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讲座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看到有很多年轻家长来到这里,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样的讲座一向都是爷爷奶奶更有积极性的。
可是今天不一样,我看到的全都是一些年轻的家长,我想这就是我们年轻家长观念的一种转变。
广东发展为什么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
教育孩子,从来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讨论家庭教育,我个人认为:年轻家长更有必要。
下面看看我现在手上端的是什么?我告诉大家:这不是牛奶,也不是咖啡,这只是一杯很普通的白开水。
很遗憾,就因为我的不小心,这杯开水被撒了一地,大家都明白,这杯白开水我再也拣不回来了,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一次性错误,不可能重头再来。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犯这一次性错误,因为我们的孩子耽搁不起。
我们不能拿孩子来不是做实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
我再讲这样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位家长,为了教会小孩什么时候都要学会说文明语言,于是有一天,正要吃饭的时候,小孩想尿尿了,他跑去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尿尿。
”妈妈瞪大眼睛说:“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这样的话”。
小孩马上明白过来,又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唱歌。
”这时妈妈笑着说:“去吧,到门口去唱”!小孩很开心地跑去门口唱歌去了。
这开晚上,小孩的妈妈去了外婆家,把小孩托交给奶奶看管,晚上小孩与奶奶一起睡觉。
半夜,小孩推醒奶奶说:“奶奶,奶奶,我要唱歌。
”奶奶哄着小孩说:“宝贝,睡觉喔!要唱歌,明天再唱”。
过了两分钟小孩又叫到:“奶奶,奶奶,我要唱歌。
我真的忍不住了”。
奶奶这次不耐烦地对小孩说:“深更半夜唱什么歌?要唱歌,明天再唱,吵着别人睡觉”。
又过了两分钟小孩又叫到:“奶奶,奶奶,我要唱歌。
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奶奶觉得真是斗不过小孩,于是轻声对小孩说:“好,好,宝贝,要唱歌,你就小声一点在奶奶耳边唱就行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一个道理:妈妈把小孩引导错了。
许多为人父母者开始只凭自己的想当然,或者美好的愿望办事,不认为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来像找医生看病那样,到处去寻良方妙药,不知道这时问题往往已经比较难解决了。
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从小就要抓好,我们的言行、举此,任何时候都在给小孩一种无型的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事物扑面而来,处于信息时代的孩子们,他们面临的矛盾、问题也常常超出父母已有的经验。
于是许多父母者就不免于苦恼和困惑,他们常常为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能实现,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奏效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而感到不解。
这就是我们刚刚大声叫的口号:学习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
我今天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系列的一个小专题:《关注网络时代·关注孩子未来》。
说到网络时代,我们很多家长谈之色变,甚至对它有些恐惧。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对于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第一空间。
为什么互联网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到底魅力何在?
1.网络具有隐藏性、随意性、聊天时无拘无束
就像网络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也许现在和你交谈的对象是一条哈巴狗,但只要你们有共同的语言,就能成为知己。
2.网上可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烦恼
“咳嗽病”。
你可以说你平时没有勇气说的话,做你平时没有机会做的事,看你平时没
机会看的情景,甚至可以发泄内心的一切不良情绪。
3、网络是个“虚拟世界”
现实世界中一切无法达成的意愿,在这里都可以如愿以偿。
你可以重新为你的人生尽心能够规划,可以视自己为不同情感的人与另一个不知是人是动物的个体交流。
4、此外,青少年的一些特性也决定了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比其他人群更大,像青少年的好奇心比较强、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网络又有着丰富的信息,所以,也就容易形成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好群)构成三大类型,这三大类型产生的原因又各自不同,比如网络色情是出于好奇心(好奇心);网络游戏除开社会和自身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是网络游戏本身的原因,青少年可以在网络游戏里充当英雄而非常有成就感等,他们实现了在社会上实现不了的东西。
(好胜)-成就感。
于是很多家长便拔掉网线,再装上监控软件,毋庸置疑,这些“防护墙”对杜绝孩子变“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拉开了孩子们与电子e时代的距离。
如果完全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以“严法”使之不敢越雷池一步,必将妨碍他们好奇心的增长、知识的累积、电脑天赋的发挥以及心智的开发等等。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与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时在电脑快速晋级与推广的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们被拒于“网络大门”之外,无疑是一种悲哀!
