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PPT课件
+ + + +
+
+
+
+
+
(1)Ⅰ类环境Ⅲ级手术室布点方法
Ⅰ类环境Ⅲ级手术室共布 7个点。 其中:手 术区3个点(单对角线布点),周边区4个点(每 边内1点)。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Ⅰ类环境采样方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 室内手术区和周边区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离 地面≤0.8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 平皿旁,暴露30 分钟,盖好,于37℃培养24 小时,分别计数手术区和周边区的平均菌落数。
四、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布点及采样方法: ( 1 )Ⅰ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 技术规范》(GB50333-2002)10.3.13、
手术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 Ⅰ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 0.9m 、两 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Ⅱ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 0.6m 、两 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Ⅲ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四边至少各外推 0.4m 后(包 括手术台)的区域。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周边区:洁净手术室内除去手术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 。室内面积≤ 30M2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 GB15982-1995 : 0.8 ~ 1.5 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
+
+
+
+
(1)Ⅰ类环境Ⅲ级手术室布点方法
Ⅰ类环境Ⅲ级手术室共布 7个点。 其中:手 术区3个点(单对角线布点),周边区4个点(每 边内1点)。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Ⅰ类环境采样方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 室内手术区和周边区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离 地面≤0.8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 平皿旁,暴露30 分钟,盖好,于37℃培养24 小时,分别计数手术区和周边区的平均菌落数。
四、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布点及采样方法: ( 1 )Ⅰ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 技术规范》(GB50333-2002)10.3.13、
手术区: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 Ⅰ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 0.9m 、两 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Ⅱ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 0.6m 、两 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Ⅲ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四边至少各外推 0.4m 后(包 括手术台)的区域。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周边区:洁净手术室内除去手术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 。室内面积≤ 30M2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 GB15982-1995 : 0.8 ~ 1.5 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现场培训效果考核:
假设我院产房需要进行空气监测,面积 >30m2,监 测者需要在什么时间进行?监测前需要准备哪些用 物?对操作者着装有什么要求?怎样进行采样布点? 培养皿暴露多长时间?
假设我已进行了卫生手消毒,请对我进行手卫生 消毒效果监测?监测结果正常值是多少?
请手术室院感质控人员上台进行空气采样操作。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 0.5 毫升,加入2只直径90毫米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 加入已经熔化的45℃营养琼脂15毫升,边倾注边摇匀,待 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 /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 0.2毫升分别接种90毫米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 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1、采样方法:以无菌持物钳夹取熏箱内已消毒物 品或一次性用物放入无菌培养瓶中,以酒精灯烘 烤瓶口及瓶塞后盖紧并封口。
(六)、软式内镜监测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 无菌注射器抽取10毫升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 镜活检口注入,用15毫升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 送检,2小时内检测。
3. 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在4小时内送检。
(二)物体表面监测
1.采样时间:物体表面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或怀疑与医院 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被采样面积<100cm2, 取全部表面;采样面积 > 1 0 0 cm2, 连 续 采 样 4 个 位 置 , 不 可 有 重 叠 , 每 个 位 置 5cm×5cm的大小,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 无菌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接触部分后,将棉拭子投 入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不规则的物体表 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面积大等于30cm2。 3.各科室物体表面监测及手术室各种硬式内镜,儿科和产 科暖箱均适用此法。
医院消毒和灭菌效果监测ppt课件
烧试管口
涂擦采样
烧试管口
棉拭子插入后烧试管口
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cm2〕=平板菌落数× 稀 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结果断定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cm2。 •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cm2。
被采外表<100cm2 取全部外表 被采外表≥100cm2 , 取100cm2
对于门把手、玻璃等不规那么的小物体直接在物 体外表按一定顺序涂抹
用 5cm × 5cm的灭 菌规范规格板,放 在被检物体外表
烧试管口
用棉签蘸取中和剂
在规格板内横竖 往返均匀涂擦各5
次
烧试管口
剪除手接触部分
烧试管口
有关时应立刻采样,并进展致病菌检测。 • 采样方法:印压法、棉拭子法 •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展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在
