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77P)
28_新闻传播专业自考传播学概论第八章传播效果探索ppt课件
•三、有限效果论的研究视角和主要成果
•(二)劝服研究
•第二阶段
•进一步深化研究,进行了大量实验,关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诸多条件 •代表性成果
•1.信源可信度和休眠效应 •实验说明:
实验组 1
实验组 2
•信源可信度高,劝服效果好 •提出“可信性效果”概念 P226
信源 可信度高
信源 可信度低
的人,则很难被影响。
21
•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 • 1.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开创了实验控制研究的方法; • 2.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魔弹论
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三)有限效果论阶段的总结和终结 P227 • 1960年 约瑟夫·克拉伯 • 《大众传播的效果》 • 五项一般化定理 完整勾勒了有限效果论的基本框架 • 主要观点 P228 核心观点:传媒并非万能,而是在多重制约因素的互动关
再由意见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
• 强调:人际传播效力大于大众传播,信息流通过程中,人际网络影响大于媒介渠道
的作用。
14
• 三、有限效果论的研究视角和主要成果 • 2.两级传播模式的证实 P222
扩散速度 罗杰斯新事物S曲线理论
• 3.对两级传播模式的批判 P223
• 4.对两级传播模式的深化
人数
• 罗杰斯等人 的“创新扩散”理论, 补充两级传播理论 10% 70%
• 三、有限效果论的研究视角和主要成果 • (二)劝服研究 • 研究背景 •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 美国加入二战,12月8日正式向日本宣战 • 美国军事作战部开始前所未有地使用电影及其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宣传,
说服教育,鼓舞斗志,大量新兵入伍,激发作战意志和士气。 • 霍夫兰等人接受重任,开始传播史上著名的“劝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二、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内向传播”、“传受者”概念。
第二章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
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
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
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
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1)文化水平(2)社会地位(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西方心理史——认知心理学(共180张PPT)
心理 (二)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联系
学史
认知心理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比较 接近。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思维等问题进 行了大量研究,强调完形的组织、结构等原 则,认为思维是“情境的改组”或整个问题 情境的“顿悟”。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产 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认知心理学的有些概念 明显带有格式塔的内涵,如主观轮廓、模式 识别、心理图式等。
经验主义强调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 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这种观点动摇了神学权威和形而上学的思 辨主义,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近代西方心 理学也正是在经验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的 指导下,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第19页,共180页。
心理 学史
行为主义带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在科学观 和方法论方面严格地贯彻了经验主义以及经验 主义的现代形式——实证主义原则。
心理 学史
逻辑实证主义: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 ,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 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 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 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
第24页,共180页。
心理 学史
理性主义在纠正和否定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和 还原论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16页,共180页。
心理 学史
到了18和19世纪,哲学、生理学、数学、物 理学等领域的研究逐渐淡化了人性的神秘感 ,人逐渐沦为“机器”和“动物”,也成为 了可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的对象,于是实 验心理学体系逐渐形成,认知心理学就是这 种实现心理学体系中的一部分、一个阶段或 一次综合。
第17页,共180页。
第一节 思想渊源与历史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联结主义的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认知心理与大众传播
3.空白 空白(卡壳、思维短路)是指我们拼命回忆某些重要信息 时出现的记忆阻滞现象。 碰到熟人,突然叫不出它的名字,怎么想也不行。 突然想不起自己的眼镜或钥匙放在哪里? 话说到一半,突然被干扰,再也接不上。
对20岁、40岁和70岁的人做实验表明:空白通常发生在 物品名称(包括人名)和抽象词汇。 另外的实验:给两组人看照片,一组是照片和名字,另
……他的绰号……叫作‘小毛驴’,他叫啥来着?”
