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操作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电除颤术课件

2024/2/3
13
患者病情评估及心电图分析
评估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脉搏等 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 电除颤。
病史了解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是否有心脏疾病 、电解质紊乱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 因素。
心电图分析
通过心电图机监测患者心律,识别是 否存在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无脉性 室性心动过速等)。
呼吸抑制
电除颤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 况,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支持
。
心律失常复发
电除颤后应继续监测患者心律 情况,如有复发及时处理。
2024/2/3
7
02
电除颤设备介绍及使用方 法
2024/2/3
8
常见电除颤设备类型与特点
2024/2/3
手动式电除颤器
01
需要医生或急救人员手动操作,适用于医院、急救车等场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02
可自动识别患者心率并给予电击,适用于公共场所及非专业人
员使用。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03
植入患者体内,可自动监测心率并进行除颤,适用于高危患者
。
9
设备组成部件及功能介绍
电极板
用于传递电流至患者胸 部,有成人和儿童两种
规格。
2024/2/3
能量选择器
用于设置除颤所需的能 量大小。
2024/2/3
瞳孔反应检查
检查患者瞳孔对光反射等反应,以 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肌力评估
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估,以了解神经 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恢复情况。
26
效果评价方法及标准
生存率评价
统计患者经过电除颤术后的生存率,以评估 治疗效果。
《电除颤课件》ppt课件

“生存链”
*
Sds绝对是假的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
*
除颤仪操作方法 体位:平卧位 电击板的准备 涂导电糊或包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 电击板的位置 左右位:标有Apex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侧锁骨中 线第4—5肋间(剑突水平)。另一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 前后位:胸骨除颤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心尖除颤电极板置于左乳头下(左腋前线第5~6肋间)
*
电复律 类型
心律失常 类型
单相波能量 (焦耳)
双向波能量 (焦耳)
同步
房颤
200
120—200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50-100
50-100
单型性室速
100
100
非同步
多型性室速
360
150-200
室颤和室扑
360
150-200
除颤能量的选择
*
做好心电监护,明确除颤指征
*
职业规范行为
备齐用物
病员准备
*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
*
部位:右锁骨中线 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 接触床单位;电极板 与皮肤密切接触,保 证导电良好
*
(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 流电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域值下降,电击后 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2)严重低钾血: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 栓。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 影响正常心律的恢复。
《电除颤培训》课件

设备
电除颤仪
电除颤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传递电能给心脏的 设备,能够为电除颤提供必要的能量。
电极
电极是电除颤中用于传递电能到患者心脏的贴片, 需正确贴敷位置以确保电除颤能够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
1 给药前准备
在进行电除颤之前,需要确保患者已接受适当的药物给予并做好相关的身体准备工作。
2 心电图分析
进行心电图分析以了解患者心律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电除颤治疗。
操作流程
1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并通知相
检查电除颤仪
2
关人员停止进行任何干扰。
确认电除颤仪处于工作状态,并检查
相关设置和功能。
3
贴电极
将电极贴片正确贴附在指定位置,以
设置能量
4
确保正常传递电能到患者的心脏。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
的电能水平进行电除颤。
5
控制放电
确保操作人员与患者和周围人员保持 安全距离,并激活电除颤仪以进行放 电。
故障处理
电除颤仪故障
了解常见的电除颤仪故障情况,并学会应对故障 情况以确保电除颤的顺利进行。
电极故障
掌握电极故障的迹象和处理方法,及时更换或修 复损坏的电极。关的安全操作规范,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使用注意事项
了解电除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并注意操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复习与电除颤相关的重要知 识点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核 心概念的掌握。
实操演练
通过模拟实操演练,提高实 际操作电除颤的技能和反应 能力。
学习心得分享
与他人分享学习电除颤的心 得体会和经验,并互相借鉴 和学习。
除颤仪的使用培训PPT课件

