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谋略篇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计篇》第一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所以,要用五事去研究它,用七计去比较它,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就是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敢违抗。
天,就是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春夏秋冬。
地,就是高丘洼地、远途近路、险阻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
将,就是将领要智谋高超、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
法,就是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军法军令。
以上五事,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用“五事”、“七计”比较敌我优劣,以求得对战争情况的认识。
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强利精良?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执法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第十一讲:兵以诈立
《孙子兵法》第十一讲:兵以诈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战争开始时,首先是“将受命于君”,也就是国君任命一个人为三军统帅。
然后,由这个统帅“合军聚众”,集合部队,开赴前线。
关于“交和而舍”,曹操解释说:“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所以“交和”的“和”指和门,交和就是两军对垒,舍就是驻扎。
那么两军对垒,最难的是什么呢?孙子认为,最难的是军争,也就是控制权的争夺。
为什么难呢?因为孙子所说的对控制权的争夺和我们常规的理解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这句话中充满了孙子的辩证思想,非常像《老子》的风格。
《老子》中有两句话,和“以迂为直”比较接近,分别是“曲则全,枉则直”,以及“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中的“枉”和“屈”,与孙子所说的“迂”是一个意思,直我们知道,是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线就是直。
“直”这个字最初的字形就是一只眼睛引出一条直线,直线上面有一个点,表达的是用眼睛看过去,两点取一条直线,这也是射击准星的原理。
这是直,而不直的状态就叫作“迂”,叫作“枉”,叫作“屈”。
孙子说的“以迂为直”,和老子说的“枉则直”,其实是一个意思。
讲到现在的交通,有一个词,叫“直线距离”,但是几乎没有人按照直线到达目标,因为直线往往不是最快的路线。
在战争当中,决定路线的快慢,不仅有地形的因素,还有敌情的因素,如果迂回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时候反而比直接到达还要快。
当然,“以迂为直”蕴藏的哲学含义绝不仅限于这种狭义的理解。
因为和“以迂为直”相关的,还有“以患为利”。
许多事情表面看起来是坏事,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是好事。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切换角度看问题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智慧之一。
《周易》当中蹇卦和困卦讲的就是“以患为利”的智慧。
以蹇卦为例,蹇卦的卦象是遇险而止,因为前方布满了险阻,所以需要我们停下脚步,来思考如何去越过险阻。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①;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二;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③。
【注】①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李荃曰:“夫为客,深入则志坚,主人不能御也。
”杜牧曰:“言大凡为攻伐之道,若深入敌人之境,士卒有必死之志,其心专一,主人不能胜我也。
”吴如嵩说:“孙子关于‘九地’的为客之道主要讲了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个是战术层面,一个是战略层面。
战术层面,孙子具体提出并阐述了‘九地’之名,‘九地’的定义以及在‘九地’作战的战术要求;战略层面,孙子从战略的高度宏观地论述了战略进攻作战的若干原则和方法。
”为客,指进入敌国,我军变由主而成为客。
②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张预曰:“兵在重地,须掠粮于富饶之野,以丰吾食。
”③“谨养而勿劳”四句:张预曰:“坚壁自守,勤抚士卒,勿任以劳苦。
令气盛而力全,常为不可测度之计。
伺敌可击,则一举而克。
王翦伐荆,常用此术。
”谨,小心,谨慎。
养,保养,休整。
并,合,这里是集中、提高的意思。
积,积聚,积蓄。
运兵,指部署兵力。
【译文】凡是进入敌国,其作战原则是:深入敌境,士卒会专心作战,敌军因此就不能取胜;在富饶的原野上掠取粮草,三军就会有充足的粮食;小心保养士卒的体力而不要让他们劳累,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施展计谋,使敌人感到我方深不可测。
【原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①;死焉不得②?士人尽力③。
兵士甚陷则不惧④,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⑤,不得已则斗⑥。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⑦,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⑧。
【注】①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杜牧曰:“投之无所往,谓前后进退皆无所之,士以此皆求力战,虽死不北也。
