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原则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
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
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
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患者按照病例或者对照组划分,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特征差异,从而检验所研究的风险因素与某一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人群、数据收集和应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是向后研究法的一种,研究者需要在某一时间点挑选已经患有疾病的病例和没有患有该疾病的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者疾病发生率低的情况。
1. 确定研究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了避免样本偏差而导致结论的偏离,研究者在挑选病例时需明确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比如说,研究者在研究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时需要明确肺癌的诊断标准,如组织学诊断等。
2. 确定病例的来源病例来源包括医院、诊所和调查等。
医院来源的病例通常属于晚期患者,存在病例选择偏差和信息偏差的可能性,而调查来源的病例则需要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其进行挑选,存在信息偏差的风险。
在选择病例来源时需要平衡样本的可得性和选择偏差的影响。
3. 确定病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病例时需要注意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是否具有代表性,以避免样本不均衡和结果偏差的风险。
在确定病例的代表性时,应当考虑病例的年龄、性别、地区、社会经济等因素。
二、选择人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群。
1. 选择病例组选择病例组时需要明确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同时还需要注意病例的来源和代表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病历、医院数据库等方式来选取病例组。
(1)随机选取对照组,以避免样本选择的偏差。
(2)对照组应当与病例组具有相似的人口学特征和暴露因素。
(3)对照组的来源应当合理,可以从诊所、社区等不同渠道进行筛选。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病例对照研究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问卷调查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是比较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问卷可以获取到暴露因素、人口学特征等信息。
病例对照研究 预防医学

11
2、病例的类型 (1)新发病例 优点:回忆暴露史比较容易且可靠; 缺点: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以满足研究样本 所需的足够多的病例数,因此,费用也较高。
12
(2)现患病例 指过去发病的存活者。在一个人群中,现患病例 的多少受到影响疾病频率(发病率)的因素和影响 疾病病程长短的因素的影响。
(3)死亡病例 是指研究中收集暴露史之前已死亡的病例。
是否患病
研究开始
时间
病例组
对照组
调查方向 图24-1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模式图(Greenberg 2002)
注:阴影区域代表暴露于所研究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
6
二、基本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2、属于回顾性研究 (retrospective study) 3、研究对象分组标准 4、以暴露率为分析指标
• 可比性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主要特征 方面无明显差异
9
(一)病例的选择 指研究时已经患病或出现研究结局的人。 ①诊断标准统一、保证真实可靠 ②被选择的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
10
1. 病例来源
社区病例
代表性好 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耗费人力物力
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
简便易行,节省经费 资料易得到且比较可靠 与对照的可比性好 代表性差,选择偏倚
31
1.分层资料的整理
表 24-5 病例对照研究分层资料整理表(第 i 层)
组别
暴露 非暴露 合计
病例 对照 合计
ai
bi
n1i
ci
di
n0i
m1i
m0i
ti
2.计算各层的OR,分析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ORi
ai di bici
精品-病例对照研究讲解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量。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匹配分为:A:频数匹配。
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如此。
B:个体匹配:指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
1﹕1匹配又称配对,1﹕2、1﹕3、……1﹕R匹配时,称为匹配。
配比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
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
所以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匹配的变量应当一致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变量的性质、实际可能与必要性。
如果匹配的因素与暴露有联系,则会低估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匹配和匹配后按匹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是控制匹配因素的混杂作用的必要途径。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 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 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 析,以了解数据分布和特点。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病例和对照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 统计分析,如均数、标准差、构成比
等,以了解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
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模型,综 合考虑多个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探 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和
02 病例组在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 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02 病例组在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或特定药物使用方 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风险因素分析
0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风险 因素。
02
分析各风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强度,如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等。
03
探讨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疾病发生的 综合影响。
结果讨论与解释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讨论,解释 各风险因素对疾病发 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
制。
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 献进行比较,分析异 同点及可能原因。
