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地籍信息管理
第12章.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总之,我国地籍工作自动化处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阶段。
一、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资产,它是有 限的,不可再生的。从80年代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 来,特别是1997年中央11号文件颁布后,加强规划土 地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作为规划土地管理基础 的地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背景:巨大数据量的管理;地籍信息现势性的要求;地 籍图的生产和快速更新的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的 要求;房地产交易的要求;土地信息咨询的要求等。 建设地籍信息系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网络配置
为保证地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各功能模块分类、编码及数 据文件名称的系统性、唯一性,并使本系统能与其他的地理信 息系统联网交流信息和共享,确保相互兼容,同时也要充分保 证本系统的可维护性,因而应对规范化和标准化给予足够的重 视: 1、数据标准:空间定位标准;数据分类;编码代码等 2、文档标准: 3、软件标准: 4、运行标准:效率、安全保密、可靠、扩充性 5、纪律标准:
扫描图形的自动跟踪矢量化
空间几何数据采集是系统数据采集的主要功能,它要 求具有多种采集的方式和对空间数据采集的精度要 求。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统应具有如下的基本功能和要求。
1. 数据采集功能
土地信息的数据分为三类:一类是空间几
何数据,指与土地有关的各种图形;一类是
属性数据;还有一类是管理数据,指地籍管 理过程中生成的数据。
平台式和滚筒式扫描仪 扫描式是将原图分解为栅格像元,记录每 个像元点灰阶值,将图形数字化
主要指标: 扫描精度 扫描速度 图像质量
地籍资料管理制度
地籍资料管理制度一、地籍资料的基本概念地籍资料是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征收土地的需要,对土地及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和档案保管的一种资料。
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土地坐落、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质量等信息。
地籍资料是土地管理部门管理土地资源的基础,也是土地交易、征收和规划编制等工作的依据。
二、地籍资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建立科学的地籍资料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地籍资料管理制度是保障地籍资料质量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地籍资料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地籍调查、登记、更新、核查、保管和利用等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地籍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可靠。
2.加强地籍资料管理技术支持加强地籍资料管理技术支持,提高地籍资料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地籍档案管理系统等,实现地籍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地籍资料的准确性、实时性和便捷性,为土地管理部门的决策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地籍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地籍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定期组织地籍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提高地籍资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健全地籍资料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地籍资料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
明确地籍资料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地籍资料管理的各项工作,防范和纠正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地籍资料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三、保障地籍资料的安全和有效利用1.加强地籍资料安全管理加强地籍资料的安全管理,确保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建立健全地籍资料档案室、数据中心等管理机构,配备安全设施和设备,规范地籍资料的存储、传递和利用,保障地籍资料的安全和稳定。
2.建立地籍资料共享机制建立地籍资料共享机制,促进地籍资料的共享和利用。
推动各级地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地籍资料的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和整合,提高地籍资料的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原
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
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改革试点。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
离的原则,国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拍卖、招标、
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价格、年期及用途出让给使用
者,出让后可以转让、出租、抵押。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带有
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单一行
政手段的划拨制度,创立了以市场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6
3、地籍的分类
依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地籍、产权(法律) 地籍、多用途(现代)地籍
依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 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 农村地籍
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
土地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1
第四章 地籍管理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 第四节 土地登记 • 第五节 土地统计 •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11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章中规 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调查概述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12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土地调查的含义:
•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 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一名词解释:1.地籍: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 界址. 权属. 数量. 质量. 地价与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薄册。
2.地籍管理:(1)指国家为研究土地权属. 自然. 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 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才)(2)为针对地籍的建立. 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书)3.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4.土地分类标志:对土地进行归并划类时用的分类指标或分类标准。
