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藻 赤潮藻毒素中毒机理及症状研究

合集下载

赤潮是什么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赤潮是什么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赤潮是什么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展开全文赤潮在国际上把它称为“有害藻华”,因为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

赤潮是什么赤潮是海区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发生赤潮时海水通常会出现红色、褐色、粉红色、绿色等颜色,俗称这种水为“铁锈水”、“臭水”、“牛粪水”等。

赤潮如同地震、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古来有之,国内外早有记载。

它形成的机理复杂,是水文、气象、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诱发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东海原甲藻、夜光藻、米氏凯伦藻及中肋骨条藻等。

赤潮又分为无毒赤潮和有毒赤潮。

无毒赤潮一般是无害的,许多港湾著名的“蓝眼泪”景观,其实就是由一种夜光藻产生的赤潮。

而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够生泌麻痹性贝毒、下痢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毒素,人类一旦食用就易引起中毒反应。

此次,在泉州、漳州海域发现的赤潮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为福建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

它具有以下特征:(1)细胞裸露或具薄胞壁,,一般为16-32个细胞链状群体。

(2)它属于广温广盐型,生长的温度范围4℃-30℃,17-28℃快速生长,盐度范围15-35.5。

链状裸甲藻赤潮对海区其他生物有哪些危害发生赤潮的海域,赤潮生物数量异常升高,与其他生物共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导致其他物种死亡;赤潮海域水体中普遍出现高pH值、高溶解氧、高叶绿素-a等特征,夜晚又由于高密度生物的呼吸作用,水体通常又会出现缺氧状况,特别是赤潮消亡期间,死亡了的赤潮生物极易为微生物分解,从而消耗了水体中溶解氧,使水体缺氧甚至无氧,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链状裸甲藻会分泌生物麻痹性贝类毒素(简称“PSP”),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链状裸甲藻赤潮不仅危害到海洋其他生物,也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由于水体中赤潮藻种密度较高,贝类摄食了大量具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裸甲藻后,毒素在体内不断富集,消费者食用了含有贝毒的水产品后,就有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中毒。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摘要:赤潮的发生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新的赤潮藻种不断出现、有毒赤潮比例上升及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对于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防治的研究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赤潮的危害。

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如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种植水生高等植物等措施。

关键字: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1]。

赤潮及有害赤潮发生趋势概述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2],赤潮历史记载及其成因与危害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近年来,赤潮的发生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新的赤潮藻种不断出现、有毒赤潮比例上升及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对于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防治的研究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已发现的赤潮生物有330多种,其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3]。

赤潮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海洋浮游微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海洋中的4000余种浮游藻类种,约有300种能够导致赤潮,其中70多种能够产生毒素。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有148种,其中43种曾引发过赤潮。

1.赤潮的成因l、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陆源污染物质排人海洋,海洋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海水中大量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赤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5]。

铁、锰螯合剂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藻类急剧增殖。

夏天,你必须要知道的海鲜“贝毒”

夏天,你必须要知道的海鲜“贝毒”

夏天,你必须要知道的海鲜“贝毒55文/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王兴国你知道吗,在夏天有些原本肥美的海鲜却可能携带毒素,运气 不好的话会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

随便搜一下,你会看到很多此类 报道。

中毒者可能会以为是海鲜不新鲜,变质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那些海鲜简直太新鲜了,刚打捞上来就吃还导致中毒,这么诡异 是因为什么呢?祸根要从赤潮幵始追溯。

赤潮是指一些海洋浮游 植物和其他微生物在水体中过度繁殖,并让海水变色 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也可以看成一种环境污染现象。

