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祝味菊:诊断提纲善用验方

名老中医祝味菊:诊断提纲善用验方

名老中医祝味菊:诊断提纲善用验方祝味菊(1884-1951年),晚年自号傲霜轩主。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先祖世代业医,童年随父入蜀,弱冠从其姑父裹理盐务于成都,其姑父先后请宿儒刘雨笙等授以医经。

1917年进入四川军医学校,攻读二年,后随该校日籍教师石田东渡日本考察医学,翌年回国。

曾任成都市政公所卫生科长,四川省立医院医务主任等职。

1926年由川来沪后,曾任中国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神州医学总会执行委员,后任中国医学院附设新中国医学研究院院长和新中国医院院长等职。

《诊断提纲》证候证候云者,乃概括诸般之病状而言。

种类颇多,范围至广,而于诊断上之关系,殊深密切。

就中如舌苔之变化,寒热之真假,乃至神色声音之观察,皆为西医所不屑道。

而国医则视为临床医典中之鸿秘焉。

抑犹有言,国医之所以为国医者,亦于是乎在,舍此而欲他求,吾未见其有得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下例所举,不过全豹中之一斑耳。

1验舌:前人验舌之法,系将整个的舌,划分数部,如前中后左右,以配脏腑。

说近于鑿,殊不可信。

吾人就临床上之经验,以为舌之诊察,应分舌本与舌苔。

舌本者,即舌之体质,舌苔者,即附着于舌面之衣也。

其它凿说,概不与焉。

盖验舌本,可以辨气血之障碍。

验舌苔,可以明胃肠之变。

故本书于验舌,固重视其苔,而同时亦兼察其本也。

试约略分述于下。

白苔:微白而润者,为表寒。

白润中黑者,为里寒。

白而滑者,为水邪。

白而厚腻者,为中湿。

白而干燥者,为津伤。

白如积粉者,为疫疠。

同时更宜兼察其舌本,如舌本淡红者,为阳气不足,红者为化热之渐。

淡白者,为血虚。

萎白者,为亡血。

黄苔:微黄而润者,表证失汗,热郁于里。

纯黄而干者,为阳明府热。

纯黄而腻者,为湿已热化。

纯黄中黑而燥者,为热甚伤津。

(以上苔色,皆属鲜明。

若见晦暗者,多属假象。

即前人水极似火之谓。

临床家应加以郑重注意)舌本鲜绛者为里热已炽。

余则可与上述之舌本互参。

灰苔:有寒热之别。

如纯灰而润,舌本淡红,或暗紫者,为寒邪直中三阴,及伤生冷。

祝味菊医案(一)√

祝味菊医案(一)√

祝味菊医案(一)√祝味菊医案(一)用方重,医奇疾 (1)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2)慢脾惊,一语定 (2)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3)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3)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 (3)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4)肺结核何足优 (4)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5)限期愈疾,刮目相看 (5)衷中合西上海唯一会诊诊所 (6)长于温补 (6)辨证施治胆囊结石 (6)辨症明确,医德可风 (7)治病必求其本 (8)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 (8)不孕症 (8)产后顽热不退,温阳调和营卫 (9)重证崩漏,补摄得痊 (9)白带增多,子宫下坠 (9)论儿科 (10)疳臌 (10)麻疹 (10)重证咳喘 (11)附子温阳,消散阴霾 (12)既温又托,疡症无忧 (12)温导化湿,便通疹隐 (13)(注:原文分七期刊载于《辽宁中医杂志》,首期刊于1985年第7期,末期刊于1990年第3期。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爰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用方重,医奇疾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带下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带下