5.地籍调查: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 界址. 权属. 数量. 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 薄表示,为土地登记. 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6.宗地: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7.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8.土地分等定级概念: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二填空.简答:1.地籍分类:(1)按地籍主要功能及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法律地籍)③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及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及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2. 地籍管理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登记(3)土地分等定级(4)土地统计(5)地籍档案管理3.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类型分类体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4.土地利用分类采用线分类与面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
5.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①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第十二章地权地籍管理
•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图斑 • 图斑:指实地属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
(二级地类)、属于同一个权属单位、同 一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线的封闭 地块。
• 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 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和量算单元。
• 图斑的编号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调绘 的先后次序编号。
主要是以县为单位,按照土地利用现 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 布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调查
第十二章地权地籍管理
1)调查的基本内容————以县为单元
农用地 •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
• 商服用地
• 工仓储用地
• 公用设施用地
• 公共建筑用地
• 住宅用地
• 特殊用地
图件资料 测量控制网资料 已有地籍原图资料 地形图、航片和土地 利用现状图等
土地权利证明资料 土地征用、划拨、出 让、转让的土地案卷 等
第十二章地权地籍管理
(2)程序: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 资料收集 物质准备 技术设计
调查表格 薄册 调查仪器 绘图、量算工具 交通工具 劳保用品
第十二章地权地籍管理
• 交通用地
• 水利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
• 未利用地 • 其他土地
第十二章地权地籍管理
2)调查的主要成果
县乡村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统计表 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 县乡土地边界结合图 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 无争议权属界线的协议书和有争议权属界线的土地争议书 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和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 1、地籍管理的内容 • 1)封建时期——地籍管理的内容是为制定各种与
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
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下面是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一起来看看!一、地籍及其类别(一)地籍的含义地籍是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地类)和权属关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地籍为国家管理土地、取得有关土地资料、巩固土地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制订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地籍的特点地籍的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特点。
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所决定的。
所以,地籍的内容不仅需要记载在地籍簿册上,同时还应在地籍图册上标绘清楚,并做到图册与簿册的一致性。
地籍的法律性体现了地籍簿册(含图)的可靠性,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保证了地籍的精确性。
地籍不是静态的,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的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它的现势性。
(三)地籍的功能1.地籍的税收功能地籍的产生都与赋税有联系。
在现代地籍中都记录了土地的权属、数量、用途、等级和价格,这为公平的赋税提供了基础。
2.地籍的产权保护功能地籍的核心是权属。
3.地籍的土地正常交易维护功能4.地籍的土地管理功能地籍提供的资料为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用途管制、调整土地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5.地籍的多目标服务功能(四)地籍的分类人们可从地籍功能、地籍所完成的任务、地籍所记载的对象及地籍表现形式等角度给地籍分类。
1.按功能分类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1)税收地籍。
税收地籍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地址、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
(2)产权地籍。
产权地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运行。
产权地籍必须能准确反映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的空间位置和宗地面积。
地籍管理制度
地籍管理制度一、地籍管理的意义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实施,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护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稳定和清晰。
通过土地的登记和确认,可以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避免因土地权属不清而引发的纠纷和争议。
其次,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和监管,可以使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浪费和滥用。
再次,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可以为土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和保障。
最后,地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能力。
通过对土地资源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保持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二、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科学、规范的地籍管理制度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
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了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变更、土地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程序。
具体而言,地籍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登记制度。
包括对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登记和确认程序,建立土地权属证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相关证明文件,保障土地权属的稳定和清晰。
2. 土地调查制度。
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实地调查和监测,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3. 土地变更制度。