”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②死焉不得: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张预曰:“士卒死战,安不得志?”③士人尽力: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
”王皙曰:“人在死地,岂不尽力?”④兵士甚陷则不惧:杜牧曰:“陷于危险,势不独死,三军同心,故不惧也。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的主要原则《九地》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主要论述了九地及其应对策略。
全篇分为九章。
第一章讲九地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第二章使敌人兵力不能有效集中,夺爱则听,方法为快速和隐蔽,即快速隐蔽的打击敌人的依仗点。
第三章讲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深入敌方国境,我方的士卒就会专心作战,因为别无他路。
第四章讲士兵齐勇若一,是因为士兵不得不这样做。
第五章讲将军御兵诀窍是愚兵投险,士兵深处险境,就能爆发更大的力量。
第六章讲九地正面的应对策略。
第七章讲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
第八章讲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第九章讲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弱点,隐蔽和快速进行进攻(如图1所示)。
图1 《九地》篇的主要原则第一章讲九地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类。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可以结交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
三十六计之十一计李代桃僵讲解和商业案例[修改版]
第一篇:三十六计之十一计李代桃僵讲解和商业案例李代桃僵【出处】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汉武帝时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
但是他们作威作福,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
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偶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常识,当上了侍中郎。
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
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真仿佛仙子所居。
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
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奏乐助兴。
在后花园的池塘之内,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
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受刑。
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扎,丑态百出。
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
黄金络马头,??何惶惶。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
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李树不如!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注释: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我敌之情,各有长短。
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
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下)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孙子兵法—谋略思想(下),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15个知识点如下:1 . 通过收买敌国的官吏来充当己方的间谍,这种间谍《孙子兵法》称之为内间。
2. 收买、诱使敌方派来的间谍,使之为我所用,这种间谍《孙子兵法》称之为反间。
3. 利用敌国的乡野之人(即当地普通人)充当间谍,这种间谍《孙子兵法》称之为因间。
4. 被英国作家理查德•迪肯称为“已知的最早的谍报学范本”的军事理论著作是《孙子兵法》。
5. 孙武在《用间》篇把间谍分为五种类型,它们是: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6. 孙武在《兵势》篇对“奇正”思想作了系统而科学地阐发。
下列属于“奇正”概念范畴的是:在兵力部署上,担任守备、钳制的为正兵;机动、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明攻为正;迂回、侧击、暗袭为奇;在作战指挥上,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采取特殊战法为奇;在战略上,堂堂正正进军为正,突然袭击为奇。
7. 毛泽东提出的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理论,不仅充分借鉴运用了《孙子兵法》的我专敌分思想,而且全面发展了这一思想。
8.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专而敌分”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9. 孙武认为,用间方法论总的原则是:“反间”为主,“五间俱起”。
10. 优待俘虏、化敌为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大创举,是对《孙子兵法》“善卒”、胜敌益强思想的灵活运用与发展。
11. 《孙子兵法》所讲的“伐交”,即破坏敌人的外交,就是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方的结盟,扩大并巩固自己的同盟,使敌陷人孤立,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我。
