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
永州五中王婷
【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了种种困惑,本文就如何解决困惑谈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困惑与对策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回顾这一年半来的教学,感慨万分,有过困惑,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新课标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理想化的课堂应该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这种理想化的教学任务,实在太难。本人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科的地位、教师的素质如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以前该学科只有会考没有高考,不怎么重视,只要会考大家都能通过就行了。可现在要高考了,可考试的对象是三类学生。对省一级重点中学来说,该学科的处境就更加难堪了。不重视不行,重视也不行。因为,在高二进行授课的对象就是教师眼中所谓的“差生”。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游戏,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学科的地位、学科的授课对象,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处境。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面对着这场史无前例的新课改,我们无力一下子更改学科的地位,那么我们又该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提高自己呢?
首先,我们要不断地丰富教学经验。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学科教师中资深教师相对较少,但是,其它学科对我们有许多借鉴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去听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上课,不但可以模仿他们一些好的教态,同样也可以学习他们上课的一些幽默而丰富的语言,而他们成功的教学案例中也有许多可以让我们受到好的启迪。
其次,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奋、努力。因为,无论哪门学科,都比不上信息技术更新得快。我们必须通过自学、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解答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最后,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要借助网络的强大资源,多吸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实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理论,多学习别人的优秀教案,多写教学反思,多总结教学经验,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自己。
二、如何让新教材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教材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并且实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可是,对我校学生来讲,我们必须从零起点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太年轻,不是很成熟,有一半的学生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连基本的打字和鼠标操作都不会。同时,新教材的知识面非常广,涉及到的软件非常多,可无论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还是软件,都是泛泛而谈,学生没有兴趣。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好的,信息技术课不应该只让学生学习操作技术,而应该让学生明白利用这些工具干什么。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感觉非常空洞。因此,如何增删教材中的内容,让它更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借助集体备课的力量,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增删。如第一学期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1、我们增加了“打字和鼠标操作”、“对文字内容的排版”两块内容,以来弥补学生的两极分化;2、将课程相关知识和技术内容有机整合,如合并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识产权”和“在线交流”、“网上资源检索”和“网页制作前的素材准备”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整体架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技术的应用;3、将“算法与编程”放到第二学期来上(因为,我们在第二学期选修“算法”),将网站的设计放在课后让学生来完成,这样就让上课的时间相对来说充足一点。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采取“一帮一”结对措施。由于地区差异,在农村毕业的学生有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在城区毕业的学生,操作水平有可能高于老师。在我任教的“快班”中,这样的学生比例1:1左右。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结对措施,以能带动不能,让操作水平高的学生与不会操作的学生组合成一组,进行互助学习。并在全班选出四个小组长,整体负责全班同学。
三、如何平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多。于是,有些老师连上课的场所都改了,在教室里面拿着一支粉笔,给学生大谈特谈理论,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学生一点儿也不领情,事后,问他们这节课学了什么,答案都是说“理论课,没什么好听的”。再说《多媒体技术》吧,刚好相反,教师似乎将课堂变成了软件技术培训班了,说会考只考Flash和Photoshop,所以,其它软件不上了,只上这两个软件。这样的课堂,肯定不是信息技术想要的课堂。学生喜欢电脑,这点,谁都不怀疑,可是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这也是事实。因为,对于上述这两种课型,学生都不喜欢。因此,我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平衡理论和技术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单单指的是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对信息社会的态度,还应该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因此,有些信息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网络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而对于技术类内容的课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技术(体现技术的价值和内涵),然后再去规划怎么做,最后动手实践。这样,我们的课
的内容就充实了,学生也不会有这个软件我反正用不着,不必学的想法。
其次,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迁移我们的知识点。例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这节课,我们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上购物”引出,你会选用哪个卖家来购物,凭据是什么?学生学习热情就非常高了,一个个都会说出理由。最后,进入具体的网站看卖家信用度,很好的引出了“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评价方式”。最后让学生对一个案例,利用CARS评价方式进行打分,不但让学生明白因特网上信息资源评价的四个基本指标,并且也培养了学生对于信息真假的判断能力。再比如,图像的数字化。我们以学生感兴趣的“相机”入手,告诉他们计算一幅图像在你的相机中存储的空间,你的相机最多能拍照片的数量,学生肯定不会说这节理论课,没有什么好学的。
最后,我们要分配好理论课与技术课的课时。为了创作一个作品,学生会不厌其烦的在电脑前做了改,改了再做。可是,如果老师在教室连续地上理论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没有。因此,我们在学生完成某一个作品后,可以插入一二节理论课,这样效果会更好。而对于有些学生不喜欢的理论知识,可又必须要让他们理解的,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学,最后上交成果。但有一点,教师必须要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否则就会失去这节课的意义。
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呢?
新课改刚实施的半年,每一节课,都会有学生问老师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老师通过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等学习,不断地在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做调整,可学生还处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上,还习惯于传统的“喂养”式教学。一堂稍微开放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好的效果。于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老师索性更改教案,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操作。试想:如果这样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呢?学生的个性又如何得到张扬呢?信息技术课又将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等以外,还应该慢慢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呢?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求助渠道,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是,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而利用远程通信技术来快速访问远程信息,是获得帮助的最快捷的一种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一种最好途径;其次,在线资源技术(如BBS、QQ群)、网络控制软件等也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再者,各种软件菜单栏中的“帮助”也是一种很直接的求助手段。当然,学生也可以翻阅书本,或求助老师和同学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慢慢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会一碰到问题就想到的是老师,也不会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即时帮助,就在那么等着浪费时间。
其次,我们在备课中要加强“备学生”这一关节。Vygotsky 说:“单一地教授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体现实际用处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并让学生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