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高考题型特色专练题型十一图文混合型材料解析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1图文混合型材料解析题
1.(2013·济南调研)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下列是某中学兴趣小组进行的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中的部分图片
材料三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特点”可从匠役制度、自由劳动力、产量增加、地区性分工等方面概括。第(2)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新的经济因素”,即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因素;“影响”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等方面思考。第(3)问,“变化”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及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可从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决策等方面回答。
答案(1)废除匠役制度,自由劳动力充足;产量增加;地区性分工明显;
行业分工更细。
(2)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为社会变革准备了经济、阶级基础。
(3)变化:1952~1956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1978~2006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
2.(2013·合肥二模)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
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百度百科材料三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建筑风格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指出“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解析本题以建筑为切入点,考查中外不同建筑反映的特点及其原因。第(1)问,根据题干材料“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公开透明的特点。从材料信息看,雅典卫城具有开放风格,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经济状况和思想特征回答雅典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中国建筑四合院体现了封闭和中规中矩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特点、经济状况和思想特征回答中国建筑风格形成原因。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四合院”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从思想解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变化等角度回答“变化”。
答案(1)特点:公开透明。
风格:雅典卫城开放,顺应地势;原因:城邦民主制度,奴隶制工商业经济,人文主义;四合院封闭,中规中矩;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宗法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伦理观。
(2)特点:中西合璧。变化:思想观念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近代化。
3.(2013·泰安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材料四由于二战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变化
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有何突出作用?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现代化新方式?
(3)材料三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容,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基本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在不同年份的数据,分阶段归纳失业率的升降趋势;联系图中年份发生的重大事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第(2)问,先判断是何政策。根据材料“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可知材料涉及的政策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突出作用应是主要的积极作用;1921年列宁探索了现代化新方式,据此可知是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联系这个政策的发展经济的新手段等史实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的图片标题和时间,可看出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罗斯福大规模干预经济模式;共同影响:联系大型水利工程,从多角度来分析影响。第(4)问,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基本特征,注意其多种手段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如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国家干预、社会保障等,不要遗漏重要手段。
答案(1)变化:失业率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业率上升,1933~1937年逐渐降低)。
原因: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业率上升;罗斯福实施新政,大力干预经济,使失业率下降。
(2)作用: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新方式: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经济模式: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美国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共同影响:有效遏制水旱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扩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有利于农田灌溉,促进农业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