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除颤课件》ppt课件

《电除颤课件》ppt课件
五 除颤的时机
“生存链”
*
Sds绝对是假的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
*
除颤仪操作方法 体位:平卧位 电击板的准备 涂导电糊或包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 电击板的位置 左右位:标有Apex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侧锁骨中 线第4—5肋间(剑突水平)。另一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 前后位:胸骨除颤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心尖除颤电极板置于左乳头下(左腋前线第5~6肋间)
*
电复律 类型
心律失常 类型
单相波能量 (焦耳)
双向波能量 (焦耳)
同步
房颤
200
120—200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50-100
50-100
单型性室速
100
100
非同步
多型性室速
360
150-200
室颤和室扑
360
150-200
除颤能量的选择
*
做好心电监护,明确除颤指征
*
职业规范行为
备齐用物
病员准备
*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
*
部位:右锁骨中线 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 接触床单位;电极板 与皮肤密切接触,保 证导电良好
*
(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 流电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域值下降,电击后 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2)严重低钾血: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 栓。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 影响正常心律的恢复。

电除颤操作护理课件

电除颤操作护理课件

风险评估与预防
评估患者状况
在电除颤操作前,应对患者的状 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电图、 生命体征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进
行电除颤。
预防并发症
在电除颤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 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
、心肌损伤等。
避免重复电击
电除颤操作应尽量避免重复进行 ,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在电极板上涂抹导电糊或生理盐水,将电 极板放置在患者胸部的正确位置,按下除 颤器放电按钮进行电击除颤。
电击后立即观察患者反应,如是否恢复自 主心律,是否出现并发症等。
后续处理阶段
监测心电图
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图, 观察心律是否恢复正常

复苏处理
如患者未恢复自主心律 ,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等复苏处理。
记录与报告
通过电除颤使心脏重新开始正常 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恢复有效的 血液循环。
工作原理
01
电除颤器通过电击产生高能量电 脉冲,这些电脉冲通过电极片施 加到心脏上,使心脏的电活动暂 时中断。
02
电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强度足以使 心脏的自律细胞重新开始正常电 活动,从而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在电除颤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常 情况应及时处理。
安全防护措施
01
02
03
接地措施
确保除颤器接地良好,以 防止意外电击和设备损坏 。
操作前检查
在电除颤操作前,应检查 除颤器是否完好无损,确 保电极板完好、无破损。
操作中防护
在电除颤操作过程中,护 理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和 防护眼镜,确保自身安全 。

紧急处理措施

《电除颤培训》课件

《电除颤培训》课件

设备
电除颤仪
电除颤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传递电能给心脏的 设备,能够为电除颤提供必要的能量。
电极
电极是电除颤中用于传递电能到患者心脏的贴片, 需正确贴敷位置以确保电除颤能够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
1 给药前准备
在进行电除颤之前,需要确保患者已接受适当的药物给予并做好相关的身体准备工作。
2 心电图分析
进行心电图分析以了解患者心律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电除颤治疗。
操作流程
1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并通知相
检查电除颤仪
2
关人员停止进行任何干扰。
确认电除颤仪处于工作状态,并检查
相关设置和功能。
3
贴电极
将电极贴片正确贴附在指定位置,以
设置能量
4
确保正常传递电能到患者的心脏。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
的电能水平进行电除颤。
5
控制放电
确保操作人员与患者和周围人员保持 安全距离,并激活电除颤仪以进行放 电。
故障处理
电除颤仪故障
了解常见的电除颤仪故障情况,并学会应对故障 情况以确保电除颤的顺利进行。
电极故障
掌握电极故障的迹象和处理方法,及时更换或修 复损坏的电极。关的安全操作规范,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使用注意事项
了解电除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并注意操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复习与电除颤相关的重要知 识点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核 心概念的掌握。
实操演练
通过模拟实操演练,提高实 际操作电除颤的技能和反应 能力。
学习心得分享
与他人分享学习电除颤的心 得体会和经验,并互相借鉴 和学习。

