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分析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分析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分析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是指盆腔和生殖器无明显病变的前提下在行经期间发生的腹部疼痛。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各方医家仍有争论,但痛经本身从中医学角度出发,是由气血不通和气血不荣所导致的冲任失调而致疼痛。

目前临床上痛经患者多以实证为主,其证型主要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寒凝血瘀,虚证者以气血虚弱为主。

现代医学实验证明,原发性痛经与下列因素有关:血管加压素、雌激素、遗传因素、神经及神经递质、催产素、前列腺素、β-内啡肽、免疫、精神等。

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有原发性痛经,并且呈现递增趋势,严重干扰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备受瞩目。

目前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首选药物多为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维生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因其见效快,被广泛使用,但通过对调查发现大量使用上述药物,不良反应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以胃肠反应、水钠潴留最为常见,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开始受到重视。

中医治疗优势如下:中医对痛经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具有靶向治疗作用,而且其特点是可以联合推拿、艾灸、敷脐等疗法,是使效率大幅增高,且无不良反应。

综上,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对原发性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西医;治疗进展;中药汤剂;中成药;艾灸法;针灸;耳穴痛经(dysmenorrhea)好发于青春期女性,于行经或经期前后呈痉挛性疼痛,疼痛部位于下腹部,或痛引腰骶,甚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为“经行腹痛”[1]。

临床上将痛经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指盆腔和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且初潮或其后不久开始,也叫功能性痛经;另一类是继发性痛经(secondarydysmenor-rhea),由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

1978年即有调查分析,我国13万妇女,33.19%月经来潮伴有痛经,其中75%为原发性痛经[3],我国女大学生痛经比例更为显著,55.2%伴有不同程度痛经,15.9%为症状严重者[4]。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918-1692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369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于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的学习工作,还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中医在痛经的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取得良好疗效,此文概括了近几年来中医常见治法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妇科,中医治法,病因病机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PrimaryDysmenorrhea with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Huan YuGraduate Schoo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Sep. 25th, 2023; accepted: Oct. 19th,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AbstractPrimary 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of gynecology, affecting not only the physical health of women and their daily work and education, but also their mental health. Chi-nese medicine has unique understanding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pain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l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cases has been applied in PD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justific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Primary Dysmenorrhea, Gynec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tiology and于欢Pathogenesi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最初多在青春期发病,患病率高达90% [1]。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 刘景洋综 述女性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为“痛经”。

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现概述如下。

1 中药疗法司晴等[1]用痛消饮治疗痛经300例,对照组口服痛经宝颗粒,中药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P <0.05)。

朱晓红[2]用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对照组给予消炎痛口服,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95.24%、对照组75.61%,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4.76%、对照组21.95%(P <0.05)。

甘瑾[3]自拟中药方治疗痛经6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安宫黄体酮片。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治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愈率30%(P <0.05)。

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齐樱等[4]将129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给予香附四物汤,对照组63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

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0.48%,对照组77.27%(P <0.05)。

随访1年,中药组复发3例( 4.76%),对照组复发11例(16.67%)(P <0.05)。

2 针刺疗法陈春玲等[5]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主穴选地机、中极、三阴交、太溪,辨证选穴实证加次髎、虚证加足三里。

对照组4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结果每个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李伟等[6]对52例原发性痛经伴呕吐患者行常规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行经前1周至月经结束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痊愈3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汤小敏等[7]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取三阴交、地机、关元、合谷,对照组口服止痛药治疗。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前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不适,伴随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有着较为成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止痛药物、避孕药物等,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而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旨在通过对历史概述、机制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进展和穴位选择等方面的探讨,全面了解目前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情况。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深入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历史发展,探讨其起源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进展和变化。

2.探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包括针灸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全面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实验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4.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选择,分析不同经络、穴位对疼痛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原发性痛经是青年女性常见的一种疼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且效果有限,因此探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历史发展、机制研究、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以及针灸穴位的选择策略,全面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和前景,为促进针灸治疗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 正文2.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历史概述在明清时期,针灸治疗痛经的经典著作如《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陆续问世,系统总结了针灸治疗痛经的经验和方法。

中医药对痛经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痛经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痛经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持续或间歇性的下腹部疼痛,常伴随腰酸、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

