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1年第02期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找到写作的窍门,不少教师都会抓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并模仿经典作品,的确能快速掌握写作要点,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学生对模仿创作产生了依赖感,独立创作的能力还是无法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从模仿到自主创作的过渡阶段,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新瓶装新酒”的方法,学会独立写作。
一、从表象到特征,深入观察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写作的能力,首先要指导其学会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之后则要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观察,从表象入手,深入挖掘,掌握事物的本质特点。
这样在自主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能写新人新事,描述新物新景,达到“新瓶装新酒”的要求。
在围绕“动物”主题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表象的观察过渡到對本质的探究。
如有的学生选择的是蜜蜂、蚂蚁等群居动物,在观察的时候就要准确把握它们的群居特性,看看蜜蜂如何寻找蜂蜜、蚂蚁如何齐心协力搬动物体。
在这个基础上则要突破表象,深入内核,思考从蚂蚁和蜜蜂的这种习性中,能否看到它们的社会性。
并由物及人,思考人是否也有类似的特性,人如果离群索居,其状态和落单的蚂蚁或蜜蜂有什么相似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写作,文章就不只是一篇观察笔记,而能展现出对社会和世界的思考,作品会更有深度。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广度,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入手,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
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深度,思考如何通过观察丰富见闻,力求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的观察才能从表象走向本质。
二、从自己到他人,理性表达在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迈过“自己”,从写自己想说的话、进行自我表达,逐步认识到作文不仅仅只是自我表达的需要,而且还要给他人看,要起到和他人交流的作用。
作文创新之“旧瓶装新酒”
作文创新之“旧瓶装新酒”吴再柱目的要求:借用熟悉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进行作文创新。
教学重点:作文创新的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古代有个英雄,从小为非作歹,祸害一方。
但长大后悔过自新,一心想为民除害,他问乡亲们,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山上有只猛虎经常吃人,于是英雄上山砍死了猛虎;英雄又问还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海里有只蛟龙,英雄又下到海里,苦战三天三夜,终于战胜了蛟龙。
村人设宴款待。
英雄又问,还有没有祸害。
乡亲们说,有。
英雄问:他在哪儿?乡亲们说,祸害就是你。
英雄不明白为什么,决定离开这个村子,可就在他站起来的一刹那,他又跌倒了,因为酒里早就放了毒。
这个故事是贾平凹写的《听来的故事》。
它与大家所学习的哪篇文章相似?它们所揭示的中心有什么不同?[《周处》:一个人尽管有缺点和错误,只要肯下决心改正,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听来的故事》:一个人如果从小做了很多坏事,就很难得到人们的宽容和原谅。
]作文贵在创新,特别是考场作文不创新,难以出彩,这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限于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经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
也就是说,写作起来没有好的内容,没有好的方法。
这时,我们的思维不妨多变一些,头脑不妨灵活一些,像上述故事一样,借用一下众所周知的故事,特别是课文,进行“旧瓶装新酒”,往往能收到两全其美的好效果。
二、指导创新1、何谓“旧瓶装新酒”?我所说的“旧瓶装新酒”,也叫做“故事新编”,是指借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和故事,特别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重新设置故事情景,拿来为我所用,创作出符合话题要求的新作。