M4735
M-Serial
CCT
除颤仪的发明
❖ 1947年,BECK等首次在临床上用交流电电 击开胸后的心脏而使心室颤动终止。
❖ 1952年,卓尔(PUAL ZOLL)教授成功装 置第一台除颤仪-交流电胸外除颤器并应用 于临床。
❖ 1962年,LOWN等证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 为安全和有效。
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 挽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
❖ -电池的寿命取决于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使用寿命为2年。我 们推荐2年更换一次电池
❖ 储存电池时,应保持电池的电极没有接触到金属物品:如果 需要长时间储存,应置于凉爽的环境中,保证电量在40%到 60%(电量指示灯亮3格)
❖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心电图特点 1.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形态与时限多正常,伴差异传导时异常 3.逆行性P波,不宜辨认 4.起始突然
室上性心动过速 →
同步电复律
心电图特点 1.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f波频率为 350~600次/分 2.心室律>100次/分,绝对不规则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同步型除颤器:这种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 的R波同步。一般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用 R波控制电流脉冲的发放,使电击脉冲刚好 落在R波的下降支,这样使电击脉冲不会落 在易激期,从而避免心室纤颤。
单向除颤仪和双向除颤仪
单相波
❖该技术应用了40年之久
A
❖电击是单向传递 从 “A” 到 “B”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5.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 或盐水相连 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 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 伤及操作者。
2024版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电除颤技术概述•电除颤设备介绍•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目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培训与考核要求电除颤定义与原理电除颤定义工作原理早期发展技术改进现状030201发展历程及现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有房颤病史且未用药物控制者;已明确为心脏骤停但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选择除颤模式与能量准备工作安放电极板观察效果实施除颤操作流程简介设备类型及特点手动除颤器01自动体外除颤器(AED)02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03操作界面与功能操作前需进行设备自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操作者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备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自动放电保护、电极板误触保护等。
安全防护措施010204维护保养方法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及附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按照厂家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除颤能量准确。
清洁设备时,应使用柔软的干布擦拭,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
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03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01020304电极片放置位置选择原则前侧位放置时,胸骨电极片应放在右锁骨下方,心尖电充电能量设置依据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01020304皮肤灼伤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确保电极板与皮肤良好接触密切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合理使用镇静药物皮肤灼伤处理心律失常处理心肌损伤处理呼吸抑制处理处理方法指导患者教育内容告知患者除颤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醒患者注意皮肤保护A B C D指导患者配合除颤操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后续治疗措施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二案例一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
电除颤技术准确识别并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失败案例剖析失败原因一失败原因二失败原因三实践经验总结团队协作操作要点设备维护患者评估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除颤方案。
电除颤术课件PPT课件

观察患者反应
术后护理
在电除颤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
电除颤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 命体征,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 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04 电除颤术的临床应用与案 例分析
应用场景
心搏骤停
电除颤术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 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室颤和室
性心动过速患者。
01
02
03
评估病情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电 除颤术,评估其生命体征 和心电图表现。
稳定体位
确保患者平躺,保持安静, 避免移动。
去除金属物品
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 如首饰、手表等。
操作步骤
连接心电监护仪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连接 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
。
充电
按除颤仪上的充电按钮,将电 能储存到电容器中。
制定统一的电除颤术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提高培训质量。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训练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电除颤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 能力。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电除颤术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公众在紧急情况下的自 救和互救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操作不规范
在电除颤术操作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导致除颤失败或对患者造成损伤。
05 电除颤术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技术改进与创新
创新除颤技术
研究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除颤技术,如无创除颤、无线除颤等。
智能化除颤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除颤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高救治成功率。
新型除颤器设计
研究设计更轻便、易携带、操作简单的除颤器,提高现场救治能力。
00597_2024电除颤ppt课件全新

2024/1/26
26
04
电除颤操作技巧与规范
2024/1/26
27
电极片放置位置选择
01
02
03
前侧位
一个电极片放在胸骨右缘 锁骨下方,另一电极片放 在左乳头外侧。
2024/1/26
前后位
一个电极片放在左侧背部 肩胛下区,另一电极片放 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水 平。
心尖位
一个电极片放在心尖部, 即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 间左右,另一电极片放在 病人背后右肩胛角下方。
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 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 变化。
2024/1/26
急性肺水肿处理
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 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低血压处理
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物,同时寻 找低血压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34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
定期随访
电除颤后患者应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 饮食、适量运动等。
2024/1/26
心理干预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需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随访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 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5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2024/1/26
案例一
患者男性,65岁,因室颤行电除颤后出现皮肤灼伤和心肌损伤。经过积极处理和治疗, 患者皮肤灼伤逐渐愈合,心肌损伤得到改善。
定义
电除颤是一种通过电击心脏以终 止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的紧 急医疗操作。
作用
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通过 电除颤可以迅速恢复心脏的正常 节律,提高患者生存率。
电除颤(学生讲课)课件