【⽕神派名⽼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带下带下盛⼩姐,症状表现:带下,脉息濡细。

证属阳虚中寒,脾湿下陷,治当与温中理脾,⽅⽤附⼦理中汤化裁。

药⽤:黄厚附9g,漂苍术6g,⽣⽩术9g,炮姜炭6g,⼤腹⽪9g,带⽪苓15g,⼤黄炭12g,胡芦巴6g,⽩鸡冠炭9g,桑寄⽣12g。

⼆诊:带下瘥,腹泻,脉细迟。

再与温中理脾,仍⽤桂附理中汤化裁。

药⽤:黄厚附12g,川桂枝4.5g,炮姜6g,⽣⽩术15g,西砂仁6g,⽣⾕芽12g,⼤黄炭6g,带⽪苓15g,破故纸12g,益智仁9g。

【评析】带下属于湿邪为盛,湿为阴邪,⾮阳不化。

治宜扶阳抑阴,⽅⽤附⼦理中汤化裁为正治之法。

但⽅中⼈参,祝味菊多舍⽽不⽤。

这是因为,祝味菊认为:“正⽓虚者,宁⽤附⼦⽽不⽤⼈参,以附⼦⾛⽽⼈参守也。

”除湿之品,必⽤利湿化浊之品,⽽湿浊去有两奈道路:⼀是从⼩便,⼆是从⼤便。

⽅中所加药物⽆⾮是增强⼆便之利湿浊之品。

阳虚以脾肾为中⼼,⽽益肾收敛之品具有双重作⽤,加⽤可提⾼临床疗效。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祝附⼦--祝味菊(⽕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图书作者:傅⽂录编著出版公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图书推荐祝味菊(1884——1951)先⽣,20世纪初(民国时期)上海著名医家,“学贯中西。

擅⽤附⼦”(《海派中医》语),⼈送雅号“祝附⼦”,为沪上⽕神派领军⼈物。

傅⽂录编著的《祝附⼦(祝味菊)/⽕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从⽣平轶事、学术思想、后世传承、医案评析等⽅⾯,对祝味菊的学术思想进⾏了详尽、客观、公正的分析、归纳与论述,对于学习、研究祝味菊学术思想,传承祝⽒学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现实意义。

祝⽒《伤寒质难》⼀书为⽕神派临床研习的读本。

版权申明以上⽂章来源搜集于⽹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

请勿⽤作商务⽤途。

关于本公众号1、感谢关注本公众号,本公众号纯属个⼈兴趣。

纯属公益类型中医学习交流公众号。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祝味菊目录简介用方重,医奇疾温通治痢,独其匠心慢脾惊,一语定辨症阴阳,明若观火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辨症辨人,论治准确肺结核何足优治病求本,益阳培阴限期愈疾,刮目相看衷中合西上海唯一会诊诊所长于温补辨证施治胆囊结石辨症明确,医德可风治病必求其本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妇科病论儿科附子温阳,消散阴霾既温又托,疡症无忧温导化湿,便通疹隐(以下未校)博采众方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简介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爱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用方重,医奇疾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

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

经过诊查,断为虚阳上浮,非肝风也,而胃气受戕,中寒久留。

处方: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先煎)45克以潜阳,附子(先煎),12克以益阳气,代赫石(先煎)18克以镇逆,旋复花(包)9克,淡干姜9克,温中祛寒理气,全蝎(去毒)6克,大蜈蚣6克以定惊,另佐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以理中焦。

祝味菊医案十二、耳鸣目眩心悸肢麻--心肾两亏

祝味菊医案十二、耳鸣目眩心悸肢麻--心肾两亏

祝味菊医案十二、耳鸣目眩心悸肢麻--心肾两亏
案十二、心肾两亏
吴×,男,1941年2月20日初诊。

症状:耳鸣、目眩,心悸,肢麻,脉息弦芤。

病理:心肾阳气不足,神衰脾弱,消化不良。

诊断:心肾两亏。

治法:当予温养为主。

生鹿角18g 巴戟天30g 仙灵脾12g 川杜仲15g 黄附片45g 淡干姜9g
炒茅术15g 姜半夏18g
酸枣仁24g 朱茯神18g
紫石英45g 灵磁石45g
棉子霜15g?
二诊(2月25日):诸恙渐瘥,脉息仍弦。

再予温养。

上方去茯神、紫石英,
加桂枝9g
炒牛膝9g
磁石改为60g。

三诊(3月11日):头胀瘥,腰酸,脉息略缓。

再予扶阳益肾。

生鹿角18g 仙灵脾12g 黄附片45g 巴戟天30g 川杜仲15g 狗脊15g 千年健15g
淡干姜9g 小茴香4.5g
炒茅术15g 姜半夏18g
灵磁石60g
棉子霜15g。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一)(注:原文分七期刊载于《辽宁中医杂志》,首期刊于1985年第7期,末期刊于1990年第3期。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爰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用方重,医奇疾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