在造成赤潮的生物大军中,有一些藻类,比如硅藻 和甲藻中的某些成员,非常活跃,属于捣蛋分子,会分 泌毒素用于捕食或抵御被捕食,帮助其自身更好地生存。

另外,在赤潮严重、藻类太多而可用营养不足时, 某些藻类就会变成捣蛋分子,合成大量毒素,以利自身。

总之,赤潮带来的藻类毒素诡异多变,时有时无, 时多时少。

然后是无辜的以这些藻类为食的海鲜们,贝类滤 食有毒的赤潮藻类,让毒素在体内积累、代谢。

如果贝类还没来得及把这些藻类毒素代谢掉,就被打捞上来成为餐桌美味,那么食客就会不明真相地中毒。

大多 数藻类毒素对贝类的毒性不大或不明,但对人类的毒性很大,轻松导致食物中毒。

如此说来,“贝毒”的罪魁 祸首其实不是贝类,而是赤潮藻类,“贝毒”其实是“藻毒”。

不单贝类,有些鱼类也能成为“藻毒”的运输者, 并引起食物中毒。

藻类毒素种类很多,毒性各异,有的主要导致腹记忆缺失。

这些症状类型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中毒 并追查元凶确认的。

比如1976年曰本东北部爆发以腹泻为主要症 状的贝类中毒,研究发现导致本次事件的是鳍藻毒素,后来又在其他海洋生物体中发现结构与之类似 的毒素。

1987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爆发了一次贝毒中毒事件,100多人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记忆 力丧失、失去方向感等,还有3人死亡。

1989年才追査到罪魁祸首——软骨藻酸,来自一种叫“多列拟菱形藻”的海藻。

研究最早、知名度最高的贝毒是石房蛤毒素,最 初从阿拉斯加蛤中分离出来,后来发现某些甲藻类能生产该种毒素或其类似物。

赤潮是什么赤潮成因原理 (1)

赤潮是什么赤潮成因原理 (1)

赤潮是什么_赤潮成因原理导语:赤潮(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赤潮是什么_赤潮成因原理基本介绍“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赤潮的危害,日本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何建宗教授:南中国海赤潮与有害藻华

何建宗教授:南中国海赤潮与有害藻华
Of the various group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dinoflagellates (Dinophyceae) are most responsible. Sometimes, may also be caused by massive growth of diatoms (Bacillariophyceae) or micro-flagellates and zooplankton (e.g. Mesodinium rubrum)
赤潮并不是近年才有,古代已有广泛记载 。 Red tide is only a harm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ere were numerous historic records on red tides
人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记载了有关赤潮的发生,据《旧约圣经》 “出埃及记”七章20-21节中的描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时,上帝赐下十灾,第一灾称为“水变血”。“(埃及)河里的 水就都变了血,河里的鱼死了,河水发臭了,埃及人也不能喝 这河的水了……”。经专家鉴定,符合了赤潮的定义。
南中国海赤潮研究与有害藻华治理方案
Assessment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Red Tides) in South China Sea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Algal Blooms
何建宗教授 香港公开大学 环境学系主任、 Professor K. C. Ho Environmental Studies Programme,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gres s ion: Red Tide Incidents vs N -Loading

赤潮藻毒素的性质和检测技术的研究

赤潮藻毒素的性质和检测技术的研究
认知 。
关键 词 ;藻毒素 ;基本 性质 ;作 用机理 ; 中毒现 象;检 测技 术
中图 分类号 :Q 9 4 9 .2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1 6 0 2( 2 0 1 7 )0 2 0— 0 1 3 8 藻毒 素是 由海洋 微藻 产生 的一类 生 物 活性 物质 的 总称 。海 洋 中 的贝类 以单细胞 藻类 作为 食物 ,而例 如塔 玛 亚历 山大 藻 和倒 卵 形 鳍 藻 等单细 胞藻类 都是 有毒 的 ,人 类从食 用 有 毒 的贝类 或 者鱼 类 发 生 中毒的事 件 中认 识 到贝毒 素和 鱼毒 素 ,最 初 因 为认 识 不足 ,人 类 常 常 称引起 中毒 的海洋 生物 为贝 毒或 者 鱼毒 。近 年来 ,海 洋 污染 越 来
广泛 。
越 严重 ,致使 有害赤 潮频 繁爆发 ,贝 类鱼 类 等体 内的毒 索 含量 越 来 越 高 ,常 见的赤 潮藻 毒素有 :麻 痹性 贝毒 ( P a r a l y t i c s h e l l f i s h p o i s o n — i n g ,简 称 P S P) 、记 忆 缺 失 性 贝 毒 ( A m n e s i c S h e l l i f 幽P o i s o n i n g , A S P ) 、腹泻性 贝毒 ( D i a r r h e t i c s h e l l f i s h p o i s o n i n g ,D S P ) 、神 经 性 贝
通过 激活磷 酸化 反应来 实现 腹泻 。 1 .4 神 经性 贝毒 神经性 贝毒 ( n e u m  ̄ x i c s h e l f l i 8 h p o i s o n ,N S P )是 一类 不含 有 氮 的脂 溶性化 合物 ,主要是 因 贝类食 用短 裸 甲藻后 ,短 裸 甲藻毒 素 在