05
电除颤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01
02
03
智能识别技术
通过算法和传感器,实现 自动识别心脏骤停并自动 电击除颤,减少急救反应 时间。
无线除颤器
开发便携、轻巧的无线除 颤器,方便在户外、体育 场馆等公共场所使用。
可穿戴设备集成
将除颤器集成到智能手表 、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中, 便于个人急救。
在急救医疗中的应用拓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心脏骤停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电除颤是紧急抢救措施之一。
禁忌症
01
02
03
04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患者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电子 设备。
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近期接 受过重大手术。
患者有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 失调。
特殊情况下的使用
02
确保患者无意识或无自 主呼吸,如有必要进行 心肺复苏。
03
确保患者无心脏起搏器 或其他植入式电子设备 。
04
确保患者身体无其他金 属异物。
操作步骤
打开除颤仪,检查其是否处于
待机状态。
01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的正确
位置,通常为胸骨右缘第二肋
间和左乳头下方。
02
将除颤仪导线连接到电极片上 。
03
根据除颤仪的语音提示或屏幕 指示,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除颤技术不断改 进和完善,现代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已经成为公共场所和家庭中常 见的急救设备。
1947年,美国医生首次成功地使用 电除颤技术救活了一名患者,标志着 电除颤技术的诞生。
除颤仪培训医学PPT课件

• 2、按照语音和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AED分析状态下,当探 测到一个可电击的心律,除颤监护仪将发出建议电击的提 示,并立即开始自动充电;当发现病人不适合电击, 则进 入不建议电击状态;不建议电击信息提示结束后系统进入 CPR 状态。
• 3、电击完之后,根据配置管理中的【序列电击次数】,系 统自动决定进入CPR状态还是继续分析。
上, 均匀使力,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病人受到其他的伤害。 10、不可将电极板安放在自己身上来确认电极板连接有效。 11、对带输氧管的病人进行除颤治疗时,应妥善安置输氧管, 不要
将之安放在电极片或电极板附近,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12、在充电或电击时,不要接触电极板除手柄绝缘部分外的其他部分
,否则可能导致操作者受到电击。
除颤仪使用交流
目录
一、除颤仪基本操作介绍 二、起搏模式基本操作介绍 三、AED模式、AED基本操
作介绍 四、其他事项基本操作介绍
一、除颤仪基本操作介绍-临床知识
• 除颤的对象:
• 主要对象是心律不齐、房颤、室颤等短时即可致命的心脏 类疾病
• 在除颤前必须确定被抢救者具有“三无征”, 即: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
现在的研究表明首次电击采用150J或200J BTE波形、120J的方波
;第二次或后续电击采用相同或提升的能量,是可行的。因为各
个产品的波形及成功率报告均不同,无法确定针对所有产品的首
次及后续除颤的能量级别。虽然提升能量和不提升能量的产品均
存在,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哪种更好。 FDA的疑问?
事件背景:2009年11月5日,FDA官网消息,FDA已经收到14份临 床报告,报告中病人在200J双相波除颤抢救无效的情况下,继 而用360J双相波除颤能够立即恢复心跳,FDA将据此展开调研, 并考虑是否就双相波除颤能量给出新的建议。 解读:尽管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给出明确的建议,但FDA收集 到的临床真实案例中,200J除颤无效的情况确实存在,此时我 们应该选择更高能量而非继续用无效能量进行除颤。
《电除颤培训》课件

保障患者安全
减少并发症
正确使用电除颤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肌损伤、心 律失常等。
挽救生命
及时有效的电除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减少病死率,为后续治疗 创造条件。
提升医疗质量
规范化操作
培训能够促进医务人员对电除颤操作的规范化,确保治疗过程符合医疗规范和指 南。
团队协作
培训还可以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 抢救工作。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0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较为脆弱,电除颤可能导致心肌损伤
或心律失常加重。
电解质紊乱
03
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可能会影响电除颤
的效果。
特殊情况处理
孕妇
植入式心脏设备
对于孕妇,电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应谨慎使用。
如心脏起搏器、ICD等,电除颤可能 会对设备造成干扰或损害,需谨慎操 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和实践能力,为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 有力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患者反应
电击后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恢复心跳的迹象,如出现则 继续观察,如未出现则重复操作。
操作后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情况
电击后应持续观察患者情 况,确保患者恢复心跳并 保持稳定。
记录操作过程
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记录 ,包括操作时间、电击能 量、电极片位置等信息。
避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次电击
在患者恢复心跳后,不应 再次进行电击除颤,以免 造成进一步损伤。
案例分析
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 结电除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提高学员对电除颤的认识和应
除颤仪的使用课堂PPT(1).ppt