痛经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痛经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痛经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首先,中医药对痛经症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药的应用。

中药是由草药、植物、动物等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制成的药物,在痛经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痛经通常是由于气机郁滞、血瘀以及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的。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使用了许多具有活血化瘀、调气活血、补肝益肾的中药。

例如,川芎、丹参、红花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痛经的治疗。

这些中药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机、补益脏腑等作用,达到缓解痛经症状的效果。

其次,针灸也是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是利用针刺等刺激手法调节人体经络气血流动,以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治疗效果。

在痛经治疗中,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痉挛,缓解痛经引起的疼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性物质的分泌,如β-内啡肽、脑内啡、去甲肾上腺素等,来缓解痛经症状。

因此,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痛经症的治疗中。

此外,中医药还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了一些痛经治疗的综合研究。

例如,中药配合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疗法,形成了中医药痛经综合治疗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发挥各个疗法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医药在调节月经周期、改善生活方式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总结起来,中医药对痛经症治疗的研究进展是积极而广泛的。

中药、针灸以及中医药综合疗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且得到了研究的支持。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为痛经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疗效,并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治疗;综述妇女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至可至昏厥,称为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见青春期女性,多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就出现周期性腹痛,内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

因腹痛等症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中医在此病的治疗上方法多样,疗效显著,近年来报道颇多,又有一些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中医药治疗1.1 古方加减治疗匡丽君[1]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

原方:当归、赤芍、川芎、桃仁、枳壳、延胡索、乌药、香附、五灵脂、甘草、丹皮各10 g,红花6 g。

兼寒凝者加干姜6 g,肉桂10 g,小茴香10 g;兼血热者加山栀10 g,黄芩10 g;兼气血虚弱者加党参10 g,黄芪10 g。

每次经前3~5 d 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结果:治愈60例,好转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7%。

卓清华等[2]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126例。

血虚者加熟地黄、党参、阿胶;气滞甚者加柴胡、白芍、香附等。

总有效率为99.1%。

肖先莉[3]以活络效灵丹(当归12 g、丹参30 g、乳香10 g、没药10 g)加味治疗39例。

腹痛甚加木香、台乌药各12 g,元胡、郁金各15 g;寒甚加小香茴12 g,炮姜15 g,吴茱萸12 g,肉桂3 g;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吴茱萸各12 g。

于经前3~5 d或经来时开始服用,至月经将净时止,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结果:显效3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陈海标等[4]以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32例。

基本方:桃仁、当归、川芎、乌药、香附、郁金、柴胡、川牛膝各10 g,熟地黄12 g,白芍、延胡索各15 g,红花、甘草各6 g。

小腹冷痛加艾叶10 g,肉桂6 g;腹中灼热,口苦口干去香附,加栀子、黄芩、牡丹皮各10 g;腰骶酸痛明显加杜仲、断续各15 g。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该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痛”的范畴。

在临床上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发病人群以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为主。

近几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对妇女的月经情况调查:痛经的发病率在42%-74%[1-6],与200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结果56.06%相比,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

AytacPolat[6]等学者调查原发性痛经的报道,45.3%的学生在每个经期经历痛经,42.5%的学生有时发生痛经,只有12.2%的学生从未发生痛经。

由此可见原发性痛经在临床常见,所以重视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和预防,不仅可以解除女性痛苦,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1中药的治疗1.1中成药的治疗中药汤剂有味苦难以坚持、携带不便等缺点,中药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如片剂、冲剂、胶囊等大大方便了患者。

王燕[1]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300例。

共分三组,其中A组定坤丹组总有效率90.0%;B组为定坤丹的变方,总有效率87.0%;C组为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0%。

