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例子学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课本例子学作文
当前,有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轻视语文教材的现象,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好例子的作用,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教材例子中的作文因子。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和素养,其次要改变考试方式。怎样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用足用好例子呢,弄清每册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意图,努力挖掘教材例子的作文因子。从而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的教材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叶老的观点我是这样理解的,“语文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中的选文,而不是指教科书,因为教科书还包括练习系统、知识与能力系统、写作系统等。“例子”是强调语文教材或选文具有典范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举一反三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承载教者教学思想的例子,可是现行的语文教学中课文的例子作用发挥得如何呢,
我认为课文的例子作用发挥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好例子的作用。有的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匆忙读一遍,把课文后面的习题或教师讲解或师生共同解答出来。余下的课堂时间用于做阅读训练题。二是只注重教材例子的阅读作用,轻视教材中的作文因子。上述两种现象无疑暴露出了教材例子作用的缺失
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认识,让语文教师认识到课文教材是承载教者教学思想的例子,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例子,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摇篮等。怎样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呢,
一、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每册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意图
翻开语文课本,可以发现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一定的体例编排的。各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不尽相同,从写作角度分析,有的着重训练写作方法。如七年级第五单元导读文,“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有的重点训练表达的顺序,有的重点训练表达方式等。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七年级第三单元课文时,就是扣住了单元目标,不设立大而全的目标
二、从例文中学习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
学生的写作素材从何而来,毋庸置疑是从生活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固然重要,但教材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因为课本所呈现的生活是经过作者提练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积累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细节片段,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就可以把这个感人的细节转化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了
三、从例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胜过单纯作文课技法的讲解
郭沫若曾说,“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学生的写作方法学习如果仅凭老师空泛的讲解,学生势必还是有隔靴搔痒之感,不能真正掌握。但通过例文的潜移默化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学会实际运用。如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前面对阿长的睡相不雅的描写,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让学生明白这是作者要极力褒扬阿长的伟大“神力”,于是学生学会了这种写法,在写人的记叙文中一改往日的平铺直叙,从而写出了波澜起伏的文章。再如通过八下第二单元的课文《浪之歌》学习了象征手法,学生继而写出了《草之歌》《雪之歌》《风之歌》等
四、从例文中学习写作语言,让学生的语言生动起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现在不少学生的语言平淡、平庸、味同嚼蜡,而课文中的语言不仅流畅优美,而且具有个性
如我在引领学生学习《春》这课时,我设立教学重点是学习本课的优美语言。在读了春花图后,我设置一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我接着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学生回答说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紧接着我要求学生赏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这种赏析方法,我又在春风图里要求他们赏析“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我发现他们都赏析得很好。他们说,“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的特点。”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例子作用,学生真正掌握了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当然掌握了赏析比喻的修辞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会运用这种修辞去具体生动描摹生活中的事物。我接着要求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各种景物和人物
五、从例文中学习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教材不仅体现了工具性,还有人文性。而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必须通过教材例子来熏陶。课文所体现的人生态度能引导学生要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以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来写作,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文章来。学习了《背影》后,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更加关心了,对父母之爱体味更深了。自然再写自己的亲人就会更有真情实感,不再去胡乱编造了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挖掘了教材例子的作用,如果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例子的亮点,用足用好六册语文教材中的例子,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就会得到彻底的改观,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