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地籍信息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档案室有明确的面向社会的服务宗旨,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地籍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有便于社会利用的地籍档案信息的政策,在保守机密的前提下, 使利用者能尽可能方便地利用所需档案;
第三,有完善的服务手段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能够迅速准确地满足 查询的各种需要,同时能主动地将有关地籍档案信息提供给有关机关及生产、 科研等部门,作为各项工作中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科研的参考和依据。
地籍档案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效率的利用 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管理,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相 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科学组织管理与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方面,科学管理需要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作为管理手段,另 一方面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又要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基础。这 是因为对技术设备本身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如果没有对档案工 作的全面科学管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
土地统计调查表及其项目、内容和表式的设计,必须 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编制、发布。土地具有位 置固定,不能移动的特点,因此,土地统计不仅需要在统 计报表文件上进行数字统计,还要在图纸资料上进行土地 界线变化的统计,使土地统计表格、统计图和实地保持一 致,这是土地统计区别于其他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2)地籍档案的整理是对纷繁、凌乱的地籍材料进行条理化、 系统化的工作。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的鉴定包括对地籍档案真伪的鉴定和对地籍档案 价值的鉴定两方面。鉴定地籍档案的价值,主要是指确定档案 的保留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主要包 括以下步骤和内容:
首先,鉴定地籍档案的价值。一般认为,只有内容重要, 有较大的查考、利用价值和凭证作用的地籍档案才具有保存的 价值。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如土 地登记类的档案,主要内容是反映土地权属的确定与变更,主 要形式有登记表卡证、地籍图和法律凭证等,起着长久性的法 律凭据的作用。如土地调查类和土地统计类,主要内容是各类 土地的面积数据及其分布的图件,对国家各部门的工作具有重 要的参考或依据的价值。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整理
土地统计整理就是根据土地统计的任务和目的,对土地统计调查 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 反映土地资源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者是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 再整理。它处于整个土地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既是土地统计调查的 继续和深入,又是土地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所整理的资料能否 反映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分布、等级等情况,决定着土地 统计资料的科学价值,也直接影响着土地统计分析的结论。
管理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以及档 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 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整体内容。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统计制度是国家为了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状况及 其变化规律,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实 现土地科学管理而依法建立的统计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具 有统一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特点。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主要有: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及各种索 引等。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借阅可分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借阅两种。借阅档案要严 格遵守借阅制度,认真填写借阅登记表。土地登记档案可以按规定公 开查询。凡需要借阅地籍档案的,先由使用者查找目录卡片,提出所 借档案的名称、分类号、宗地号等,然后由工作人员依据编号到库房 查找并取出;使用者必须填写借阅簿上的借阅内容之后方可借出。凡 是利用地籍档案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爱护地籍档案,不得遗失、涂 改、拆散、剪裁、勾画、批注和转借。地籍档案归还时,工作人员应 进行清点检查,确认完整无误后,方能签收、注销,再把档案放回原 处。如若发现有损坏,应当及时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地籍档案管理
第二,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管。地籍档案在收集、整理、 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利因素的损害, 如磨损、受潮、丢失、泄密等,因此,地籍档案流动过程中的 保护十分重要,是地籍档案保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三,保护档案的专门技术措施。为延长地籍档案的使用 寿命,应当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进行及时地修补和复制。 一般档案要用卷皮、卷盒等材料重新装订;胶片、照片、磁带 等材料则要采用特定的器具存放。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底图除修改、送晒外,一般不得外借。修改后的地籍图、土地 利用现状图等底图入库时,要认真检查其修改、补充的情况, 必须做到:修改、补充图纸要有审批手续;修改内容较少时, 可直接采用在图面修改处标注“修改标记”;修改内容较多时, 应当另绘新图,原图存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地籍管理地籍信息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
• 地籍档案管理手段
地籍档案管理是指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 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地籍档案管理的手段 主要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 其中前五项是基础性工作,后一项是管理档案的目的。
(1)地籍档案收集是把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调查、登记、统计 等的文字、图纸、表、册、卡、音像及其他有关文件材料,在 任务完成后,收集齐全、集中保存起来。地籍档案的收集是地 籍档案管理的起点。
土地统计不仅仅是以数据反映土地的分类、面积、权属、 分布、质量状况,它还指以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 地统计整理、土地统计分析预测为内容的土地统计工作全过程。 做好土地统计工作必须以建立土地变更原始记录和基层土地统 计台帐为基础和前提。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特性