12. 孙武将“奇正”范畴引入军事领域,提出“奇正”理论,使之成为古代军事谋略学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
13. 孙武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将“用间”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成功运用于战争实践的伟大军事家,堪称世界军事情报学鼻祖。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实用模板】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如果这世上只能留几本书的话,我觉得只需要留下《易经》和《孙子兵法》,其它的书都可以拿去烧了。
易经是道术结合,可观其辞,可玩其占,很难找到第二本这样的书了。
孙子兵法讲斗争的哲学,活着就是一场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没点战略、战术思维是不行的。
易经难读难懂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易经不是纯粹的文学,要想真正读懂易经,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由术数入理,对占卜不深入研究一番,空谈易经的哲学,就好比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海市蜃楼而已;二是需要个人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阅历越丰富,对于理解易经越有用。
孙子兵法也难懂,虽然文字比起易经来要好理解的多,但要把握住它的本质,也并非易事。
一是孙子兵法是本高度概括战争规律的书,一般人哪里能够有实际观摩甚至是操刀战争的机会;二则读孙子兵法不是为了读兵法,而是要透过兵法读出人生之战法,这种间接的联系方式,一般人要构建起来有难度,三是对孙子兵法的解读数不胜数,但高质量的仍然是少数。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可以说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次非常高质量的解剖,一句一句,从逻辑到论证再到举证,非常接地气又相当到位。
如果已经对孙子兵法烂熟于胸,有个基本的整体架构,再来读这本书,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读完之后,以下两点对当下的自己非常受用。
其一,孙子兵法是等待之法。
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等待。
我们往往会忽视等待的力量,等待什么呢?等待自己变强大,等待敌人出现破绽,然后发动致命一击,这就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战法。
但是人容易焦虑啊,一焦虑就忍不住,忍不住就想搞事情,东搞西搞不如不搞,经常性的功亏一篑。
不说那战争的案例,现实中人就是这样啊,越是困境之中,大部分就越容易焦虑。
老想着怎么自己就这样那样,别人就那样咋样的,不行,自己得搞点事情,结果不认真分析大方向和基本面,眉毛胡子一把抓,东搞西搞,也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准备,到头来鸡毛都没捡到一根。
但等待就是坐在那里啥事都不干吗?当然不是。
孙子兵法十三篇速记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速记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战略和领导管理等领域。
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下面介绍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速记法。
第一篇:计篇,主要讲述了战争的策略和计划。
速记方法是用“计”字,表示需要提前制定和推演的计谋。
第二篇:作篇,强调了军队的组织和作战准备。
速记方法是用“作”字,表示军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三篇:谋篇,讲述了如何选择和评估战场环境。
速记方法是用“谋”字,表示需要谨慎思考和制定战略。
第四篇:虚篇,强调了如何制造虚实之势。
速记方法是用“虚”字,表示需要善于利用虚实对敌人进行欺骗。
第五篇:势篇,讲述了战争的形势和态势。
速记方法是用“势”字,表示需要把握和利用形势来取得胜利。
第六篇:军争篇,主要讲述了战争的规模和军队的作战能力。
速记方法是用“军争”字,表示需要关注军队的实力和对敌人的挑战。
第七篇:军形篇,强调了军队的编组和阵型。
速记方法是用“军形”字,表示军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组和阵型。
第八篇:九变篇,讲述了如何应对敌人的变化和变化。
速记方法是用“九变”字,表示需要灵活应对敌人的变化和变化。
第九篇: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军队的行军和布阵。
速记方法是用“行军”字,表示军队需要合理安排行军路线和布阵。
第十篇:地形篇,强调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
速记方法是用“地形”字,表示需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地形条件。
第十一篇:火攻篇,讲述了如何利用火力攻击敌人。
速记方法是用“火攻”字,表示火力是一种重要的攻击手段。
第十二篇:用间篇,强调了间谍和间谍活动的重要性。
速记方法是用“用间”字,表示需要善于利用间谍来获取情报和破坏敌人。
第十三篇:攻城篇,讲述了如何攻克敌人的城池。
速记方法是用“攻城”字,表示攻城战是一种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战斗。
通过以上的速记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
同时,在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时,我们也要谨记文章中提到的注意事项,确保文章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在不影响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孙子兵法的价值。
智慧谋略宝库(4)_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当战局发展必然会有损失时,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胜利。