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

经过诊查,断为虚阳上浮,非肝风也,而胃气受戕,中寒久留。

处方: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先煎)45克以潜阳,附子(先煎),12克以益阳气,代赫石(先煎)18克以镇逆,旋复花(包)9克,淡干姜9克,温中祛寒理气,全蝎(去毒)6克,大蜈蚣6克以定惊,另佐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以理中焦。

服3帖后,抽搐跳动及胃痛呕吐均已大减,虽冬至节降临,疾病亦未大发。

药既对症,再用前法。

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45克,黄附片(先煎)12克,淡干姜9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石菖蒲9克,嫩钩藤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旋复梗12克,制香附12克。

祝味菊名医类案忆

祝味菊名医类案忆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王云峰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博采众方祝味菊医生常论中医之治疗疾病,除增加人体正气力量以鼓舞其自然疗能外,就是博采众方以治病,不论药之寒热温凉,如有效果者,均应采用,因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有特效药,多年来是累积宝贵药物经验,而作为有效药,张仲景医方,为余所习方,温药为附子,肉桂,凉药为石膏,知母,补药如黄芪、人参,攻药如大黄,芒硝,按病用之,用后辄效其他唐宋之方,千金外台,局方等亦不断使用,颇有满意之收获。

生姜生姜最为祝医生所常用,普通散寒一般例子,已见于杂志中,不再赘述,祝认为生姜有散血寒之作用,例1 有沈姓妇女,年二十余岁,身体虚弱,面色皓白少血色,产后一周,少腹疼痛,或轻或重,忽隐或显,四肢无力,不能起床,与床褥为伴,极为消沉而痛苦,邀某医诊曰:产后恶露未尽,故有此症,倘有活血之品当可全愈,用药如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党参、枳壳、木香,之属,腹痛而胀,全身乏力,仍亲床褥,口淡无味,亲朋来探视或曰:此为痨病初起,倘旷日持久,将变生不测,各举医生诊疗,其中一亲介绍祝医生诊治,祝诊曰:“病人阳虚,复受寒凉,阴血凝聚,腹痛连绵,此为蓐劳,病人闻蓐劳二字,心中戚戚然,忧形于面,询祝可有早愈之法,祝曰:病已较久,未成坏症,无恐也,能与余配合,定可速愈。

,病人甚喜,祝以温阳理气活血之法:黄厚附片(先煎)l2克,煨姜,广木香各9克,活磁石(先煎)20克,川楝子、延胡索、陈枳壳各9克,姜半夏12克,桃仁9克,当归,炒白芍各12克。

2帖后,病情有好转,体力虽虚弱,面容少华,祝医乃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之法,当归,生姜各ls克,羊肉30克。

共同煎汤,待肉熟后去滓饮汤。

病人日速愈之法即此汤耶,甚感腥味难以下咽,祝曰,请勿小视,生姜辛能散寒,当归温能活血,二味均有益阳气之功,更有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阴血有卓效,历代对此病用之颇多,誉称力张仲景羊肉汤,希耐心服之,指日脱离病魔纠缠,非难事也,病人如法服之, 5贴后,腹痛逐减,呕吐渐除,胃口反大增,面容华色,起床行走,精神为之一振。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伤食外感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伤食外感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伤食外感
罗先生,症状表现:身热头痛,中满腹痛,脉息濡迟。

证属食物动中,风邪干表。

治当温化,方用藿香正气散化裁。

药用:藿苏梗各9g,大腹皮9g,炒茅术12g,制川朴3g,生姜9g,带皮苓15g,川桂枝4.5g,白杏仁9g,仙半夏15g。

二诊:中满腹痛俱瘥,苔腻,脉缓。

表解风痧透发,再与温化,方用桂附二陈汤化裁。

药用:
川桂枝4.5g,乌附块9g,陈皮4.5g,生姜9g,仙半夏15g,带皮苓18g,炒茅术12g.制川朴4.5g,白杏仁9g,藿梗6g。

三诊:中满腹痛俱瘥,脉细迟。

营卫和,阳虚眠少,治当与温潜,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药用:
乌附块15g,炒白术12g,炮姜6g,抱茯神15g,生龙齿24g,酸枣仁15g,陈皮4.5g,仙半夏12g,生谷芽15g,生姜15g。