进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采集操作中的手有意义。
采样方法
•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 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 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并随之转动 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 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立刻送检。
如何保证医院内环境的清洁
• 为保证医院环境清洁、没有灰尘,必需常 规清洁
• 90%的微生物存在于“肉眼可见的灰尘〞 中,常规清洁旨在去除灰尘。清洁主要依 托机械作用
• 制定清洁的频率和清洁剂,用于清洁墙壁、 地面、窗、床、帘子、屏幕、安装器具、 家具、浴室、卫生间和反复运用的医疗器 械
对于能够发生的污染,应采取适宜的方法进展相应 程度的消毒。可将医院分为四个区域。
院感知识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ppt文档
气体消毒、灭菌甲醛或EO。 • 器械浸泡灭菌应选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消毒剂。 • 表面消毒 应考虑表面性质 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
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
一般灭菌要求
• 尽量采用压力蒸汽、EO和干热。 • 移植物和进入体内物品必须采用压力蒸汽、
EO和电离辐射。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 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 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 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 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 行消毒或灭菌。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 后消毒。
浸泡30min以上 • 喷洒法 :一般表面1000mg/L(500),30min以
上(仅30),肝炎和结核:2000mg/L(1000), 60min以上(仅60) • 干粉消毒法:排泄物,10000mg/L(1/5),搅拌, 2-6h.
碘伏 • 中效,低毒,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好 • 细菌繁殖体:有效碘 500mg/L,浸泡30min • 外科洗手:有效碘2500-5000mg/L, 擦拭3min • 手术和注射部位 有效碘2500-5000mg/L,擦拭2遍,
消毒灭菌分四个作用水平
1、灭菌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达到灭菌保证水平。方法有热力、电离辐 射、微波、等离子、甲醛、戊二醛、环氧 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2、高水平消毒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 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能杀 灭一切细菌繁殖体 包括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方法有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 、含氯、二氧化氯、二溴海因 、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含溴、臭氧和复配的消毒剂 。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 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 使用。
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
一般灭菌要求
• 尽量采用压力蒸汽、EO和干热。 • 移植物和进入体内物品必须采用压力蒸汽、
EO和电离辐射。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 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 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 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 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 行消毒或灭菌。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 后消毒。
浸泡30min以上 • 喷洒法 :一般表面1000mg/L(500),30min以
上(仅30),肝炎和结核:2000mg/L(1000), 60min以上(仅60) • 干粉消毒法:排泄物,10000mg/L(1/5),搅拌, 2-6h.
碘伏 • 中效,低毒,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好 • 细菌繁殖体:有效碘 500mg/L,浸泡30min • 外科洗手:有效碘2500-5000mg/L, 擦拭3min • 手术和注射部位 有效碘2500-5000mg/L,擦拭2遍,
消毒灭菌分四个作用水平
1、灭菌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达到灭菌保证水平。方法有热力、电离辐 射、微波、等离子、甲醛、戊二醛、环氧 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2、高水平消毒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 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能杀 灭一切细菌繁殖体 包括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方法有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 、含氯、二氧化氯、二溴海因 、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含溴、臭氧和复配的消毒剂 。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 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 使用。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课件
(2)照射1分钟(紫外线照射后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 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 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判断照射强度。紫外线化 学指示卡主要用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以检验 紫外线灯是否符合要求。此指示卡是根据紫外线光敏
2.紫外线照度计必须在计量部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3.紫外线照度仪至少1年标定1次。
CHENLI
49
紫外线灯强度结果判断标准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 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90uW/cm2为合格; 使用中(旧)紫外线灯辐照度值≥70uW/cm2为合格 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度值≥180uW/cm2为合格
CHENLI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对象: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其抗力 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真菌孢子>细菌芽胞>细菌繁殖 体;生物数量越多,需要产生相同致死作用的紫外线照 射剂量也越大。
2.环境:微生物附着在悬浮的灰尘粒子中比在气溶胶 中对紫外线有更大的抗力。
.