【经典故事】优柔寡断失国家战国时间,韩国地处实力雄厚的秦国和楚国之间。
韩宣王为人优柔寡断。
秦王把楚国看做是称霸道路上的敌手,为此试图发兵攻打楚国。
可韩国偏偏挡在道中,于是秦王就派丞相张仪前往韩国,企图说服韩与秦一起攻楚。
面对两邻国之争,韩王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便激怒了秦王。
他决定,先要迫使韩国屈服。
公元前317年,也就是韩宣王十六年,秦国向韩国宣战。
一路上,秦军未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就杀进了韩国。
韩王忧心如焚,马上召见韩相公仲明。
公仲明反对直接与秦对抗,他引用了民谣李代桃僵的话来说明道理,但韩王不理解其含义。
公仲明就指着宫苑内的两棵树说:假设小树为桃树,大树为李树,桃树上突然落下了害虫,如果想保桃树,则只有把害虫从桃树上引到李树上去才行。
这时韩王才领悟到公仲明的意思。
是要把祸水引向楚国,让楚国代替韩国承受灾难,以保全韩国。
于是,韩王便派公仲明出使秦国。
并割让韩国一座名城贿赂秦国,以便与秦国结成联盟,共同伐楚。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很害怕,急忙召见谋臣陈轸商议对策,陈轸听后笑道:韩国是想利用’李代桃僵‘之计来对付我们,那我们就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楚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一方面在军事上做好了抵抗秦军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又派人到各国去散布流言,说是楚国接到了韩国的求援信。
随后就委派楚军去救援韩国,与此同时还派了一名密使前往韩国,送给韩王很多贵重礼品,建议韩王与楚国联盟共同对付秦国。
韩相回绝了这个建议,因为这意味着韩国将为楚国而牺牲自己。
楚国秘使这坚定的语气使优柔寡断的韩王轻易上了当。
他放弃了原先与秦国结盟一齐攻打楚国的计划,改为与楚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对韩楚结盟的消息将信将疑。
他便派密探扮成商人模样混进韩、楚两国侦察。
结果证实了这一消息。
韩王的反复无常激怒了秦王,他率领大军在楚军到达之前杀入韩国。
韩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军事理论大部分答案
军事理论课答案国防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提及的适龄青年指:18~22周岁男女青年.2.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个公民神圣职责,是由哪个法律规定的?宪法3.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要有什么?国土面积4.珍宝岛保卫战是中国与哪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苏联5.宋朝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数量是:120万6.三伐高丽是谁做的?隋炀帝7.我国适龄青年要服兵役,是指多大年纪?18~228.元朝蒙古人远征向西最远到达:多瑙河9.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是指:进行核攻击10.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汉族人执政的时代是:明朝11.现在的巴尔喀什胡在唐朝时称为:翠叶湖12.横扫欧亚的是哪位杰出人物:成吉思汗13.“万国归附”形容的是我国哪个朝代:唐朝14.贝加尔湖是在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的?清朝15.下面哪项不是我国周边的威胁:文化16.在全面战争中,无论战略地位如何,首先使用的都是:正规军17.禁海是在什麽时候:明朝中期18.“以军带民”哪个国家国防战略的基本模式:美国19.下面那句话说明我们的祖先是有尚武传统的:奖赏军功20.炮船称胜里面涉及哪位人物:郑和21.珍宝岛保卫战是哪俩国之间的战争?:中苏22.我国传统社会军事高峰是在哪一朝:元23.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是指:进行核攻击24.彼得一世大帝为俄罗斯取得的第一个出海口是:波罗的海出海口25.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是哪个时期的史实?秦朝26.哪项会影响服兵役:犯罪记录27.2000年日本青少年身高平均比中国青少年身高高多少?10公分28.珍宝岛保卫战发生在那一年?196929.世界各国国防战略中日本是什么模式?先富国后强民30.汉匈和亲说的是东汉:错31.高等院校学生在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服预备役:对32.没有哪个2国家规定过女性必须参军:错33.俄罗斯祖国之父封予彼得大帝一世:对34.火箭火枪火炮最早实在宋朝运用于军事领域:对35.日本特别重视教育;对36.高等院校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对37.明朝禁海时代的开启是对海防的漠视表现之一;对38.一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对39.日本战后赔款都用来买车了:错40.目前国外对我国的颠覆活动已经不存在:错41.秦王朝奠定了我中华民族现在区域的版图的基础;对42.谁不重视国防,谁将遭受灭顶之灾:对43.东北是我国能源基地;对44.汉武帝时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错45.华北是我国首都所在地:对46.以兵立国,横扫欧亚说的是元朝;对47.彼得大帝是造船工程师:对48.日本在唐朝时期曾经和我国作战:对军事思想四49.《孙子兵法》核心是哪一篇?谋略篇5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高技术战争是:英阿马岛海战51.《孙子兵法》中全书总结的一篇是哪一篇?十一篇52.关于毛泽东思想正确的是:立国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建军灵魂53.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54.哪项不是《孙子兵法》中的篇章:智篇55.中国有蚊子记载的第一场战争是:逐鹿之战56.哪项会影响服兵役:犯罪记录57.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战争的正义性和群众性58.致人而不致于人是什么意思:我要控制你而不被你所控制59.