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第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编译:审计:日期:1.项目概述马新成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干道。

该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开区和凯马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对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凯西新城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凯斯大道,与凯斯大道左侧90°相交。

路线全长3163.394,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 km/h。

为及时控制路基开挖的沉降和位移,指导路基施工过程,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2.3工程测量规范2.4路基横断面图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3.1控制和保证路基工序质量,确保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面积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保证路基路面完工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4.1观察内容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和路基沉降观测;涵洞与路堤过渡段的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的设置4.2.1基础沉降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面中心线上埋设沉降板,进行第一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每隔100~200m 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和10m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在路基填筑前埋设,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填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底沉降板埋深段里程对应的基床面顶面,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观测桩,与其他观测桩同步观测。

路堑开挖前,在路堑顶部外5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平台建成后,在平台中心设置位移观测桩进行位移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1.背景介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层由于自身重量和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垂直沉降变形。

观测路基沉降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路基变形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路基的安全。

2.观测目的通过观测路基沉降,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了解路基的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2)判断路基土层的稳定性,评估路基工程的安全性;(3)记录和监测路基沉降的历史数据,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3.观测方法(1)传统方法:使用水准仪、水平仪等测量仪器,在已建立的基准点上进行直接测量,获取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2)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器,通过摄像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4.观测点选择选择观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重要的交通干线和重大工程,观测点应覆盖整个路段,均匀分布,反映整体情况;(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或已知存在沉降问题的路段,观测点应密集设置,以便更加准确地监测变形情况;(3)观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在路基上的固定建筑物或地物,以确保稳定的基准。

5.现场观测要点(1)观测前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了解可能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2)观测时应照明良好,保证观测点的能见度;(3)观测时应避免触碰设备,以防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4)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标注观测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便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5)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沉降变形情况,制作观测报告。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计算路基的平均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2)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观测点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根据观测数据,生成沉降曲线和变形云图,直观地展示路基的变形情况;(4)将观测数据与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评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7.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观测报告(1)观测目的和方法的介绍;(2)观测点选择和布置方案的说明;(3)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5)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6)如果需要,还可以提出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建议。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路基沉降观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为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

1. 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为工程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2. 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工程质量。

3. 为路基维护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三、观测内容。

1.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代表性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以及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四、观测方案。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覆盖整个路基工程的主要部位。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沉降量、变形速率等观测参数,并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实施步骤。

1.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进行布设。

2. 观测参数的测量,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观测频次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4. 处理建议的提出,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对于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行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沉降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帮助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操作。

2. 背景信息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公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垂直变形,其影响路面平整度、车辆行驶平稳性等。

及时准确地观测并处理路基沉降问题能够保障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因此,进行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3. 施工设备和材料为了进行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测深仪等)•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观测点标志杆•钉脚或膨胀螺栓4. 施工流程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流程:步骤 1: 布置观测点根据公路的需要,在已建成的路基上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该在路基的不同位置以及路段上均匀分布。

在每个观测点处使用钉脚或膨胀螺栓固定观测点标志杆。

步骤 2: 观测点标志杆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点标志杆的测量。

测量应包括标志杆的高度、宽度和位置等信息,并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3: 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点根据实际情况,在公路两侧选择适当位置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点。

基准点应位于稳定的地面上,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基准点固定。

控制点应建立在能够确定水平线的位置上,比如墙体或其他固定的建筑物上。

步骤 4: 线路测量使用经纬仪进行线路测量,记录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坐标,并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5: 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各观测点的高程。

将测量结果与基准点的高程进行比较,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量。

步骤 6: 深度测量使用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测量各观测点下方土层的深度。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7: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回忆,那些年,我在工程一线奋斗的日子。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重要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减少路基沉降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我们决定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法进行观测。

二、观测目的1.实时掌握路基沉降位移变化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2.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保障道路安全。

三、观测方法1.激光位移测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路基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实时获取路基沉降位移数据。

2.观测点布置:在路基表面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形成观测网。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且避开障碍物。

3.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发展趋势,确定观测周期。

初期可加密观测,待沉降稳定后,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激光测距仪、三脚架等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设立观测点:在路基表面布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立一根标尺,用于测量沉降位移。

3.测量沉降位移: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观测点,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沉降位移曲线。

5.分析沉降趋势:根据沉降位移曲线,分析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五、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稳定,避免因设备晃动导致数据不准确。

2.观测时要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观测数据要及时记录,避免因遗漏导致观测结果失真。

4.观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项目成果1.完成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等。

2.根据观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

3.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述..................................... - 1 -1.1、工程简介................................ - 1 -1.2、水文、地质情况.......................... - 1 -二、编制依据..................................... - 2 -三、沉降观测的目的、范围及内容................... - 2 -3.1 观测目的................................. - 2 -3.2 观测范围、内容........................... - 2 -四、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3 -4.1、深挖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3 -4.2、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6 -五、沉降变形测量要求............................ - 11 -6.1 一般要求................................ - 11 -6.2 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沉降变形点的布设要求........................................ - 11 -六、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 14 -6.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 14 -6.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 14 -6.3 人员组成及职责.......................... - 14 -七、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 15 -7.1 一般要求................................ - 15 -8.2 资料整理................................ - 15 -八、附件(相关图纸)............................ - 16 -一、工程概述1.1、工程简介xxxxxxxx标,项目起点位于贵州省湄潭县石莲镇境内,路线向西途经湄潭县、瓮安县,终点在瓮安县珠藏镇板坡村。

