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分析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而现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存在着为游戏而游戏的问题,同时产生了很多衍生问题,其一是功利性的游戏观,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的时候,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同时,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

一、游戏的内涵

目前,儿童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对游戏的内涵都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游戏,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大多数学者从游戏的体验中对游戏进行界定。英国学者加维提出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且没有外在目标的活动。我国学者梁志�鋈衔�游戏是人们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①也就是说,游戏应该是一种获取快乐体验的方式,而非对达成某种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儿童以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和取得愉快为目的。因此,人们总是在情绪积极时才做游戏,并通过游戏活动获得更大的快乐。从以上几种对游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游戏的两个特征:首先,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自由的活动;其次,游戏是一种令人快乐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游戏是一种为满足儿童爱玩的需要,带给儿童快乐的,由儿童自愿、自由地选择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活动。换而言之,游戏不是由教师为了教学目标而有目的地“导演”的活动,它不应该是教学化、模式化、工

具化的活动,也不应该是按照教师意愿进行的活动,而应该是幼儿自己选择的一种自由的活动。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及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未来的准教师,通过课程见习的机会去了四所幼儿园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观察。本次去的幼儿园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从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到普通社区幼儿园,分别观察了大、中、小班的游戏活动。其中主要观察了小班的游戏活动,因为对于处在小班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游戏在他们生活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因此能使观察更有意义。

1. 绝对游戏时间不足。从本次观察的几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来说,幼儿园游戏时间普遍不够充足。这一问题特别在中班的游戏活动中特别明显,本来应该是游戏的时间,却常常被其他课程所占。比如某示范性幼儿园的中班,一周有两个半天都安排了英语课,这两个半天就完全没有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而且据主班老师介绍,这个班从小班就固定每周有两个半天安排上英语课,至于大班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学前预备班,要为上小学做准备,上课时间就更多了,往往是一整个下午一整个下午的上课。这种情况在小班来说相对较少,游戏时间还比较充足,因为不用上各种“五花八门”的课程,所以有时间能够开展较多的体育游戏和分区自由活动,但是户外游戏的时间还是显得比较少,有时候一个下午正式的户外游戏时间不到20分钟。

2. 有效游戏时间低下。幼儿园对游戏活动的安排不仅在绝对时间上较少,而且有效的游戏活动时间也较少。原因之一是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低下,特别是户外游戏活动。在一个中班,上午原本安排了25分钟的户外大型器械的游戏活动,可是有些孩子可能只玩了10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都花在了活动前上洗手间、喝水上面。尤其在喝水的时候,由于组织混乱,幼儿在没有教师催促的情况下也显得拖拉,浪费了很多时间。户外游戏活动因此也变得流于形式。这种游戏

时间效率低的情况在小班特别明显,“宝贵”的游戏时间常常被其他一些琐碎事情挤压掉。由于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小孩子穿的衣服多、不方便活动,所以在户外游戏开始之前,教师会让孩子们脱掉一些衣服,活动结束后再把衣服穿上。孩子们年纪小,脱衣服、穿衣服要花很多时间,有时候刚刚脱了衣服,还没有玩一会儿,就又要穿上衣服回课室了。还有诸如上文所提到的喝水、上洗手间这类的事情,小班的儿童年龄更小,进行活动的场面较为混乱,而且动作能力、协调能力还处于发展中,做事情会比较慢,有时候刚拿出玩具,感觉还没过一会儿,就又要收拾玩具了。

3. 幼儿游戏自主性不够,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观察的这几所幼儿园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往往都是教师安排的,而教师安排的游戏,很多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刻意设计和安排的,幼儿只是机械地“表演”出老师设计的游戏,而失去了自己对于游戏的选择权和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创造的快乐感觉。

在一个小班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训练幼儿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的游戏――踩竹跷。从设计游戏的目的来说,的确对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有用,但问题在于游戏性不强。有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就无法快速掌握游戏窍门,做起来很吃力,很快就对这件事情失去了兴趣。而且这个游戏玩法单一,幼儿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方法去玩,无法体现游戏活动的生成性。在这个游戏中,只有少数几个很快掌握窍门的幼儿玩得很高兴,大多数幼儿只是静静地玩,甚至有很多儿童被旁边玩足球的游戏所吸引。

在另一个小班玩滑梯的游戏中,教师规定了每一个幼儿玩游戏的顺序和姿势,包括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滑,在滑完滑梯后要玩“钻山洞”,试问这样被规定好了的游戏怎么能“有趣”呢?虽然教师认为这是出于安全考虑而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滑,但能安全地滑滑梯的姿势肯定不只一种,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姿势,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呢?

让他们体验自己去探索、创造的乐趣。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并没有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另一个中班的情况也差不多,教师设计了金鸡独立的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平衡感,但对于那个班大多数的儿童来说,这并不难,很快他们就觉得索然无味、开始打闹,甚至有几个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一直盯着放在旁边的玩具,似乎对那些玩具更感兴趣。

从上面几个游戏活动实例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数游戏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和设计的,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非常少,大多数游戏都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吸引儿童而设计的,因此游戏常常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4. 教师没有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一方面,教师几乎替幼儿决定了从玩什么到怎么玩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教师却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缺少对幼儿有效的指导,也很少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在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幼儿因为特别擅长建构区也特别喜欢建构区,也特别擅长建构区,所以只选择在建构区玩游戏。这种情况下,教师本应作为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给幼儿一些建议,鼓励他多尝试一些其他的区域活动,而这位教师却选择了放弃。在另一个小班的玩气球科学活动中,幼儿初次尝试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这个活动很新鲜,幼儿对此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其中。有些儿童很快就打好气了,一个劲拿到教师的面前,希望教师能表扬他;有些儿童没能快速掌握打气球的正确方法,气球没有充好气而显得有些气馁和无聊。这时候恰恰需要教师的有效介入,比如鼓励做得好的幼儿,然后让这些幼儿去帮助一下其他的幼儿,这样做不仅能让打好气球的幼儿更有成就感、更快乐,也能让还未打好气球的幼儿得到帮助,从而有信心去完成打气球。但教师往往在游戏中只是扮演一个“局外人”的角色,②既难以感受幼儿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游戏,也难以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点。

三、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