【评析】伤食受凉外感,临床上常见之病症,藿香正气散乃为正治之法。

祝味菊虽采用其法但却活用其方,这是他的处方用药难以理解之一点。

开表之后,温中化痰理气,以进一步调整中焦;后期阳虚显着,扶阳之桂附理中汤加潜阳之品,但多不用人参,这是为了防止人参纯补壅中滞中之弊端。

而且,从始至终未用一点阴药,多用温热阳药扶正之品,这与其以人为本、匡扶人体阳气的本体疗法学术思想密切相关。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祝附子--祝味菊(火神派着名医家系列丛书)
图书作者:傅文录编着。

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

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

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近代著名医家祝味菊(1884~1951年),山阴(今浙江绍兴)祝家桥人。

世代业医,耳濡目染,髫龄即熟知医药病名,弱冠始研读医经,披阅不倦,博览群书,独具见解。

1917年,四川省招收军医,祝先生应考入学,二年后,东渡扶桑接受新的医学理论。

生性慧敏又好学不倦的祝先生,融汇中西,悟出新意,另树一帜,倡温热潜阳扶正之法,临证以敢用、广用、善用附子而著名。

笔者近因工作之需有幸系统拜读祝先生论著及医案,受益良多。

兹略述二、三如次,以飧同道。

耳鸣目眩心悸案吴××,男,1941年2月20日初诊。

症状:耳鸣目眩,心悸,肢麻,脉息弦芤。

病理:心肾阳气不足,神衰脾弱,消化不良。

诊断:心肾两亏。

治法:当以温养为主。

处方:生鹿角18g,巴戟天30g,紫石英45g,仙灵脾12g,川杜仲15g,黄附片45g,酸枣仁24g,朱茯神18g,灵磁石45g,炒茅术15g,姜半夏18g,淡干姜18g,棉子霜15g。

按:心居于上为火,肾位于下而属水,“升而已降,降已而升”,水火交融,生生不息。

此案耳鸣,目眩,分明为肝肾之阴亏于下,无以上承于心,“心脏不得不奋其余勇……然心力有限,长期奋发,势必难支”,故心悸、肢麻、耳鸣、目眩见矣。

按常理当滋阴济火,交通心肾为则。

祝氏却以温养为大法,其因何在?盖祝氏认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脏腑活动,物质的滋生变化,气机的升降出入,以至于整个生命活动均依赖于阳气,阳气旺盛,则能调动利用体内的一切营养物质,做到物尽其用。

阳不患多,其要在秘,故祝氏重用黄附片,辅以生鹿角、巴戟天、仙灵脾、川杜仲、棉子霜补肾壮阳,调动人体阳气;炒茅术、姜半夏、淡干姜温补脾阳;同时使用适量酸枣仁、朱茯神、灵磁石、紫石英镇静养心,引为资用,诸药协调,而行匡扶之道。

二诊(2月25日):诸恙渐瘥,脉仍弦。

再予温养。

上方去茯神、紫石英,加桂枝9g,炒牛膝9g,磁石改为60g。

按:药诊合拍,“诸恙渐瘥”,复方中去茯神、紫石英,加桂枝、炒牛膝,想必是心悸已除,为进一步鼓舞阳气而设。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1

名老中医之祝味菊医案1

祝味菊医案(一)用方重,医奇疾 (1)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2)慢脾惊,一语定 (2)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3)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3)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 (3)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4)肺结核何足优 (4)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5)限期愈疾,刮目相看 (5)衷中合西上海唯一会诊诊所 (6)长于温补 (6)辨证施治胆囊结石 (6)辨症明确,医德可风 (7)治病必求其本 (8)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 (8)不孕症 (8)产后顽热不退,温阳调和营卫 (9)重证崩漏,补摄得痊 (9)白带增多,子宫下坠 (9)论儿科 (10)疳臌 (10)麻疹 (10)重证咳喘 (11)附子温阳,消散阴霾 (12)既温又托,疡症无忧 (12)温导化湿,便通疹隐 (13)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爰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用方重,医奇疾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

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

祝味菊先生医案学习心得

祝味菊先生医案学习心得

祝味菊先生医案学习心得祝味菊先生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中医学家,学兼中西,擅用附子,屡起沉疴,名噪一时,时人誉为“祝附子”,他倡导重阳理论,认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源动力,人体的抗病能力就源自这个“坎中一阳”,这是生命体的根本所在,人体一切的生理活动皆是其变化的结果。

究竟这位前辈是如何践行扶阳理论的?只有从其医案中寻找线索,通过反复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与同道交流。