道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道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道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

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四、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按设计图进行,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1、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位移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前埋设。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项目部XXXX年XX月XX日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5、设计图纸;6、设计院交桩成果;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侧深路堑;KXX+036-KXX+234左侧深路堑;KXX+716-KXX+925右侧深路堑。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公路使用量的增加,公路工程的沉降问题也日益凸显。

沉降会导致路面变形、路基变形、交通安全风险、边坡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公路工程的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本观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公路工程的沉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沉降变化情况,为公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获取公路工程沉降的数据,评估其影响程度;2. 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 为公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本次公路工程沉降观测的内容包括:1. 路面沉降观测:主要通过GPS观测路面的沉降情况,包括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沉降变化;2. 路基变形观测:通过地面测量仪等设备对路基的变形进行监测;3. 边坡变形观测:使用倾斜仪等设备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4. 环境监测:监测周边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沉降的影响,如降雨、气温等。

四、观测方法1. GPS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GPS观测,每个观测点至少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沉降值;2. 地面测量仪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地面测量,选择合适的观测线路和观测点,利用测距仪等设备进行测量;3. 倾斜仪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倾斜仪的观测,每个观测点至少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倾斜值;4. 环境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周边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定期观测环境因素,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观测频率1. 路面沉降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共四次;2. 路基变形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共十二次;3. 边坡变形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共四次;4. 环境监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共十二次。

六、数据分析1. 对于GPS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2. 对于地面测量仪和倾斜仪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分析得到路基和边坡的变形情况;3. 对于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分析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沉降的影响,如降雨对路基的影响等。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路基沉降观测和控制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和控制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和控制方案一、路基沉降监测剖面的布置1、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需适当加密。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需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2、路堤地段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三个Ⅰ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3、Ⅰ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4、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Ⅰ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5、Ⅲ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6、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

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Ⅰ型监测断面。

7、路堑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置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二、监测方法1、监测方法1.1横剖面沉降监测方法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2.观测方案3.观测点布设4.观测数据处理5.结论引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而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是高速公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高填方及高边坡进行观测和监测。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以期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观测方案本文采用的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选取合适的观测点,布设观测仪器,定期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

观测点应选取在高填方及高边坡的重要部位,如边坡顶部、中部和底部,以及填方顶部、中部和底部。

观测仪器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点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选定的观测点上,应先进行地面平整处理,然后再进行仪器的安装。

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观测仪器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设施和结构物的干扰,如电缆、管道、桥梁等。

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处理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2)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软件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观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案、观测点布设和观测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能够有效地监测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情况,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设置观测桩94个。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为了了解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掌握路基的稳定性,以便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包括实际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通过观测,可以了解路基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三、观测方法1.观测点的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该在路基不同位置选取观测点进行观测。

观测点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路基不同部位的使用情况,如高速公路的匝道、桥梁附近等,这些地方的沉降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路基的地质条件,如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不同会对路基的变形产生影响。

2.观测仪器的选择为了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全站仪、水准仪或GPS仪等仪器。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3.观测方法的确定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可以采用静态观测法或动态观测法。

静态观测法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点的位置变化来计算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动态观测法则是通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来计算路基的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四、观测程序1.建立基准点在观测前,应先建立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择在不会发生沉降的位置,如周围的岩石或土质较硬的地方。

建立基准点可以使用GPS仪器或全站仪等设备测量,确保基准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定期观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或半年进行一次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选取的观测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施工活动、地质灾害等。

3.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并将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路基的稳定性。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道路沉降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解决沉降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观测设备选择、观测点设置、实施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 制定沉降观测方案: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确定观测的时间、频率、观测点等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观测。

2. 选择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

一般常用的设备有沉降标杆、水准仪、全站仪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观测。

3. 安排观测人员:确定观测人员及其职责,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观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4. 保障工程安全: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之前,需要对观测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的安全。

5.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在观测点周围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以便观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三、观测设备选择1. 沉降标杆:沉降标杆是常用的观测设备,用于测量地表沉降的情况。

沉降标杆一般由一根稳定的基柱和上部的标记杆组成,通过测量标记杆和基柱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确定沉降的情况。

2. 水准仪:水准仪是用来测量地面或建筑物水平方向的仪器。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水准仪来进行水平方向的观测,从而确定地面的沉降情况。

3.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实现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来实现高精度的沉降观测工作。

四、观测点设置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合理设置观测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沉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

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

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填筑到设计标高后,在基底沉降板埋设断面里程对应的基床表层顶面,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观测桩,与其他观测桩同步观测。