区域性 有限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现代化通信技术实现了地籍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采用数字通信、光纤 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联网检索的实现, 使我们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共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给利用者 提供方便。
地籍档案管理
现代光学技术实现了地籍档案缩微化。地籍档案缩微化是 指利用专门的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文件按照 一定比例缩小拍摄在感光材料上,制成缩微片,进行储存、传 递和使用。档案缩微化的形式有缩微摄影、激光全息超缩微摄 影等。档案缩微化提高了地籍档案信息的存储密度,缩小了档 案体积,普通缩微摄影可缩小数十倍,超缩微可达数百倍,激 光全息超缩微的缩微率甚至可达上万倍。缩微技术有效地解决 了档案数量不断增长与存储空间不足的尖锐矛盾。这也是一个 很值得慎重研究的问题。另外,缩微复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 合使用,可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水平,运用缩微技术全文存储档 案文件,将缩微影像终端与计算机检索系统相连接,就可以通 过计算机的快速检索,以档案缩微品的全文读出、还原复印或 远距离传输等方式提供利用,从而将档案的目录检索提高到全 文检索,更好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统计包括三个涵义:①土地统计资料。反映土地资源 的特征和规律的数字资料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② 土地统计工作。泛指对土地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工作过程;③土地统计科学。指土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土地统计资料是土地统计工作的成果,土地统计科学则是 土地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土地统计科学又为土地 统计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和推动土地统计工作的 开展。
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它以统计 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特有的方法,对土地统计数据进 行分析研究,说明土地利用、使用和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揭示其本质及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土地统计分析包括:①对统计整理的成果进行进一步加工, 计算相对数和平均数等各种分析指标,形成统计分析的“零部 件”;②从总体的特殊表现过渡到总体的一般表现,即达到规 律性的认识;③对现象作出判断和评价;④进行推论,即从对 现状的认识过渡到对未来的认识(预测)。
地籍档案管理
(5)地籍档案的统计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地籍档案的数量和状 况的基础工作。地籍档案管理的利用是地籍档案管理的目的, 也是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
地籍档案的利用包括编制地籍档案检索工具和地籍档案提 供利用方式两大部分。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是提供查询和储存地籍档案的一种手段, 使用者可通过它迅速查找到必要的文件材料,档案保管人员也 可通过它查找或系统地向使用者提供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检索 工具由档案室统一编制,以实现土地管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 理。
地籍档案管理
(2)地籍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实现地籍档案管理现代化,同时也要实现先进的服务手段与良好的服务 效果的统一。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指地籍档案管理部门在保证相关人 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提供地籍档案 信息服务,从而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籍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具 体表现是:
地籍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以档案室的库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 社会利用地籍档案的需要为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汇编和 出版地籍档案史料,编制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的 一项编辑研究性工作。
地籍档案管理
• 地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化和缩微复制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先 进手段与方法。
土地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订正;(2) 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研究目的进行分组;(3)计算各项指标及总体指标, 并进行汇总;(3)将汇总的数据编制成统计表。———— 审核订正 是前提,统计分组是关键,汇总是中心任务,而编制表格则是土地统 计整理成果的体现。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分析
(1)地籍档案管理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和主要内容。利用计算 机管理者可以进行接收档案的记录和统计、提供各种统计数字和基本目录、 办理档案的借阅和归还手续等。利用者在查阅档案时,只要按某种条件提出 查询要求,计算机可以迅速、准确地在档案数据库中搜寻出所需档案资料。 计算机用于编目和检索,速度快、准确性高,实现一次输入,多样输出,提 高了编目和检索的效率与质量。
土地统计分析通常可以分为:进度分析;专题分析;综合 分析和预测分析四种。
土地统计制度
我国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 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建立土地统计 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 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统计资料。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调查
根据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 门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专门调查又可分为全 面性普查与非全面性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定 期的报表制度既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按照 调查资料记载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基本制度,按土地统计的目的、内容 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土地统计。初始 土地统计是在某一时点上首先开展的土地统计,是土地统计工 作的起点。年度土地统计是为保持土地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和现 势性而建立的,它是初始土地统计的延续、补充和更新。
生产性 商品特性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永久使用性
① 土地数量的地域性
② 总面积的稳定性
③ 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
④ 质量的相对性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的主要对象 (1)土地面积 (2)土地质量 (3)土地分布 (4)土地权属 (5)利用状况
• 土地统计的任务
(1)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保持通畅的 信息来源,必须及时反映现状,快速反馈现势性,才能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2)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耕地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它们需 要合理用地结构予以配合。 (3)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 容。要切实做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需要宏观上控制和约束人们合理地利用 土地,微观上采取行政、经济等干预措施,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检 查和监督。