赤潮生物毒素中毒症状有哪些

赤潮生物毒素中毒症状有哪些

赤潮生物毒素中毒症状有哪些赤潮生物产生的贝类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健忘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

曾经在东海发生的赤潮中含有麻痹性贝毒毒素。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海洋灾害小知识是:赤潮生物毒素中毒症状有哪些?权威专家介绍,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对于轻微的毒素、重金属等,人体可以自行排解。

提醒海鲜爱好者,尽量不要经常吃、大量吃。

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救治。

科普小知识:1外来型和原发型赤潮所谓外来型赤潮是属外源性的,即赤潮并非是在原海域形成的,而是在其它水域形成后,由于外力(如风、浪、流等)的作用而被带到该海区。

这类赤潮往往来去匆匆,持续时间短暂,或者还具有“路过性”的特点,也有可能将同一起赤潮的迁移误认为是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起赤潮。

外来型赤潮最常见的是束毛藻赤潮,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平潭岛几乎年年可见,当地群众称其为“东洋水”或“东洋涨”,即指它是从东面大洋而来的。

1987年8月14~15日见于广东大亚湾的束毛藻赤潮,也应属外来型赤潮。

2原发型赤潮则是在某一海域具备了发生赤潮的各种理、化条件时,某种赤潮生物就地爆发性增殖所形成的赤潮。

此类赤潮地域性明显,通常也可持续较长时日,如果环境条件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可以反复出现。

有些海域还可发现它每天只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出现,这应视其为同一起赤潮的时间延续,而不应认为是每天发生一起赤潮。

如果赤潮生物发生更替,则又另当别论。

一般而言,在内湾所发生的赤潮,大多是属于原发型(内源性)赤潮。

水生生物中毒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水生生物中毒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西
拦 垦塑
随着水产、 的发展 ,水产养殖 的产量 断提高,但 I
养殖 密度 的增 大导致 养 殖鱼塘 的水 质不 断变 坏 ,水 生生
净 泼洒 全塘 的1 3 / ,连 用 3 天 ( ~5 根 实 际情 况 而定) ,
最后一天刖解 毒应急 解 毒,效果 著。 () 3 清晨, 藻类 浮聚集时,可用络合制 ( 毒性 小,不受p和酸性离子等影响,泼洒浓度为0 5 .毫 H . ~08 克/ t或生石灰粉泼洒在藻体上,连片3 天,叮以解 Y) ‘ j~5
殖 时大 量产 生 的神经 性 毒素和 细胞 毒 素等 ,引起 水产 动 物 中用 鳃 呼吸 的鱼 类 中毒 死亡 。
1 ,此时鱼体硫氨酶的活性最强 ( O 存用药物时…定要避 ・
开 中午 生命 最 强 的 时期 ) 当微 囊 藻 的群 体数 量达 到 。
每升水5 个时,伍体会中毒 ;当每升水达到 l0 0 O 万个
池塘 14 13 层水 ,然 后沣 入部 分新 水 ,傍晚 用藻 苔 / 或 /上