包括对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变更程序和条件,规定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过户、继承、分割等操作规定。
4. 土地信息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管,提供土地资源的查询和服务功能。
5. 土地权属确认制度。
包括对土地权属的确认和登记程序,规定土地权属的确认条件和程序,避免土地权属纠纷和漏登问题。
三、地籍管理制度的推行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
具体而言,地籍管理制度的推行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地籍管理课件第12讲地籍管理信息系统-n
土地税收数据分析
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税收数据进行统计和 分析,为税收政策和制度调整提供依据。
土地税收优惠管理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 进行税收优惠的认定和管理,促进税收公平 。
土地监察与执法
土地监察
01
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察,发现和
纠正违法用地行为。
土地执法
功能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地籍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表达等功能,能够 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系统组成与结构
系统组成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数据输入 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存储 子系统、数据输出子系统和系统管理 子系统等部分。
系统结构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通常采用层 次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硬件层、操 作系统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层和应 用层。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目 录
•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地籍数据管理 •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 •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0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Cadastr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IS)是一种用于 地籍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计算机系统,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对土地和土地 相关权益进行管理。
系统测试与验收
单元测试
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模块功能的正确性。
集成测试
对所有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模块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 功能的完整性。
验收测试
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验收测试,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 求。
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部署
地籍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
地籍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篇一:地籍管理总结名词解释5个15分1.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2.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称。
3.变更地籍调查 :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调查。
4. 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15 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调查区范围内全部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
6.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7. 宗地: 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8. 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载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9. 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10. 土地总登记: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
)1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图斑)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12. 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2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地籍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土地的所有权、权属关系、土地规划和利用等方面, 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 在地籍管理方面,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地籍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土地权属争议等。
因此, 有必要对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来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1. 地籍信息不完整地籍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土地管理和规划至关重要。
然而, 目前地籍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比较普遍, 土地的边界、规划用地、土地权属等信息存在缺失或错误。
地籍信息不完整会影响土地规划和利用的准确性, 也会给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权属争议解决带来困难。
2. 土地权属争议土地所有权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 然而, 目前存在许多土地所有权争议。
这种争议往往由于地籍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所引起, 导致不同单位或个人对同一块土地存在争夺。
土地所有权争议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正常利用和开发, 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3. 地籍管理体系不完善地籍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支持, 以保障地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然而, 目前地籍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地籍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不够健全,地籍工作的监管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地籍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4. 地籍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地籍信息不完整、土地权属争议等问题的存在, 地籍管理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地籍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核实, 这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使得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
二、改进措施针对地籍信息不完整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地籍信息。