CHENLI
50
化学指示物监测
紫外线化学指示卡主要用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 ,以检验紫外线灯是否符合要求。此指示卡是根据紫 外线光敏涂料可随照射强度呈相应色变的原理研制而 成。
CHENLI
51
化学指示物监测方法
(1)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化学指示卡置紫外线 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有图案一面朝上。
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 采样频率:一般院感重点部门每月一次,发现院感
流行趋势时,随时(及时监测)
环境要求:人员流动少 室内洁净区域
CHENLI
13
烧试管口
CHENLI
14
涂擦采样
2.紫外线照度计必须在计量部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3.紫外线照度仪至少1年标定1次。
CHENLI
49
紫外线灯强度结果判断标准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 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90uW/cm2为合格; 使用中(旧)紫外线灯辐照度值≥70uW/cm2为合格 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度值≥180uW/cm2为合格
CHENLI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对象: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其抗力 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真菌孢子>细菌芽胞>细菌繁殖 体;生物数量越多,需要产生相同致死作用的紫外线照 射剂量也越大。
2.环境:微生物附着在悬浮的灰尘粒子中比在气溶胶 中对紫外线有更大的抗力。
.
CHENLI
50
化学指示物监测
紫外线化学指示卡主要用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 ,以检验紫外线灯是否符合要求。此指示卡是根据紫 外线光敏涂料可随照射强度呈相应色变的原理研制而 成。
CHENLI
51
化学指示物监测方法
(1)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化学指示卡置紫外线 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有图案一面朝上。
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 采样频率:一般院感重点部门每月一次,发现院感
流行趋势时,随时(及时监测)
环境要求:人员流动少 室内洁净区域
CHENLI
13
烧试管口
CHENLI
14
涂擦采样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PPT课件
1、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6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监测 2、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 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 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18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Ⅲ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7点
19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4点
20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2点
21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科室
空气标准
时间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 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 房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 护病房,新生儿室等
Ⅳ 准洁净手术室 5个/30min- ¢90皿(175个/立方
5
米)
10000级
10000级
300000级 23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4.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 采样。
母婴同室空气采样
24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5.监测频次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 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22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 浓度
表面积最大 染菌密度( 个/c㎡)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6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监测 2、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 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 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18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Ⅲ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7点
19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4点
20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2点
21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科室
空气标准
时间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 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 房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 护病房,新生儿室等
Ⅳ 准洁净手术室 5个/30min- ¢90皿(175个/立方
5
米)
10000级
10000级
300000级 23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4.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 采样。
母婴同室空气采样
24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5.监测频次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 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22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 浓度
表面积最大 染菌密度( 个/c㎡)
消毒灭菌技术及效果监测(共26张PPT)
灭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本卷须知
1、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 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最好把灭菌包带 回在百级实验室翻开。应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2、应采有效期内的样品〔高压灭菌: 一般是两周;还氧乙烷:两年〕
6、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监测方法:
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 生物监测 2、常用灭菌器种类 压力蒸汽灭菌器 环氧乙烷灭菌器 3、生物指示物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压力蒸汽灭菌器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环氧乙烷灭菌器
7、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
生物指示菌片布放方法〔?消毒技术标准? 〕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
门把手等不规那么物体外表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物体外表消毒效果监测
3、检测方法:
〔1〕细菌总数检测:检测方法按?消毒技术标准?3.17.6. 3〔1〕执行。小型物体外表的结果计算,用cfu/件。
〔2〕致病菌检测:检测方法按?消毒技术标准原那么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 为消毒合格。
4、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标准值≤100cfu/ml,无菌器械保 存液细菌菌落总数标准值是不得检出。
5、致病菌检测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 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5、灭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 期内采样。
2、采样方法:按?消毒技术标准原那么 执行