电除颤技术教程PPT课件

电除颤技术教程PPT课件

电除颤技术教程
目录
contents
电除颤技术概述 电除颤技术基础知识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 电除颤技术实践与应用 电除颤技术的未来发展 总结与致谢
01
电除颤技术概述
电除颤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击来终止心脏骤停的紧急医疗技术。
定义
通过电击产生强大的电流,使心脏瞬间产生高电压,从而消除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的电信号传导。
总结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电除颤技术的成功率。
经验总结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电极片放置位置不准确。解决方案:加强培训,确保学员掌握正确的电极片放置技巧。
问题一
能量级别选择不当。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问题二
操作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解决方案:熟练掌握除颤器操作流程,了解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除颤与心肺复苏的关系
03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
确保除颤仪完好无损,电池充足,并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
准备适当数量的电极片,确保其完好无损,未过期。
电极片
准备导电膏、急救包等辅助物品。
其他配件
设备准备
确保现场安全,无其他危险因素,如有必要,请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
评估现场环境
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心律,并进行心肺复苏等后续处理。
原理
定义与原理

电除颤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1950年代,该技术才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除颤器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已经成为了急救医疗中的重要手段。
历史与发展
发展
历史
应用场景
电除颤技术在医院、救护车、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都有广泛应用,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心脏电复律和除颤PPT课件

心脏电复律和除颤PPT课件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
患者准备
1.向病人解释复律过程 取得同意并签字
2.测量血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血钾浓度 ECG 地戈辛血浆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没有地戈辛过量或中毒的证据,不必 停药
3.纠正电解质机酸碱失衡 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可 影响电复律效果 有时可导致电复律失败 甚至引起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前后位:一个电极放在背部左肩胛下,另一 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
8.按下充电开关,当增至所需值时,松开开 关,停止充电。操作者双臂伸直,用力固定 电极板紧贴皮肤,使自己身体离开床缘
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进行放电(每只电极 板施以12kg的压力)此时患者身体和四肢抽 动一下
任何人 金属等其他导电物质切不可接触病人 及床沿
4.静脉缓慢注射安定10-20mg,嘱患者报数 直至其眼睫毛反射消失
5.将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垫4-6层湿盐水 纱布
6.选择同步或非同步按钮,选择电功率开关
7.将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和尖部。两电极板之 间至少相距10mc
位置
标准位:一个电极放在右前臂锁骨下,靠近 但不与锁骨重叠。第二个放在心尖
9.放电后立即移去电极,听诊并记录心电图 如未能转复可再次电击如转复为窦性心律, 应立即测血压听心律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照 观察有无ST段抬高及T波变化连续监护8h致 病情稳定
10.除颤完结,整理用物,擦净病人皮肤,穿 衣盖被,安慰病人,观察有无合并症发生
地线) 导电糊(盐水纱布) 电极膜 听诊 器 治疗车
1.患者仰卧于硬木板床上,空腹,并术前排 便
有义齿者取下,开通静脉输液通道,给予氧 气吸入,常规测血压,做心电图
2.接地线,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并即将 选择开关旋至NO处

电除颤术课件PPT课件

电除颤术课件PPT课件

观察患者反应
术后护理
在电除颤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
电除颤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 命体征,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 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04 电除颤术的临床应用与案 例分析
应用场景
心搏骤停
电除颤术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 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室颤和室
性心动过速患者。
01
02
03
评估病情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电 除颤术,评估其生命体征 和心电图表现。
稳定体位
确保患者平躺,保持安静, 避免移动。
去除金属物品
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 如首饰、手表等。
操作步骤
连接心电监护仪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连接 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

充电
按除颤仪上的充电按钮,将电 能储存到电容器中。
制定统一的电除颤术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提高培训质量。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训练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电除颤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 能力。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电除颤术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公众在紧急情况下的自 救和互救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操作不规范
在电除颤术操作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导致除颤失败或对患者造成损伤。
05 电除颤术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技术改进与创新
创新除颤技术
研究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除颤技术,如无创除颤、无线除颤等。
智能化除颤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除颤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高救治成功率。
新型除颤器设计
研究设计更轻便、易携带、操作简单的除颤器,提高现场救治能力。

电除颤(学生讲课)课件

电除颤(学生讲课)课件

05
电除颤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01
02
03
智能识别技术
通过算法和传感器,实现 自动识别心脏骤停并自动 电击除颤,减少急救反应 时间。
无线除颤器
开发便携、轻巧的无线除 颤器,方便在户外、体育 场馆等公共场所使用。
可穿戴设备集成
将除颤器集成到智能手表 、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中, 便于个人急救。
在急救医疗中的应用拓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心脏骤停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电除颤是紧急抢救措施之一。
禁忌症
01
02
03
04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患者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电子 设备。
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近期接 受过重大手术。
患者有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 失调。
特殊情况下的使用
02
确保患者无意识或无自 主呼吸,如有必要进行 心肺复苏。
03
确保患者无心脏起搏器 或其他植入式电子设备 。
04
确保患者身体无其他金 属异物。
操作步骤
打开除颤仪,检查其是否处于
待机状态。
01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的正确
位置,通常为胸骨右缘第二肋
间和左乳头下方。
02
将除颤仪导线连接到电极片上 。
03
根据除颤仪的语音提示或屏幕 指示,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除颤技术不断改 进和完善,现代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已经成为公共场所和家庭中常 见的急救设备。
1947年,美国医生首次成功地使用 电除颤技术救活了一名患者,标志着 电除颤技术的诞生。