首先, 可以加强对地籍信息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对地籍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核实, 确保地籍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其次,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对地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提高地籍信息的可视化和检索能力。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代化地籍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权变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和整理的过程。
通过对地块边界、地类用途、土地权属等信息的准确调查,可以及时对地籍数据进行更新和修订,保持地籍数据的精确性和真实性。
与传统的纸质地籍调查相比,变更地籍调查采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误差和纠纷。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的地籍管理平台。
该系统通过对地块、权属和交易等地籍信息进行录入、存储和查询,实现对地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籍数据与地图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地图显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地块的位置、用途和权属等信息,方便用户对地籍信息的查找和分析。
1. 调查前期准备:调查前需要对调查区域进行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包括了解现有的地籍数据和调查的目标。
还需要准备相应的调查工具和仪器,例如GPS定位仪、测量仪器等。
2. 地籍调查任务分解:根据调查的范围和目的,将调查任务分解给相应的人员,并确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和流程,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地籍调查实施:根据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的控制,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还需要记录和整理调查数据,包括地块边界、地类用途和土地权属等信息。
4. 地籍数据整理和更新:在进行地籍调查的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更新。
通过将调查数据与现有地籍数据进行对比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的错误和不一致之处。
还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方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查询。
5.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地籍调查完成后,需要将调查生成的数据导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现在地籍管理制度
现在地籍管理制度现在,地籍管理制度已经日臻完善,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化。
地籍管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完善的地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地籍信息的全程数字化、化编码、化存储、化检索、化传输等功能。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查询土地权属、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提升了管理的精度和准确度。
二、标准化。
地籍管理强调规范和标准,在土地登记、土地测量、土地调查和土地监测等方面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程序。
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清晰,使得地籍数据的获得和更新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了地籍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全面性。
地籍管理涵盖了城乡所有土地资源,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用地等各类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全面登记和管理。
同时,地籍管理还与规划、国土资源、农业、环保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形成了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地籍管理体系,确保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
四、动态性。
地籍管理强调地籍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监控,及时反映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
通过定期的调查和监测,可以及时更新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信息,为政府决策和市场交易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五、公开透明。
地籍管理注重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交易中实行公开招标、公开竞价和公开出让等方式,提高了土地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同时,地籍信息也向社会公开,方便公众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规划意图,促进社会监督和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参与性。
总之,现在地籍管理制度已经走上了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公开透明的道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信息安全、数据质量、制度完善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希望未来地籍管理能够进一步完善,成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保障。
地籍调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
1、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包括⼏何数据、属性数据和管理数据;采集⽅式有⼿扶跟踪数字化、图纸扫描数字化、测量仪器及外部数据⽂件接⼝和键盘输⼊⽮量数据。
2、图形处理功能
图形数据在输⼊后,需要对图形进⾏显⽰、查询、编辑、修改、管理等⼯作。
3、制图功能
为⽤户提供⽮量图、栅格图、全要素图和各种专题图。
4、属性数据的管理
对于属性数据⼀般都采⽤表格表⽰,在信息系统中可以采⽤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管理。
5、空间查询功能
根据属性查图形、SQL查询、从属性表直接查询⽬标对象、根据图形查属性、空间关系查询。
6、空间分析功能
叠置分析、缓冲分析、空间⼏何分析、地学分析。
⼆、主要结构
1、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1)以建⽴完整的地籍资料处理模式为前提,⽽不是单独处理某⼀类数据;
(2)软件运⾏环境的限制少,增加实⽤性;
(3)要求系统存储的信息便于更新、查询,能及时提供现实性好的地籍信息;
(4)处理图形与属性数据的连接问题,实现它们之间的双向检索;
(5)对地籍信息进⾏统计与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2、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1)空间图数关系:图形与属性的连接是开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络模型以及⾯向对象模型);
(2)统计分析:采⽤⽮量和栅格两种技术完成统计⼯作;
(3)报表输出:通过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可以制作各种输出表格。
地籍名词解释
1.地籍
地籍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一种调查,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
它是以土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调查、地籍测绘和权属调查为主要手段,通过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反映和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等自然状况以及权属状况,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管理和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1.地籍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系统是指用于表示地籍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表达并建立信息模型的系统。