朱崇云等[2]用独一味胶囊和田七痛经胶囊治疗103例原发性痛经。

其中治疗组69例为独一味胶囊组,总有效率89.86%。

另外对照组34例为田七痛经胶囊组,总有效率88.24%,组间比较P>0.05。

1.2中药外敷汤春琼[3]药用乌药散,组成乌药、香附各9g,郁金、元胡、泽兰各10g,枳壳15g,白芍12g,木香、炙甘草各6g,三七粉3g(冲服)。

服药后将药渣放入布袋敷于腹下。

总有效率100%。

张慧玲[4]用中药方桂枝、三棱、莪术、红花、生川乌、延胡索、乌药等,煎湿毛巾浸泡,热敷腹部治疗原发性痛经136例,有效率为91.18%。

1.3针灸及穴位注射贾立新[5]等在针灸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原发性痛经48例的疗效观察中,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分为三型:气滞血瘀型,取气海、中极、归来、三阴交穴治疗;寒湿阻滞型,取关元、归来、大赫、足三里穴治疗;气血虚弱型,取气海、秩边、八骼、关元、足三里穴治疗。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性镇痛系统来缓解痛经症状。

针刺可以刺激皮肤、
肌肉和神经末梢,通过刺激产生疼痛的部位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雌激素水平,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除了上述机制外,针灸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免疫功能等途径来缓解痛经。

研究发现,坐骨神经干刺激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层和子宫内膜间质的血流灌注,增加氧
气和养分供应,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缺氧状态,减轻痛经症状。

针刺还可以调节神经免疫功能,降低子宫收缩素的水平,减轻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治疗
操作和病情严重程度等。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结
合其他治疗手段综合施治。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没有明显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期出现严重腹痛、腰腹部不适及伴随其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虽然原发性痛经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与困扰。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管理,中医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中的证候研究尤为重要。

一、文献研究1.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及病因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由子宫内膜功能性异常引起的一种周期性腹痛。

其病因主要是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分泌及脱落所造成的子宫内膜的异位、子宫肌壁的异常收缩等。

这些异常会导致子宫血管收缩、缺血、缺氧,产生疼痛。

1.2 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中的治疗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上以调整经血为重点,辅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办法。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丹、芪、苓、术茯中药方。

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手段也被广泛应用。

1.3 文献研究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不仅可以缓解经痛,还能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

而且,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主要表现为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调整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对于证候辨识的严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二、专家共识2.1 中医专家意见在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治疗中,专家们普遍认为首先要重视辨证施治。

需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诊等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病位病性,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专家认为,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应以缓解疼痛为首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中医药治疗,以增强疗效。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引言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没有明显妇科病变的情况下,女性在经期出现的疼痛感,是一种常见而困扰女性的病症。

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寻找更为综合、安全的替代疗法,而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引起了对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

一、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神经调节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调节生理功能。

这一机制在缓解痛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分泌调节机制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也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不调,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抗炎和抗氧化机制针灸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痛经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从而改善症状。

二、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经典穴位的应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常使用的经典穴位包括“关元”、“梁门”、“神阙”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达到舒经活络、调经止痛的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则。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精准地调节患者的生理机能,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疗法的探索针灸与其他中医疗法或现代医学手段的联合应用,如中药疗法、理疗等,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效果。

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前景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对针灸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望发现更多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为针灸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临床疗效的不断验证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良好疗效,未来仍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推广普及的努力针对社会对传统医学的认知度提高,加强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推广普及,将有助于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综 述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有独特优势。

现将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痛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是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常见妇科疾病[1]。

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也可以称之为功能性痛经,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女性。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认为与体内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雌激素、催产素、钙离子等有关。

西医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口服避孕药、钙离子拮抗药和β受体激动药也可缓解症状[2-3]。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

辨证论治疗效较好[4]。

1 辨证论治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实者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虚者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谓:“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认为风冷之气客于胞络、冲任之脉受损致痛经。

《傅青主女科》言“妇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而脐下作痛,状如刀刺;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人莫不以为血热之极,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之故乎!夫寒湿乃邪气也……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说明了寒湿之邪相争造成经前腹痛的原因。

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不仅较为详细地归纳了常见病因,且提出了疼痛的时间、性质、程度。

气滞血瘀证。

素性抑郁伤肝,气郁不舒,血行不畅,瘀阻子宫、冲任。

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或复为情志所伤,壅滞更甚,发为痛经。

主要症状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行中医药治疗的措施和效果,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研究。

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组中共纳入对象200例,均为该时期内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临床期间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1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行中医针灸结合方式治疗效果显著,颇具临床价值。

标签:中医药;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少腹逐瘀汤;针灸治疗痛经是妇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症见行经前后的下腹坠胀、疼痛、腰酸等不适表现,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生殖系统未见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在青春期女性和无生育史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30%至50%。

