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经典故事重点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香温席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父亲,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父亲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父亲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父亲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人们想,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一定很爱自己的国家。黄香果然没让大家失望,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在黄香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闵子骞谏父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引申: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窦燕山的教子传说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早年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向他家借粮食时,他小斗出,大斗进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

他后来怎么成了大善人呢?传说他到30岁还没有子女,大家私下说这是老天在惩罚他,窦燕山为此很着急。一天晚上,他梦到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窦燕山在客店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便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聘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他的妻子生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的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了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串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人们称之为“窦氏五龙”。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貌岸然的侍郎曾赋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孔子勤学

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