__。 学 l; 量 5。 毒 吣 6 l 一
I墨 国吾
拦 旦 旦塑 夔
茶 籽 饼 防 治 石 灰 虫 的 探 讨
石灰虫 ( 有孔 虫C l a ia 是海罩常见 的一 种软体 a cr n ) 一
防治方法:() 1定期 向池塘中投放铵类化肥( :有 如 机肥料) ,发病初期立即加注新水,排除…些老水。 () H 左右 、水温2  ̄左右时,可以泼洒铵盐 2 在p 为8 0 C
类 药物 ( 毒 净) 泼 洒尿 素 ( 病 或 浓度 为 1毫 克/ 十 ,使 水 2 丁)
促进水体营养物质的 良性循环。 () 4存一些条件允许的情 况 F 町适量放入莫桑比 , 克罗非龟和尼罗罗非鱼 ,利用其能够吞食消化微囊藻,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3赤潮的防治
赤潮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全球性海 洋生态灾害,其发生机制、监测预防、治理技术等一直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赤潮的发生机制尚未清 楚,治理赤潮灾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策略。目前治理技术大都处于理论或实验室阶段,且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3. 1赤潮治理技术赤潮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12泊$
清液) $ "
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7期
-67 -
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可见,赤潮的发生会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处制 约的动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2: $
1.2赤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赤潮灾害不仅打破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 巨大的影响。 1.2. 1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安全一些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会直接导 致海洋动物死亡,但是这些赤潮生物被海洋动物摄取 后,经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毒素通常称为“贝毒”。 迄今为止,从赤潮生物中已分离出200多种毒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 神经性贝类毒素以及西加鱼毒素等[z $随着人们对 赤潮毒素的日益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毒素被发现, 如米氏凯伦藻等能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或细胞毒性的 物质,接触后会损伤鱼鳃组织[5+ $
属于细胞质遗传
8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抱子传递给后代来自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
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解析:放线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抱子丝的不均等缢

赤潮

赤潮

赤潮成因、危害以及防治综述姓名王美雪专业水产养殖授课教师安鑫龙2015年10月28日1 引言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因为一般称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为藻华,所以赤潮也被称作有害藻华(HAB)。

赤潮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也是一种人为因素引起的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

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

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

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1-2]。

2 赤潮的成因富营养化和赤潮是海洋出现的生态异常现象,它多发生于有机污染严重、水交换不良的内海和港湾或排污河口近岸水域。

由于其发生和发展对海洋生态平衡、水资源危害很大,因此引起了海洋环境界的关注,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

渤海湾为一半封闭性内海,是许多经济类鱼虾产卵和索饵场,在渤海渔业上占有重要位置。

但是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动物的排泄、残饵的腐化分解及水流状况的不佳,导致了养殖水体中营养盐的不断积累,严重威胁到近海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日益严重[3-5],使渤海近海海域出现了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现象,营养盐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氨氮、硝氮和活性磷,其中氨氮在动物养殖水体中含量较高,而硝氮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且极易被藻类和植物利用,水体中硝氮含量较高时,很容易促使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域污染,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磷含量高时,固氮微生物会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氮含量上升。

富营养化会导致细菌分解有机物的同时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分解所产生的营养盐加上输入的营养盐很容易就会引发赤潮。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值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6]。

藻类毒素与健康

藻类毒素与健康

②机制: 机制: a.通过激发磷酸化控制大肠细胞内钠的分泌而引起腹 a.通过激发磷酸化控制大肠细胞内钠的分泌而引起腹 泻。 b.通过抑制PP1和PP2A使蛋白激酶 激活, 通过抑制PP1 使蛋白激酶C b.通过抑制PP1和PP2A使蛋白激酶C激活,导致细胞增 而且可逆转由癌基因介导的细胞转化, 殖,而且可逆转由癌基因介导的细胞转化,根据转化作 用物或细胞类型的不同,可以起到促癌或抑癌的作用。 用物或细胞类型的不同,可以起到促癌或抑癌的作用。 ③临床表现 潜伏期:30分钟至数小时 分钟至数小时。 潜伏期:30分钟至数小时。 特点:腹泻、恶心、腹痛、寒颤, 特点:腹泻、恶心、腹痛、寒颤,长期食用可引起 消化系统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4)食用安全浓度 20μg/100g软组织 软组织。 20μg/100g软组织。 3.记忆缺失性贝毒 记忆缺失性贝毒( 3.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c shellfish ASP) poisoninig, ASP)
① MCYST可明显提高SHE细胞微核率的形成,并呈 MCYST可明显提高SHE细胞微核率的形成, 可明显提高SHE细胞微核率的形成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② 不仅具有促癌性还具有致癌性 (4)胚胎及发育毒性 与胚胎死亡率发育畸形率呈剂量—反应关系。 与胚胎死亡率发育畸形率呈剂量—反应关系。 (5)其他毒性 ① 抑制免疫功能 ② 损伤神经系统 ③ 影响心功能 三、研究方向 1.找有效生物标志物 1.找有效生物标志物 2.中毒机制 2.中毒机制 3.防治手段 3.防治手段 (1)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游客在太湖内的蠡湖观赏落日景观
游客们在太湖鼋头渚景区游览