讨论研究结果的局限 性,如样本量、选择 偏倚、信息偏倚等, 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方向。
推断性统计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 等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暴露因 素上的差异,以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 之间的关联。
交互作用分析
探讨不同暴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 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对疾病发生 的影响。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01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 征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适用于罕见疾病
流行病学:第5章 病例对照研究

16
对照的选择
对照选择原则: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 来源
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非病例; 医院中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 亲属、邻居、同事; 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 队列内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未发病者作为对照。 其中以第5种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以第(1)种使用最多。
因有后两个因素存在才使用己烯雌酚治疗 做出结论:
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己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 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2020/11/10
流行病学
11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研究开始可以选择病例 研究对象分病例和对照组 暴露通过回顾获得 由果及因 比较暴露率或计算OR来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可以探索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因素的关系 可以以较少病例展开病因分析 实施相对容易 经济
2020/11/10
流行病学
12
应用
广泛地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为前瞻性研究提供明确 病因线索; 深入检验某个或几个病因假说; 初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治疗措施效果、副作用大小。
2020/11/10
流行病学
13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提出假设,明确研究目的 制定研究计划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选择病例与对照比较的方法 病例的诊断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 方法;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 随访患病率研究(follow-up prevalence study) 病例-病例研究(case-only study) 病例交叉研究(case crossover study)等等,
5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分分析。
③ 匹配的因素多,可比性强,控制的混杂因素也多。 这就会有两个弊病:不易找;容易发生“匹配过 度” ,使某些间接联系的因素列入匹配,造成病例 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暴露率差异变小或消失。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3、匹配法注意事项
1)慎重选择匹配因素
2)可疑病因决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3)比例一般为1:1,也可以 1:2,甚至1:3或 1:4, 最多不超过1:4 4)匹配的因素不宜过多 ,避免发生“匹配过度 (overmatching)” 增加工作的难度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2、检验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①这与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2” 相对应。 ②它提出一个或几个明确的病因假设,通过对比调
查,以检验其成立或不成立。
③它在研究设计上需要对病例或对照组作出较多的
规定或限制。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二)按研究设计的病例与对照配比分类: 1、 病例与对照不配比: 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
(一)病例的选择
3. 病例种类: (1)最好选择新发病例:其发病时间更接近可疑暴露因素 的暴露时间,并且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可能比较认真, 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 (2)也可选择现患病例:有时也可选择现患病例,其优点 是在短时间内可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病例,在研究罕见病 病因时常用现患病例为研究对象。 (3)有时可用死亡病例:主要由家属提供信息,准确性较 差。但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1)匹配分类: 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 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配 成对(pair)或配成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 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 同或基本相同。
病例对照研究解析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
是在队列内套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一种设计,其研究对象
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以队列中所有的病例作 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发病时间,在研究队列的非病例 中随机匹配一个或多个对照,组成对照组。但是其研究 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此种研究设计 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 瞻性研究。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剂量效应梯度分析
应用实例
橡胶职业接触与肺癌关系的病例—队列研究
1.研究对象:1972年上海市中山医院对某橡胶厂职工进行缺血性心
脏病普查,参加者共1598人(男934人,女664人)作为队列成员,并
从1973年1月1日始随访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死亡共475人,失 访49人,死亡诊断按医院的死亡证明,并通过上海市肿瘤登记中心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1)病例选择
①选择原则:应选择无偏样本。
②入选标准:尽量使用通用标准,标准要客观、 严格、统一。 ③病例来源: 医院(方便,代表性差,可产生选择偏倚) 社区(代表性好,工作量大)。
新发病例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
(2)对照选择
①目的: 为比较病例组的暴露情况和暴露量提供一个基准。
2.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①被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高样本越小)。 ②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 OR越大样本越小。 ③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样本大于α=0.05。 ④要求的把握度1-β 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3.样本量计算方法
①查表法 ②公式法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问题1 如何提出病因假设?