3、结果判定:阳性对照在24小时内应有 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 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 显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判为灭菌合 格;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 浑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 法复试2次,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
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ppt
环境 范围 类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a
CFU/皿
CFU/ m³
Ⅰ类 洁净手术部 环境 其他洁净场所
符合GB50333要求 ≤4.0(30min)b
≤150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导管室、 ≤4.0(15min) 环境 新生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烧伤病房、ICU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
➢ 必须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进行 生物和化学的监测。
➢ 使用中的消毒剂国家卫生标准:皮肤黏膜消毒液细 菌菌落总数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细 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三、消毒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要求
应该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 含氯消毒剂:应该每日监测浓度,并做好记录;消毒剂使用
3.17. 15 原则执行)检测致病菌(金葡、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消毒液染菌量( cfu/ml)=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50
三、消毒剂的监测
生物监测
检测方法:
B、倾注法:
➢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ml,加入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 样管中混匀;
➢ 分别取0.5ml放入2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48℃ 的营养琼脂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
❖ 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 对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
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 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 是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的基础。 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证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的重要措 施。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腔镜监测方法
质控标准: 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 20 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应无菌生长 计算方法 消毒后腔镜细菌菌落总数(cfu/件) = 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医院环境监测的目的
为啥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 监测是评价消毒效果的手段。 评价: 1. 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工艺监测) 2. 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3.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 4. 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注意事项 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min 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80%,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有灰尘、油污等随时擦拭。
环境卫生学监测范围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灭菌后物品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
医院空气消毒与监测
空气净化方法
1
通风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
空气洁净技术
6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4
紫外线消毒
5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7
化学消毒法
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2
4
7(3+4)
Ⅳ
准洁净 手术室
300000级
5
5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 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 取100cm2
质控标准: 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 20 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应无菌生长 计算方法 消毒后腔镜细菌菌落总数(cfu/件) = 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医院环境监测的目的
为啥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 监测是评价消毒效果的手段。 评价: 1. 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工艺监测) 2. 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3.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 4. 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注意事项 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min 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80%,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有灰尘、油污等随时擦拭。
环境卫生学监测范围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灭菌后物品
使用中的消毒剂及灭菌剂
医院空气消毒与监测
空气净化方法
1
通风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
空气洁净技术
6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4
紫外线消毒
5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7
化学消毒法
通风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2
4
7(3+4)
Ⅳ
准洁净 手术室
300000级
5
5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 取全部表面 被采面积≥100cm2, 取100cm2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的PPT课件
编辑版ppt
15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
用无菌吸管吸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 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 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 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 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 X 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编辑版ppt
11
2、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
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 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 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 外线灯下垂直距离lm的中 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 荐使用的距离处测定,待 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 为该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