属于史书上提到的三战是;《慎战》,《备战》,《重战》6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哪个篇章?《谋攻篇》61.下列不是军事思想特征的是:艺术性62.哪本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孙子兵法》63.下列对制胜之道描述错误的是:循规64.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全面战争,局部战争,突发事件、65.哪项不是人民战争的战略要术?主动妥协性66.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思想是什么?毛泽东思想67.不属于《孙子兵法》中的智篇是?智篇68.在全面战争中,无论战略地位如何,首先使用的都是:正规军69.撒切尔夫人是英国的哪一个政党?保守党70.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民兵修养71.那篇专著探讨战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左传》72.《孙子兵法》的核心篇章是:《谋攻篇》73.有关保卫祖国正确的是:在宪法中有提及,是公民权利,是公民义务。
三十六计 第十一册
精彩摘录
这是《三十六计·第十一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美人计很好用,不爱江山爱美人,利用人性的弱点,色字头上一把刀,要慎重。
目录分析
第三十二计空城 计——失街亭孔明
弄险
第三十一计美人 计——报国仇西施
赴吴
第三十三计反间 计——群英会蒋干
中计
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三十六计·第十一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天子
群英会
孙膑
空城
国仇
街亭
蒋干
三十六 计
海
书王
孔明
美人
南齐
吴第三十 二
弄险
西施
内容摘要
《三十六计》是一部专论谋略的兵书,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但至今并无准确的年代和作者可考。 全书共有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等六套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 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本册讲述了第一计瞒天过海——木城船天子渡海,第二计围魏救赵——善解围孙膑用奇 兵,第三计借刀杀人—刘秀借刀杀李轶。
鬼谷子·决篇——11解读
鬼谷子·决篇——11解读一。
决策的产生和优劣:凡决物,必托于疑者。
(所有的决断事物,必定是内心犹疑的)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得到好处为好,得到祸患为恶)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
(好处多到像诱惑一般的程度,最终就没有疑惑,担心的了)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有好处的,把好处去掉,自然就不会接受,这就是奇策可以用的地方)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
(如果好处挺好,但隐藏结果是坏的,自然不会接受,听者自然会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所以,决策如果是让人失去好处,让人得到的是祸患,是失去的,这就是决策失败。
)评说:需要人决断的事情,多数是因为事情的结果看不清楚,得失难以分明,所以需要决断。
决断是优秀还是拙劣,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得到的是好处,还是祸患。
当然不是讲得到的钱越多,或者眼前的利益最大化就是最好,这个有长远,与眼前利益的糅合;有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统一。
举个例子:冯欢薛地烧借据(一说冯谖(xuān)反正名字不重要啦)孟尝君请门下食客冯欢,代他去薛城收债。
冯欢应声而行,问孟尝君要不要顺便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随便便地回答他说:“就买些家里所没有的东西吧!”冯欢到了薛地,召集所有向孟尝君借钱的人,一一核对借据。
核对完后,冯欢当场把所有的借据烧掉,并说孟尝君因为爱护薛地的百姓。
希望让他们更好过活,愿将众人所积欠的借据赐给他们,一笔勾销。
薛地百姓听了,感激涕零,跪拜再三,谢谢这位好债主。
事情一结束,冯欢马上返回齐国,第二天就去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奇怪他怎么回来得这么快,便问他债收得如何,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冯欢说:“债都收完了,但我看您家中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恩义,所以便为您买了恩义回来。
”孟尝君大惑不解,问他恩义如何能买到。
冯欢回答说:“薛城地小民贫,百姓根本无力偿还向您借的金钱。
等到利息越滚越多,百姓无可奈何,唯有逃亡一途。
如此一来,您最后不但一样收不到钱,恐怕还要落一个‘贪得无厌,不怜恤百姓’的恶名。
11.、《孙子兵法》第11讲:九地篇第十一(一)
11.、《孙子兵法》第11讲:九地篇第十一(一)承前启后,明德亲民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主讲 | 涣朴老师内容简要: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九地主要讲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这九种地形应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分别带兵,如何料敌取胜。
前面的地形篇和军争篇也都谈到了地形,但是区别在于,这里的九地讲的更多是面对不同的地形变化,该如何去带兵打仗,也就是如何把地利、人和及诸侯相处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对我们分析形势、分析人的心理以及制造形势,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军队还没有离开自己的国境线,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地盘上,心理不会太过紧张,在我方的势力范围之内,我方占据主动优势,别人没那么嚣张。
