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庄子的“不为”与孔子的“为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庄子的“不为”与孔子的“为之”

庄子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不为,隐于山水,隐于僻壤,独善其身,独安其身;孔子奔走于各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到63岁时,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碰壁碰得头破血流或四处流浪无家可归,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可还是意气风发,不改初衷,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你对庄子和孔子的人生态度是如何理解的。

庄子的人生是道家的,独善其身,最求心灵的绝对自由,摒弃名利。智慧!
孔子则是儒家的,争取与承担,任重道远,“虽千万人吾往矣”。勇敢!
表面看,两种人生是两种哲学,矛盾。

麦田里的守望者(924559871) 21:08:20
但我们发现,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人生态度,并不矛盾。
因为我们看到有人、有时候,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人生态度结合其一体。
屈原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濯我缨”就是儒家的承担,“濯我足”就是道家的逍遥啊。
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同样如此。
后世,儒释道三教合流,苏轼就是典型代表。年轻时的苏轼,敢于担当,这是儒家思想的表现;“乌台诗案”之后的苏轼,借老子、庄子思想解脱。你们在课文《赤壁赋》中都学过。

麦田里的守望者(924559871) 21:19:19
看一则伊索寓言《蝉与蚂蚁》:
冬季,蚂蚁正忙着把潮湿的谷子晒干。饥饿的蝉跑来,向他们乞讨食物。蚂蚁问他:“你为什么在夏天不去收集食物呢?”蝉回答说:“那时没有时间,我忙于唱美妙动听的歌。”蚂蚁笑着说:“你夏季如要唱歌,那么冬季就去跳舞吧。”
这个故事带出的启示就是:要不失时机地工作、劳动,才能丰衣足食;如果一味玩乐,只能挨饿。

麦田里的守望者(924559871) 21:19:55
这则寓言,你是否觉得还有别的理解方式?
《蝉与蚂蚁》中,我看蚂蚁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多大多数人,或者是一种承担、一种责任。
蝉,则是艺术家,缺少生产物质、养活自己的能力。

麦田里的守望者(924559871) 21:26:06
一个正常的社会,两类人都要有。
“蚂蚁”创造社会财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蝉”创造精神财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准,将“生存”提升为“生活”,提升为“诗意的栖居”。
这是我的看法,可不是伊索的原意。

麦田里的守望者(924559871) 21:27:52
具体到一个人的身上,要有“承担”,也要有“逍遥”。
前者是责任,是生存的逼迫;后者是精神追求,是人生的提升。
或者说,我们放心大胆地“逍遥”是因为已经在别的时间、别的方面有过

“承担”了、尽过责任了、
反之亦然。
或者说,一个社会上,有些人“承担”是为了其他人“逍遥”,比如服务业——理发、美容。
反之亦然。

麦田里的守望者(924559871) 21:32:10
于是,我们明白了:儒家的“承担”与道家的“逍遥”并不矛盾,在一个社会中、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于是,你也明白该如何去写了。
最新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