电除颤PPTppt课件

电除颤PPT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除颤设备将更加智能化、便携化,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适应症拓展
未来电除颤的适应症可能会进一步拓展,覆盖更多类型的心律失常患 者。
远程医疗应用
结合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电除颤的操作指导和监控可能实现远程 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救治服务。
01
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控制电流输出,操作相对复杂,但灵活性高。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02
可自动识别患者心律并选择合适的电击能量,易于操作,适合
非专业人员使用。
穿戴式除颤器
03
可长时间穿戴在患者身上,实时监测心律并提供必要时的电击
治疗,方便患者移动。
设备结构组成及功能
01
02
03
电极片
用于贴在患者胸部,传递电击 能量。
电除颤原理及适应症
原理
利用高能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同时 除极,打断导致心律失常的折返环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 窦房结恢复其主导地位。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无脉性室速等。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包括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 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高度或完全
电流发生器
产生电击所需的电流。
控制面板
显示设备状态和操作指南,供 医护人员参考。
04
电池
为设备提供电能。
操作步骤与规范
2. 贴电极片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 胸部正确位置。
4. 充电并放电
如需电击治疗,按 照设备提示进行充 电并放电。
1. 开机自检
确保设备处于正常 工作状态。
3. 分析心律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现状
目前,电除颤技术已经成为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常规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院、急救中心、公共场所等,有效提高 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024/2/28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2/28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 的抢救治疗,以及持续性室性心 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心律失常的转复治疗。
禁忌症
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直至达到考核要求。
2024/2/28
26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2024/2/28
改进方向
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 效果和质量。
目标
通过持续改进,使电除颤技术培训更 加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医护人员救 治能力和水平。
确保除颤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电极板完好无损 。
3
患者准备
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品,解开紧身衣物,保持皮 肤干燥。
2024/2/28
14
电极片放置位置选择原则
标准位置
一个电极板置于胸骨右侧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左乳头外 侧腋中线上。
前后位放置
一个电极板置于背部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置于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水平。
17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2024/2/28
18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皮肤灼伤
由于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良或 除颤能量过高,可能导致皮肤
灼伤。
2024/2/28
心律失常
电除颤后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 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 动等。
心肌损伤
高能量电除颤可能导致心肌损 伤,表现为心肌酶升高和心电 图改变。
污渍和锈蚀。

心脏电除颤完整版PPT课件

心脏电除颤完整版PPT课件

患者评估与准备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 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皮肤是否完好,有无 外伤、烧伤等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等相关 信息
做好除颤前准备工作,包括准 备除颤仪、电极板、导电糊等
电极板放置位置选择
选择正确的电极板放置位置,通常前 侧位电极板放置在患者胸骨右缘第二 肋间及心尖部,后侧位电极板放置在 患者背部左肩胛下区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对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脏 电除颤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适应症与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 常不宜使用心脏电除颤。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患者的心律失常 通常对心脏电除颤反应不 佳。
缓慢性心律失常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 阻滞等),心脏电除颤通 常不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力。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培训前后对比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 ,对医护人员在培训前后的知识和技 能水平进行评估。
学员反馈收集
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意 见和建议,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培训效果跟踪
对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跟踪 ,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心脏电除 颤技能的情况。
持续改进计划
经验总结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脏电 除颤操作技能,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实施 治疗。
失败案例剖析与教训汲取
案例一
教训汲取
患者张某,男性,62岁,因 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跳骤停 ,医护人员实施心脏电除颤
时未能成功恢复心跳。
在实施心脏电除颤前,应充 分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 的除颤能量和电极位置,确
根据评估结果和学员反馈,不断完善 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和质 量。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PPT课件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PPT课件
心肺复苏的生存链
7/26/2024
Standard: immediate defibrillation CPR first: CPR within the first 3 mins
早期行CPR并不能改善生存率和预后。
L. Wik, et al. JAMA. 289, 1389-1395 (2003).
肌损害
150J的双相波对心肌的损害最小。
26
Walcott GP, et al. Prehosp Emerg Care. 2010;14:62–70.
与150J双相波相比,360J单相波不会引起更多心脏损伤。 27
Walcott GP,et 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2010; 14: 62-70.
除颤-电极位置?
•三个位置 (前-侧位效果最 佳,其次为前后位及心尖- 后位) •避开植入装置
默认电 极:前-侧