问题2 为验证上述因素和肺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采用哪些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
英国学者Doll和Hill于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进行了吸烟 和肺癌关系的专题研究。在四年间,搜集了伦敦及其附近20 所医院(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作为调 查对象,上述医院在这四年期间凡新收入肺癌、胃癌、肠癌 及直肠癌等患者时,即派调查员前往医院调查。每调查一例 肺癌病人,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病人作为 对照。
二、描述性分析
(一)描述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二)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 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研究因素均 衡,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二、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统计学 联系以及联系强度
(一)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成组比较法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
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
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 计学上的关系。
a+ cb+ d-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病例
人 群
调查过去
或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样对照源自本回顾性的 逆向的
研究方向 时间顺序
❖ 公式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病例组
对照组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主要内容⏹基本原理⏹研究类型⏹一般实施步骤⏹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优点与局限性✧第一节概述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也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患者组成病例组,以未患有该疾病者(或未发生某种临床事件者)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史,通过比较两组暴露史的有无或暴露的剂量,研究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一种常用于广泛探索或初步验证病因假设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人群是自然生病的,无人为干预)⏹必须设立对照组(★可比,未患某病)⏹时间顺序:从“果”→“因”⏹一般不能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但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思考: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两种研究设计本质的不同是分组依据不同、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不同。
病例对照研究按是否患病分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暴露情况;历史性队列研究尽管是“回顾"过去的暴露和疾病发生资料,但分组是按暴露与否,前瞻性追踪结局—疾病发生与否.前者是回归性的研究设计,后者是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从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来说),只不过是过去的资料,有点“回顾"成分而已,容易使人混淆两者。
适用情况⏹疾病比较罕见,如恶性肿瘤的研究⏹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研究⏹深入检验病因假说⏹对疾病的发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可初步探讨病因⏹研究人群流动性特别大,不适合队列研究✧第二节研究类型一、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制和规定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或称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某些特征或因素在不同组的比例一致2、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以个体为单位,对某些特征或因素进行匹配(最多做到1:4)1)病例与对照匹配的因素confounding factor(已知+可疑)(所谓混杂因素就是要与暴露因素相关且与疾病结局相关)(比如研究吸烟与肺癌,性别就是一个混杂因素)常见因素:年龄+性别⏹不能匹配的因素——只与可疑暴露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变量如是否服用避孕药与宗教信仰有关,但宗教信仰与所研究的疾病无关,则不应作为匹配因素2)病例与对照匹配的目的(◎优点)⏹提高研究效率研究效率=2R/(R+1)⏹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3)匹配带来的问题⏹增加工作难度(费用、时间)⏹限制样本量⏹匹配因素将无法再进行分析⏹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条件,从而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 损害统计效率—损害真实性- 损害费用效益✧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基本步骤⏹复习文献,提出假设⏹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选择病例及适宜的对照⏹确定样本量⏹选定研究因素,获取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一、提出假设二、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是否进行匹配⏹根据研究目的—广泛探索病因,可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 深入探索或验证病因假说,应采用匹配形式⏹根据病例数量—少→ 匹配; 多→ 匹配或成组- 匹配可使用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病例的选择1、选择原则选择的病例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2、选择标准—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 自订标准:宽严适度(假阳性、假阴性)—为了控制非研究因素的干扰,可对暴露情况作出规定3、病例的类型4、病例的来源- Hospital—based(以医院为基础)诊断正确,易获得;代表性差(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Community or