这种现象又被叫做“TOT”(话到嘴边,on the top of the tongue),在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
案例:一位41岁(1988)意大利五金店工人LS骑马损伤了
大脑,左侧大脑半球额叶和颞叶部分损伤。
后来病愈后他一切正常,认知、语言、表达等等都没有问题 ,但是LS无法叫出专有名称,而叫出普通名称却没有困难。 给他出示50个普通的物品(五金),他能叫出所有名称; 给他出示25个名人的照片,他只能叫出其中2个;
、衣着等。结果只有很少人觉察到部分变化。
列文和西蒙斯作了一个出名的“抬门试验”。在大学校园 里,研究人员在何人交流时,迎面过来两个人抬着一扇门,门 后有另外一个研究人员,当门从谈话这中间走过时,两个研究 人员立刻交换。遗憾的是,十五个被试中只有七个人觉察出来 。 中老年人在抬门试验中,更容易被迷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然而,让他把照片和名字配对时,他又能准确地完成。
可见,专有名称并未从大脑中消失,大脑损伤干扰了专有名 称的提取。
4.错认
错认包括:把虚幻的东西会以为是真实的,或者把朋友告 诉你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记成你确实在报纸上看到的真实报道
。
阿诺德博士报告了一个病例,一个名叫路易斯的病人第 一次见到他就坚持说:“你认识我,医生。去年的同一天的同 一时间,在同样的房间,你给我看过病,你还问了我相同问题
传播心理学
4、什么是榜样?怎样理解榜样的力量? 什么是榜样?怎样理解榜样的力量?
榜样又可称为示范者, 榜样又可称为示范者,是指可被观察学习 的对象。既指人的行为,也包括社会事件, 的对象。既指人的行为,也包括社会事件,观 风气等。榜样有正负之分。 念,风气等。榜样有正负之分。好的榜样可以 重塑灵魂, 重塑灵魂,坏的榜样会毁掉人生 榜样” 榜样的力量在于行为 . “榜样”是通过其言 榜样 语和行为来体现的。 语和行为来体现的。行为的劝服力大于口头的 说教,不仅对儿童,就是对成人也如此, 说教,不仅对儿童,就是对成人也如此,所以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就是对群众无声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在于可以迁移
6、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是什么?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是什么?
观念性 主观性 能动性
7、构成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的三个要素---构成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的三个要素---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各自的作用、相互的关系、 各自的作用、相互的关系、对传受者心理的 影响
媒介实体:以物质形态出现的媒介工具, ① 媒介实体:以物质形态出现的媒介工具,属于 硬件。 硬件。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 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2、什么是学习的延迟性 ?
所谓的“学习的延迟性” 所谓的“学习的延迟性” 是指人们经观察学习后 所形成的新的行为模式并不是立即外显出来, 所形成的新的行为模式并不是立即外显出来,而 是需要延迟到适当的时机才将之外化。 是需要延迟到适当的时机才将之外化。
3、什么是受众的自我调节? 什么是受众的自我调节?
1、什么是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
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主观能动 的反映 ; 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
传播心理研究,2 ,心理学与大众传播
第一章:传播与心理
课程内容
• 传播与心理
• 行为主义学说与传播
• 精神分析学说与传播
• 认知心理学与传播
• 人本主义学说与传播
• 传受者的心理互动
• 传播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分析
Copyright © 2009 JL Yua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播与心理
• 传播与传播学
• 3、1940年的“伊里调查” 这项调查采用了精 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是经验性研究的一个 典范。不仅如此,该调查还提出了“政治既 有倾向和作用”、“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 与两级传播”,对后来的传播效果研究产生 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研究人员:哈罗德.拉斯韦尔(政治学家) • 关注对象:社会大众
6
传播学与心理研究的关系
• 一.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人物与心理学的关系 • 二.传播模式与心理学的关系
• 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
传播学与心理研究的关系
• 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曾经助一臂之力。 • 作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是通过挖掘传播现象发 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来充实和丰富传播学研究的内容 的,从而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 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 • 传播作为一种最富有人性和人情的社会活动,也为心理学 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话语空间。 • 而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中介者和受众的心理现 象及其活动规律,也是人们想了解的,这也使得心理学研 究更具有现实感和实用性。 • 这两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传播心理。
• 拉斯维尔:政治学者
• 主要进行宣传分析(负面欺 骗)、重点研究传播的功能, 运用内容分析法。主要贡献 是大众传播中的拉斯维尔模 式。即“五W线性传播模式” •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 途径——对何人——产生什 么效果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一)概念:是由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可以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它是一门对人类传播现象及其他规律进行综合型与深层化研究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二)学科定位:一个应用心理学,一个大众传播理论的次级学科,(三)研究对象: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
(1)“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①内容传播是“主我(I)”同“宾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自我传播的实质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
完成内在传播的两条途径:不断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自我认知。
②特点: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2)研究传授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
(4)“传授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
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
对于“传受者”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从传者与受者是“人”的角度出发:二者作为“人”,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上有着许多共同点。
第二。
从传者和受者的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传者与受者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角色经常是发生变化的。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接受主体和传播主体取代受众和传者,把传播活动视为这两种主体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现状(1)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首先,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其次,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来看,这两门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再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2)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①学科未独立的原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均数不成熟的学科;研究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队伍还很弱小。
认知心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3
可见,这两个学派在许多理论问题上有相似之处。 但是,皮亚杰更多地受到生物学机能主义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则更受计算机功能类比的启示,它们是 两种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发展模式,在研究领域、实 验操作方法、成果表述方面很少相同之处。