包括数据库系统(含计算机软硬件)和应用软件两个部分。
数据库是指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软件是指用于管理地籍信息的应用软件。
1.地籍管理
是指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权益发生变化时,进行变更登记、核发证书以及对已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管理的行政活动。
地籍管理包括登记、变更(包括更正)和注销三个基本环节。
1.地籍调查
是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以及与土地有关的财产,进行系统全面地实地勘察和记载的调查方法。
包括地籍测绘和调查两个基本环节,即对地籍要素进行实地勘测,填写地籍图;对土地资源进行权属调查,登记造册;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系统登记。
是指表示各种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图。
它是以数字或文字为基础,以符号、图例表示地表形态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图代表。
它具有形象直观、表达清楚、便于储存等特点,是地籍中最重要的图件之一。
地籍科日常地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地籍管理,规范地籍工作流程,确保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地籍管理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地籍科职责1. 负责地籍数据的收集、整理、更新和维护工作。
2. 负责地籍资料的编制、审核和归档工作。
3. 负责地籍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工作。
4. 负责地籍工作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
5. 负责地籍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三、地籍管理制度1. 地籍数据收集与整理(1)收集地籍数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
(2)地籍数据收集应全面、准确、及时。
(3)地籍数据整理应规范、完整、一致。
2. 地籍资料编制与审核(1)地籍资料编制应依据地籍数据,按照规定格式进行。
(2)地籍资料编制过程中,应确保数据准确、信息完整。
(3)地籍资料编制完成后,应由专人进行审核,确保资料质量。
3. 地籍资料归档与保管(1)地籍资料归档应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2)地籍资料归档应分类、编号、立卷。
(3)地籍资料保管应确保安全、完整、可追溯。
4. 地籍信息查询与统计(1)地籍信息查询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2)地籍信息查询结果应准确、及时。
(3)地籍信息统计应全面、客观、真实。
5. 地籍工作宣传与培训(1)地籍工作宣传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地籍管理工作在单位和社会上的知名度。
(2)地籍工作培训应定期组织,提高地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3)地籍工作培训应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培训效果。
6. 地籍工作监督检查与考核(1)地籍工作监督检查应定期进行,确保地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2)地籍工作考核应按照考核标准,对地籍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3)地籍工作考核结果应作为地籍工作人员奖惩、晋升的依据。
四、地籍工作纪律1. 地籍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2. 地籍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地籍数据准确、信息完整。
3. 地籍工作人员应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不得泄露。
地籍和地籍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地籍和地籍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地籍:提供有关土地权利、用途和价值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地籍有哪些类别?如何划分?●按地籍发展阶段,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按地籍建立时序,分为初始地籍和经常地籍;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地籍管理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和立足之本;地籍管理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地籍管理为国民经济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土地数据和图件。
●为什么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地籍管理工作必须按国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的统一制度进行,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均由国家统一确定。
例如,地籍的簿册、图件(包括比例尺的要求)等的格式、项目、填写内容及详略程度;统计和登记的分类体系;统计和登记单位隶属系统、填报程序和日期;地籍资料中有关土地分类系统和标准等,都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
●简述现代地籍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的地籍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现代地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内容已逐步向自然、经济、法律综合地籍(或多用途地籍)方向发展。
原有地籍资料不断及时地加以更新;地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逐步被光电、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等所代替。
当前,我国应从基本国情出发,加强地籍管理的理论建设,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完善我国多用途地籍体系。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制度。
●土地评价又称为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分为城镇土地评价和农村土地评价、土地自然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部门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解析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土地利用、土地流转、土地权益等方面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对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解析,探讨其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地籍调查的重要性地籍调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地籍状况进行调查和测绘,确定土地的各项权利和限制,编制相应的地籍图和资料。
地籍调查对土地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权保障土地权益。
通过地籍调查,可以明确土地的权属关系和界址标志,保障土地权益,防止土地纠纷的发生。
2、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地籍调查可以明确土地的具体位置和用途限制,有利于规范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随意占用和滥用土地资源。
3、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地籍调查形成的地籍档案和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数据,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促进土地流转和整治。
地籍调查可以明确土地的流转条件和交易价格,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整治。
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地籍资料进行集成、处理和管理的系统。
它将传统的地籍档案数字化,实现了地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地籍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管理效率。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地籍档案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将它们数字化保存并建立数据库。