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西药治疗,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近年来,本院采用中医药结合治疗获得显著效果,本文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组中共入选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依照患者临床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共分成两组。

对照组患者8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15岁至26岁,年龄中位数为(17.40±3.15)岁;观察组患者120例,患者年龄最大28岁,最小16岁,年龄中位数为(20.18±4.20)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对比观察。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行常规治疗,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川芎、蒲黄各9g,干姜、没药、五灵脂各6g,延胡索、当归各12g,官桂3g,赤药15g。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标签:原发性痛经;中医;进展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疼痛一般呈痉挛性,有时伴有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症状。

祖国医学则认为原发性痛经的产生与气滞、寒凝、血瘀、痰阻、体虚及情志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重度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1]。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毫针、艾灸、温针灸及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的观察报道的文献进行比对、分析,来阐述中医疗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优越性。

1中药汤剂祝占英等[2]通过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虚寒性痛经26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69.2%,好转7例,占26.9%,无效1例,占3.9%,总有效率96.1%;陈少玲等[3]通过对10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其中,对照组运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bid,有效率53%,治疗组运用理气逐瘀止痛方治疗,总有效率86%明显优于对照组;张红运[4]用自拟健脾益肾汤于经前14 d开始服用,服至月经来潮,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通过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3.75%2毫针针刺史静[5]针刺十七椎下治疗痛经,23例中痊愈17例,占73.9%。

显效5例,占21.7%;无效例占4.3%。

平均治疗时间为1.5个疗程。

汪文清[6]观察治疗122例,取穴三阴交(双)、地机(双)、血海(双)、合谷(双)。

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2.6%)疗效明显优于西药(80%)和安慰剂组(13.3%)。

郑兆俭[7]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210例,治疗组气滞血瘀型取太冲、三阴交、气海;寒湿凝滞型取气海、三阴交、合谷、归来;气血亏虚型取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对照组口服诺福丁1粒,1次/d。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王传年[8]将73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气海、血海、中极、关元、三阴交为主穴,辨证取穴;与口服去痛片组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30 min内针刺止痛作用优于对照组。

中医护理技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易于普及等优点 , 在原发性 痛经症 状改 善及远 期疗效 方面有
着独特的优势。
显降低 , 说明推 拿可 以改 善血 液流 变性 , 微 血 流的黏 聚性 降
低, 体 内瘀 血情况得到改 善 , 气血运 行得 以通畅 , 从 而达到 止
2 各种 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 中的作用 2 . 1 灸法 灸法是利用 易点燃某 些药物 , 烧灼 穴位 , 凭借 温 热刺激 , 通过经络 的作用 , 来 调整机 体 的生理失衡 , 达到治疗
薛 美玲


中医护理技术是 以中医基 础理论 为指导 , 以脏 腑学 说为 基础 , 将中医传 统治疗方 法应 用于护理工作 中, 具有 独特的操 作方法 和疗效 的一种 护理 技 能操作 技 术 】 , 包括 针刺 法 、 灸 法、 推拿 、 拔火罐 、 刮痧 、 熏洗 、 气功 、 穴位 注射等。这 些技 术具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分泌 , 从 而能 明显改善 原发性痛经 患者
临床疼痛症状。朱英 等 通 过对 原发 性痛经 患者 神阙穴 进 行隔药灸 , 观察全血黏度 、 血浆黏度 、 红细胞压积 、 红细胞聚集
指数 、 红细胞变形指 数、 纤 维蛋 白原 的变化 , 经过 3 个月 经周
有操作方便 、 适 用 范 围广 、 见效 快 、 费 用低 廉 、 易 于普 及等 优 点 】 , 对减轻患者 痛苦 , 提 高患 者 生存 质量 以及 治疗 疑难 病
护 理 实践 与 研 究 2 o 1 3年 第 1 O卷 第 7期 ( 上 半月 版

l 1 l・

综 述 与讲 座 ・
中 医护理技术在 原发性痛经治疗 中的作 用研 究进展
曹鲁梅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痛经,也称为经痛,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很多女性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痛经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痛经的中医理论中医学认为,痛经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而导致的,与寒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是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痛经有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如活血化瘀方、温经散寒方、祛湿利水方等,以求达到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的目的。