ppt课件
34
第四节 科学技术背景
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 透的产物。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 语言学的发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 的科学基础。
ppt课件
3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的整体性,认为整体是不 可分析为元素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而是先 于部分并决定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认知心理学强 调研究的整体性和内部心理机制,强调对信息的破 译、编码和整合,重视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联 系,采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这与格式塔 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认知心理学与格式塔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比较接近。
ppt课件 16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因 此,认知心理学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的, 它是关于智力的理论。 由于它强调意识和心理机制,因此被称为“心 理主义”;又由于它强调人的行为受其认知过 程的制约,也被看作一种理性注意的心理学。
ppt课件
17
第六节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ppt课件
27
而后者又分为知性的先验要素(如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等范畴)和理性的先验要素(如灵 魂、宇宙、上帝等理念)。他认为,在一个完整的 认识过程中,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三种认识能力及 其先验的知识要素,是逐一加入并起作用的。这种 思想不仅成为现代心理学中图式(schema)概念的重 要思想根源,而且对现代认知心理学也有深刻的影 响。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社会思维:自我的信念、思维、态度……社会影响:基因、从众、说服、群体影响……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利他……一、自我概念:我是谁1.我们:世界的中心人类是一种自我的动物,我们常常将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常常过于关注自我,并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2、决定自我的社会因素A.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当我们扮演某一个角色时,这个角色会逐渐被我们的自我感觉所接受。
B社会同一性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个人身份,也包括社会身份。
对于你是谁的社会定义,暗含你不是谁的定义。
C.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判断。
生活中的大部分围绕比较来进行D.成功或失败自我概念也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成败的经验E.其他人的评价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F.周围的文化个人主义文化——爱自己集体主义文化——相互依赖型自我二、自我服务偏见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不同解释人们倾向于一边轻易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2.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吗当人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也会出现自我服务的偏见。
在多数主观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的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
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摆脱偏见……3.盲目乐观过度的乐观会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由于相信自己总会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4.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低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三、自我展示1.虚伪的谦虚人们之所以表现谦虚,是为了安抚内心、战术需要及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看法。
2.自我妨碍由于害怕失败,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第二章社会信念与判断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个人性格等),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社会情境等)。
认知心理学课件
谢谢
THANKS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语言与文化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他人时出现的错误或偏差。
社会认知与情感
社会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情感会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03
04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 程不仅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 知,还包括对自己的认知的
认知,即元认知。
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 的思维、学习、行为等方面 的认识和调控能力,认为个 体应该具备对自己的认知过
程的反思和调节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元认知 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 来提高的,例如通过自我反 思、自我规划、自我调节等 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而认知心理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两者 在研究方法和对象上有一定的交叉。
02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CHAPTER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 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处理和输出等环节。
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04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环境和经验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人的认 知过程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 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 和任务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转 换。
认知灵活性理论强调个体在 认知过程中的适应性,认为 个体应该具备多种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认知心理学ppt课件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二、实质 (二)内涵分析 1、内容
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 和语言等内部心理过程。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二、实质 (二)内涵分析 2、方法论:
8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二、实质 (二)内涵分析 3.方法
巧妙精致的实验 计算机的模拟
9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11
Donders(1868)的实验
R1(单位:毫秒)
反应时
12
反应时R2(单位:毫秒)
13
反应时R3(单位:毫 秒)
14
Donders(1868)的实验结
R1:看
果
简单反应时= R1
R2:看+区分红绿 R1
辨别反应时=R2-
R3:看+区分红绿+选择左右 选择反应时=R3-
R2
15
Posner等(1969,1970)的实 验
31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二、口述记录法(出声思考) 2.作用
描述被试在注意什么、思考什么 (足够的训练、避免干扰、录音)
32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二、口述记录法(出声思考) 3.不足
出声思考 ≠ 思考 (1)说出来的话与做出来的行为不一 致 (2)不在意识层面的信息,无法出声 思考
22
23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二)因素相加法 1、逻辑假设:
假设完成一项作业所需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 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那么如果发现可以影响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单独或成对的应用 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反应时间的变化。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 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 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就各自作用于 某个加工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图形原则
• 把不完全、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 义、完整的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 简单而稳定。 • 应用:如我们常把天上的火烧云、一些风 景名胜地的奇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 或各种神话、历史中的人物或情景等。
(三)库特·考夫卡(K. Koffka, 1886— 1941)
• 著作最多产的一位
•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 儿童心理 学的经典著作《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 引论》(1924)
三、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直接经验 ——苛勒认为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强调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 语、思维等,即认识过程。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
•一 、 概 念 界 定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也 称 完 形 心 理 学 , 是 二 十 世 纪 初 兴 起 来 的 一 种 学 院 派 心 理 学,到三十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 考夫卡等。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认为心理现象最基 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示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以构造主义为 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同时成熟之后它也反对行为主义。
第八章 认知心理学与传播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 • 第二节 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 • 第三节 信息加工心理学 •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影响
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 学的主流,现在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根据冯特心理学的 某些原理创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 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 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
(一)马克斯·惠特海默(M.Wertheimer, 1880-1943)
•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 克福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首创格式塔心 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 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著作 《创造性思维》(1945)
( 二 ) 沃 尔 夫 冈 · 苛 勒 ( W. Kohler, 1887-1967)
• 顿悟说
• 《人猿的智慧》(1917)《心理学中的 动力学》(1940)
经验,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既包括客观 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2.行为 ——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并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
影响和制约。
——考夫卡从属性上将行为分为三类:一是真正的行为,主要指客观世界的物理 行为;二是外显行为,个体在他人行为环境中的真正行为;三是现象行为, 即我所意识到的自己的行为或别人所意识到的他自己的行为。格式塔心理 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在其自身行为环境中的现象行为。
(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总的说来,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其思想渊源一致,提倡现象学的整体描述 1.整体的观察法
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它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 ——整体研究的方法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后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最大贡献 2.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1)实验现象学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 (2)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 (3)主要以文字描述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4)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且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 (5)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并不严格操控被试或实验对象
共同方向(命运)原则
• 共方向原则也称共同命运原则, 是指如果பைடு நூலகம்个对象中的一部分 朝某方向运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 整体
简单原则
•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如没有特殊要 求,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 则图形
•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 研 究, 包括完形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 心理学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 算机相类比,以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 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 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突现论 • 似动现象: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是指先后呈现的原本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时差60毫
秒)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 2.同型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大脑皮质区也按照类似于完形原理而进行活动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直觉 过程中,人脑内都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这就是同型论 ——同型论指的是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绝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 ——“主张知觉场在其次序关系上与作为基础的兴奋的脑场相符合,虽然不必有完全符合的形式。”
3.知觉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 (4)封闭的原则: (5)好图形的原则: (6)共方向原则: (7)简单性原则: (8)连续性原则:
图形与背景关系原则★
• 图形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图形就愈 有可能被我们感知;反之,则不易 被感知。军事上的伪装就是利用了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理论。
• 图形与背景在特殊情况下(如双关 图中)由于注意的起伏现象会出现 逆转
接近或邻近原则
两个对象在空间 或时间上比较接 近或邻近时,则 这两个对象就倾 向于被一起感知 为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
• 刺激物的形状、大小、 颜色、强度等物理属 性方面比较相似时, 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 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 整体
封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