2、故事材料从何而来?写作离不开材料,所以,我们写新编故事时,首先得肚中有故事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从何而来?(1) 积累大家名篇的文学故事文学是人类智慧的化身,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圣洁殿堂。
我们中学生理应在这座殿堂里汲取丰富的营养。
旧瓶装新酒作文立意
旧瓶装新酒作文立意前段时间搬家,在整理杂物的时候,我从角落里翻出了一个旧瓶子。
这瓶子普普通通,玻璃材质,有点磨砂的质感,瓶身圆滚滚的,瓶口窄窄的。
它原本是用来装蜂蜜的,那还是好几年前,朋友从乡下给我带来的自家酿的蜂蜜,味道醇厚香甜,瓶子也就一直留了下来。
看着这个旧瓶子,我心里琢磨着,总不能就这么让它继续在角落里吃灰吧。
于是,我决定给它来个大改造,让这“旧瓶”装上“新酒”。
我首先想到的是把它变成一个花瓶。
说干就干,我跑到小区花园里,准备找些漂亮的野花野草来装饰它。
那天的阳光特别好,暖洋洋地洒在身上,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花园里的花开得正艳,红的、粉的、黄的,五彩斑斓,像是一幅绚丽的画卷。
我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带刺的玫瑰和月季,专挑那些小巧玲珑的野花。
有一种蓝色的小花,花瓣纤细,像是星星洒落在草丛里,特别好看。
还有一种白色的小雏菊,清新淡雅,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采了满满一把花后,我满心欢喜地回到家,准备把它们插进瓶子里。
可这时候问题来了,这些花的枝干长短不一,怎么插才能好看呢?我试了好几次,不是这边高了,就是那边低了,急得我直冒汗。
“哎呀,这可咋办呀!”我嘴里嘟囔着。
最后,我灵机一动,把长的枝干剪短一些,短的就用小石子垫起来,折腾了半天,总算是插好了。
看着那满满一瓶的鲜花,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不过,没过几天,这些花就开始凋谢了。
看着那枯萎的花瓣,我心里有点失落。
这瓶子难道就只能当这么几天的花瓶吗?不行,我得再想想办法。
这时候,我想到了可以用它来做一个许愿瓶。
我找出一些彩色的纸条,把自己的愿望一个一个写在上面。
“希望能瘦十斤”“希望能去海边旅游”“希望能学会弹吉他”……写好后,我把纸条卷起来,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看着那装满愿望的瓶子,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心里充满了期待。
可没过多久,我又觉得这个许愿瓶有点太普通了,不够特别。
于是,我又开始琢磨新的点子。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用瓶子做小夜灯,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2020年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创新立意的方法)
2020中考写作指导——新瓶装旧酒,旧酒展新颜全新的立意,来自故事情节的“延展”与“改道”优秀的作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形式新颖、素材新颖、立意新颖。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100%的语文老师都在理论上反复强调过这三点,然而一旦进入实践层面,当学生问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新”呢?很多老师便会陷入哑口无言、束手无策的窘境。
那么,如何让寻常的素材和立意,摇身一变,焕然一新。
一.素材与立意的关系素材和立意的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把握。
为了变抽象为具体,我找了一个命题——《一个陌生人》,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然后进行客观统计,列表如下:写作素材立意1.一个陌生的小学生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赞美小学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2.一个陌生的叔叔把妈妈丢的钱包还给妈妈赞美叔叔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3.一个买菜阿姨把店主多找的零钱还给回去赞美买菜阿姨讲求诚信,无私正义。
4.新搬来的邻居帮助奶奶提菜上楼赞美新邻居助人为乐、尊敬老人。
5........上面的统计表告诉我们:立意总是随着素材的改变而改变,有什么样的素材,就有什么样的立意,素材一旦确定,立意便无法改变。
从这一点着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实现立意全新,必须在素材的选取上“下功夫”、“动脑筋”。
二、以素材求新实现立意求新的途径(一)故事情节,纵向延展一个故事,讲到某处,停下来,能够表现一个主题(立意),继续向前延伸一个情节,立意就会发生改变,不断延伸,立意就会不断改变,在这种“延伸”中,素材逐步变新,立意也随之逐步变新。
例如:1.一个孩子给一个老奶奶让座。
——立意:赞美孩子尊敬老人,助人为乐。
2.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一次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立意:揭露孩子为了名利,不惜弄虚作假的品质。