编辑版ppt
12
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
编辑版ppt
32
8、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缓冲液,采 内镜的内腔面,由内镜活检口入口注入缓冲液, 由活检口出口收集缓冲液
监测方法: 活菌计数:取0.5ml收集的缓冲液,加入直径
9cm无菌平皿,倒入溶化的45~48℃ 的营养琼 脂15~18ml,待凝固,37℃ 培养48h后计算细 菌总数 结果:(消毒内镜标准:细菌总数<20cfu/件) 无菌内镜:无菌生长)
编辑版ppt
34
10、致病菌的检测
当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时,或怀疑医院 感染与某致病菌有关时,致病菌的检测 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菌的检测。 检测方法参考相关标准。
编辑版ppt
35
2015年8-12月份的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 卫生学的监测内容由各科室感控员完成。 时间定在每月20号以后的第一周。各科 室采样的内容已发到以下邮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 监测技术
1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2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
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
根据排放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可分为: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6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包括: A、物理监测 B、化学监测 C、生物监测
7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A、物理监测(程序监测) 按照经过试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 有关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灭菌是 否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
20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C、生物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器: 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每周进行一次(指示菌株采用耐 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大修后的灭菌器应进行物理监测、 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 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 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 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试验并重 复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8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必须每锅进行)
①物品的包装体积、重量:
下排气式:≤30cm×30cm×25cm 预真空: ≤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不超过5kg 快速蒸汽:一般无包装
9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
②排气情况:
22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必须进行: A、 日常监测 B、 化学监测 C、 生物监测
操作方法:将专门的B-D试验纸,放入自制测试包或专用的 一次性B-D试验包的中间,将B-D试验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 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的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 物任何物品,134℃,3.5--4分钟后,取出B-D试验纸观察颜 色变化。
B-D试验结果判定:包内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B-D试验 通过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灭菌器可以使用,反之,变色不 均则说明灭菌器有冷空气残留, B-D试验失败,可重复一次 B-D试验。直至通过B-D试验后该灭菌器方可使用。
要求:指示胶带每包外必贴; 指示卡每包包内必放。
14
包内:化学指示卡
结果判断: 打开灭菌包,指示剂由米色变成黑色,表示 达到灭菌条件
15灭菌包的外包装× Nhomakorabea√
√
16
17
注意事项:
包外化学指示胶带 ,根据变色情况,只 能代表物品是否已经灭菌 ,仅仅起到一 个鉴别作用,不能代表灭菌是否彻底。
包内化学指示卡,可以准确反映灭菌的 时间、温度和饱和蒸汽的综合变化,用 以鉴定每一个包裹内部的情况,指示剂 与对照色块颜色相符,表示灭菌彻底。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
③物品的装放: 预真空: 装载量不得>柜室容积的90 %;
装载量不得<柜室容积的10 %。 脉动真空:装载量不得<柜室容积的5 %。
(以防止“小装量效应”,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 )
13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包括:①包内指示卡(121℃、132℃) ②包外指示胶带
测试方法:将至少一个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放于一标准测试包中心部位。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及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测试包均置于灭菌柜内排 气口上方。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测试包侧放于灭菌器最难灭菌部位。经 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将灭菌试验样品送至实验室。取出生物指示菌片, 将安培折断或挤破,让管内培养基和菌片融为一体,与1支对照管一起 置于56℃培养器内,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变化。
预真空、脉 动真空
205.8kpa (2.1kg/cm2)
132 ℃
4min
注意:首次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36 ℃
11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
③物品的装放: 大包上层、小包下层 织物上层、金属下层 物品竖放不能贴靠柜壁
下排气:装量不超过柜室内容量80%
12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21
标准测试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测试标准包备有平纹长袖手术衣3 件,小手术巾4块,中手术巾2块,大毛巾1块,10*10cm8层纱布敷料30 块,包裹成25*30*30cm大小;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标准测试 包备有16条全棉手术巾,每条41*66cm,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 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包裹成23*23*15cm大小。
18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B-D试验(空锅试验),需每日一次 对于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 每日空锅做B-D试验。 目的:
检测灭菌器内空气排除效果
19
B-D试验
B-D试验包的准备:由100%脱脂纯棉布折叠成长30*25*25 (cm)大小的布包裹,测试包的质量为4kg或用一次性B-D试 验包。
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4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内容
热力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软式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空气、物体表
面、工作人员手
5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分类: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 压 力 每次灭菌应做详细记录, 包括:每锅锅号、压力、温度、时间、 灭菌
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
10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所需压力、温度、灭菌时间
灭菌器名称
压力
温度 维持灭菌时间
下排气
102.9kpa (1.05kg/cm2)