第二,有便于社会利用的地籍档案信息的政策,在保守机密的前提下, 使利用者能尽可能方便地利用所需档案;
第三,有完善的服务手段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能够迅速准确地满足 查询的各种需要,同时能主动地将有关地籍档案信息提供给有关机关及生产、 科研等部门,作为各项工作中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科研的参考和依据。
地籍档案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效率的利用 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管理,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相 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科学组织管理与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方面,科学管理需要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作为管理手段,另 一方面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又要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基础。这 是因为对技术设备本身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如果没有对档案工 作的全面科学管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
土地统计调查表及其项目、内容和表式的设计,必须 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编制、发布。土地具有位 置固定,不能移动的特点,因此,土地统计不仅需要在统 计报表文件上进行数字统计,还要在图纸资料上进行土地 界线变化的统计,使土地统计表格、统计图和实地保持一 致,这是土地统计区别于其他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2)地籍档案的整理是对纷繁、凌乱的地籍材料进行条理化、 系统化的工作。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的鉴定包括对地籍档案真伪的鉴定和对地籍档案 价值的鉴定两方面。鉴定地籍档案的价值,主要是指确定档案 的保留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主要包 括以下步骤和内容:
首先,鉴定地籍档案的价值。一般认为,只有内容重要, 有较大的查考、利用价值和凭证作用的地籍档案才具有保存的 价值。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如土 地登记类的档案,主要内容是反映土地权属的确定与变更,主 要形式有登记表卡证、地籍图和法律凭证等,起着长久性的法 律凭据的作用。如土地调查类和土地统计类,主要内容是各类 土地的面积数据及其分布的图件,对国家各部门的工作具有重 要的参考或依据的价值。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整理
土地统计整理就是根据土地统计的任务和目的,对土地统计调查 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 反映土地资源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者是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 再整理。它处于整个土地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既是土地统计调查的 继续和深入,又是土地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所整理的资料能否 反映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分布、等级等情况,决定着土地 统计资料的科学价值,也直接影响着土地统计分析的结论。
管理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以及档 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 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整体内容。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统计制度是国家为了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状况及 其变化规律,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实 现土地科学管理而依法建立的统计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具 有统一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特点。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主要有: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及各种索 引等。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借阅可分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借阅两种。借阅档案要严 格遵守借阅制度,认真填写借阅登记表。土地登记档案可以按规定公 开查询。凡需要借阅地籍档案的,先由使用者查找目录卡片,提出所 借档案的名称、分类号、宗地号等,然后由工作人员依据编号到库房 查找并取出;使用者必须填写借阅簿上的借阅内容之后方可借出。凡 是利用地籍档案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爱护地籍档案,不得遗失、涂 改、拆散、剪裁、勾画、批注和转借。地籍档案归还时,工作人员应 进行清点检查,确认完整无误后,方能签收、注销,再把档案放回原 处。如若发现有损坏,应当及时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地籍档案管理
第二,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管。地籍档案在收集、整理、 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利因素的损害, 如磨损、受潮、丢失、泄密等,因此,地籍档案流动过程中的 保护十分重要,是地籍档案保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三,保护档案的专门技术措施。为延长地籍档案的使用 寿命,应当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进行及时地修补和复制。 一般档案要用卷皮、卷盒等材料重新装订;胶片、照片、磁带 等材料则要采用特定的器具存放。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底图除修改、送晒外,一般不得外借。修改后的地籍图、土地 利用现状图等底图入库时,要认真检查其修改、补充的情况, 必须做到:修改、补充图纸要有审批手续;修改内容较少时, 可直接采用在图面修改处标注“修改标记”;修改内容较多时, 应当另绘新图,原图存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地籍管理地籍信息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
• 地籍档案管理手段
地籍档案管理是指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 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地籍档案管理的手段 主要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 其中前五项是基础性工作,后一项是管理档案的目的。
(1)地籍档案收集是把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调查、登记、统计 等的文字、图纸、表、册、卡、音像及其他有关文件材料,在 任务完成后,收集齐全、集中保存起来。地籍档案的收集是地 籍档案管理的起点。
土地统计不仅仅是以数据反映土地的分类、面积、权属、 分布、质量状况,它还指以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 地统计整理、土地统计分析预测为内容的土地统计工作全过程。 做好土地统计工作必须以建立土地变更原始记录和基层土地统 计台帐为基础和前提。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特性
区域性 有限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现代化通信技术实现了地籍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采用数字通信、光纤 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联网检索的实现, 使我们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共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给利用者 提供方便。