population—based(以社区为基础)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疾病监测资料疾病登记报告系统等※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中最困难、争议最多的方面1、设置对照的目的:—估计目标人群的暴露比例- 与病例组的暴露比例进行比较- 平衡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2、选择原则:—代表性:能代表目标人群暴露的分布情况—可比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尽可能一致☑对照应满足的条件⏹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或者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中全体未患该病者的一个随机样本⏹对照一定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与所研究疾病的病因相同⏹注意研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均衡性⏹无应答者要有统一合理的更换办法,慎重处理3、常见的对照来源1)医院对照hospital or clinic controls优点:容易配合缺点:代表性差,对照的其他疾病影响2)人群对照population controls优点:代表性好缺点:不易实施,不易配合3)特殊对照special controls病例的邻居、朋友、同事、配偶、亲属等,用于匹配研究四、估计样本含量1、样本量的决定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及在病例人群中的暴露率P1d = P1 —P0↑ → 样本量↓2)研究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估计值,即RR或ORRR/OR 远离1 → 样本量↓3)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即第一类错误α4)要求的把握度,即1-β★估算样本量需注意!⏹总样本量相同的情况下,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量相同时,统计学效率最高⏹公式计算出的是估计值,不精确⏹样本量大,结果的精确度较好,但也会增加调查工作的负担和费用五、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1、暴露因素的选择1)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线索2)参考前人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3)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2、暴露因素的测量暴露的定义、暴露水平、暴露方式、测量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广泛用于探索危险因素和某些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从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两组不同的人群对比中发现令人感兴趣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比较病例组(或受试者组)和对照组(或非受试者组)之间暴露与结果(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组是指患有研究疾病的个体,而对照组是指没有患有研究疾病的个体。
两组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暴露率来测量。
暴露率是指一个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在暴露于某种特定因素的人群中比未暴露于这种特定因素的人
群发病率更高的程度。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期内收集大量信息,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复杂的研究问题,如由多个复杂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引起的影响问题。
另外,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发现那些较少见的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那些与某一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但是,病例对照研究也有一些缺点,如受试者的偏见和定性研究设计的缺陷。
例如,研究受试者有时会有偏见,从而影响结果;同时,定性设计也有可能导致偏差。
此外,病例对照研究的另一个缺点是,由于研究者只能收集在病发之前的信息,因此,有时无法排除其他因素,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
综上所述,病例对照研究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可能与某一疾病之间有关的危险因素,但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病例对照研究步骤

病例对照研究步骤病例对照研究呢,就像是一场破案之旅。
一、确定研究问题。
这就好比确定要破什么案子。
比如说,想知道为啥某个地方得某种怪病的人变多了。
这时候得把问题明确得像“这个病是不是和吃某种食物有关呀”这种程度。
二、选择病例和对照。
病例就是那些已经得了病的人。
找病例的时候得小心哦,要确定诊断是准确的。
不能把没病的当成有病的,那就乱套啦。
对照呢,就是那些没有得病的人。
对照的选择很重要,要让他们在很多方面和病例相似,除了有没有得这个病。
就像找双胞胎,除了一个生病一个健康,其他都差不多。
比如说年龄、性别、生活的地方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三、收集信息。
这一步就像是在找线索。
对于病例和对照,都要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
比如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呀,是不是爱抽烟、喝酒,平时吃些啥,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之类的。
可以通过问他们问题,就像聊天一样,或者查看一些记录。
收集的信息越详细越好,说不定哪个小细节就是关键线索呢。
四、分析数据。
把收集来的信息整理好之后,就开始分析啦。
看看病例和对照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病例里抽烟的人特别多,对照里抽烟的人少,那就可能说明抽烟和这个病有点关系。
不过要小心,有时候可能只是巧合,所以要通过一些统计方法来确定这种关系是不是真的靠谱。
五、得出结论。
分析完数据就到了出结果的时候啦。
如果发现确实有一些因素在病例和对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那就可以说这个因素可能和这个病有关系。
但是呢,病例对照研究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可能会有误差。
所以得出的结论不能太绝对,就像说“这个因素很可能和这个病有关,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样。
病例对照研究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点复杂的过程,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步都很关键呢。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随访调查
对病例和对照进行长期 的随访调查,收集疾病 进展、治疗效果等方面