线)处于功能位、电极贴片、藕合剂或生 理盐水纱布垫2块、纱布3块、弯盘、抢救 车,必要时备电插座
12
操作过程 安全与舒适
1)保持病人平卧、头侧位,有假牙 取下。
2)保持气道畅通。
13
操作中
1)迅速携用物至床旁。 2)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 3)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头侧位,检
再次除颤,不超过3次。 皮肤准备时,需用酒精将电击部位脱脂。
9
四、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定义: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在任何时间均 可放电,用于转复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的复律方 式。
2、适应症:心室颤动
10
室扑
室颤
11
3、操作要求
仪表:仪表端庄,着装符合要求 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
3
2、适应症: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药物
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伴有血液动 力学不稳定的 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4
5
6
3、能量选择
心房颤动 选择能量为100-150J 心房扑动 选择能量为50-100J 室上性心动过速 选择能量为100-
150J 室性心动过速 选择能量为100-
8
4.同步除颤要点:
同步除颤适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 过速。
同步除颤前向病人家属说明病情及除颤事宜,征 得家属同意签字。
除颤前安定缓慢静推至睫毛反射消失,确定进入 嗜睡状态,再予除颤。
选择sync同步键,使电脉冲在R波降支发放。 起始电能为100J,一次不成功,可加大电量到150J,
查并除去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 露胸部。 4)取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及锁骨中 线剑突水平为电击部位。
电除颤操作培训ppt课件

五、电除颤时机
•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
• ①心跳骤停,约80%为室颤,早期粗颤。
• ②室颤可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 ③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最有效的 • ④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
六、除颤仪的操作、示意图、注意 事项
• (一)操作方法 • 1、体位:平卧位 • 2、电极板的准备 • 3、电极板位置 • 1)前侧位:心底部电极板在锁骨下方、胸 骨右缘;心尖部电极板在左乳头左侧,其 中心位于腋前线上
五、电除颤时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15版CPR指南:尽早、快速除颤 • 除颤首次即用最高电量 单相除颤: 360J 双相除颤: 200J
五、电除颤时机
• 时间是影响除颤成功率的首要因素 • 若病人出现室颤、室扑,应尽早选择非同 步电除颤
• 室颤早期多为粗颤,及时除颤易成功,因
此应争取在2-3分钟内电除颤
• 尽可能在2-3分钟内进行电除颤
• (1)单相(向)除颤:
• 该技术应用了40年之久
• 电流是单向传递,从A B
•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 研究表明单相波能造成患者心肌损伤
四、除颤仪的种类
• (2)双相除颤:
• 双向电流通过
• 电流方向是A
B,然后返回A
•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减少通过心脏电流量 • 大减少心肌组织损伤
三、复律和除颤的区别
• 2、放电方式不同: • 1)复律:同步。通过R波同步触发放电,落在R波 降支即绝对不应期,避开心肌易损期。 • 2)除颤:非同步。随机的,与R波无关。 • 3、所需电击能量不同: • 复律的电能比除颤电能小。
四、除颤仪的种类
1、按电极位置不同:体外、体内除颤仪
电除颤术ppt课件

3
缩短复苏时间
电除颤术能够快速恢复心脏功能,从而缩短心肺 复苏的时间,减少患者的脑部缺氧时间,降低脑 损伤的发生率。
05
电除颤术操作技巧 与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分享
电极板放置位置
正确放置电极板是电除颤成功的关键。应选择患者胸前合 适位置,避开胸骨、疤痕和脂肪组织,确保电极板与患者 皮肤紧密接触。
能量选择
放置电极片
将电极片正确放置在患 者胸壁上,确保与患者
皮肤紧密接触。
选择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设备要 求,选择合适的除颤能
量。
充电
按下除颤器上的充电按 钮,使设备充电至所需
能量。
放电
在医护人员指令下,按 下放电按钮,实施电除
颤。
术后处理措施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部分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及难治 性多形性室速。
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伴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 颤、房扑;严重的低氧血症;急性心梗且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02
电除颤术操作规范 及流程
术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04
加强患者监护
在电击前、中、后加强对 患者的监护,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指导
皮肤灼伤处理
急性肺水肿处理
轻度灼伤可局部涂抹烧伤膏,保持创 面干燥;重度灼伤需请烧伤科会诊处 理。
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 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如病情严重,需 行机械通气治疗。
心肌损伤处理
评估患者病情
2024版《电除颤》ppt课件