网络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了知识。
同时也会“削”去孩子正常学习时间、导致感染电脑“病毒”,
尽管这样我们也不需要恐惧,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电脑将同钢笔一样普及和重要并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在网络和课桌一样成了司空见惯的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它与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以关心和帮助。
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却不会改变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简言之,就是让青少年学会利用网络,而不是让网络来控制自己。
为孩子们正确使用互联网保驾护航,使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平稳而快乐的前行。
这才是我们的明智之举。
那么我们如何在网络时代下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呢?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我们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家里包饺子,他一个不吃,妈妈问他,他说‘偶稀饭KPM,酱紫,偶一会和同学去外面吃’;妈妈让他背英语,他头都不抬:‘惨绿,偶再看一个烘培鸡,千万8147’。
”妈妈我瞪眼儿听不懂,他还吃吃地笑,动不动就对妈妈说‘矮扶了油’。
有哪位家长能帮我翻译一下吗?我想很多家长现在看到这些话都与我当时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些新鲜词汇构成复杂,有的是由方言改编,如“母代”,没得,没有(南京发音);“唔系”,不是(广东发音);还有的,是以汉语拼音简写来指代,如BT,变态;MPw,没品味;PF,佩服;rpwt,人品问题,等等。
数字和符号也很流行,如4242,是啊是啊;848,不是吧;7456,气死我喽;T-T,表示哭;|-P,表示捧腹大笑。
还有一些是混合式的,如“3H学生”,三好学生;3q,谢谢你(英文Thank you);me2,我也是(英文me too);+U,加油,等等。
这些词,绝大部分是网络的产物,其数量之多,覆盖之广,还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那我们上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稀饭’是喜欢;‘KPM’是肯德基、比萨饼和麦当劳的总称;‘酱紫’就是‘这样子’;‘烘培鸡’,是英文HomePage,个人主页的意思;‘8147’,就是‘不要生气’嘛!”
“这些词儿,时尚、有趣,有正统词所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很有魅力,和同学们交流时,不用都不行,不这么说,好像跟同学就没那么亲近了。
可是,跟父母这么说话,他们就像鸭子听雷,还经常误解,比如,小孩说‘我晕’,他们就会摸我的头,以为我发烧了;”
问题:网络成了两代人的鸿沟
问题解决的艺术
面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咨询和实验工作以来,我发现,家教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法,而是观念!许多家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错误的家教观念所致。
千错万错,错在观念!观念一变,孩子就变!
什么是观念?观念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方法,它是高一个层次的东西;知识和方法只能解决一招一式的具体问题,而观念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然而,大部分家长对此认识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就算我们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只知“堵塞”,不知“疏导”,这也是不正确的做法。
网络是孩子们飞向蓝天的翅膀。
攀登高峰的阶梯,阻碍孩子上网就等于折断了孩子们飞向蓝天的翅膀,撤掉了孩子们向上攀登的梯子,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事实上,许多办法可以使孩子趋利弊害,并非只有阻止孩子上网这条路可走。
父母应该明白,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孩子是新时代的生力军,若隔断二者的联系,必将导致个人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从前面的分析看,我们的的孩子为什么那么迷恋网络?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与网络这虚拟的世界有太大的差距。
需要沟通、需要平等、需要成就、需要鼓励、需要解压、需要和谐。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进行网络时代下的家庭教育呢?
解决:
一、你给孩子写过信吗?(需要沟通)
一次,我去西安市永宁小学与孩子谈心。
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子问我:“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对不对?”
我问他:“你怎么知道妈妈偷看你的日记了”
男孩说:“我就知道妈妈老偷看我的日记,可我一直没有证据。
”接着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
”
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孩子的日记,非常感动。
看到最后一句,“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有看到白头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
第二天,孩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你又偷看我的日记了!”
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夹着吗?”
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有搁白头发,那根白头发是您搁的。
”
我听了他的故事,我有点哭笑不得。
觉得这个男孩子很可爱,他的妈妈更可爱。
但是,这些“可爱”的妈妈一旦成为中学生的妈妈,就变成了“可恨”的妈妈了。
二、你对孩子说过“谢谢”吗?(需要平等)
看到《教孩子学会感恩》的文章,我不由得想起了埋藏在心中许久的一句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你对孩子说过‘谢谢’了吗?”此话缘于几年前的“六·一”儿童节。
“六·一”刚好是周末,我在阳台上晒衣服时,阳台上的门被风刮得关上了。
我喊着8岁
儿子的名字说:“请帮妈妈开开门好吗?”儿子答道:“妈妈,我就来。
”很快为我开了门。
我连忙向儿子说了声“谢谢”!