12
Kirchhof P, et al. Lancet 2002; 360: 1275-1279.
Recommenda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place paddles/pads on the exposed
Recommenda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start at a selected energy level of 150 J to 200J for a BTE
waveform for defibrillation of pulseless VT/VF cardiac arrest.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energy levels for any other biphasic waveform. Although evidence is limited, because of the lower total shock success for monophasic defibrillation, initial and subsequent shocks using this waveform should be at 360 J.

电除颤术ppt课件

电除颤术ppt课件

3
缩短复苏时间
电除颤术能够快速恢复心脏功能,从而缩短心肺 复苏的时间,减少患者的脑部缺氧时间,降低脑 损伤的发生率。
05
电除颤术操作技巧 与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分享
电极板放置位置
正确放置电极板是电除颤成功的关键。应选择患者胸前合 适位置,避开胸骨、疤痕和脂肪组织,确保电极板与患者 皮肤紧密接触。
能量选择
放置电极片
将电极片正确放置在患 者胸壁上,确保与患者
皮肤紧密接触。
选择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设备要 求,选择合适的除颤能
量。
充电
按下除颤器上的充电按 钮,使设备充电至所需
能量。
放电
在医护人员指令下,按 下放电按钮,实施电除
颤。
术后处理措施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部分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及难治 性多形性室速。
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伴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 颤、房扑;严重的低氧血症;急性心梗且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02
电除颤术操作规范 及流程
术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04
加强患者监护
在电击前、中、后加强对 患者的监护,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指导
皮肤灼伤处理
急性肺水肿处理
轻度灼伤可局部涂抹烧伤膏,保持创 面干燥;重度灼伤需请烧伤科会诊处 理。
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 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如病情严重,需 行机械通气治疗。
心肌损伤处理
评估患者病情

《电除颤》ppt课件

《电除颤》ppt课件

打开除颤仪电源调至非同步,选择能量,单向波360J或双向波200J, 充电
除颤仪电极板放置位置:
1、心尖部:左腋中线平第5肋间; 2、心底部: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紧贴病人皮肤,以10-12Kg力量下压
警示他人离开床旁,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及床接触
再次判断除颤指征,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观察心电图,除颤成功,看时间,检查有无皮肤并发症除颤不成功, 行2分钟CPR(口述)
四、并发症
1、心律失常:如窦缓、房性及交界性逸搏、停搏等 2、栓塞(1.2%-1.4%) :外周动脉的栓塞 3、低血压:多见于高能电击,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 通常几小时后可自行恢复。 4、肺水肿(3%):见于严重的二尖办狭窄合并肺 动脉高压或左心功能不全者 5、皮肤灼伤:皮肤发红,刺痛。
6、心肌损伤等
Contents
三 四
并发症
除颤仪的保养

六 七
学习平台
除颤仪的保养
一、概述
(一)概念
非同步电除颤指在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室颤),用外加的高能量
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 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 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五、除颤仪的保养
1、每月充放电一次,使电池处于饱和备用状态
2、每月进行自检。
3、每次用后进行及时的清洁消毒。
思考
如果电极板正负极放反了位置会怎么样呢
六、学习资源
1、学习网站:
★ 丁香园-心血管
★ 医脉通-急诊/重症 2、微信公众号:
/
/em/
二、操作流程
经典的1-2-3步骤
选择能量
充 电
放 电

《电除颤》ppt课件

《电除颤》ppt课件

优势 01
04
局限性
与药物治疗相比,电除颤作用迅速,效果 显著。
02
05
电除颤并非适用于所有心脏骤停患者,需 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电图表现进行判断。
对于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等心律失常,电除颤是首选治疗方法。
03
06
电除颤操作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完成,且设 备依赖性强。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除 颤设备将更加智能化、便携化。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提高电除颤 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拓展
应用范围等。
加强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 提高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