01电除颤定义02电除颤作用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用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03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保持稳定,受到刺激时发生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组成,负责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异常有关,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等。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心脏电生理基础电除颤原理及适应症电除颤原理通过瞬间释放高压强电流,使心脏所有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瞬间心脏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适应症适用于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心脏骤停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其他心律失常。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跳及心电图表现,确定是否适合电除颤治疗。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电除颤的目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除颤设备完好、电源充足,准备好所需电极片、导电糊等物品。
01根据患者体型和年龄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小,成人一般使用8-10cm的电极片。
02电极片应紧密粘贴在患者胸部的皮肤上,以减少阻抗和降低皮肤灼伤的风险。
03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应避开胸骨、疤痕、脂肪组织等部位,以免影响除颤效果。
电极片选择与放置位置能量选择与放电操作根据患者情况和设备推荐,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首次除颤能量为200J,若首次除颤无效,可逐步提高能量至300J或360J。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床旁,并确认没有与患者接触,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放电时应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减少阻抗和皮肤灼伤的风险。
在进行电除颤前,务必确认患者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避免对无需除颤的患者进行误操作。
2024版《电除颤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9
1
2024/1/29
• 引言 • 电除颤技术基础知识 • 电除颤技术操作规范 • 电除颤技术并发症及处理 • 电除颤技术培训与考核 • 电除颤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
01
引言
2024/1/29
3
电除颤技术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电除颤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以消除心脏异常节律并恢复 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在电除颤前保持情绪 稳定,避免紧张和恐惧。
在电除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
极配合治疗。
电除颤后,关注患者的心理变 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
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2024/1/29
18
05
电除颤技术培训与考核
2024/1/29
19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使学员掌握电除颤技术的 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
选择合适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电除颤 器型号,选择合适的除
颤能量。
充电
将电极板正确放置在患 者胸壁上,并施加适当 压力,同时按下充电按
钮进行充电。
13
除颤
在充电完成后,确保所 有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 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确保安全
在操作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 者及病床,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02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电除颤技术主要应用于心脏领域,未来可能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神
经、肌肉等系统的疾病治疗。
2024/1/29
03
跨学科合作
电除颤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和合作。未来可能加强与心血管内
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携用物至床旁,接通电源
连接心电监护仪
部位:右锁骨中线 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方法,功率
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
接触床单位;电极板
充电、放电
与皮肤密切接触,保
证导电良好
观察除颤效果
除颤完毕整理用物
记录
除颤方法:同步或非同 步功率:非同步单向电 除颤360焦耳,双相200
焦耳
如室颤持续存在,应按 30:2进行持续胸外按 压5个循环后,若仍为室
病人身上的设备(避开导电体),除颤时,去除病人身上其他医疗 设备,如患者有植入性起搏器,至少避开10CM以上。
除颤的注意事项
• 操作时禁忌手带湿操作,可戴胶手套绝缘。 • 禁忌电极板对空放电及面对面放电。 • 为使能量完全传递,要用10千克的力压住,过小
的压力会灼伤电极下的皮肤。 • 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 动作迅速,部位准确。 • 操作结束检查设备(自动放电),俺是充电,使
其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的注意事项