太湖边部分水域积聚了大量的蓝藻
美丽太湖远比GDP增长重要 增长重要 美丽太湖远比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2008年6月第26卷第2期海洋学研究JOURNALOFMARINESCIENCESJune,2008Vol.26No.2文章编号:1001-909X(2008)02-0089-09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杜伟,陆斗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摘要: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藻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为80种左右。

现已知道的赤潮藻主要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度和溶血性毒素,前5种毒素的结构已经基本得到证实。

有毒赤潮藻的毒素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人类误食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

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探针)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对有毒赤潮藻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和神经受体结合、免疫学检测技术对赤潮藻毒素进行检测。

关键词:有毒赤潮藻;赤潮藻毒素;检测中图分类号:Q948.1文献标识码:A0引言赤潮(RedTides)或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s)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洋生物特别是单细胞藻类迅速增殖或者积聚而产生的一种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1]。

研究表明,赤潮已经对海洋环境、天然海洋生物资源、近海增养殖业、近海旅游业等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其中有毒赤潮藻的影响尤为严重。

有毒赤潮藻通过食物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生态灾害和重大海洋环境问题,而且威胁到海洋食品安全,人类食用了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

与全球赤潮发生趋势一样,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一直呈上升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在东海连年发生大规模赤潮,有毒赤潮记录大幅上升[2—4]。

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近年来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今后赤潮的监测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赤潮藻毒素对贝类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赤潮藻毒素对贝类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赤潮藻毒素对贝类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在贝类养殖产业中,赤潮藻毒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

赤潮是指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密度迅速增加,导致水体呈现赤红色,同时产生大量毒素。

赤潮对贝类生产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影响一:贝类死亡率升高赤潮藻毒素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对贝类产生影响。

贝类在吞食受赤潮污染的浮游生物时,会摄入赤潮藻毒素,从而导致中毒。

其中一种赤潮藻毒素常见于贝类中,即贝毒素,它可以阻碍神经肌肉传递,导致贝类麻痹。

贝毒素在小剂量时可以导致贝类群体中的部分个体死亡,大剂量时则会导致全体贝类死亡。

因此,赤潮藻毒素是造成贝类死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影响二:贝类品质下降赤潮藻毒素所造成的贝类死亡可以导致贝类的产量减少,同时,贝毒素的摄入也会影响贝类的品质。

贝毒素一旦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无论是通过饮用还是食用污染的贝类,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贝毒素被列为一种有毒有害的食品污染物质。

影响三:对养殖业产生经济影响受赤潮藻毒素污染的贝类,一旦被鉴定出贝毒素超标,就不能流通到市场上。

这对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在某些地区,贝类养殖甚至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因此,赤潮所造成的影响不能忽视。

除了不能流通到市场,受赤潮影响的贝类也会对养殖业造成损失,并影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预防贝类受赤潮藻毒素影响针对赤潮藻毒素对贝类生产和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影响,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针对贝类受赤潮藻毒素影响的预防措施:1. 定期检测水体养殖贝类之前,应定期对养殖环境中的水体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赤潮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可能产生的影响。

2. 控制养殖密度贝类的密度过高容易导致贝类的感染率升高。

因此,控制养殖密度是必要的。

同时,定期清理养殖池也是防止投喂过量导致贝类中毒的一种方法。

3. 选择种类不易受赤潮影响的贝类不同种类的贝类对赤潮的耐受性不同。

因此,在养殖贝类之前进行种类选择,选用耐受力强的品种,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赤潮藻毒素对产业的影响。

浅议赤潮

浅议赤潮

浅议赤潮摘要: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本文将从赤潮的形成原因,危害,发生过程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赤潮藻毒素生物防治一、赤潮简介(一)赤潮定义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二)赤潮分类根据赤潮藻有无毒性,可将赤潮分为三大类。