2、系统设计。
根据地籍管理的具体需求,设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管理、查询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
3、系统开发。
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4、系统应用。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培训,让相关部门和人员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和运用。
土地权籍管理的有关知识
土地权籍管理的有关知识
1、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取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等信息,并建
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籍档案及地籍信息系统等。
2、地籍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面积、质量、权属和用途
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换言之,地籍就是土地的簿册,可以通俗地理解
为土地的“户籍”。
3、土地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负责调查土地
权属和利用状况,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
监测。
土地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动态
监测和土地条件调查。
4、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
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
积和用途等基本状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学习感言:英语天天练:You’dbettergobysubway.英译汉:青岛
市城阳区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5月6日。
地籍与地权管理(地籍管理)
四、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地籍档案的分类和编目
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小
结
土地调查
地 籍 管 理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管理
小
结
小
结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七章
第二节
地籍与地权管理
我国的土地产权
一、我国的土地所有权 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在法律规定
统计单位: 单位:
年)
年 末 耕 地 面 积
年 初 耕 地 面 积
本年增加耕地面积 小 计 整 理 复 垦 开 发 结 构 调 整 其 它
本年减少耕地面积 小 计 结 构 调 整 建 设 占 用 灾 害 损 毁 生 态 退 耕
三、土地统计
审批用地统计表(
统计单位:
年)
实际用地面积
用 地 单 位
申报用 地面积
三、土地统计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统计表(
统计单位: 项目
合计 件 涉及 数 面积 省级机关 件 数 市级机 关 县级机 关 乡级机 关 村(组) 集体 企事业 单位 件 涉及 数 面积
年)
涉及 件 涉及 件 涉及 件 涉及 件 涉及 面积 数 面积 数 面积 数 面积 数 面积
上年未结案 本年立案 破坏耕地 非法占地
一、我国的土地所有权
5.集体土地的范围
除了有法律规定的属于国家所 有的土地之外的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 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
一、我国的土地所有权
6.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
通过法律和政策的颁布实施,经过土地 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运动 后建立,登记审核后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统计不仅仅是以数据反映土地的分类、面积、权属、 分布、质量状况,它还指以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 地统计整理、土地统计分析预测为内容的土地统计工作全过程。 做好土地统计工作必须以建立土地变更原始记录和基层土地统 计台帐为基础和前提。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特性
区域性 有限性
动态性 可更新性 多功能性
地籍档案管理
(5)地籍档案的统计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地籍档案的数量和状 况的基础工作。地籍档案管理的利用是地籍档案管理的目的, 也是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
地籍档案的利用包括编制地籍档案检索工具和地籍档案提 供利用方式两大部分。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是提供查询和储存地籍档案的一种手段, 使用者可通过它迅速查找到必要的文件材料,档案保管人员也 可通过它查找或系统地向使用者提供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检索 工具由档案室统一编制,以实现土地管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 理。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效率的利用 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管理,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相 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科学组织管理与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方面,科学管理需要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作为管理手段,另 一方面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又要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基础。这 是因为对技术设备本身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如果没有对档案工 作的全面科学管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
地籍管理地籍信息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
• 地籍档案管理手段
地籍档案管理是指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 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地籍档案管理的手段 主要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 其中前五项是基础性工作,后一项是管理档案的目的。
(1)地籍档案收集是把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调查、登记、统计 等的文字、图纸、表、册、卡、音像及其他有关文件材料,在 任务完成后,收集齐全、集中保存起来。地籍档案的收集是地 籍档案管理的起点。
第一,档案室有明确的面向社会的服务宗旨,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地籍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有便于社会利用的地籍档案信息的政策,在保守机密的前提下, 使利用者能尽可能方便地利用所需档案;
第三,有完善的服务手段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能够迅速准确地满足 查询的各种需要,同时能主动地将有关地籍档案信息提供给有关机关及生产、 科研等部门,作为各项工作中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科研的参考和依据。
地籍档案检索工具主要有: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及各种索 引等。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借阅可分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借阅两种。借阅档案要严 格遵守借阅制度,认真填写借阅登记表。土地登记档案可以按规定公 开查询。凡需要借阅地籍档案的,先由使用者查找目录卡片,提出所 借档案的名称、分类号、宗地号等,然后由工作人员依据编号到库房 查找并取出;使用者必须填写借阅簿上的借阅内容之后方可借出。凡 是利用地籍档案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爱护地籍档案,不得遗失、涂 改、拆散、剪裁、勾画、批注和转借。地籍档案归还时,工作人员应 进行清点检查,确认完整无误后,方能签收、注销,再把档案放回原 处。如若发现有损坏,应当及时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地籍档案管理