路堑开挖前,在堑顶外5m位置设置位移观测桩;边坡平台施工后,在平台中心位置设置位移观测桩,分别进行位移观测。

4.2.5过渡段沉降观测
在路涵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m、25m和50m处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条件受限时,至少在距(涵)台1m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分别在路基中心和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3个观测桩。

4.3选用观测元件类型及埋设
4.3.1基底沉降、过渡段沉降观测
基底沉降和过渡段观测桩采用沉降板,沉降板→底座、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座为宽500mm、厚10mm的正方形钢板,测杆采用Ф100mmPVC塑料管。

测杆与底座钢板采用双面焊焊接牢固,为保证测杆竖直,埋设钢板前先将埋设位置整平。

测杆保护套每节100cm,随着填筑增高,测杆与套管也相应增高,接高后的套管应高出填土不少于0.5m,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路堤两侧位移观测桩采用长100cm(含桩尖20cm)、直径10cm 的圆木,在圆木中间打入小铁钉。

埋设时先在布桩位置打一个100cm深、直径15cm的孔,然后将圆木放入孔内,桩顶露出地面10cm,孔的空隙用C15混凝土填充,确保观测桩稳固。

4.3.3路基本体位移观测桩
路基本体观测桩采用长35cm、直径20mm的钢筋制作,埋设时在机床表层级配碎石中挖30cm深、15cm直径的坑,将观测钢筋放入坑内,周围用水泥砂浆灌注。

钢筋顶端做成半球形,并高出埋设表面5mm。

4.3.4高边坡位移观测桩
高边坡位移观测桩分为两种,第一种:堑顶外5cm处设置的观测桩采用长50cm(含桩尖20cm)、直径10cm的圆木,在圆木中间打入小铁钉,埋设方法同路堤两侧的位移观测桩;第二种:边坡平台中心设置观测桩采用长35cm、直径16mm的钢筋制作,在平台施工时进行预埋。

堑顶和平台的观测桩至少露出埋设面5cm。

4.4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4.4.1组织机构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工作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总负责制,工程部长主抓,测量主管负责具体观测工作的安排、观测数据的汇总上报。

项目部为保证具体的观测工作相对稳定,固定两名有责任心的技术人员专门进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4.2职责划分
4.4.2.1项目部总工程师职责
(1)负责贯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指南、标准等要求和指示,负责内外协调;
(2)负责审定、批准沉降观测方案;
(3)审核上报资料,随时掌握量测情况,重大异常情况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汇报,负责技术方面的分析签定工作。

4.4.2.2工程部长职责
(1)组织编制、优化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审查通过后负责督促落实工程部按已批复的专项方案实施;
(2)解决观测中的人员、资源配置以满足量测工作的需要,保证现场人员协调配合;
(3)督促、检查沉降观测工作,研究、解决观测中存在的问题;
(4)对上报资料、分析报告复核把关,对现场沉降观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时处理,重大异常情况向项目部总工程师汇报;
(5)定期对路基稳定性提出书面报告。

4.4.2.3工区技术主管职责
(1)负责按批准的方案准备各种所需用品,提前布设点位;
(2)组织技术人员按规定的观测频率进行观测;
(3)负责对观测资料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和统计分析,对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观测原始数据保存完好,不得涂改;
(4)一般情况下每周向工程部长上报路基施工及稳定情况,如有突变立即汇报。

4.5 控制标准及观测频率
4.5.1控制标准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小于10mm/天,或竖向位移小于10mm/天;位移观测控制标准:水平位移小于5mm/天。

观测数据如果超出以上控制值时,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必要时停止施工。

4.5.2观测频率
沉降观测频率,在路堤填筑期间,每天观测1次,在沉降速率较大或突变的情况下,每天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大于3天时,
每3天观测一次,因各种原因暂停施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周观测一次,第30天~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观测周期不少于6个月。

位移观测频率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1次,因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每周观测2次,施工完成后的1~3个月,每周观测2次,3个月以上,没有观测2次,观测周期不少于1年。

4.6沉降的分析报告
路基施工过程中,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分析、汇总,并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并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时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工后沉降评估的依据。

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先持续观测不少于6个月的检测数据,根据这6个月的检测数据,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及后期沉降速率,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路基要求时,则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放置时间继续监控,还是采取(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即进行“检测-评估-调整:循环,直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路面铺设要求。

竣工验收时,沉降观测实施和观测资料应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采用信息化动态施工,观测路基沉降和位移变形,并整理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验证路基设计、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进行优化设计。

此过程贯穿整个路基施工期。

路基信息化施工流程图
表一路堤基底
沉降观测断面里程表
表二边坡位移观测表
表三路堤位移观测断面里程表
沉降观测记录
施工单位及标段:里程范围:编号:
测量:计算:复核:
水准测量(沉降观测)记录表
施工单位及标段:里程范围:编号:
观测:扶尺:记录:见证:日期:
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施工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里程:工点类型:
测量:计算:复核:见证:日期: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