的数据。
数据整理与清洗
01
02
03
04
数据核对
核对收集到的数据,确保信息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缺失数据处理
对缺失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插值、删除等。
异常值识别与处理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避免对分 析结果造成影响。
数据格式化
将数据整理成适合分析的格式 ,如表格、数据库等。
04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研究效率高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 量数据,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资料易获取
通过回顾性调查,可以方便地获取病 例和对照的相关资料。
适宜探索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探索病因及危险 因素,可以为病因假设提供初步依据 。
研究费用低
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的费 用较低。
THANK YOU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
药物疗效评估
01
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新药研发和
临床试验提供重要参考。
药物副作用监测
02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监测新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为药
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替代疗法评估
03
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于评估替代疗法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多的
治疗选择。
诊断方法的评估和改进
05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际应用
疾病预防和控制
01
02
03
病因研究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可以 探究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 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 供科学依据。
疾病监测
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于监测 疾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情 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 略提供数据支持。
病例对照研究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同时跟踪两组个体(病例组和对照组)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它是由医学研究人员根据其实验设计的模型,用以评估一些预防措施及疗法的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阐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
首先,术语“病例”指的是有特定病症或病变的个体,这种病症或病变有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所致。
病例组是指实验中选择的所有具有特定病症的个体的组合,而对照组则是指没有特定病症的个体的组合。
研究者一般将病例组中的研究受试者与对照组的受试者进行比较,以检验病例组中的受试者是否与对照组的受试者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差异。
其次,病例对照研究要求实验者应该在研究之前进行妥善的受试者筛查,以确保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属性相似。
一般情况下,实验者对两组的受试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基本健康状况都要进行比较
全面的筛查,以确保两组受试者的参与情况是一致的。
再次,病例对照研究将受试者通过随机分配,选择受试者进行实验。
研究者要设计实验过程,对两组受试者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最后,病例对照研究要求进行多次跟踪,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研究结果。
研究者需要持续观察两组受试者的变化,记录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断出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用来评估预防措施及疗法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它需要进行妥善的受试者筛查,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保持实验环境及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并进行多次跟踪,以获取准确的研究结果。
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效的结果,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专业版

对照组旳比值 b / m0 b d / m0 d
OR a / c ad b / d bc
OR数值范围对暴露与疾病关联旳意义
OR 值范围
0~0.3 0.4~0.5 0.6~0.8 0.9~1.1 1.2~1.6 1.7~2.5
≥2.6
关联意义
高度有益 中度有益 微弱有益 不产生影响 微弱有害 中度有害 高度有害
对照形式旳选择 ● 成组不配比对照 ● 成组配比对照 ● 个体配比对照
对照旳要求
采用与病例相同旳诊疗原则明确 排除旳非患者作为对照,并按 要求旳人口学特征和其他外部 特征旳相同要求选择对照。
对照旳起源 ● 从医院旳其他病人中选 择对照 ● 从一般人口中选择对照 ● 同步选择两种对照
对照组旳选择
信息偏倚
回忆偏倚(recall bias) 回忆偏倚是指研究 对象在回忆某些原因旳暴露史时,因为在精 确性和完整性上旳差别所造成旳系统误差。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
信息偏倚
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报告偏倚是指 有研究对象有意地夸张或缩小某些信息而 造成旳偏倚,所以亦称作说谎偏倚。
时是辨认其危险原因旳唯一可行旳措施。 也尤其合用于研究分析多种危险原因与研究
疾病旳联络以及它们之间旳相互作用等。
对照组旳选择原则 1.不患所研究旳疾病,但有暴露于研究原因
旳可能 2.不患与研究原因有关旳其他疾病 3.能以与病例相同旳措施获取暴露资料 4.与病例组旳可比性 5.尽量设置多种对照
样本大小估计
影响样本大小旳原因 1.研究原因旳人群暴露率估计值,一般可
用对照组旳暴露率(P0)来替代。 2.估计旳研究原因与研究疾病旳相对危险
混杂偏倚
04病例-对照研究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设计原则

适用范围•病因学研究•预后研究•药物安全性研究常用于探索性研究罕见病的病因学研究罕见结局的预后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回顾•由果及因•一果多因•从发病/患病的角度进行分组•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有问题而导致入选者和未入选者的某些特征存在差别而产生的误差。