06
医护人员培训和提高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01
熟练掌握电除颤操作技能
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电除颤操作技能培训,包括设备使用、电极放置
、能量选择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实施电除颤。
《电除颤》ppt课件
目录
• 电除颤基本概念与原理 • 电除颤操作方法与步骤 • 电除颤设备介绍与使用技巧 •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目录
• 电除颤在急救医学中地位和意义 • 医护人员培训和提高措施
01
电除颤基本概念与原理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
01
电除颤定义
02
电除颤作用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放电时应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 密接触,以减少阻抗和皮肤灼伤的风 险。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床旁, 并确认没有与患者接触,以免造成意 外伤害。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
在进行电除颤前,务必确认 患者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等 恶性心律失常,避免对无需 除颤的患者进行误操作。

除颤仪的使用课件课件.pptx

除颤仪的使用课件课件.pptx
第27页/共33页
七.除颤仪的保养与维护
❖ 1.清洁剂种类 ❖ 稀释的肥皂水 ❖ 稀释的氨水 ❖ 次氯酸钠(洗涤用漂白粉) ❖ 双氧水(3%) ❖ 乙醇(70%) ❖ 异丙醇(70%)
第28页/共33页
❖ 2.清洁的方法 ❖ 断开电源和电池 ❖ 用柔软的棉球,吸附适量的清洁剂后,擦拭显示屏。 ❖ 用柔软的布,吸附适量的清洁剂后,擦拭电极板座或设备表
100%电量 ❖ -电池的寿命取决于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使用寿命为2年。我
们推荐2年更换一次电池 ❖ 储存电池时,应保持电池的电极没有接触到金属物品:如果
需要长时间储存,应置于凉爽的环境中,保证电量在40%到 60%(电量指示灯亮3格)
第31页/共33页
第32页/共3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3页/共33页
室性扑动 → 非同步电复律
第11页/共33页
心电图特点 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 2.频率达200~500次分
室性颤动 → 非同步电复律
第12页/共33页
四、除颤仪的种类
❖ 按电极位置不同 1.体内除颤仪 2.体外除颤仪
❖ 按放电顺序不同 1.同步电复律 2.非同步电复律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B
❖研究表明单相波能造成患者心肌损伤
双相波
❖双相电流的通过
A
❖电击的方向是从 “A” 到 “B” 然后返
回”A”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小通过心脏
的电流量
❖利用双相波技术可以减少心肌组织的
B
损伤
第16页/共33页
五、除颤的时机
第17页/共33页
“生存链”
❖ 尽快联系医疗急救中心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PPT医学课件.ppt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PPT医学课件.ppt
在“事件概要”中插入有时间标记的注释。可以配置为:在按下 时打印一份有注释的ECG 条图。
显示下方最左边的按钮。当在手动模式中第一次按下此钮时,使 同步心脏复律能够动作,再按,使同步心脏复律不能动作。
9/29/2024
5
基本介绍-
起搏功能键
9/29/2024
6
基本介绍俯视图
9/29/2024
7
基本介绍-
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
1 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连接情况,解释。
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电
2 插板、急救用物。
摆体位(去枕平卧,必要时垫一木板),取
3 下金属物品、充分暴露除颤部位。
插电源,启动除颤仪将电极与各导联连接,
4
安放电极片,选择合适导联进行监护
9/29/2024
SYNC 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 过速。
• 19.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 除颤功能。
• 10. 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 时充电。
9/29/2024
23
除颤后的护理
• 1.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 体情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 定后返回病房。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仍需给药, 并做抗凝血监护。
• 2.卧床休息1天~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 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 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药效 及不良反应。
• 4.保健指导,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 情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9/29/2024
24
除颤能量的选择
1、非同步电除颤 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