3.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旧瓶装新酒——仿拟
旧瓶装新酒——仿拟旧瓶装新酒——仿拟wshilcyy旧瓶装新酒——仿拟南平三中王茵“作业几时了?掩卷问夜天。
不知举国学子,此刻有谁眠。
我欲弃笔就寝,又恐明日课堂,老师骂耳边。
起坐伸懒腰,片刻得清闲。
写语文,做数学,夜阑珊。
不应打盹,可知英语未做完?生要嬉戏玩乐,师要分高纪严,此事难两全。
但愿学习好,百战能过关。
”这则小品文,显然是仿照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创作的。
仿作借用苏东坡《水调歌头》的形式,写出了中学生无奈、矛盾的心情。
这种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就是仿拟。
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形式,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与之对应的语、句、篇来,从而造成巧妙的表达效果。
这种语言手段运用相当普遍。
我们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一、仿词(包括固定短语)如:新闻标题《尽快解决燃煤之急》《谈谈爱“才”如命》《刮民党蒋该死统治下的河南》很明显,“燃煤之急”是“燃眉之急”的改造,“爱才如命”是“爱财如命”的替换,“刮民党”指“国民党”“蒋该死”指“蒋介石”。
再看下面两个句子:1、11月份,西双版纳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东北的大兴安岭早已草木皆冰了。
2、每年有些科局年终干部考核时的“民意测验”都是“名义测验”。
“草木皆冰”是仿“草木皆兵”造的新词;“名义测验”是仿“民意测验”造的新词。
其他如:某些作家——投笔从“融”(投笔从戎)、银行人员——持“资”以“横”(持之以恒)、某些记者——言为“薪”生(言为心声)、某些教师——谆谆“叫悔”(谆谆教诲)、某些演员——多“财”多艺(多才多艺)、受贿干部——据“礼”力争(据理力争)以上例子,仿词与被仿词之间是因为音同或音近形成的,可称为谐音仿。
仿词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类似或有某种关系的,叫相类仿。
如:1、至于熊文灿这班龟儿子,他们忘记了,我的名儿叫张献忠,可不叫张献宝!(姚雪垠《李自成》)2、我是个医生,看见病人能不认真吗?可就因为认真了,才三天两头挨批,说我埋头钻业务,想成名成家,走白专道路,……算了,我走白痴道路,当个大傻瓜,行了吧?(宗福先《于无声处》)再如:哑巴亏——喇叭亏(因说大话、图虚名而吃亏),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帅气有风度的男子),托儿所——托老所(照管老年人的场所),开门红——关门红(指结束也和开始一样顺利、成功)都是新出现的相类仿词。
写作技巧之19:怎样用旧瓶装新酒
写作技巧之十九:怎样用旧瓶装新酒素材有了,开始构思了,你不妨也要同时考虑用什么瓶子来装你的" 酒" ,也就是说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你的作品。
我觉得,一篇作品除了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等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线之外,作品的表现形式(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叫着" 包装" )也是不可忽视的。
同样的题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会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我曾经写过一组表现当代少年内心世界的报告文学作品,总标题冠以《当代少年心态录》,引起过一定的反响。
这里,作品的表现形式不能不说是起到了" 锦上添花" 的作用。
张秋生先生写了好多他命名为《小巴掌童话》的短童话,大家都说好。
这里," 小巴掌" 的形式不能不说起到了" 推波助澜" 的作用。
我曾经写过一种双面童话。
可以自豪地告诉你,双面童话是我发明的一种童话新品种,我拥有" 发明专利权" 。
我是怎么会" 发明" 双面童话这个童话新品种的呢?那是我继写了" 上海人的童话" 系列之后,我开始留心给我的童话" 穿" 上新的" 外套" 。
我在广播电台工作,接触最多的数录音带了。
我也参与制作过不少音带。
某一日,我对着手里的录音带,正看,反看,A面,B面。
突然灵感来了。
我想,能不能把童话也写成像录音带一样,分成A面、B面的。
让少年读者把A面、B面的故事对照起来读,或许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试着写了一篇,送到学校里给孩子们去读。
结果,他们都说喜欢。
于是,我就这么一篇一篇的写了下去。
一写就写了10多万字的" 双面童话" ,受到了少年儿童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儿童文学界的关注。
当你准备构思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该用什么瓶子装酒为好。
旧瓶装新酒作文素材
旧瓶装新酒作文素材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说要写作文,题目是“旧瓶装新酒”。
我脑袋里嗡嗡作响的,什么?旧瓶装新酒?这都是什么呀?