1 不讲“病原疗法”,强调“本体疗法”。

先生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各种原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做出的一种应答反应,中医的治疗目标是纠正机体的偏颇状态,使之重新恢复新的平衡,所以他很强调正气,强调本体。

在第五期《黄煌经方沙龙》的序当中,黄煌老师有一段话非常精彩,和祝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伤寒论》书名(虽曰)伤寒,但全书是讲人的应激反应,讲如何用经方来应对和处理各种不同的应激反应。

人类面临的“应激源”很多,寒冷、酷热、潮湿、细菌、病毒、创伤、出血、疲劳、紧张、压力等等,有很多很多。

人体接受的刺激不一,但人体的应激反应方式则一。

”我们不用管“应激源”是什么,只针对应激后的机体治疗即可。

2 祝先生的医案有一个规律,就是他特别注重“太阳、阳明、少阴”三经的问题,分别采用“辛解、淡化、温潜”的方法治疗,绝大多数的处方用药都体现了这一点。

(1)开太阳常用麻黄汤、桂枝汤、羌活、蔓荆子等;(2)畅利阳明多用苍术、半夏、郁金、大腹皮、陈皮、炒薏仁、生姜、干姜、白蔻仁等;(3)温潜阳气多用制附片、黄芪、寄生、仙灵脾、菟丝子,同时配合重镇药:灵磁石、生牡蛎、生龙齿、石决明;安神药:炒枣仁、远志、茯神。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个组合结构有利于附子直达下焦,直补坎中一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出现脉细缓、神衰、失眠、心悸、心慌、易惊醒、神疲、健忘、嗜睡时,先生必用温潜药组;很多时候,舌脉症并没有明显的少阴阳虚表现,但是先生依然使用温潜法,培植元阳,说明他对人体的阳气是何等的重视,他认为,只有机体的阳气能时时保持充沛,才能保证疾病向愈的转归方向。

独具卓识大家风范--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

独具卓识大家风范--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

独具卓识大家风范--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
郑雪君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2005(023)004
【摘要】近代著名医家祝味菊,生性慧敏又好学不倦.研读医经,披阅不倦,博览群书,独具见解,融汇中西,悟出新意,另树一帜,倡温热潜阳扶正之法,临证以敢用、广用、善用附子而著名.文中介绍了祝味菊先生治疗耳鸣目眩心悸案、鼻衄案及胃痞案三则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从中可以领略到祝先生治病注重人体阳气,独具一格,胆大心细的医家风范.值得注意的是祝味菊先生强调:服用各类附子要注意须以热水煮半小时以上,再纳它药同煎;其中附子又以川产黄附片,乃盐卤所别,其性纯正,为附子中佳品;使用附子时要善去其急暴,制暴为良,每因配伍而异用之,实属经验之谈.【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郑雪君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谈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的应用 [J], 石富娟
2.祝味菊老中医医案选录 [J], 王云峰
3.祝味菊:特立独行的中医思想者——推荐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祝味菊医学五书
评按》 [J], 邢斌
4.祝味菊救治危急血症案三则赏析 [J], 高振华
5.祝味菊"温潜法"临证治验3则 [J], 宋亚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之七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之七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之七
王云峰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0(14)3
【摘要】祝医生医治内科各病,以温药为主,外科亦不脱离此种方法,尝曰:“阴疽之病,皆由自身阳弱和感受寒凉得之,外受寒邪,理应温散,用辛凉苦寒,甚至甘寒,邪留不去,日益加重如阴疽平塌无头,边缘由软转硬。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祝味菊;医案;回忆录
【作者】王云峰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1
【相关文献】
1.祝味菊:特立独行的中医思想者——推荐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 [J], 邢斌
2.近代名医祝味菊对人体自疗机能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应用 [J], 农汉才
3.民国名医祝味菊对中医药抗感染的认识 [J], 农汉才
4.近代名医祝味菊“治未病”学术思想特色浅探 [J], 黄力
5.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J], 王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云峰-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王云峰-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大贝母、陈皮。服药五帖后,寒热早退暮作,腋部肿胀较甚,高高突 起,心情烦躁,曰:余病有增无减,此药不对症也,请祝医生诊曰: 疡医处方大致不谬,希勿责怪,但手段太小耳。刻诊:腋部肿胀高 起,按之软凹,而寒热早退暮作医学上称为驰张热,为化脓之征象, 疡医用温托之药,量轻似不够全面,吾于其方酌量修改,当可转愈 矣。处方:黄芪,当归、大熟地、人参、炒白术、炒白芍、黄厚附片 (先煎)、活磁石(光煎)、柴胡、穿山甲、皂角刺、桔梗。病人见曰,余 请祝师诊视,实虑疡医之药太温, 岂料君之药胜其数倍,余将何以服 下?祝曰:腋部已经化脓,要点在使脓外出,汝体力不足以排脓,故 用如此大剂,汝何恐之有,如有他变,当力负责也,病人曰,如是余 即服之,三帖脓出肿消, 胃纳增,寒热退,继续服用前方,于桔梗一 味加倍,腋部疮口脓白面稠,逐渐出清,肌肉渐增,手部操作如常, 精神大增,后改用十全大补丸而愈。病人笑对祝医生曰:人谓医生有 割股之心,今遇高明如祝君者,益信此言之不证也。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王云峰 (注:原文分七期刊载于《辽宁中医杂志》,首期刊于1985年第7 期,末期刊于1990年第3期。)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幼年学习歧 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 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 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 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 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老师 久已作古矣,爱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一)(注:原文分七期刊载于《辽宁中医杂志》,首期刊于1985年第7期,末期刊于1990年第3期。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爰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用方重,医奇疾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