同时,中药也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等途径来缓解痛经。

三、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传统医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 中药治疗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痛经症状。

例如,丹栀逍遥丸、月月舒丸等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一些中药的单味药物也显示出一定的痛经缓解作用,如川芎、当归等。

不仅如此,一些中药的治疗机制也得到了研究,如通过活化血液循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缓解痛经。

2. 针灸治疗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痛经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缓解痛经症状,并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子宫、卵巢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3. 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外,中医药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也被应用于痛经的治疗中。

例如,艾灸可以通过热疗的方式来调理经络,缓解痛经。

中药熏蒸可以通过蒸汽中药的作用,直接渗透到子宫和盆腔,从而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研究进展
g、 g、 g、
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
茯苓20 g、黄芪20 g。行经前7日开始服,日煎一剂,每日2 次,行经时停服。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总有 效率为94%。 1.3自拟方治疗朱平东、彭树英‘91自拟解郁拈痛散治疗 PD36例,基本组成:柴胡、枳壳、川楝、郁金、川芎各15 g,白芍
Journal
2009
Aug;13(8)
・983・
1.5
中药周期治疗赵安平【1纠采用周期疗法治疗本病128
床与实验观察手段上注意充分突出中医特色,把中医对原发 性痛经的认识与治疗水平向前推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杜,1994:61. [2] [3]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 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0,15(4):219—23. 马艳锦.辨证治疗痛经98例[J].陕西中医,2008,27(7):779—
・982・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9
Aug;13(8)
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研究进展
阮诗兰1,柯琴1,韩红伟1,李大剑2
(1.安徽中医学院,2.安徽省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安徽舍肥230038)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综述 痛经(Dysmenorrhea)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 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原发性 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以妇女 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 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症,并随着 月经周期发作…。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痛经发生 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36.06%L2 J。严重时会影响患 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现代医学用于治疗痛经的药物如非甾 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的疗效较为肯定,但治疗的失败率高 达20%~25%,且长期服用副反应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中 医学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效果较显著,具有 独到之处。本文就对近3年的治疗PD的文献综述如下: 1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是指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没有发现相应的盆腔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经行前后通常会发生小腹、腰骶坠胀、疼痛难忍、面色苍白以及手足冰凉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肢冷、晕厥等症,大多数为青年未婚女性。

由于原发性痛经在临床较为普遍,严重影响妇女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

1.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原发性痛经类属于中医学中的“经行腹痛”范畴,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相关的记载就发现了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的文字,时最早描述原发性痛经的状况,到了隋代,巢元方也在相关书籍中提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由此可见,都可以看做后世中医研究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基础。

这些医家著作都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提出了对于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深刻认识,并详细归纳了痛经的常见病因、疼痛性状、发病时间与虚实的关系,可为后代医者垂范。

2.原发性痛经主要状况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部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痉挛性疼痛或刺痛,有时伴有呕吐、手足冰冷、头痛和昏厥,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临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月经初潮时即出现月经期痛经,以后每次来潮均出现疼痛,而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除外。

痛经发生机制与经期子宫内膜合成和分泌前列腺素过度增加、厌氧代谢物堆积等的产生、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等因素相关。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气血、寒邪、湿邪阻滞胞宫引发,不通则痛或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而致冲任空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

一般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胞宫型、湿热下注型、气血虚弱型和肝肾虚损型5种类型。

据统计,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严重者占13.55%。

我国临床有研究显示,以114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超过80.0%。

由于原发性痛经不仅严重影响到女性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部分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影响到生育。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痛经是青春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痛经以其较高的发病率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尚无满意的疗法。

中医治疗本病临床有显著疗效,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认为,其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脏腑功能失调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体质因素的影响,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不通则痛, 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1]。

总之寒凝血瘀是痛经的主要病机[2],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大法。

另有医家认为本病实多虚少 ,常为气滞、血瘀 ,寒凝相挟为病,互为因果[3]。

2 诊断与辨证分型2.1 诊断2.1.1 诊断标准: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至影响工作及生活。

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4]。

2.1.2 临床表现: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经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痛时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昏厥或虚脱。