我翻阅课本,注意到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老爷爷,拿著一只旧瓶子,里面放满了新酒。
我一下子就他知道了我的玩具箱,里面有好多被我遗忘的玩具,它们那像那些旧瓶子一样,可是旧了,可是仍然透着着大家都快乐的记忆。
我记的有一只毛绒小熊,它是我四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带回去我的。
它的毛发已经退色,耳朵也过度磨损了,但我一直把它放进床头,早上晚上都捏着它晚上睡觉。
我一直觉得它很不光,是因为它陪我遇到了好多事情,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我有一台老款式的游戏机,它也好久了是没有关机后了,但每次注意到它,我都能想起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玩游戏的快乐时光。
一些游戏画面,一些游戏音乐,都深深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只希望我还能够用这些旧瓶子放满更大新的快乐,让它们再陪伴我生命成长。
那像老爷爷的那瓶新酒一样,虽说旧瓶子仍然存在地,但酒却永远永远是新鲜的西瓜的。
我拿起笔,就开始写作文,我我希望我的这篇作文,那像那瓶新酒一样,拥有着动人的香气,也具备着深刻的意义。
旧瓶新酒亦醇香——例谈作文老旧素材的创新运用
旧瓶新酒亦醇香——例谈作文老旧素材的创新运用所谓“旧瓶”,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这类素材既“熟”又“俗”,很容易拉低作文的水准。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老师一般会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新颖的素材,殊不知将已经掌握的素材进行改造,旧瓶装上新酒,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创新法。
旧例翻新,可以从角度以及语言方面着手。
比如下面这段材料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例,本是老生常谈,但却让人耳目一新。
有一位流浪汉,哥伦布,五百年前年轻气盛的他,相信地球是圆的。
为了寻求航海援助,一路从意大利流浪而来。
就是这个曾经的“江湖骗子”,后来一生四次横渡大西洋。
至今依然作为航海界的一哥,面朝新大陆的方向,遥望他曾如何拯救过欧洲,又如何在历史中,给世界搅了局。
为什么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根源就在于从语言上玩花样,比如将哥伦布定义为“流浪汉”,又恰如其分地融入了流行词汇“一哥”等,更有反语“江湖骗子”令读者会心一笑。
而对于他的历史贡献,则用了“给世界搅了局”这样活泼的评价,整个语段寓意深刻有趣,利用语言的智慧瞬间化腐朽为传奇。
对于老旧素材的运用,除了从语言上“翻新”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为“旧瓶”装上“新酒”:一、情景再现具体做法就是将常见的对材料的平面概括式叙述改为立体式情景再现,把抽象地“说”给读者听,转化为具象地“呈现”给读者看。
也就是让材料中的人、事、景等从文面上“立”起来,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场感,如同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
在一篇自拟题为《死亡的抗争》的作文中,学生这样引用有关屈原的材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行吟在汨罗江畔,披散了发,垂下了头。
身后,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你一腔真诚,竟抵不过宋玉一句“此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与共之”的谄媚之言。
眼前,江水东流,不舍昼夜,你“不能变心以从俗”,纵身一跃,抱石而沉。
天地仿佛开始颤动,浮云阴,悲风旋,远远地传来一句绝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贾绪康:《写文章要善于“旧瓶装新酒”》
贾绪康:《写文章要善于“旧瓶装新酒”》大家写文章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每年都是同样的会议、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讲话人,甚至连参会人员也一样,这对写材料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把常规的材料写好,把重复的材料写出花样,笔者认为,要善于“旧瓶装新酒”。
“旧瓶装新酒”,就要分清“公与私”、善用“脑瓜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文体。
写文章,因人而异,兴趣、倾向各有不同,有的喜欢散文,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喜欢评论,等等。
对于所感兴趣的文体,作者愿意为此付出精力、付出时间,也比较容易达到一定的水平。
如果是写个人文章,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没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基本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但是如果是写公文,就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因为公文“姓公”,它代表着党和政府,从最基本的文本格式,到具体的遣词造句,对规范性、严谨性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作者多用精力、多用时间、多去研究,灵活掌握各种文体写法,做到切换自如。