1.无毒的赤潮这类赤潮一般是无害的,不会引起海产养殖的大问题,只是由于赤潮藻的数量过高,当它们死亡分解时会造成海水缺氧,致使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死亡。

如在我国发生较普遍的夜光藻赤潮就是这一类。

2.有毒的赤潮这类赤潮藻通过食物链造成人类肠胃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毒。

这类赤潮藻的某些种类可产生危害严重的神经性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应引起人们注意。

3.对人无毒,但对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有害的赤潮这类赤潮藻主要是对鱼鳃等发生堵塞或机械伤害作用。

98年在香港、广东南部海域发生的大规模赤潮均属于这一类。

(三)赤潮的发生过程赤潮的长消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理、化和生物控制因素如下。

起始阶段海域内具有一定数量的赤潮生物种(包括营养体或胞囊)。

并且,此时的水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基本适宜于某种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发展阶段亦称为赤潮的形成阶段。

当海域内的某种赤潮生物种群有了一定个体数量时,且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等外环境达到该赤潮生物生长、增殖的最适范围,赤潮生物即可进入指数增殖期,就有可能较快地发展成赤潮。

维持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水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各种营养盐的富有程度,以及当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补充的速率和补充量。

如果这阶段海区风平浪静,水体铅直混合与水平混合较差,水团相对稳定,且营养盐等又能及时得到必要的补充,赤潮就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反之,若遇台风、阴雨,水体稳定性差或因营养盐被消耗殆尽,又未能得到及时补充,那么,赤潮现象就可能很快消失。

DSP等赤潮藻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DSP等赤潮藻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DSP等赤潮藻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机制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赤潮是一种常见的海洋藻类现象,其中存在的一些藻类中会产生毒素,称为赤潮毒素(HABs)。

这些毒素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海产品的安全性很重要,但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着影响。

在这些毒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腙类毒素(DSP)和孔雀石绿毒素(MC)。

DSP和MC毒素有着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造成了死亡和损伤,甚至对人类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深对赤潮毒素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对于生物细胞的毒性和细胞毒理学机制。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研究计划基于动物细胞系模型,探究DSP和MC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利用不同浓度的DSP和MC毒素处理哺乳类细胞系,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细胞形态和存活率的变化。

2.通过流式细胞仪或其他相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坏死、细胞周期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

3.通过Western blotting、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

4.利用细胞生化技术和药理学手段,探究DSP和MC毒素对于细胞基本代谢、细胞间通讯等生物学过程的干扰和调节机制,以及可能的抗毒性相关机制。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DSP和MC毒素对于哺乳类细
胞的毒性效应和机制,并探究其可能的毒理学机制和对细胞的影响途径,为进一步探究赤潮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和应对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了解赤潮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教案

了解赤潮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教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赤潮这个词可能比较生僻,但实际上它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由于海洋中蓝绿细菌、硅藻、甲藻等海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水体异常现象,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赤潮的危害,以教育大家了解赤潮并防范赤潮的危害。

一、赤潮带来的危害1.毒素污染:当海藻开始过度繁衍而形成赤潮时,它们会分泌毒素,这些毒素会引起海洋活动物、鱼类和人类中毒,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人员死亡。

并且赤潮毒素会沉积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迁移并污染食物和环境,这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都是极大的威胁。

2.海洋生态失衡:赤潮会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在赤潮期间,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会大量死亡,这会导致海洋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海洋中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損害水產業:赤潮对水产业的对冲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赤潮期间,水产养殖的鱼虾会因为毒素而大量死亡,从而造成水产业的重大损失。

其次是赤潮毒素会污染海洋环境和水产,从而使得产品难以出售,制约水产业发展。

4.损害人类健康:赤潮毒素不仅会污染海洋环境和水产养殖业,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毒素可以通过人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而进入人体,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健康都是一个未知的威胁。

5.损害旅游业:赤潮也会对旅游业造成极大影响。

海水红色或黑色的颜色会使得游客减少,同时污染的海洋环境和海水也极大的损害了旅游业的声誉。

二、赤潮的防范措施1.精准监测:了解赤潮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时对繁殖过程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预防赤潮的首要措施之一。

