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论国家

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纯粹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奴役人民的暴力工具。这种观点片面地强调了阶级之间的矛盾性和斗争性,而忽略了阶级之间的统一性和妥协性。

一、国家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在这个定义中,一个国家没有具体的边界;国家也指那些享有共同领土和政府的人民,如世界上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从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的角度,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和自治权区别出来的领土。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利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国家通常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管理范围,固定的社会人群,拥有完整的政府管理机构、军队、独立的元首。

二、国家起源的若干理论

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有神权论、暴力论、契约论和私有制论等,均是从不同观察角度来阐述国家的起源。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争权夺利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种观点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契约论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一些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为了生活得更好,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

私有制论认为,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氏族成员之间的利益急剧分化,矛盾加剧,氏族社会原有的公共权力及其组织体系失去了权威性,社会面临解体,这时候,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从而创立了国家。

神权论把国家起源的客观价值动因看作是神的意志,即把客观现象进行主观化解释,或者把实在事物进行虚拟化理解;暴力论过分强调国家权力的强制性特征,而忽略了国家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各阶级和各民族的公共利益服务的,这种公共权力是各阶级和各民族在主观上通常是自愿认可的,在客观上通常是自觉遵守的(公共权力的滥用与腐败则是另一回事);契约论把人们之间的公共利益通过契约的方式进行确定,从而用人们的主观合作意志来反映和表达人们的客观公共价值需要;私有制论过分强调阶级之间的矛盾性和斗争性,忽略了阶级之间的统一性和妥协性,看不到大多数人对于公共利益或公共权力的认可是国家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

事实上,国家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具体而言

起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分工:性别分工、生产分工、产业分工和职业分工,即国家的起源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家庭形成阶段,男女之间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关系,这主要是男女之间“性别分工”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结果;二是家族形成阶段,多个家庭组成一个家族(部落),这主要是“生产分工”(手工业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三是部落联盟阶段,多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这主要是“产业分工”(例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四是民族融合阶段,多个部落联盟组成一个民族,多个民族组成一个国家,这主要是职业分工(例如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职业分工,或者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生理力劳动之间的职业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

三、国家产生与发展的价值动因

任何社会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必然存在一定的价值动因,国家产生的价值动因是:一定社会区域之内各民族之间、各阶级之间和各集团之间公共利益的不断发展。

一定社会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各阶级之间和各集团之间公共利益和价值需求主要表现在:

1、面对共同的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包括领地),采用暴力手段抵御外敌入侵。

2、打击各种犯罪,维持社会秩序,维护公平与正义。

3、共同利用自然资源,抵御自然灾害(如洪水、病虫害等)。

4、统一度量衡和技术规范,确定准确一致的物理尺度(如长度标准、重量标准和时间标准等)和技术检测标准。

5、统一货币尺度,以维持人际交往和商品交换的正常秩序,降低交换成本和交换风险。

6、制订规范的语言、文字和图标意义,以利方便地、准确地、快速地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

7、建立统一的行为规则、伦理规范、法律典籍和宗教理念,以有效地调整社会各阶级、各民族、各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得以稳定而有序地生存和发展。

8、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和谐和文化繁荣。

9、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创新。

正是由于人们之间存在如上诸多的公共利益,人们需要建立国家,并通过国家相应的权力部门行使职权,来维护和发展这些公共利益。

四、国家的发展方向

由于国家在根本上来源于公共利益,那么国家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公共利益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也是公共权力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公共利益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化到多样化、从独立性到关联性的方向进行发展,国家的形式和内容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们通过国家所赋予的公共权力也不断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公共权力规模逐渐趋于强大。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时期,人们为生存而战,只能满足最低等的温饱类价值需要,几乎没有公共利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安全与健康的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由于价值的层次越高,价值的关联性和共享性就越强,公共利益在整个价值需要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公共利益的总量也越来越高,必然导致公

共权力越来越强大,国家机器的规模就必然会越来越强大。

2、公共权力逐渐趋于集中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广,人们的利益相关性越来越强,公共利益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共权力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这就必然导致公共权力中心逐渐趋于集中化,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公共权力管理体系:国王(总统或主席)—州长—县长—乡长。

3、公共权力运行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权力不够强大时,公共权力通常是在长官意志的制约下运行的。随着公共利益的广泛化、复杂化和深刻化,导致公共权力运行的广泛化、复杂化和深刻化,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公共权力运行的正确程度和公正程度所产生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必然需要对公共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公共权力运行体系:宪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而且,行政命令的执行过程也会受到相应规范体系的严格制约。

4、管理部门职能逐渐趋于分解。随着公共权力的不断扩大,必须对公共权力及管理部门职能进行分解,在中国古代,政府管理部门分解为“三省六部机构”:“三省机构”是指中书、尚书、门下,其中,“中书”为决策机构,“尚书”为执行机构“行政机构”,“门下”为司法机构“审议”机构;“六部机构”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5、官员队伍逐渐趋于职业化。随着公共权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官员从事公共权力的运行,而且权力运行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官员逐渐趋于职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