“旧瓶装新酒”,就要抛弃“原材料”、想出“新点子”。
在工作实践中,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除去日常性的小材料,每年要写的大材料基本是有数的,不外乎总结讲话、安排部署、通报表扬、阶段汇报等,把往年材料拿过来改改数不就行了吗?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既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反过来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机会,“强迫”自己“另开灶炉”,每年都推陈出新,以典型经验介绍为例,今年重点可以是措施,明年重点可以是成效,后年重点可以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倒逼自己去思考,去创新,才能写出“花样”,写出“风采”,最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
“旧瓶装新酒”,就要跨过“瓶颈期”、蹚出“新路子”。
无论是写哪种文体,每个作者都会遇到一个问题——瓶颈期,这时的感觉是最痛苦的、最无奈的。
想突破,无门;想超越,无法。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转型”,就是尝试写新的文体,这样更容易激发和保持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倒逼自己跳出“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法,拓宽自己的写作路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旧瓶装新酒
——八年级作文写作指导
泉州一中学府校区初二语文组
一、题目回放
成长的岁月像雨像雾又像风,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有人说,成长就像沙漏,不知不觉中,自己就被时光掏空了;也有人说,成长就像江河,点点滴滴中,自己竟犹如大海般宽阔了起来;更有人说,成长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看得见与看不见之间,总能遇到动人的风景,莫名地带来一些感动、感伤……
请以“成长”为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二、题目解析
作为话题作文,“成长”这一题目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难,而难在写出新意,即:选择合适的题材,巧妙地构思。
正如题目中所给出的那样,“成长”是一个宽泛的话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可以悲伤,可以欢愉……但囿于中学生的视野和阅历,往往会选择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素材,比如清洁工身上的无私、公交车上让座的感动、甚至灾难中的互助……
不是不可以入题,而是在写作时,不便操作,毕竟大而化之,不如切身感受来得真实流畅,所以,考生在构思文章时,应该尽量结合自己的经历,展现自己熟悉的,容易驾驭的素材,。
三、思路导引
1、选择题材,拓展思路。
本篇作文以“成长”为题意,可选择的题材是比较宽泛的。
可以写物,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触动成长中的我们,正所谓“春花秋月皆可成文,梅兰竹菊亦可入诗”;更可以写人,一个人的成长,一定离不开诸多人的教导感化,因而,但凡给了我们感动、震惊甚至忧伤的人,都可以作为本文的题材。
2、把握文体,巧妙构思。
题目明确规定了是“记叙文”,我们就要抓牢记叙文的六要素,切不可将之写成诗歌或议论文等。
如若想要文章较为出彩,则要设置线索脉络以便给人以“眉清目秀”之感。
同时,倒叙、插叙的形式,也可以使文章曲折生动。
例文赏析(一)
我长大了
泉州一中吴雅雯
小的时候,我认为长大离我很遥远。
直到有一天……
“吃完饭你就自己走回家吧,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不能去接你。
”妈妈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我忍不住打寒颤。
脑海里立马蹦出了那条黑暗而又深邃的小巷。
不容我半点求情,电话那端只剩下“嘟嘟嘟”的忙音,妈妈已经果断挂掉了电话。
温室里长大的我,总被细心呵护着,从未尝试过独自出门。
更别说晚上一个人走夜路了。
然而,别无选择的我也只能鼓足勇气上路了!
来到那条小巷前,一眼望不到底的,这深邃黑暗的无底深渊,不停地延伸下去。
我的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水桶在七上八下。
我紧紧地贴着墙根慢慢地往前挪,凛冽的寒风凉嗖嗖的刺进骨子里,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
在这个小巷里,夜空就像泼了一桶黑漆一样,伸手不见五指,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子,生怕发出什么动静惊扰了什么。
突然,眼前一道黑影“呼”地闪过,我着实吓了一跳。
凄厉的一声尖叫,我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闪到了一旁的草丛中,瑟瑟发抖着。