当时在我家做客的女友笑着说:“真没见过你这样当妈的,对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客气!”好友说这话时,她7岁的女儿正坐在旁边仰着小脸望着她。
好友的话,让我想了很多。
其实,不仅仅是我的好友,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看法:和别人说话客气一点,讲礼貌是必须的,在自己孩子面前讲礼貌似乎是多余的。
基于此类的思维,许多家长对孩子说话习惯使用祈使句、命令句,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意见,更吝于在孩子面前说“谢谢”。
表面上看是家长威严的标志,但实质上是忽略了与孩子的感情沟通,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我常常告诫自己也告诫孩子的父亲,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对他的尊重,更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就省去了应有的感谢和必要的礼貌。
因为孩子就是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长大成人。
试想,如果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感觉不到我们对他的感谢,看不到我们对别人的感谢,那他又怎么知道感谢别人,感谢父母呢?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又从何谈起呢?
三、你在孩子的枕边放过零食吗?(需要鼓励)
偶然的机会,我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枕头边的零食》,一个贫穷的父亲每天在孩子的枕边放下哪怕只有一颗花生米的零食,让孩子晚上在希望中睡去,早上在惊喜中醒来。
他的孩子在“枕边零食”的鼓励下心中永远充满了希望和自信,后来长大成了一名奋斗不息、快乐自信的知名企业家。
我读后被这位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深深折服:多给孩子希望,我们才会收获希望。
当了十几年的教师,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心中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激情,每天除了学习,很少有娱乐时间,从他们的身上似乎很难找到童年的快乐,童年的希望。
“我心中没有什么希望,因为每天紧张的学习、忙碌的特长训练容不得我去考虑希望”……孩子日记中的真实话语也的确证明他们心中缺乏希望,缺少快乐。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希望、没有激情的孩子在学习中会有多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实,希望的种子也是需要细心播种的。
如果我们只把种子播在一小块肥沃的土地上,整块地会绿起来吗?也许我们经常在播种希望,只不过希望太高,学生无法感觉到;也许播得太少,惠及面不广;也许播得不准,没有根据孩子们的特性给予希望;也许根本没有播种,因为考试分数根本不是“种子”。
我们可以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上一张激励的纸条,在孩子的邮箱里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上一本他们喜欢的书籍,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留上一个美好心愿,这些都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希望,带来很多惊喜,带来很多感激。
希望不求远,但求看得见;希望不求高,但求能实现。
有一次我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
我们总是强调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其实孩子自然产生的直接兴趣总是有限的,大量的学习内容还需要家长培养和调动孩子的间接兴趣,就像这位老农喂牛,鲜美的嫩草总是有限的,为了吊起牛的胃口,他把一些草质不好的草做了一点“技术处理”,牛便能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了。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内容和目标不变,教育方法得变化多端。
如果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犯懒,简单化、直来直去地提要求,孩子执拗起来可能像“牛”一样,是不容易配合大人学习的。
东东4岁,妈妈给她报了一个幼儿电子琴兴趣班。
开始,东东跟着老师练琴还挺配合,回到家就不喜欢弹了。
这怎么办呢?有一天,妈妈在窗户外面看孩子们学琴,发现老师很会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孩子们弹完几首曲子,老师夸张地说:“哎呦,你们弹得真好,我要晕倒了!”然后身体就往一边倒,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整节课下来都兴趣盎然。
妈妈很受启发,回家就把孩子平时玩的布娃娃玩具找出来10个,整齐地码放在电子琴旁边的桌子上,东东弹完一首曲子,妈妈就让布娃娃晕倒一个,孩子特别高兴,有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她就自己弹,然后自己“帮助”布娃娃晕倒,东东很快成为班里乐感发展最快的孩子。
幼儿的学习是很难达到自觉自在的状态的,特别依赖外在的兴趣调动和精神鼓励。
要想使小孩子爱上学习,就得把学习游戏化。
然而学习毕竟不是游戏,特别是上了小学后,学习与游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要想保持孩子对学习如游戏般的好奇与快乐情趣,家长就更要动脑筋了。
因为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仍然是轻松快乐的“阳光少年”,他们还不能进入到刻苦、勤奋、钻研的成熟学习状态,那么怎样让孩子快乐与学习两不误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琢磨老农的养牛之道。
牛习惯于吃地上的草,屋檐上的草是什么样?这无意唤起了牛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已经有了这种“第六感觉”,牛费了心思终于够着草了,尝一尝,嗯,吃起来果然味道不错,这是因为牛产生了越禁止越想知的心理效应。