•住院率偏倚、新发-现患偏倚、检测偏倚影响:人群的代表性、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对策:匹配、明确的入排标准、随机化•信息偏倚(infomation bias)•由于资料观察、测量、收集方法不当,在调查时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史采取了不同的标准或收集手段引起。
•回忆偏倚、调查偏倚诱因:病例和对照不同等对待对策:盲法、研究者培训、操作流程标准化(主动质控)•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存在关系,此时如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与研究因素、疾病之间均有联系,三个因素的效应混在一起,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
诱因:某结局相关因素在病例、对照组间分布不均。
对策:设计时匹配、入排标准定义分析时分层、多因素分析•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适用于有较长潜伏期的疾病研究•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因素•伦理问题少(观察性研究的共性)•节省研究的时间、人力、物力•有现成病史记录可供使用•由果到因,因果关系论证力度有限•有回忆性偏倚存在的可能。
•对照选择非常困难,选择偏倚易存在。
•信息偏倚可能出现。
•不能确定暴露人群、非暴露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
•只能计算近似的危险度。
设计原则•可比性原则:病例组与对照组来自于同一个总体。
•均衡性原则: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例数应均衡,至少不要相差太大。
•同等对待原则: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处理病例组和对照组。
病例对照研究(临床)PPT课件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为病因推断提 供依据。
病因推断
病因推断是病例对照研究的最终 目的,基于关联性评估的结果, 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
本量和覆盖范围,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1 2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 况,分析病因和危险因素,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效果评估
通过比较接种疫苗的病例组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 组在特定疾病上的发病率,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
3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现,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健 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疾病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病例与 对照组在特定指标上的差异,有 助于发现潜在的疾病标志物或诊
断标准。
疗效评估
通过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治疗 前后的变化,评估不同治疗方案 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
据。
预后评估
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情况, 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患者提
供更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关系。
在进行病因推断时,需要考虑多 种因素,如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 的时间顺序、关联强度、一致性、
生物合理性等。
只有当这些因素得到充分满足时, 才能较为可靠地推断出病因。
研究局限性
01
02
03
04
05
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 主要包括选择偏倚、信 息偏倚和回忆偏倚等。
病例对照研究分组原则

病例对照研究分组原则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比较两组患有相同疾病的个体或群体的某种曝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需要遵循以下分组原则:
1. 病例选择:选择已经被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
这些病例应该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被诊断为该疾病的人。
2. 控制选择:选择与病例组相似但没有患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应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以减少其他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3. 匹配方法:可以采用匹配方法来提高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匹配性。
匹配的因素可以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地理位置等。
匹配可以通过病例与对照组之间的1:1、多对1或多对多的方
式进行。
4. 数据收集:收集病例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包括曝露因素的信息、疾病发生的信息等。
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医疗记录等。
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曝露因素上的差异,评估曝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总的来说,病例对照研究的分组原则是确保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众多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上具有相似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
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曝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过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表2 阴道腺癌病例与对照的母亲主要暴露因素的比较
母亲年龄 病
母亲吸烟 此次怀孕出血
例 号
病 例
四个 对照 病例 平均
对照
病例 对照
1
25 32 有
2/4
否 0/4
2
30 30 有
3/4
否 0/4
3
22 31 有
1/4
有 0/4
4
33 30 有
是研究者所关心的任何因素(研究变量)。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
暴露 未暴露
暴露 未暴露
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