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

经过诊查,断为虚阳上浮,非肝风也,而胃气受戕,中寒久留。

处方: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先煎)45克以潜阳,附子(先煎),12克以益阳气,代赫石(先煎)18克以镇逆,旋复花(包)9克,淡干姜9克,温中祛寒理气,全蝎(去毒)6克,大蜈蚣6克以定惊,另佐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以理中焦。

服3帖后,抽搐跳动及胃痛呕吐均已大减,虽冬至节降临,疾病亦未大发。

药既对症,再用前法。

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45克,黄附片(先煎)12克,淡干姜9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石菖蒲9克,嫩钩藤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旋复梗12克,制香附12克。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治病首重阳气,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

既使高热病人,只要有阳气不足,均予扶阳,清热与扶阳并重。

”他认为阴为物质,阳为机能;阴生于阳,阳用不衰,则阴气自然源源不断。

阴之用亦在阳,一切营养物质只有在阳气作用下,才能为身体所用,结论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怕多,其要在秘。

”“未病重阴,既病重阳。

壮者滋阴为宜,怯者扶阳为本。

”物质不足者滋其阴,机能不足者扶其阳。

用药特点:一般少则12~15g,多则30g,未见有超过45g者。

善于配伍,他说我用附子可任我指使,要它走哪条经就走哪条经,要它归哪一脏即归哪一脏。

奥秘就在于药物的配伍与监制,引经与佐使。

”其常见配伍附子加磁石,兴奋加镇静,具强壮之功,能抑制虚性兴奋,是其最常见配伍,十有七八,亦即以温阳潜镇为主;附子加枣仁,辛通加酸收,有缓和作用,能调节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之紊乱,治心动过速、早搏有效;附子加知母,辛热加甘寒,有温润作用,可治热性病心阳不振而兼口渴欲饮者。

石膏与附子同时使用,一以清热,一以扶阳,使其各行其道。

对湿温伤寒(肠伤寒)症见高热、神昏,舌黑唇黑,也用附子,但与地黄配伍。

1咳嗽痰血案某男,32岁。

咳嗽阵作,痰血盈口,已历时两周,面红耳赤,心悸怔忡,舌苔薄腻脉象弦缓带数,阳虚易浮,浮阳伤络,肺失清肃,瘀血内阻。

治以潜阳肃肺,佐以化瘀止血。

处方黄厚附片(先煎)12g,磁石(先煎)45g,生龙齿(先煎)30g,炙百部、炙苏子(包煎)、炙紫菀各9g参三七粉(吞)415g,茜草根炭、陈棕炭、炮姜炭各9g。

病者惧热药不敢一次服下,分6次服,服后顿然咳减血止,心不怔复诊时病情已减其半原方续进调治匝月而愈。

按如此痰血盈口”之症,祝味菊竞用附子热药,尽显祝附子风格。

他认为本症病虽在肺,其本乃虚阳浮越伤及肺络所致。

本案辨证眼目在心悸怔忡”提示心气已虚此乃祝味菊用附片指征。

至于面红耳赤乃是虚阳上越之象,故配以大剂磁石、龙齿重镇之品摄纳浮阳此系祝味菊用附子的最常见配伍。

祝味菊寒温之争理论归纳与经典医案

祝味菊寒温之争理论归纳与经典医案

祝味菊寒温之争理论归纳与经典医案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从祝味菊的两则医案说起祝味菊(1884一1951),沪上名医,重视阳气,擅用附子,人誉“祝附子”,为火神派中独树一帜的著名医家,《伤寒质难》为其代表作。