第二,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管。地籍档案在收集、整理、 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利因素的损害, 如磨损、受潮、丢失、泄密等,因此,地籍档案流动过程中的 保护十分重要,是地籍档案保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三,保护档案的专门技术措施。为延长地籍档案的使用 寿命,应当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进行及时地修补和复制。 一般档案要用卷皮、卷盒等材料重新装订;胶片、照片、磁带 等材料则要采用特定的器具存放。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底图除修改、送晒外,一般不得外借。修改后的地籍图、土地 利用现状图等底图入库时,要认真检查其修改、补充的情况, 必须做到:修改、补充图纸要有审批手续;修改内容较少时, 可直接采用在图面修改处标注“修改标记”;修改内容较多时, 应当另绘新图,原图存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管理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以及档 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 地籍了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状况及 其变化规律,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实 现土地科学管理而依法建立的统计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具 有统一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特点。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统计包括三个涵义:①土地统计资料。反映土地资源 的特征和规律的数字资料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② 土地统计工作。泛指对土地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工作过程;③土地统计科学。指土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土地统计资料是土地统计工作的成果,土地统计科学则是 土地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土地统计科学又为土地 统计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和推动土地统计工作的 开展。
(2)地籍档案的整理是对纷繁、凌乱的地籍材料进行条理化、 系统化的工作。
地籍档案管理
(3)地籍档案的鉴定包括对地籍档案真伪的鉴定和对地籍档案 价值的鉴定两方面。鉴定地籍档案的价值,主要是指确定档案 的保留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主要包 括以下步骤和内容:
首先,鉴定地籍档案的价值。一般认为,只有内容重要, 有较大的查考、利用价值和凭证作用的地籍档案才具有保存的 价值。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如土 地登记类的档案,主要内容是反映土地权属的确定与变更,主 要形式有登记表卡证、地籍图和法律凭证等,起着长久性的法 律凭据的作用。如土地调查类和土地统计类,主要内容是各类 土地的面积数据及其分布的图件,对国家各部门的工作具有重 要的参考或依据的价值。
生产性 商品特性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永久使用性
① 土地数量的地域性
② 总面积的稳定性
③ 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
④ 质量的相对性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的主要对象 (1)土地面积 (2)土地质量 (3)土地分布 (4)土地权属 (5)利用状况
• 土地统计的任务
(1)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保持通畅的 信息来源,必须及时反映现状,快速反馈现势性,才能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2)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耕地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它们需 要合理用地结构予以配合。 (3)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 容。要切实做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需要宏观上控制和约束人们合理地利用 土地,微观上采取行政、经济等干预措施,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检 查和监督。
土地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订正;(2) 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研究目的进行分组;(3)计算各项指标及总体指标, 并进行汇总;(3)将汇总的数据编制成统计表。———— 审核订正 是前提,统计分组是关键,汇总是中心任务,而编制表格则是土地统 计整理成果的体现。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分析
土地统计分析通常可以分为:进度分析;专题分析;综合 分析和预测分析四种。
土地统计制度
我国现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 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建立土地统计 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 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统计资料。
现代化通信技术实现了地籍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采用数字通信、光纤 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联网检索的实现, 使我们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共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给利用者 提供方便。
地籍档案管理
现代光学技术实现了地籍档案缩微化。地籍档案缩微化是 指利用专门的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文件按照 一定比例缩小拍摄在感光材料上,制成缩微片,进行储存、传 递和使用。档案缩微化的形式有缩微摄影、激光全息超缩微摄 影等。档案缩微化提高了地籍档案信息的存储密度,缩小了档 案体积,普通缩微摄影可缩小数十倍,超缩微可达数百倍,激 光全息超缩微的缩微率甚至可达上万倍。缩微技术有效地解决 了档案数量不断增长与存储空间不足的尖锐矛盾。这也是一个 很值得慎重研究的问题。另外,缩微复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 合使用,可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水平,运用缩微技术全文存储档 案文件,将缩微影像终端与计算机检索系统相连接,就可以通 过计算机的快速检索,以档案缩微品的全文读出、还原复印或 远距离传输等方式提供利用,从而将档案的目录检索提高到全 文检索,更好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地籍档案管理
(2)地籍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实现地籍档案管理现代化,同时也要实现先进的服务手段与良好的服务 效果的统一。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指地籍档案管理部门在保证相关人 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提供地籍档案 信息服务,从而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籍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具 体表现是:
土地统计制度
• 土地统计整理
土地统计整理就是根据土地统计的任务和目的,对土地统计调查 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 反映土地资源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者是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 再整理。它处于整个土地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既是土地统计调查的 继续和深入,又是土地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所整理的资料能否 反映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分布、等级等情况,决定着土地 统计资料的科学价值,也直接影响着土地统计分析的结论。
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它以统计 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特有的方法,对土地统计数据进 行分析研究,说明土地利用、使用和开发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揭示其本质及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