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

龙华区第三学区王洁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图形,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乒乓球和球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意义

1、师:王老师班上开展了一次10秒颠球比赛,想知道比赛的情况吗?

课件展示:小明10秒颠球12个,小红颠了10个,但她觉得颠得太少了,于是要求又颠一次,颠了11个,又觉得少了,又颠了一次,颠了12个。

师:谁赢了?

2、展示小黑板,通过直观操作学生思考小红10秒颠球的成绩。

师:为什么要移动这个球?这里多一个,这里少一个,说明原来每一次的个数?移动这个球后呢?移动多的,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一次的个数一样多,这种方法我们称为“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师: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把这个球移到这里,每一次颠球的个数变得同样多,都是?(11个)那11表示什么?我们就称同样多的这个数11是10、11、12这3个数的?(板书:平均数)

师:11表示什么?11是10、11、12的?

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用11来表示小红的成绩?

课件展示: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师:王老师也参加了比赛,同桌讨论一下王老师的成绩是多少。

学生上台操作,课件再次展示。

提问:老师的成绩是13个,但为什么这三次颠球都没有出现13?

课件展示: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二)操作活动,深入探究

1、比一比

比赛要求:(1)每位选手对应一位记分员,比赛结束后由记分员将选手成绩汇报给老师。

(2)比赛过程中遇到球掉落的情况,可以立即从球盒中拿新球继续进行比赛。掉落的球专门由两个同学负责收集。(3)比赛时间为10秒,以老师的“开始”和“结束”口令为准。

2、第一轮比赛,选取相同人数的男生和女生。汇总学生颠球个数,分析获胜的队伍。(求总数或平均数)

3、第二轮比赛,选取不同人数的男生和女生。汇总学生颠球个数,分析获胜的队伍。(求平均数)

师:请把你们队的平均数算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怎么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小结:如何计算平均数?

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

总结:在第二轮比赛中,谁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正是因为平均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所以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三)分层练习,巩固知识

1、判断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师:用手势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2、解决问题:第一小组4人,一共做了100个。第二小组5人,一共做了110个。哪个小组成绩好些?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海口一位73岁的老爷爷看到新闻后潸然泪下。谁来劝劝这位老爷爷?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课堂总结,点拨强化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