当然,这个散同时还有人心比较容易散的意思,人心容易散,就要收一收,否则,可能会出现逃兵,或者被对方不小心伏击。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随着战局的推进,出了国境线,到了其他国家,这个时候,如果撤退,就又能撤退到自己的安全范围之内,称之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这一个地方,我方得到了,我方会有利;如果敌方得到了,那敌方也会有利。
也就是谁先得到谁就居于上风,这种地形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地方就要斗智斗勇。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我可以往,对方可以来,这种地方四通八达,阻碍少,行军速度快,可以用战车,运兵速度极快,交通极方便,这个时候变数会很大,所以,交地很考验人的兵力部署。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
衢和交原本意思很接近,在这里面区分开来,衢特别指一个地方处于多个国家的边境,同时会关联到好几个国家,那么,和邻国的关系处的怎么样,对于我方的行军有没有阻碍,就变得特别重要。
如果有人支持,胜算会多一点;没人支持,胜算会少一点。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重地是相对于前面的轻地而言,是越过国境线已经很久了,在敌国境内纵身作战,山高皇帝远,但同时,得到的援助也少。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孙子兵法》读书笔记(通用5篇)《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不穷。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字里行间不乏曹操的真知灼见。
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不但为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有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
《孙子兵法》这本兵书在历史上评价颇高,众多国外的军事家、学者都对孙子兵法有着很细致的研究,兵法上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不止于此,在人际交往方面来看,《孙子兵法》也有着很不错的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这本书,我十几年以前就看过,但一点都看不懂!有人告诉我,如果五年之后再看,可能会看懂一点,十年后会更懂一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读来,颇有感悟,也许过些时间再看,会有更不同的感悟。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孙子告诉我们要狡诈、也要看清别人的诡诈之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要认清别人的诈术,避免自己落入陷阱、任性涉险、莫轻他人之身。
孙子说最上等的作战是运用谋略,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其次是动用军队,最下等的作战是强攻城池。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和人相处也是这样要尽量避免和人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左右逢源。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2“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
”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一句话。
他著作了中国军事书籍中最伟大的一部――《孙子兵法》。
这本书是围绕着在战场上怎样用兵,在军队中怎样陪练,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
此刻《孙子兵法》在美国军方已经成为了必修课。
每一天美国军方的军官都要让军员们自学并在演习上灵活运用!这本书的魅力无尽呀!但是在和平社会中,这本书可不是就成为费书了吗?不是的。
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要冷静的`思考,要去多练习,要对自我有信心。
决篇第十一
决篇第十一决篇第十一原文凡决物,必托于疑者。
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
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
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
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译文】凡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托于有疑难的人。
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骗诱,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
在为人作决断时,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就是国为依托的基础不平衡。
任何决断本来都应有利于决断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这样对为人决断的人就不利了,甚至还会遭到灾难,这样决断是失误的。
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人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谦洁来净化的。
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行阴道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
要在平时和关键时刻巧妙的运用这四方面,小心谨慎行事。
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王公大臣的事,崇高而享有美名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幸福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因此说,解决事情,确定疑难,是万事的关键。