妇科检查无异常情况[5]。

2.2 辨证分型临床多分虚实两类,以实证多见。

实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虚证:气血虚弱、阳虚内寒、肝肾虚损。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增多为热;痛甚于胀,伴血块排出不畅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 [6]。

3 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报导很多,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归纳为以下六种:3.1 辨证分型法此法根据四诊所见,分为若干证型进行治疗。

欧阳惠卿[6]将其分为四型: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2 中医护理技术
2.1 艾灸疗法 艾灸是指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腧穴和病变部位,借助其热力
及药物作用来调节人体功能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活 血化瘀、散结止痛等功效 [。艾灸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如艾条灸、 隔物灸、温针灸等。廖柏丹等 [6] 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 原发性痛经,在距皮肤 2~3cm 处点燃艾条熏炙,每次 30min,直至 皮肤红晕,持续四个月,其有效率显著优于单一使用温针灸治疗痛 经。夏富龙 [7] 在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肚脐填充以吴茱萸、冰片、 当归等制成的脐灸药物,于月经来潮前 7 天进行隔药炙脐疗法,隔 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约 1.5 小时,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患者痛经 感明显缓解。王改英 [8]、焦富莲等 [9] 通过临床研究指出温和灸对 于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2.2 穴位贴敷
78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9
·综述·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张雪 1,梁小丽 1,杨谨维 2,薛焕利 2,张红 1
(1.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医院,陕西 西安;2.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
穴位贴敷是指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在特定穴位上贴敷相 关 药 物,通 过 皮 肤 给 药,药 物 经 皮 吸 收 后,维 持 一 定 的 血 药 浓 度 后达到治疗效果的外治方法 [10]。齐金羚 [11] 选取寒凝血瘀型痛 经患者的关元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周期为 3 个月经期,患 者痛经显著缓解的总有效率高达 92.5%,比口服田七胶囊效果显 著。金影等 [12] 取痛经患者的神阙、关元、双侧双阴交、次髎、子宫 穴,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穴位贴敷贴片上进行贴敷,每 10h 更换 一次,经期前 7d 开始贴敷至月经来潮 5d 后,治疗 3 个月经周期,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5.45%。叶璐等 [13] 采用通散神阙穴位敷贴 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指出穴位贴敷疗效显著可能与环氧化 酶 -2(COX-2) 及前列腺素 PGF2α、PGE2、白介素 -6 及肿瘤坏死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23T08:17:30.24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9期作者:耿婷婷[导读] 痛经对女性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一旦进入经期,其工作或学习效率将显著下滑。

耿婷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痛经对女性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一旦进入经期,其工作或学习效率将显著下滑。

在情况严重时,痛经将导致女性无法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对女性精神等方面产生影响。

中医学护理技术是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的一种具有独特操作方法和治疗效果的护理技术。

这其中针灸推拿等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易于推广等优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此,本文从痛经的原因入手,分析传统护理的问题与目标,进而详细阐述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经痛是指女性在经期前后或经期后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痛,中医学也称经行腹痛。

根据痛经的临床病因,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阴道病变的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后者是指生殖器有阴道病变的痛经。

据相关研究显示,全球痛经的发病率约为70%,而在我国约为44.4%。

PD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病因复杂,若长期不治,当疾病严重时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女性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西医对该病的研究中发现病因尚不明确,主要采用镇静、镇痛等对症方法治疗PD患者[1]。

但是临床上发现,西药副作用大且单一靶向治疗限制了临床推广。

由此,临床上急需寻找一种既可以获取治疗效果,同时亦可保证治疗安全性的方法。

随着我国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中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此,本文作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发展提供帮助。

一、PD的相关概述《素问·举痛论》中最早出现医学上的痛经记录,用以解释“痛则不通”的作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摘要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护理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及分型,中医护理方法及饮食和情志辨证施护。

原发性痛经( primary dys - menorrhea,PD) 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小腹,或连及腰骶疼痛,甚至剧痛晕厥。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初潮不久后即出现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妇女中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发生率介于30%~50%。

约有10%左右的病人,疼痛难于忍受,每月有1~3d或更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必须接受治疗。

