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课后习题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一、几个推荐
群文阅读:《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语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汉语文化圈》
节目推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书籍推荐:《细说汉字》
《认得几个字》
《汉字书法之美》
二、识记内容: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亻儿:人冫(仌):冰、寒冷刂(刀):刀、切割力:力量、用力匚:盛物的器皿口:嘴、口囗:围墙、包围土:土、土地
女:妇女子:子女宀:宫室、房屋山:山岳
巾:布帛广(yǎn):宫室弓:弓箭彡:修饰
彳:行走忄(心):心情、心理活动扌(手):手、手的动作斤:斧子日:太阳、季节、时辰月:月亮木:树木、木材欠:张口、出气殳:打击毛:毛发氵(水):水灬(火):火
牛:牛、牲畜犭(犬):狗、野兽王(玉):玉石瓦:陶器
田:田地疒:疾病皿:盆类器皿目:眼睛、看石:石头礻(示):鬼神祭祀禾:禾类植物穴:洞穴
立:战立(竹):竹子糹(糸):丝麻绳索缶:陶器
罒(网):罗网羽:羽毛、翅膀耂:老人耒:农事、农具耳:耳朵、听月(肉);肉、肉体舟:舟船艹(艸):植物、草木虫:蛇行:道路衣:衣服见:看角:兽角
讠(言):言语豕:猪贝:钱财走:行走、奔跑
足:脚、行走车:车辆辶(辵):行走阝右(邑):城邑酉:酒、酒坛门:门户阝左(阜):山陵、台阶
隹:鸟类雨:雨类革:皮革页(xié):人头飠饣(食):食物马:马骨:骨骼髟:毛发鬲:釜锅
鬼:鬼魂鱼:鱼类鸟:鸟类
三、阅读文章:
材料一;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材料二: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

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

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

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

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

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

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

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朝鲜文字称谚文。

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

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

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
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

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

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

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

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

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

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

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

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

总之,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是日本学者西嶋定生(1919-1988)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这一看法大体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1939―)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或者说儒教文化圈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圈相提并论。

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

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

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而且同时使用‘本国语言’(vernacular),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

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

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

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

那么,为什么拉丁语“死去”而汉字却“活”了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这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

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

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

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

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汉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

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

再如,力量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

如果把这个象形字“力”字与另一个象形字“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力着于田是为男”。

由此推衍,“女之执帚是为婦(简化字为‘妇’)”……这些都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延用至今,他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且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毋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

然而,事实粉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

据统计,现有1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字。

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

在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这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

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而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用正体中文汉字(繁体字)。

目前,海峡两岸正在协商编写繁简兼收、两岸适用的汉语字典。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方案。

日本则采用新字体,采纳了大部分简化汉字。

尽管朝鲜(韩国)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

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

韩国于1991年和1994年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
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韩国政府还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

日文中的当用汉字还有1000多个,且有增加的趋势。

这些都充分说明,汉字自其产生以来5000年绵延不绝,永葆青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前景。

(王能宪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汉语“文化圈”
①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羞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17、18世纪欧洲人最初接触汉语时,以为汉语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世界性语言。

166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出版《关于证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说》,这部试图证明人类建造巴别塔之前讲的那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汉语的著作,轰动一时。

半个多世纪以后,塞缪尔·舒克福特更加确定地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它似乎有着某些标记,表明它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这就是汉语……如果人类光荣的祖先和复兴者是在这儿走出方舟,居住下来的话,那他很可能在这儿留下了世界上唯一普遍使用的语言。


②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

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

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③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

如今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隔阂,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

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④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

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

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⑤“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

面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

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

⑥“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

与经济突飞猛进相伴随,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人们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⑦“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

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

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武术有了洋弟子、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根据张桃《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改编)
四、学唱歌曲:《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