澄清动乱,预知成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龟甲来决定一些大事。
孙子兵法 第十一讲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 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 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 ,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 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 之,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 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 ,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 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 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 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三、虚张声势、吸引顾客
我国某城市有家个体服装店,刚刚 开业,一点知名度都没有,门前冷冷清 清,服装店老板在开店前几乎把资金用 光,哪有钱去做广告,让人们知晓这家 服装店呢?老板终于有了主意,一天他 来到附近一家电影院,在电影开演前几 分钟,他雇的店员前来找他,只听电影 院的广播喇叭喊:××服装店的王老板, 外面有人找。他听到第五遍时,便起身 走出影院。一连几天,在附近的几个影 院都如法炮制,随后的日子里,他开的 服装店,门庭若市,生意不断。
三 形势
(一)《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 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 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 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 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 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 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 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 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 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 能为胜败之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谋略篇
在法家的思想里面,谋略指的就是“术”,这个字也是历史上被理解得最乱的一个字。
我对谋略的评价是:在管理当中离不开谋略,在竞争当中离不开术,关键是如何使用谋略。
所以,这篇可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历来就是有管理、有政治、有竞争就有谋略,无论是内部竞争还是外部竞争,都要通过一些手段、谋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以奇致胜,兵法里讲“以正合,以奇胜”。
第三,讲究游戏规则。
一、从来管理有政治
搞管理不懂政治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因为管理学里面很多东西是概念化的,而在现实当中管理会比较复杂,有更广阔的政治方面的背景,比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博弈等。
如果完全按照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去做,就会成为王明式的教条主义。
1.谋略与政治
管理要结合实际,道理上站得住脚的不一定能在现实中行得通,这就是政治。
有了政治就会有谋略。
在春秋战国时期,智谋开始兴盛,阴阳家、纵横家大行其道,各个国家都在废道德、任智谋。
纵横家就像是现在运作企业兼并的人,苏秦跟鬼谷子学了几年就到外面游说去了,首先不合时宜地找了一家大企业秦国,劝说秦王。
意思用现在的管理语言表述就是既然您是最圣明的CEO,您的员工也是素质最高的员工,所以现在正好兼并其它国家的好机会。
但是老总比搞咨询的人更明白,时机还不成熟。
所以当时秦王说了一句:“寡人知矣。
”
苏秦在秦国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以后感到世态炎凉,于是头悬梁,锥刺骨,又学习了几年之后变得聪明了,这一次他没有去找大企业,
而是找了一个中等企业赵国。
他对赵王说:“您可麻烦了,前面有大企业秦国盯着你,后面有小企业燕国残食你,您看怎么办?”赵王听了之后有点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秦继续劝说跟燕王联合是一个好办法,接着跑到燕国游说燕王进行弱弱联合,两个国家就这样联合在了一起,这就是最早的企业合并模式。
苏秦又在想,如果六国真地联合在一起把秦国打败,自己也就没有咨询费可拿了,于是让自己的兄弟张仪去秦国给秦王出谋划策,兄弟俩各拿各的咨询费。
张仪明白了苏秦的目的之后非常感动,对苏秦说:“兄弟,只要你活着,我就不灭六国。
”
无论历史的结果如何,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些到处支招的纵横家本身就是特别功利的人,而且苏秦实际上是一个卧底,他是燕国派到齐国做卧底的,后来暴露之后又跑回去了。
最后他的下场也十分惨,被人打死了。
2.智谋与道德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智谋,首先,不懂不行;第二,不要烂用。
智谋好比是是一把手枪,到了好人手里就用来打坏人,到了坏人手里就用来打好人。
而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别走了火。
可能有的人非常强调谋的作用,讲起来侃侃而谈,眉飞色舞。
我个人却认为虽然谋是需要的,但是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
只有出发点是“有德”,然后才能“讲谋”。
如果不具备道德,一味地搞谋略,这就成了权术。
只有具备了道德,为了人民的事业、企业的利益搞谋略,才叫领导艺术。
二、什么是谋略