有一个小男孩上学之后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喜欢语文,长大想当幻想小说家,他认为能够编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样不是也挺好吗?爸爸妈妈给他讲过许多道理都没有说服孩子喜欢数学,强迫他学习更是下策,怎么办呢?爸爸经过咨询尝试了一个策略。
他准备了一个带锁的小日记本,命名为《儿子成长记》,他每天都写上一两段文字,儿子过来了,他赶快把本子合上,儿子要看,他不给。
有一天,爸爸故意把锁落在桌子上,儿子果然偷偷地打开看。
原来爸爸写下了儿子不喜欢学习数学的焦急和无奈心情,还摘抄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儿子一口气读完了,很受震撼。
爸爸回来以后,故意跟儿子说:“日记是不许随便翻看的,我今天忘了带锁,你没有看我的日记吧?”儿子心虚地点点头,但是从此他学习数学的意识增强了,自觉性也提高了。
养牛如教子,孩子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这样被家长的教育艺术启动了。
四、你认识自己的食指与拇指吗?(需要成就)
豆豆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可就是拖拖拉拉,对什么都没兴趣。
我给他的父母开的“处方”是:尽量少批评孩子,每天至少要表扬孩子一次。
对于习惯了批评的父母,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当过干部,做梦都想当干部,好容易当个小队长,乐得屁颠屁颠儿的。
回家跟我妈说:‘妈,我当上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小时侯当的是大队长’可我妈不知道,我哪里赶上她呀,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我跟老师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作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还是个副的。
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没想到,我妈还是瞧不上我!”
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上中队长,心理特别高兴,回家跟妈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委的候选人有你吗?’您说,我妈多不知足!”
我对一个“三道杠”说,“你当上大队委了,你妈这回满意了吧?”谁知“三道杠”委屈地说:“我妈最关心的是:‘大队委谁当?’
你们看,这些妈妈真是太为难孩子了。
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过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
如果按照这种观点设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个是大队主席,一个是学习尖子。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大人的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了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客一家网站,一位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家教是什么?有的家长概括为“管孩子”。
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
这就误解了教育的使命。
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
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
所以,我建议:与其每天向孩子伸食指,对他们戳戳点点,横加斥责,不如伸出拇指,来鼓励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更多积极正面的能量。
五、你称过孩子的书包吗?(需要解压)
要是身为家长,只要家中又有在中小学的学海无涯中浮沉着的读书郎,相信没有人可以躲得过近两年间这“教辅”一波三折的折腾。
总结起来,对于教辅的困扰不出如下周折。
第一阶段:全力以赴,盲头苍蝇四处撞。
初期,学校当然把购买教辅的“大权”交回家长。
但由于教辅与课本是配套使用的,学校必须指定教辅的出版社、版本甚至价钱等等。
因此,新学期开始前,家长们不得不带着这张小字条,盲头苍蝇般四处撞地找这“御用”教辅。
有些高瞻远瞩的家长说,这教辅等同于试卷,因为教辅的主要构成就是:习题集加复习题,考试题说不准就在其中呢。
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通常模式是:“教辅第六页习题4-6”———如无这一册教辅,问你还读不读书?这绝对是分数的梯子。
你敢马虎否?
第二阶段:全面出击,五花八门齐上阵。
几乎没有家长不经历过这个买了错、错了再买五花八门齐上阵的场面。
虽然似乎是买书这样的小小事,也应了那句浅水淹死人的老话。
谁都知道,教材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版社鱼龙混杂,有些为了谋利的,就故意以各种方式混淆视线。
对于不常到书店转悠的家长来说,根本不清楚版本之别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模糊”方式的陷阱。
有位身为企业家的家长,把新世纪出版社、广东教育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的教辅全买个遍,宁愿以金钱的浪费应付这场浩大的精力消耗。
因此,任何身份的人在这根指挥棒下,都变得如此俯首甘从,“错了就改”,最听老师的话。
第三阶段,兜兜转转,从终点回到起点。
在这样的困难重重下,第三个学年开始,家长就被通知两条腿走路;既可委托学校,也可自买。
结果是,几乎所有家长都对学校的代劳感激流涕。
那么,学校就正规地发通知说,存钱吧。
家长就认命说,您请扣吧、扣吧!还回到那句交代中:如果有人来查,就说是你们自己自愿买的———真难为了老师!
本人也为读书人,完整地受过十多年的中国教育,也曾从事过中学的教育工作,这年头有些事情真是越弄越糊涂了;从前(年纪大了,开始染上说“从前”的病)我们读书时只有两种书:课本与课外书,在十分稀缺的课外书的哺育下也就这样茁壮成长了。
如今,知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