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吴美幼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补课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学生在前面两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及课外知识都有限,对原子的构成内容的抽象思维和对教材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理解成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对原子结构模型认识发展史切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四、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西红柿、绿豆、红豆、塑料泡沫、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实现“师—生”、“生—生”多方面有效互动才能实现课题效果最优化。

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以史料介绍为媒介,利用课件演示及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轻松接受和理解,从而完成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动画、讨论与交流、总结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突破难点。

再通过图表信息分析、动手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同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九、作业设计: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完成本学案上剩余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