121 ℃
20-30 min
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 段。 是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的基础。
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证医院消毒灭菌 质量的重要措施。
3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遵循原则: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 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 有熟练的检验技能;
1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2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
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
根据排放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可分为: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6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包括: A、物理监测 B、化学监测 C、生物监测
7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A、物理监测(程序监测) 按照经过试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 有关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灭菌是 否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
20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C、生物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器: 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每周进行一次(指示菌株采用耐 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大修后的灭菌器应进行物理监测、 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 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 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 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试验并重 复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8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必须每锅进行)
①物品的包装体积、重量:
下排气式:≤30cm×30cm×25cm 预真空: ≤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不超过5kg 快速蒸汽:一般无包装
9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
②排气情况:
22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必须进行: A、 日常监测 B、 化学监测 C、 生物监测
操作方法:将专门的B-D试验纸,放入自制测试包或专用的 一次性B-D试验包的中间,将B-D试验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 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的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 物任何物品,134℃,3.5--4分钟后,取出B-D试验纸观察颜 色变化。
B-D试验结果判定:包内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B-D试验 通过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灭菌器可以使用,反之,变色不 均则说明灭菌器有冷空气残留, B-D试验失败,可重复一次 B-D试验。直至通过B-D试验后该灭菌器方可使用。
要求:指示胶带每包外必贴; 指示卡每包包内必放。
14
包内:化学指示卡
结果判断: 打开灭菌包,指示剂由米色变成黑色,表示 达到灭菌条件
15灭菌包的外包装× Nhomakorabea√
√
16
17
注意事项:
包外化学指示胶带 ,根据变色情况,只 能代表物品是否已经灭菌 ,仅仅起到一 个鉴别作用,不能代表灭菌是否彻底。
包内化学指示卡,可以准确反映灭菌的 时间、温度和饱和蒸汽的综合变化,用 以鉴定每一个包裹内部的情况,指示剂 与对照色块颜色相符,表示灭菌彻底。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
③物品的装放: 预真空: 装载量不得>柜室容积的90 %;
装载量不得<柜室容积的10 %。 脉动真空:装载量不得<柜室容积的5 %。
(以防止“小装量效应”,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 )
13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包括:①包内指示卡(121℃、132℃) ②包外指示胶带
测试方法:将至少一个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放于一标准测试包中心部位。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及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测试包均置于灭菌柜内排 气口上方。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测试包侧放于灭菌器最难灭菌部位。经 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将灭菌试验样品送至实验室。取出生物指示菌片, 将安培折断或挤破,让管内培养基和菌片融为一体,与1支对照管一起 置于56℃培养器内,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变化。
预真空、脉 动真空
205.8kpa (2.1kg/cm2)
132 ℃
4min
注意:首次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36 ℃
11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
③物品的装放: 大包上层、小包下层 织物上层、金属下层 物品竖放不能贴靠柜壁
下排气:装量不超过柜室内容量80%
12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21
标准测试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测试标准包备有平纹长袖手术衣3 件,小手术巾4块,中手术巾2块,大毛巾1块,10*10cm8层纱布敷料30 块,包裹成25*30*30cm大小;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标准测试 包备有16条全棉手术巾,每条41*66cm,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 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包裹成23*23*15cm大小。
18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B-D试验(空锅试验),需每日一次 对于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 每日空锅做B-D试验。 目的:
检测灭菌器内空气排除效果
19
B-D试验
B-D试验包的准备:由100%脱脂纯棉布折叠成长30*25*25 (cm)大小的布包裹,测试包的质量为4kg或用一次性B-D试 验包。
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4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内容
热力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软式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空气、物体表
面、工作人员手
5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分类: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 压 力 每次灭菌应做详细记录, 包括:每锅锅号、压力、温度、时间、 灭菌
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
10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所需压力、温度、灭菌时间
灭菌器名称
压力
温度 维持灭菌时间
下排气
102.9kpa (1.05kg/cm2)
121 ℃
20-30 min
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 段。 是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的基础。
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证医院消毒灭菌 质量的重要措施。
3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遵循原则: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 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 有熟练的检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