除颤技术ppt课件

除颤技术ppt课件

内部除颤与外部除颤
内部除颤
内部除颤是将除颤电极直接插 入心脏进行除颤,通常由专业 医生在手术室进行。
外部除颤
外部除颤是通过在患者胸部放 置电极片,利用除颤器释放高 能量电流进行除颤,常用于急 救场合。
02
除颤技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当患者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时,应立 即进行除颤。
电极片准备
根据除颤器的型号和规格,准备相应数量和类型的 电极片,并确保其干燥、清洁、无破损。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状态,移开可能导电的物品,并 避免患者与床栏等金属物品接触。
患者体位与电 极放置
患者体位
患者取平卧位,身体放松,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电极放置
将除颤器的电极板涂以导电膏,一个电极板置于患者胸 骨右缘第2肋间(心底部),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左腋中 线第5肋间(心尖部)。
04
除颤技术的并发 症与风险管理
常见并发症
心肌损伤
除颤过程中可能导致心肌损伤, 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不
全等。
心律失常
除颤后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包括室颤、房颤、室性心动过
速等。
栓塞
除颤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 并脱落,引起栓塞事件,如脑防措施
识别风险
对除颤技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识别和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
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除颤技术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 已得到广泛认可,未来有望进一步 拓展至其他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除颤技术有望在 设备便携性、能量管理等方面实现 创新与升级。
除颤技术的研究将加强与其他医学 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除颤技术的 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电转复 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 用。 直流电转复 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 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内突然向心脏释放, 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故比较安全。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易颤期:从绝对不应期到相对不应期前 一半的一段时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已 三、根据脉冲发开始放恢与复,R但波不关一致系,可各部分分心为肌同的兴步与非
同步
奋性和传导速度差异显著,此时若受到 一适当强度的刺激,可发生多处的单向
同步电复律 利阻滞用和折特返殊激动的而电引起子颤装动,置称,为易自颤动检索
QRS波群,以病人心电图期或中易R损波期。来触发电流脉冲
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
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
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功率可设在50~200焦
③ 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 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
④ 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
早期除颤的目标(所有医务人员):从发病 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1分钟内
除颤的最佳时机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 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 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 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 则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11分钟 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除颤仪的基本组成
• 监护显示器 • 蓄能开关 • 蓄能显示 • 能量释放开关 • 电极板 • 同步开关和非同步开关
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包括四个环节:
早期电除颤理由
① 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 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
②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电除颤与电复律: 两者指利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
壁作用于心脏,消除异位心律失常,恢 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电复律 :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室上性或 室性心动过速 用同步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电复律与除颤必备的两个条件:
1、窦房结功能必须正常;
2、能量要足够,心肌纤维要全部除极
电复律/除颤的禁忌症
1. 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洋地黄可以使直流电所致的室 性心动过速的域值下降,电击后可引起心室纤颤等的严重的 心律失常。
2. 严重低钾血:可使室颤阈值降低。 3. 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 近期有栓塞史:电击后可能有栓子脱落形成血栓 6. 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心律
电除颤的目的与评估
一、目的: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二、评估 1.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 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 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2.评估除颤部位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有无起搏器。
电除颤原理
指在短时间内给心肌透过一定能量的电流,使所有 的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抑制心肌内异位兴奋灶 和打断折返途径,还能延长心肌不应期,从而使自律 性最高的窦房结恢复其起搏点的作用。
3. 低血压多发生于高能量电击后,可持续数小时,多可自行恢复;如血压下 降明显可用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
4. 皮肤灼伤几乎所有患者在电复律后电极接触部位均有皮肤灼伤,可见局部 红斑水疱,多由于电极板按压不紧导电糊过少或涂抹不均者,一般无须特殊处 理。
5. 血栓栓塞心脏电复律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约为1.5%,多为心房栓子脱落导 致外周动脉栓塞;于过去曾有反复栓塞史者,尤其是房颤患者复律前应注意评 估给予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一、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
• 在此我们仅来了解胸外复律。 • 胸外复律:
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胸外复律是 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 • 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二、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的恢复。
电复律/除颤的并发症
除了对患者选择和操作方法不当外,电复律的并发症可能与原有心脏疾 患和所用电能大小有关。据报道,电击能量为150J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 大于300J时,并发症可达30%,因此,应尽量避免高能量电击。 1. 心律失常 ①常见房性或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交界区逸搏,多为暂时性, 一般不需处理; ②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原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房 室传导系统有病变者,静脉滴注异丙肾或阿托品有助于提高心室律。 2. 心肌损伤高能量电击后血清心肌酶(CK、LDH、AST)升高,大多可在5~ 7天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偶见异常Q波和高钾性T波改 变。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电除颤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 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 心脏电除颤。心脏电复律器是用于心脏电复律的装置,目 前常用的为直流电心脏电复律器,由电极、除颤、同步触 发、心电示波、电源等几部分组成,电功率可达200~ 360J。电除颤是心脏骤停抢救中必要的、有效的重要抢救 措施。
6. 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由于电复律后左房机械性功能受到抑制,或受到肺栓塞 的影响而出现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可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治疗,必要时给 予机械通气治疗。
电复律/除颤能量选择
电复律类型
耳,。
非同步电复律 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
电,用于室颤、室扑。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① 心室颤动 ② 心室扑动 ③ 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① 心房颤动 ② 心房扑动 ③ 室上性心动过速 ④ 室性心动过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