紧紧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了鬼的模样,张牙舞爪,面目狰狞,我吓得愣在了原地,一动不敢动。
前面是漆黑的,后面也是漆黑的,真想抱怨这里不安路灯但又不敢吭声。
“喵...”原来是一只猫,真是惊虚一场。
我拍拍胸脯,不由加快脚步继续往前走,心里祈祷着别再发生什么事。
在这夜深的小巷里,阴森得令人发怵。
不知不觉,我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大街上的灯光依晰可见。
我头也不回,像风一样地跑出了巷子,把巷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我这才放慢脚步,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叮铃铃…”刺耳的铃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深吸了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喂,你到家了吗?”耳旁响起了妈妈熟悉的声音,于我而言是那么的动听,我如释重负。
我还记得就在那一个夜里,妈妈说我长大了,变得更加勇敢了。
的确,长大不能只是勇敢,也并不是勇敢的人就长大了。
但以后的我会克服更多的困难和阻碍。
[例文点评]
情意“真”处“细”动人。
虽是一篇朴实之文,却又出其不意的“光华”,尽在一个“细”字:
一、细致准确之语,传情达意之妙。
本文的诸多语句都显示作者是一个运用语言的“小高手”,比如。
写小巷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是“深邃黑暗的无底深渊”,还“不停地延伸下去”,“我”面对这样的小巷,是“紧紧地贴着墙根慢慢地往前挪”的,既写出了小巷的幽深狭长,更写出了我恐惧紧张。
二、细腻的感受,清晰的结构。
“恐惧”在心里,感受却溢于言表,文中的一草一木,一声一动,无不是在对感受的细细言说。
“闪到了一旁的草丛中,瑟瑟发抖着”是动作,“凄厉的一声尖叫”是声音投在心上的感受,“前面是漆黑的,后面也是漆黑的”,更将夜的黑投射在小小的心上。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首尾呼应,在叙写了第一次独自走夜路的经历的同时,自己也悄然长大了不少,中心突出。
例文赏析(二)
成长路上的那件事
蔡澄楠
从小到大,我都是被家人宠着长大的,什么物品都是准备得好好的再送过来。
我以为会这样一直过下去,但是自从那件事发生了以后,我的成长之路有很大的变化。
记得那天晚上放学以后,我回到家中,洗完了澡,就把脏衣服递给妈妈,让她顺便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收下来,自己便回房间写作业了。
写着写着,我突然想起今天发的试卷要让家长签名,就拿着卷子去找妈妈。
不料却在门口听到了爸爸无奈的声音:“你又惯着她,她都这么大的一个人了,连收个衣服都不会,这将来可怎么办?”原来爸爸又是在和妈妈说这件事,我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心想:“让妈妈收下衣服怎么了,别人家都是这样。
”我蹑手蹑脚地向门口走了两步,偷偷地探出了脑袋。
只见奶奶端着一杯牛奶从厨房走出来,瞪了爸爸一眼,压低声音说:“你小点声,孩子在里面写作业呢!等会儿打扰到她了。
”妈妈也轻声附和着:“就是啊!多大的点事,就你较真。
”爸爸叹了口气,说:“妈,你俩就真么惯着她吧!你们想没想过,她总要料理自己的生活,现在什么都不会,以后怎么办?再说,她也不是个孩子了!”
听完爸爸的这些话,奶奶和妈妈顿时哑口无言。
而一直站在房间门口的我却越听越觉得羞愧,我的确不再是个小孩子了,每天事事都让妈妈、奶奶帮我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我鼓
起勇气从房间走了出来,接过奶奶手中的牛奶,放在桌子上,然后默默地收起了衣服。
爸爸、妈妈、奶奶都惊讶地看着我,连声问着:“你都听到了?”我点点头,认真地对他们说:“从今以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我都是自己叠被子、自己准备衣服、自己收拾上学用具;每天放学以后,自己收衣服、自己热牛奶。
从那时开始,我努力地学着料理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姑娘了。
俗话说得好,不经风雨,又怎能见得彩虹?是啊,不经历些事情,哪里会成长呢?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一直记着这件事,这件在我成长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事。
[例文点评]
小小人儿小小“心”,悄悄长大也动人。
这篇文章的优胜之处在于一个“小”字,既有取材之“小”,亦有记叙之“小”。
一、“小”处着眼写真实之美。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同学最窘迫的作文之难在无事可写,而本文的的小作者却将生活中每个家庭时时都在上演的“小事”搬了出来,“热牛奶”、“收衣服”等无一不小,但就在这些小事中,作者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分外真实。
二、“小”波动下的“乖小孩”。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离奇的情节格外扣人心弦,但本文的作者却反其道行之:家里人的争论“小小声”,我的偷听“蹑手蹑脚”“偷偷地探出了脑袋”,正是在这种不激烈的矛盾和转变中,我们恰巧看到了一个和睦友爱的的家庭和一个知错就改的“乖小孩”,人物形象鲜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