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PD 的发生与前列腺素升高关系密切,故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为主,同时也可通过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治疗,但西药治疗不仅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长期服用可伴随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中医护理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按摩、贴敷、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多途径的综合方法,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将 PD 中医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及其分型
1. 1 病因病机
1. 1. 1 现代医学认为,PD 病因有以下几种: ①子宫颈管狭窄,使月经外流受阻而引起痛经; ②子宫发育不良导致血供异常,造成组织缺血、局部缺氧而引起痛经; ③精神、神经因素使部分女性对疼痛过分敏感; ④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高于正常妇女,前列腺素使子宫肌收缩而引起痛经; ⑤爱吃冷饮,或经期受寒引发痛经。

1. 1. 2 中医学认为,PD 病因是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并与素体、经期、以往痛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1. 2 辨证分型可按虚实之纲进行分类。

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中医认为,中重度 PD 病因为寒邪,中医病机以外感寒邪而致寒湿凝滞胞宫为主。

2中医护理方法
2. 1 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积极协助医生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鼓励探索中西医护理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脏腑学说为基础,将中
医传统治疗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的护理技能,包括耳穴贴压、灸法、推拿、熏洗等,对于减轻 PD 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好的作用。

2. 1. 1 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是中医耳针疗法的一种。

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

人体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有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态等反应。

参考这些现象不但可以诊断疾病,通过刺激这些部位,还可以治疗疾病[8]。

操作方法是选用王不留行籽,辨证选取耳穴贴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并嘱患者自行按压穴位 3 ~ 4 次 / 日,穴位按压以微痛为度。

治疗周期: 耳穴贴压操作于经行前 1 周,4 ~ 7d 换贴 1 次,至经尽后 1周结束治疗,共 3 个月经周期。

常用的耳穴包括子宫、内分泌、交感、神门、肝、上屏尖等。

钟素珊研究表明,采用耳穴贴压治疗香港运动员气滞血瘀型 PD,总有效率达 100% ,并具有调整月经周期的效果。

同时,耳穴贴压与其他疗法联合运用疗效显著。

研究表明,采用关元、气海、曲骨、子宫、三阴交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PD 效果显著,总有效率 93.5%[11]。

Yeh[12]
等发现,耳穴贴压结合互联网资讯分享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 PD 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2. 1. 2 艾灸疗法艾灸是通过艾燃烧的热力作用于穴位上,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的外治疗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电子灸逐步进入医疗领域。

电子灸不但继承了艾灸疗效显著的优点,改变了艾灸烟熏火灼的原始落后方式,也显著提高了治疗 PD 的效果。

黄芳芳等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择时选取气海、关元、神阙等穴进行艾灸,治疗效果优于服用去痛片。

封文南采用艾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方法: 嘱咐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取 1 根艾条点燃,先灸神阙穴,到皮肤潮红、患者不能忍受为止,时长约 5min; 随后灸气海、关元、阴交、中极、石门、中脘、子宫到皮肤潮红为止,每个穴位2min; 再以神阙穴为主、其他为辅进行艾灸 40min,最后艾灸太冲( 双) 、三阴交( 双) ,各 5min,有效率为 96% 。

隔物灸是直接将艾绒放置药饼、姜片上燃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达到消炎止痛、舒经活络的作用。

黎鄂兰等采用红花、藿香等研磨理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按摩、贴敷、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多途径的综合方法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

2. 1. 3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对人体穴位给以外用药物刺激,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2. 1.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属中医学传统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直接作用于盆腔等部位,可以促进和调整子宫功能活动,起到促进盆腔气血运行的作用,是“通则不痛”治疗原则的具体表现。

2. 1. 5 其他疗法除此之外,中药熏蒸、中药足浴、八段锦等在治疗 PD 方面也有报道。

利用中药汽疗仪和自动熏蒸药浴仪,加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中药,设定一定的温度、时间,使药物产生的蒸汽作用于患者全身,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松弛平滑肌等,达到较迅速镇痛等作用。

参考文献
1Victoria G. Pain caro [J]. Nurse Care North American,1994,29 ( 3) : 534 ~544.
2乐杰.妇产科学[M]. 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18.
3任秀丽.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 5) : 396 ~ 399.4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02 ~ 803.
5罗元凯.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3.
6岳霞.中医护理原发性痛经 584 例[J].河南中医,2013,99( 7) : 191 ~ 192.7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