病例 对照
特 点:
1 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即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
以任何干预,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
2 设立对照 3 观察方向从“果”至“因”(即已知对象患病或
患病,再追溯其可能有关的原因)
预测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回顾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原因
结果
现场干预试验
现 人群 干预
况
因素
效应
调
查
队列研究
现在 原因
结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研究类型之 一,是验证病因假说的重要工具,是一 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方式。
(retrospective study)
研究步骤
❖ Herbst对阴道腺癌危险因素进行探索
❖ 7例病人加上另一个医院的1例阴道腺癌患 者作为病例组
❖ 每个病人配4个对照,共32个对照(选自与
病例同一医院(病房)出生、出生日期与病例前 后不超过5天的女青年。 )
❖ 调查员用标准调查表对病例、对照与她们的 母亲进行了调查(设计几十种有关因素,对病例组、
3/4
有 0/4
5
22 27 有
3/4
否 1/4
6
21 29 有
3/4
有 0/4
7
30 27 否
3/4
有 0/4
8
26 28 有
3/4
有 0/4
合计
7/8 21/32 3/8 1/32
平均 26.1 29.3
Χ2
自由度为 1①
0.53
4.52
P
0.50
(不显著②)
(不显著)
<0.05
OR
5.7
8.0
③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肺癌预期死 亡率升高;
④肺癌病人开始吸烟的年龄较早,持续 的年数较多。
( 年轻女性阴道腺癌与母亲妊娠期服用乙烯雌酚的关系)
研究背景 研究步骤 研究结果
阴道腺癌
乙烯雌酚
研究背景
1966-1969年Vincent纪念医院7例阴道癌患 者,15-22岁女青年
类型异常;年龄分布异常 ;时间、地区分布异 常集中
4 一般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历史与典型范例
20世纪20年代: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 40-50年代:吸烟与肺癌(Doll and Hill) 60年代:口服避孕药与心梗、静脉栓塞;孕妇
服用反应停与婴儿先天畸形;月经棉条与经期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早孕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 道腺癌
实例1.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 研究方法和原则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observation method
实验法 experimental method
理论和方法研究 theoretical & method epidemiology
(一)观察法 observation method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注 ① 用 Pike 与 Morrow 的配对对照Χ2 检验公式。
s ② 配对 t 检验, x =1.7 岁
以往流产史
病例 对照
有 1/4 有 1/4 否 1/4 有 0/4 否 1/4 有 0/4 有 1/4 有 0/4 6/8 5/32
7.16 <0.01
10.5
此次怀孕时使 用过雌激素
病例 对照
Doll与Hill于1948~1952年进行研究。 从伦敦20所医院及其他几个地区选取
确诊的肺癌1465例。每一病例按性别、 年龄组、职业等配一个非肺癌对照。调 查两者吸烟暴露情况。
经分析:
①肺癌病人中不吸烟者的比例远小于对 照组,差别显著;
②肺癌病人在病前10年内大量吸烟者 (≥25支/日)显著多于对照组;
基本原理
以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 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 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 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暴 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 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 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 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 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 说的目的。
暴露(Exposure)
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 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 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暴露(Exposure)
暴露因素可以是机体的特征,也可以是体外 的;可以是先天的、人体固有的,也可以是 后天获得的;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 的(如:年龄、性别、 BMI、血型、特殊职 业暴露、环境污染、疾病家族史、某种基因 型、吸烟、少食果蔬、高盐饮食、运动、平 衡膳食。)
*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
*纵向研究(监测)
产生假设
*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检验假设
(二)实验法 experimental method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干预研究
验证假设
(三)理论和方法研究
theoretical & method
epidemiology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这些分布的差异(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范畴) 提示了线索:该地区有某种/些因素与阴道腺 癌异常发病有关。
美 国 波 士 顿 Vincent 纪 念 医 院 妇 产 科 医 生 Herbst在发现,1966~1969年收治7例阴道腺 癌患者,均为15岁~22岁女青年。通常阴道癌 占女性生殖系统癌的2%,阴道腺癌仅占阴道 癌的5%~10%,非常罕见,而这7例全是腺癌; 过去年龄均大于25岁,而这7例全在15岁~22 岁之间。
主要介绍的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和特点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定义:
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 未患这种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
群过去暴露于某种(些)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
判断暴露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 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