2.控制化学物质的排放:赤潮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盐的过度释放,因此,要降低所排放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浓度,采用生态安全的方式进行排放,做到科学管理。

3.增加生态环境投入: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质差,因此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力。

赤潮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综述)

赤潮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综述)

赤潮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综述)
朱小兵;向军俭
【期刊名称】《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卷),期】2002(023)005
【摘要】有害赤潮及含赤潮毒素生物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食品进而对海洋生物、人、畜等构成极大的威胁和危害,甚至造成人类中毒死亡.所以,建立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减少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赤潮藻毒素的检测常规方法--生物法和化学法;新的方法有神经受体结合检测技术、细胞毒性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来检测毒素,其优点是经济、快速、高效、特异,常用竞争法免疫检测、"三明治"法检测等.
【总页数】6页(P110-115)
【作者】朱小兵;向军俭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广东,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2
【相关文献】
1.赤潮藻毒素的性质和检测技术的研究 [J], 刘玲玲
2.赤潮藻毒素种类与化学结构研究进展 [J], 柳俊秀;何培民
3.赤潮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J], 彭喜春;刘洁生;杨维东
4.赤潮藻毒素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柳俊秀;何培民
5.赤潮甲藻毒素麻痹性贝毒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J], 刘仁沿;马德毅;梁玉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杜伟;陆斗定
【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
【年(卷),期】2008(026)002
【摘要】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藻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为80种左右.现已知道的赤潮藻主要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度和溶血性毒素,前5种毒素的结构已经基本得到证实.有毒赤潮藻的毒素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人类误食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探针)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对有毒赤潮藻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和神经受体结合、免疫学检测
技术对赤潮藻毒素进行检测.
【总页数】9页(P89-97)
【作者】杜伟;陆斗定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
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
【相关文献】
1.赤潮毒素软骨藻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顾佳萍;袁涛
2.赤潮藻毒素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柳俊秀;何培民
3.可引发有毒赤潮的拟菱形藻及其对海洋生态的危害 [J], 骆开明
4.有毒赤潮的快速检测和赤潮毒性标准建立 [J], 杜宁;郑洲;缪锦来;李光友
5.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潜在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初步调查 [J], 王金辉;秦玉涛;刘材材;孙亚伟;程祥圣;徐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藻赤潮藻毒素中毒机理及症状研究
210年04期
第第3卷
第总247期
0wwgeCciw、hm、TdIO


潮赤藻毒中素毒机及理状研症究
徐凑友黄其,祥,胡华,陈彰衍旭木
莆51
[0要]近年来摘,界世地各括包国部分中梧海区赤地潮繁发生频,许多潮藻毒赤不仅素使海洋物中生毒,危害人也健类。

文章康介了绍潮赤藻毒中毒机理素症状及研,以期提究高众公知程认度。

词[】
键关赤潮;藻素毒;危害中;机毒理;症状[分类】
号l中图TQ[献标鹤1识文A
【文章编号0]7610123
[]慧,伟全、新、用氯水化消毒副产物遗毒传研性新进究展[、3刘朱张饮J国]外
医卫学生分学册,203,4071、5
灭菌能力所,它一以般与其他消毒要方联合使用。

法63庭家煮沸、煮
沸不净是工艺水,能除去它CI但H3C以保证用户安饮全水当水。

加热时被,中C1水HC增加,10时℃加特别增,快近0沸后煮剧急减少,m0后只i剩下5煮l沸3i几乎全消除。

1n/,0anr
[]文清
,鲁5刘爱林、用消水副产毒物研究进展][癌变变畸突变,07饮、J20
,118・80、558:2278
4束结
语随对着有关饮用中氯水化毒消产副研究物不断的入深,人们已从经饮水用中对人体康健产危害生微的生、物化无机学物扩展了到微量有物机的领,域努力改善饮用水的质,量证人保15
的象。


31、502
]3刘智[勇,融、痹贝性类素毒研究进带医,学06中2,06
2:3034、f414—
][芳晓融,、性泻贝类素毒研究展、进国热带学医,066:4赵计腹中20,)
017l9、5一5
[]
维,东喜春,洁生、泻性贝毒,研究现状f、洋科学,05杨5刘彭等腹海]J0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