本文先从他的两则医案说起,进而论述他对寒温之争的卓越见识。

1929年,沪上一位徐姓富商的次子20岁,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

病人的哥哥曾向祝味菊学医,“因常问道于余,对于余之学说,影响稍深”(祝味菊语)。

于是出面请祝氏往诊,见症“高热两旬不退,神昏谵妄,前医佥谓热入心包,主用清宫(汤)”,祝氏说:“神已衰矣,不能作热入心包之治法”—认为阳虚欲脱,不能再用凉药,处以温潜兼辛散之法,书方:附子12 g,生龙齿30 g,磁石30 g,酸枣仁15 g,朱茯神12 g,桂枝9 g,生姜9 g,苏梗6 g,.郁金9 g,姜半夏9 g,麻黄6 g。

服药1剂未见好转,“诸恙依然”。

徐父慌乱,不敢再服。

又延沪上名医某某等会诊,皆认为祝氏姜附热药之误,且批语于案后:“邪入心包,误投辛燥,法在不救”称祝氏误投热药,已不可救。

这下徐家群起埋怨病人之兄,他只好“惶惶然趋车”再找祝味菊讨教。

师生二人遂赴徐宅。

刚入门,某名医正蹒跚下楼,“相遇于楼次”,祝味菊“因恭叩之曰:‘病者何如?’某医口衔雪茄,翘指仰首而言曰:‘休矣。

’岸然扬长而去,其一股傲慢不逊、老气横秋之态,令人愤懑难受。

”这是祝味菊当年之记载。

祝氏“忍气”审证察病,坚持仍用原方,“无更只字,连服两帖,不分昼夜进之。

”同时向徐父说:如果“病以吾药而剧,吾固不得辞其责。

可毁我招牌,公之报端。

”服药次日,“汗出热减,神静而得安寐矣”,原方再服4剂,“诸恙大愈”。

祝氏对徐父说:“向者一纸热药,即被断为杀人。

今连服六剂,而热退神清,岂天佑耶?”徐父谢曰:如果没有“夫子真知毅力,犬子其坐毙矣。

”祝味菊则留下那位名医的处方批语。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

时值“三一七”中医抗争大会召开,称祝氏“误投辛燥,法在不救”的那位名医“高据主席团”座位。

名医祝味菊医案二例

名医祝味菊医案二例

名医祝味菊医案二例名医祝味菊医案二例评注来源:《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名医简介:(祝味菊1884~1951,别号傲霜轩主,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医案一:辨证施治胆囊结石治疗胆囊结石,一般均用排石剂,如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甚则大黄、栀子、玄明粉等,以一下之后,可以排出结石,事实上,并非用此皆能获效,亦有不少病人因此而增重者。

祝师治此病极多,有一张姓患者。

面容憔悴而带黑色。

四肢无力,肝区隐隐作痛,有时牵引后背痛,数月以来,无一日之停。

遍求名医诊治,冀能减少苦痛。

某医生曰:“君患胆囊结石,已属确诊,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应以排石为主。

”用金钱草、鸡内金之属,毫无寸效。

于是又换一医曰:“前医处方虽是,惟手段太小耳。

”于前方中再加大黄、玄明粉、瓜蒌仁之类,日泻数次,甚觉萎顿,但结石未被排出。

又至西医院外科,清求手术治疗。

医师因患者身体虚弱,暂时不能手术,应俟休力恢复,再行手术为宜。

病人展转思维,毫无他法。

后经友人介绍至祝医生处医治,祝了解其全部发病经过后曰:“治病须辨证论治,要有整体观念,如仅执成方以治病,非良策也。

君身体虚弱,又患有结石,余用先顾正气,佐以疏肝胆之品,可一试之。

处方:黄厚附片12克(先煎),柴胡、川续断、枸杞子、枳壳、延胡索、制香附各9克,鸡血藤12克。

炙草6克。

先服4剂,精神较振,肝区隐痛及肩部反射疼痛均止,再服4剂,诸症悉除。

医案二:辨症明确,医德可风祝味菊先生尝曰:“医学与哲学犹两轮之不可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味菊医案(一)用方重,医奇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慢脾惊,一语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肺结核何足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限期愈疾,刮目相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衷中合西上海唯一会诊诊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长于温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辨证施治胆囊结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辨症明确,医德可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病必求其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孕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后顽热不退,温阳调和营卫...............................................................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证崩漏,补摄得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白带增多,子宫下坠...............................................................................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儿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疳臌........................................................................................................... 错误!未定义书签。