什么叫谋略?《易经》里面有句话叫“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谋与阳略相结合产生出策划,谋略实际上就是“阴谋”和“阳略”两词
的简写,阴谋就是不跟别人说,在内部说的计策;对外表述来号令大众的就是阳略。
这二者谁也离不开谁,阴谋假阳略以实施,阳略因阴谋而实现。
1.谋略的应用
古代的谋略更多应用在政治和军事上,《孙子兵法》里面就特别强调以奇胜,“宁失一子,不失一先。
”现在的企业处于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因此我给一家企业确定文化标准的时候写了两个先:抢鲜、抢先。
只要做到这两个先,就能占取主动权。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所以《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使用谋略,按照遗嘱有条不紊地往后撤。
当时司马懿已经看出诸葛亮不久于人世,诸葛亮知道一旦将星掉下来,肯定会军营大乱。
所以他使用阴阳法让星子在空中悬着,密不发丧,让军队慢慢地撤。
司马懿纳闷为什么星星还没掉下来了,后来带领军队冲进去以后又看到诸葛亮,把他吓坏了。
这一计谋叫“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当诸葛亮的军队撤到几十里以外的安全地带之后,才举军发丧,这叫善败者不乱。
曾经火爆电视荧屏的电视剧《亮剑》中像李云龙这种人就是很讲谋略的,虽然他没有文化,是编筐子出身,可是他非常聪明,打仗的时候经常不按套路出拳。
不按套路出拳恰恰是最好的套路,这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美国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研究《亮剑》,目的就是想找出中国人是如何出招的。
里面有一个情节是他带领的队伍被日本鬼子围住了,进行突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找弱的地方退,李云龙却跟别人不一样,把坚固的一方打破之后突围了出去。
还有一个故事是把平安县围起来以后,一般是采取一面主攻,三面佯攻的策略,可是李云龙跟
疯了似的,四面都是主攻,把山西、河北的兵力全部调动起来了,最后把小日本打晕了。
现在连一些小偷都懂这些规矩,不按套路出拳,比如他在公安局旁边作案,看似很危险的地方,其实对他来说最安全。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2.谋略的哲学基础
讲谋略就要讲术,实际上术就是一种灵活性的手段,在工作当中只有原则还不够,只有法也不行,必须要有一些具体的工作策略手段。
这就是体现在工作经验的丰富与否上面了,一个老管理者和一个新管理者在遇到同一个矛盾的时候,处理的方法和艺术绝对不一样。
我曾经遇到两个部下较劲,找我评价谁是谁非,我不做评论,而是出差半个月,等回来再说。
半个月之后再把两人叫到一起说这件事,他们早就解决了。
矛盾激化之后,一种处理方法就让它淡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术。
术的种类有几个方面:
第一,捭阖术;
第二,反应术;
第三,飞钳术;
第四,雄辩术。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埋藏了术的成分,后来就有人把阴谋诡计的帽子都扣到老子头上面了,这有点冤枉,他原本讲的是哲学,只是后来被人借鉴了而已。
里面有一些观点供参考。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这句话的解释是人活着浑身都是软的,死了变成僵尸才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活着的时候杨柳依依,非常柔软,等变成干草之后,一点就着。
因此“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
”
这里他崇尚的是柔弱,柔弱往往是活着的一种韧性,世界上的物种消失的往往是最大的,最早消失的是恐龙,而臭虫蚊子这些小动物没有绝种,还绵延不绝。
一阵大风吹过,肯定是先把树吹断,很少看到把草吹折了的。
因此“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这就是大和小的辩证,无论是做强做大,还是做柔做小,关键是怎样提高生命的生存能力。
《道德经》告诉我们了很多生存的辩证法,做强的辩证法和管理哲学,老子十分崇尚“上善若水”,用现代科学解释为人的生命离不开水,身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水最谦虚,水往低处流,越谦虚容量才越大。
用来比喻一个人越谦虚,就越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因此他自甘卑下,顺而不争。
在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兵形似水,水无常势。
”不仅是用兵,包括人生都是如水一样,随遇而安,放到了什么环境就成长为什么。
水小了也可以跟石头作对,能够水滴石穿。
人到了老年以后也是最坚硬的牙齿先掉,软的后掉。
老子从方方面面的生活当中总结出了很多小道理,提出了“上柔”、“上软”、“上水”等概念,最柔软的东西是最不怕击打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水的哲学很值得我们反思,里面也隐含了阴柔和阳刚的辩证关系。
3.谋略的艺术核心——谦卑
《道德经》对谦虚也有阐述,叫“君子尚让,故涉万里而途清。
小人好争,足未动而路塞。
”君子能受纤微之小嫌,故无变斗之大讼。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人则不能忍小忿之故,终有赫赫之败辱。
一些人非因为一时义气之争,最后毁了自己的事业。
《易经》里面有两卦,泰卦和否卦。
上面三爻叫上卦,也可以叫做外卦,下面三爻叫内卦,又叫下卦。
泰是好的,否就是不好的。
泰卦上面是阴爻,下面是是阳爻,阴爻表示外柔,阳爻表示内刚,合起来就是外柔内刚,表示情况很好,心情舒畅。
内卦上面是阳爻,下面是阴爻,表示外强而中干。
从这两卦的卦象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崇尚软弱,而是崇尚以柔克刚。
西方也有讲术的人存在,代表就是马基雅维利主义。
也有人很崇拜这种人,认为他们有极高的政治智慧,这种人往往是玩术的高手。
现在的人们不要误用术,有的书籍专门授人以奸,教人学习办公室政治,如何当马屁精等,这些都不是正道。
而是应该从正道上学习传统文化,学习道德和谋略的关系,二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因此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古来以此成大事者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