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孔乙己》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说《孔乙己》的主题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形象,他是一个读书人,在那个时代生活得非常可怜。

小说中描述:孔乙己总是穿着一件长衫,那件长衫上有很多的补丁,他不在乎人家看得看不起他,他一定要穿上他的长衫。他是一个很穷的人,但他买一碟茴香豆要分给小孩子吃,教小学徒还有那些小孩子茴香豆的茴字其实有四种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表现了孔乙己的好卖弄学问,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孔乙己的心地善良,因为孔乙己确实是诚心诚意地教小学徒认识记账常用的文字,希望他长大后做了掌柜时能够用得上。而孔乙己更可怜的是他想看书,有时候也许是买不起书,他拿别人的书看,别人说他偷书,他为自己辩解说我这叫窃书,不能叫偷书,别人不听,把他的腿打断了,他还要告诉别人不要取笑。在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他当时饥寒交迫,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去偷烤红薯,他这个时候要偷的是他想拿的几本书,这几本书便于他来研究。

孔乙己善良、不与人为敌,可就是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别人欺侮,只要孔乙己一来,便有了取笑的材料,可见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多么低下。第一次取笑孔乙己脸上的新伤痕;第二次取笑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第三次取笑孔乙己语言迂腐;第四次取笑孔乙己被人打断了腿。孔乙己又何时得罪过别人,可是别人对孔乙己却是无端的侮辱、讽刺,无休止地取笑,甚至打骂,这是为什么?

鲁迅先生描绘出这样境遇可悲的孔乙己,难道就是为了“揭露封建文化教育、科举制度和孔孟之道的罪恶”吗?要弄清楚《孔乙己》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就需要研究鲁迅当时对社会观察的着眼点究竟在哪里。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九年三月,也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五四”运动即将爆发之际。据资料记载,科举制度于一九零五年七月已正式废除,实际上早在一八九八年的维新运动后科举考试就不复存在了。那么在“五四”前夕,在一个旧制度事实上已经结束了二十年之后,作者再来批判科举制度,有何现实意义呢?

在《孔乙己》发表时,鲁迅曾说:“这是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鲁迅后来还说过《孔乙己》是描写“对苦人的奚落”,很显然,鲁迅创作《孔乙己》的意图,主要是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惊醒麻木、落后的群众,而非揭露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虽然是腐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文章的主题是为了抨击腐朽文化,但文章读过一遍又一遍,深陷于腐朽文化的孔乙己越发让人觉得可怜,而对自己、对他人命运麻木无知的百姓,却显得愈加可恨。

今天的我们日常早已不再使用文言文,如果没有《孔乙己》这篇文章,我们也不会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精致。有时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需要摒弃的腐朽,哪些有时需要继承的传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该像科举制度那样深陷于此,但当下的学生仍需要学习、需要记在心里的。我想说,看待事物需要有特定的背景,在如今这个重视文化、文化需要被传承的时代,孔乙己没有错也不该被批判,我甚至觉得孔乙己如果活在今天,那么他会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受人追捧爱戴的人。所以在我看来,他是棱角分明的一个人,他错也就错在了生不逢时。他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是鲁迅笔

下深陷于腐朽文化的可悲人物;而在二十一世纪的背景下,我为他懂得四个茴字的写法而无人分享感到惋惜。

有学者曾说曹雪芹的形象就跟孔乙己是一样的,他一定是穿着一个都是补丁的长衫,一定是身边很多的人觉得他没有本事,可是他哪怕在那个时代不是一个畅销的作家,他也非常认真地、呕心沥血地要把他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写下来,这就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可悲的命运。今天,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他也被人传唱千古。孔乙己没那么走运,他是鲁迅笔下虚构出的人物,而这个形象即具有典型性,更具有普遍性。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读书人,因为没考中而在屈辱、悲惨中度过一生,从肉体到精神备受摧残,这并不是他自己有什么重大过错,而是社会封建制度的罪恶。正因为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他的不幸遭遇才能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引起更多的像孔乙己那样的人的共鸣。孔乙己的悲剧,就是中国当时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

作为读书人,有知识伴随着就是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去研究茴香豆的茴字究竟有几种写法,并且分享给身边人的时候,这种快乐比吃茴香豆本身更加让人高兴。孔乙己一定是想为这个现实做点什么的,他想教给小孩子们茴字的四种写法,但是没人听他的,因为民众麻木无知,于是社会还是这个社会,现实没有因为孔乙己有什么改变。

所以我想,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虽然生活在腐朽的文化氛围中,但他没有本质上的错误,甚至他在人们无端且无休止的取笑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棱角,这样鲜明的对比,难道民众的麻木与无知还不够明显吗?鲁迅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几个片段的描述,是在控诉封建制度罪恶的同时,突出地揭露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思想病症和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从而希望唤醒人们的觉悟,向封建制度发起猛烈地挑战和进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