• 最大能量充电次数不得超过15次。பைடு நூலகம்分 钟放电次数不得超过3次允许仪器有一定 的冷却时间。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 除颤(电击成功)通常定义为放电后终止VF 至少5秒钟
• 除颤不是重新启动心脏,除颤使心脏顿抑,暂 时使VF和其它心电停止。如果心脏仍存活, 其正常起搏点会重新放电,产生最终引起充足 血流的有效的心律。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 除颤成功后的最初几分钟内,多数病人表现为 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PEA)几分钟,心 脏可能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因此除颤后应立 即继续CPR,直到产生再灌注。CPR能使这种心 律转变为有效灌注心律。
• 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的绝对适应症是心室颤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除颤仪的操作、示意图、注意 事项
• 2)前后位:心底部电极置于左前胸壁、覆盖 胸前区,另一个电极置于右肩胛下区 • 4、除颤三部曲 第一步:选择能量:成人:单相360J,双相200J 儿童:首次2J/Kg,后4J/Kg 第二步:充电 第三步:放电
六、除颤仪的操作、示意图、注意 事项
• (二)操作示意图
• (1)单相(向)除颤:
• 该技术应用了40年之久
• 电流是单向传递,从A B
•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 研究表明单相波能造成患者心肌损伤
四、除颤仪的种类
• (2)双相除颤:
• 双向电流通过
• 电流方向是A
B,然后返回A
•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减少通过心脏电流量 • 大减少心肌组织损伤
五、电除颤时机
•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
• ①心跳骤停,约80%为室颤,早期粗颤。
• ②室颤可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 ③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最有效的 • ④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
六、除颤仪的操作、示意图、注意 事项
• (一)操作方法 • 1、体位:平卧位 • 2、电极板的准备 • 3、电极板位置 • 1)前侧位:心底部电极板在锁骨下方、胸 骨右缘;心尖部电极板在左乳头左侧,其 中心位于腋前线上
• 1、除颤仪定时检查性能,及时充电,以备
不时之需。
• 2、电极板位置准确,距离至少10Cm以上
• 3、电极板应与病人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
电良好
• 4、体内有起搏器,避开起搏器10Cm以上
(三)注意事项
• 5、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用导 电胶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 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胶或盐水 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 • 6、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与患者无接触(直 接或间接) • 7、操作者躯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 属类物品接触
电除颤操作培训
• 一、概述 • 二、电除颤的原理 • 三、复律和除颤的区别
• 四、除颤仪的种类
• 五、电除颤的时机 • 六、除颤仪操作、示意图、注意事项 • 七、电除颤操作流程、评分表
一、概述
单向
电除颤仪:是以电击来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设备。
一、概述
• 1、除颤仪的发明: • 1947年,BECK首次使用交流电电击开胸后的心脏, 使心室颤动停止。 • 1952年,PAUL ZOLL教授成功装置了一台交流电除 颤仪(胸外),应用于临床。 • 1962年,LOWN证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安全。 • 直流电除颤仪广泛用于临床,挽救了很多生命!
三、复律和除颤的区别
• 2、放电方式不同: • 1)复律:同步。通过R波同步触发放电,落在R波 降支即绝对不应期,避开心肌易损期。 • 2)除颤:非同步。随机的,与R波无关。 • 3、所需电击能量不同: • 复律的电能比除颤电能小。
四、除颤仪的种类
1、按电极位置不同:体外、体内除颤仪
2、电流流动波形:单相和双相除颤仪
•
干纱布和酒精 纱布各2块
导电胶
清洗胸壁皮肤
开机检查:设备完好、电量充足、导线 联结良好
选择监护模式、摆放电极、观察心电波形
1)选择除颤能量、涂导电膏 2)充电让开,放电让开 3)切换监护模式,观察波形,除颤成功
同时放电
• 关机 • 清洁胸壁、电极板
六、除颤仪的操作、示意图、注意 事项
• (三)注意事项
使75%以上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 除极化而处于不应期,抑制异位 兴奋灶,消除异位心律。
从而转复为窦性 心律的方法。
三、复律和除颤的区别
• 1、适应证不同: • 1)同步电复律(复律):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快速性房颤 有脉性室速 尖端扭转性室速 • 2)非同步电复律(除颤): 无脉性室速 室扑 室颤
(三)注意事项
• 8、电除颤后,一般需要20-30S才能恢复正 常窦性节律,因此电击后仍应继续(5组) CPR,直到能触及颈动脉搏动为止 • 9、两电极板不能对击
七、电除颤操作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1、操作流程表2、评分表:端庄、整洁、大方、得体(2分)
时间不超过30秒(10分)、理论知识(5分) 总体评价(10分)
一、概述
• 2、除颤能量的变化
• 1965年,最高除颤能量:720J
• 70年代,最高除颤能量:400J
• 80年代,最高除颤能量:360J • 90年代,双相除颤能量:200J
二、电除颤的原理
• 室颤的产生机制:
•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心肌纤维不 协调去极化
• 折返激动
二、电除颤的原理
在短时间(2-3秒)内,经胸壁向 心脏通以高压电流(数千伏)
五、电除颤时机
• 2015版CPR指南:尽早、快速除颤 • 除颤首次即用最高电量 单相除颤: 360J 双相除颤: 200J
五、电除颤时机
• 时间是影响除颤成功率的首要因素 • 若病人出现室颤、室扑,应尽早选择非同 步电除颤
• 室颤早期多为粗颤,及时除颤易成功,因
此应争取在2-3分钟内电除颤
• 尽可能在2-3分钟内进行电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