麻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证咳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子温阳,消散阴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既温又托,疡症无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导化湿,便通疹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爰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用方重,医奇疾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

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

经过诊查,断为虚阳上浮,非肝风也,而胃气受戕,中寒久留。

处方: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先煎)45克以潜阳,附子(先煎),12克以益阳气,代赫石(先煎)18克以镇逆,旋复花(包)9克,淡干姜9克,温中祛寒理气,全蝎(去毒)6克,大蜈蚣6克以定惊,另佐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以理中焦。

服3帖后,抽搐跳动及胃痛呕吐均已大减,虽冬至节降临,疾病亦未大发。

药既对症,再用前法。

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45克,黄附片(先煎)12克,淡干姜9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石菖蒲9克,嫩钩藤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旋复梗12克,制香附12克。

连服4帖,抽搐大定,胃仅隐痛,呕恶全止,心情愉快,胃纳增加,再续服上方4帖以巩固疗效。

以后纵然发作,即以原药方照服3帖,病即霍然。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徐姓,男,50岁。

常居于潮湿之地,因饮食不节,突患痢疾,日夜泻数十次,腹部胀满,里急后重,红白相间,高热不退,迁延十余天之久,形瘦色晦,四肢疲乏,几不能行走矣。

到处求医,皆云暑湿内伏,湿热弥漫,湿为黏腻之邪,非易速痊。

又换一医诊治曰:“汝之病痢,除赤白之外,还有青黄之色,实为五色痢,而饮食入口即吐,又属禁口痢之类,脾胃已败,将无能为力矣。

”勉处一方,嘱另请高明。

徐君为人拘谨,闻此言语,病更加重,呻吟床褥,苦不堪言。

经其戚友介绍至祝师处求治。

患者呻吟叙述病况。

师曰:“汝病本不重,因循贻误,致有今日,尚无恐也。

”患者闻言,愁容为之略展,师又曰:“汝病由于中寒与食滞交阻,郁而成痢,应予温通,中寒得温则化,食滞得通即能下行。

”处方:附子12克,熟大黄9克,槟榔9克,广木香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桔梗12克,芍药12克。

连服3帖,所下赤白之痢甚多,里急后重大减,精神增加,呕吐亦止,渐能饮食。

师对诸生指示曰:“导气汤为治痢圣药,再加附子如锦上添花矣,今用之果然。

”再为处方,以桂元肉包7粒鸦胆子吞服。

赤白痢不见,大便转为黄色。

患者徐君颇为欣喜,赋有谢师五言诗:“若非祝师明,安得起沉病,摆脱危险境,谢君应若何。

”慢脾惊,一语定唐儿年方4岁,身体瘦弱,面目清瞿,见之者皆曰,此儿将无长寿也。

一日气候突变,受寒伤食,发热泄泻,日夜共达十余次之多。

医以消食和中之剂不应,转请儿科名医诊治,泄泻发热,依然不减,四肢清冷,两眼露睛,夜来自汗不止,头额下垂,形神萎顿。

该医告其家属曰:“此儿根基不固,阳气衰惫,况泄泻经旬,无以维持其正气,正气竭,命亦随之,此病极难医也。

”勉为拟方:附子6克,炮姜6克,炒白术6克,黄连3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炙鸡金9克。

连服2帖,病不少减。

其戚睹其状,介绍祝师为其诊治。

祝师诊之曰:“阳气衰微,中寒内阻,泄泻不已,两眼露睛,四肢清冷,略有抽搐,系属慢脾惊之重症,病势虽危,当竭力图之。

”处方:附子12克,人参9克,炮姜9克,炒白术12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6克,煨木香6克,姜半夏12克,连服2帖,泄泻止,头额不下垂,睡不露睛,精神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