地籍档案管理
现代光学技术实现了地籍档案缩微化。地籍档案缩微化是 指利用专门的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文件按照 一定比例缩小拍摄在感光材料上,制成缩微片,进行储存、传 递和使用。档案缩微化的形式有缩微摄影、激光全息超缩微摄 影等。档案缩微化提高了地籍档案信息的存储密度,缩小了档 案体积,普通缩微摄影可缩小数十倍,超缩微可达数百倍,激 光全息超缩微的缩微率甚至可达上万倍。缩微技术有效地解决 了档案数量不断增长与存储空间不足的尖锐矛盾。这也是一个 很值得慎重研究的问题。另外,缩微复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 合使用,可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水平,运用缩微技术全文存储档 案文件,将缩微影像终端与计算机检索系统相连接,就可以通 过计算机的快速检索,以档案缩微品的全文读出、还原复印或 远距离传输等方式提供利用,从而将档案的目录检索提高到全 文检索,更好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统计包括三个涵义:①土地统计资料。反映土地资源 的特征和规律的数字资料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② 土地统计工作。泛指对土地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工作过程;③土地统计科学。指土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土地统计资料是土地统计工作的成果,土地统计科学则是 土地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土地统计科学又为土地 统计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和推动土地统计工作的 开展。
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它以统计 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特有的方法,对土地统计数据进 行分析研究,说明土地利用、使用和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揭示其本质及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土地统计分析包括:①对统计整理的成果进行进一步加工, 计算相对数和平均数等各种分析指标,形成统计分析的“零部 件”;②从总体的特殊表现过渡到总体的一般表现,即达到规 律性的认识;③对现象作出判断和评价;④进行推论,即从对 现状的认识过渡到对未来的认识(预测)。
地籍档案管理
(5)地籍档案的统计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地籍档案的数量和状 况的基础工作。地籍档案管理的利用是地籍档案管理的目的, 也是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
地籍档案的利用包括编制地籍档案检索工具和地籍档案提 供利用方式两大部分。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是提供查询和储存地籍档案的一种手段, 使用者可通过它迅速查找到必要的文件材料,档案保管人员也 可通过它查找或系统地向使用者提供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检索 工具由档案室统一编制,以实现土地管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 理。
地籍档案管理
(2)地籍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实现地籍档案管理现代化,同时也要实现先进的服务手段与良好的服务 效果的统一。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指地籍档案管理部门在保证相关人 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提供地籍档案 信息服务,从而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籍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具 体表现是:
地籍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以档案室的库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 社会利用地籍档案的需要为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汇编和 出版地籍档案史料,编制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的 一项编辑研究性工作。
地籍档案管理
• 地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化和缩微复制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先 进手段与方法。
土地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订正;(2) 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研究目的进行分组;(3)计算各项指标及总体指标, 并进行汇总;(3)将汇总的数据编制成统计表。———— 审核订正 是前提,统计分组是关键,汇总是中心任务,而编制表格则是土地统 计整理成果的体现。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分析
(1)地籍档案管理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和主要内容。利用计算 机管理者可以进行接收档案的记录和统计、提供各种统计数字和基本目录、 办理档案的借阅和归还手续等。利用者在查阅档案时,只要按某种条件提出 查询要求,计算机可以迅速、准确地在档案数据库中搜寻出所需档案资料。 计算机用于编目和检索,速度快、准确性高,实现一次输入,多样输出,提 高了编目和检索的效率与质量。
土地统计分析通常可以分为:进度分析;专题分析;综合 分析和预测分析四种。
土地统计制度
我国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 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建立土地统计 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 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统计资料。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调查
根据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 门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专门调查又可分为全 面性普查与非全面性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定 期的报表制度既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按照 调查资料记载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基本制度,按土地统计的目的、内容 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土地统计。初始 土地统计是在某一时点上首先开展的土地统计,是土地统计工 作的起点。年度土地统计是为保持土地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和现 势性而建立的,它是初始土地统计的延续、补充和更新。
生产性 商品特性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永久使用性
① 土地数量的地域性
② 总面积的稳定性
③ 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
④ 质量的相对性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的主要对象 (1)土地面积 (2)土地质量 (3)土地分布 (4)土地权属 (5)利用状况
• 土地统计的任务
(1)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保持通畅的 信息来源,必须及时反映现状,快速反馈现势性,才能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2)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耕地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它们需 要合理用地结构予以配合。 (3)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 容。要切实做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需要宏观上控制和约束人们合理地利用 土地,微观上采取行政、经济等干预措施,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检 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