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8):2126
25
.
.
26
联合清创缩短了清创期
Ⅲ度和Ⅳ度压疮坏死组织干硬,与正常组织界限不 清、黏着紧密。为加速清创和减少组织受损,我们
采用“联合清创”。在清创胶的水化和自溶作用
3
兵团医院 .
提出背景
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 ,择期骨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 5 2 % ,人 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为 5 0 %~ 60 % ,脊髓损 伤引起瘫痪者为 75 %~ 80 % 。
4
.
5
.
研究目的
因此,探讨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的方法是降低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提高病
3分
5分
年龄71-80
年龄>80
心脑血管及糖尿病、 髋、骨盆或腿骨折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
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静脉曲张
外科小手术 (<45min)
病人及家属主动合 作
下肢石膏固定 恶性肿瘤
下肢制动
病人合作,家属不 合作
淤滞 外科大手术>3h
病人不合作,家属 合作
有DVT/PE病史
血管损伤 外科大手术>4h 病人及家属不合作
既往大手术史
高凝状态
中心静脉穿刺
血型
创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大手术(>45分钟)
长途旅行
9
.
技术手段与方法
DVT风险因素的评估:对可疑DVT 快速的评分判断工具表 WellL临床DVT评分表
临床特征
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下肢骨折手术后。
DVT会导致血管阻塞并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大困扰。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术后DVT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临床效果。
一、预见性护理的定义和作用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对患者疾病的预见性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下肢骨折术后,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定期复查等内容。
预见性护理的作用在于提前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
二、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中的意义1. 提升患者的安全性术后DVT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预见性护理,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评估患者的DVT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2. 个性化护理预见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状况的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预防措施。
不同患者的DVT风险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预防效果。
3. 促进患者康复DVT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甚至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
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康复效果。
三、预见性护理预防DVT的具体措施1. 术前评估在患者接受下肢骨折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家族病史等方面,以明确患者的DVT风险水平。
2. 床旁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这容易导致血液淤积和DVT的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床旁护理,及时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DVT的发生。
3. 弹力袜穿戴对于高危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建议患者穿戴预防性弹力袜,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促进静脉回流,预防DVT的发生。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术 等使全 身血 液 形成 高凝状 态 ,创伤 和手 术后 下肢 长 时间 的制动 质 、 量, 如果短 时间引流液 为鲜红色 , 且速 度快 , 则提示有 出血可 能
体 位 ,导致肌 肉丧 失收缩 能力 , “ 肌 泵 ”功 能严 重障碍 ,使 血液 观 察有 无 黑便 ,咖啡 样或 血性 呕吐物 ,注 意消 化道 出血 的发 生 ,
Hale Waihona Puke ( 1 ) 血流 缓慢 {( 2 ) 血管 内膜 损伤 ;( 3 ) 血液 凝 固性增 高 。而 骨折 和手 时翻身 ,作 深呼 吸和 咳嗽 动作 ,抬高 患 肢。选择 上 肢静 脉输 液 ,
术 患者 是 发生下 肢深 静脉 栓塞 的 高危 人群 ,我院在 一年 内共 发 生 避 免在 患肢 穿刺 低 分子 肝素钙 在抑 制 血栓 形成 的同时 很少 影响 三例 因骨折 手术 后 并发下 肢深 静脉 血栓 形成 ,经 过积 极治疗 和护 凝 血 功能 , 因此 ,对 于 D V T的 高危 患者 ( 包括 老年 、肥胖 、糖 理,两例康 复,一例截肢 ,因此,加强下肢 骨折患者术 后的护 理, 尿病 、高血 压 、长期 吸烟 ,合 并心脑 血 管疾病 等 )术后 可预 防用
术 后 3~ 1 4天 ,1 例为 行髋 关节 置 换术 后 的 9 旬 患者 ,发 生 D V T 栓 脱落 导致 肺栓 塞 。严密 观察 全身情 况 ,监测 生命 体征 ,注 意神
的临床表 现不 典型 , 患肢 肿胀 , 疼 痛等症 状不 明显 , 患肢皮 温低 , 态 、呼吸 、如出现 胸闷、胸痛 、咳嗽 、呼吸困难 ,烦燥不 安等症状 ,
预防 D V T 的发 生, 减少致残 率和病 死率是骨科 护理不 可或缺 的部 分 。 低分子肝 素钙 皮下注射 ,以预 防 D V T发生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的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
下肢骨折病人,患肢制动活动量减少,在静脉血流缓慢的基础上,由于穿刺、感染等使血管壁发生损伤局部有血小板凝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栓。
同时血液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增高也是形成DVT的因素之一[1,2]。
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
病死率约为O.10%~O.38%[3];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47.1%[4],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为有效预防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病人早日康复,现将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0~82岁;股骨颈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例;发生时间:骨折后14~42天;部位:髂-股静脉血栓9例(左侧7例,右侧2例),右侧股静脉血栓1例。
治疗方法:8例采取保守静滴溶栓药物治疗,2例实施下腔静脉置入滤器+股动脉置管术。
经有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未并发肺栓塞。
2.术前评估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询问有无血栓既往史并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术前合并有高危因素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接受详细的血液粘稠度的检查,必要时行下肢超声检查,了解血液流变学和下肢血管功能状况,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給予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护理3.1 体位术后抬高双下肢高于心脏平面,可利于静脉回流,但避免在小腿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袜。
3.2 早起功能锻炼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包括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在麻醉清醒前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运动,促进静脉回流,每1~2h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情况,注意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色泽、温度、是否有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等。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以及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分析,讨论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对下肢骨折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做以下总结。
标签: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引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 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以往由于临床诊断方法和水平限制,常常发生临床的漏诊和误诊。
预防DVT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深静脉血栓研究现状1.1深静脉血栓常见类型1.1.1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小腿疼痛和肿胀,沿静脉可按下浅静脉血栓形成索状物体,压痛,周围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轻度水肿,急性炎症反应一般1?2周,然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充血性红斑被色素沉着所代替。
2?4周消失,全身有轻微反应。
1.1.2小腿肌肉静脉丛深静脉血栓位于下肢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炎症反应轻,小腿局部疼痛,到压痛及轻度肿胀的程度,如果将足急剧背屈,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迅速伸长,可以刺激血栓引起的炎症性疼痛[4]。
1.2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2.1静脉血流滞缓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慢,术中由于麻醉作用,导致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骨折后,肌肉往往处于放松的状态,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6]。
在美1.2.2 静脉壁损伤国,有90%社区居民因此而形成深静脉血栓。
一是由于机械性刺激,如骨折后在下肢静脉输液,在穿刺的时候对局部的静脉血管造成挫伤、撕裂;二是化学性的损伤,如在静脉内输注了各种刺激性的药液或者是高渗透性的溶液,后者是静脉壁损伤的主要原因[7]。
聊一聊下肢骨折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聊一聊下肢骨折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发布时间:2021-09-01T16:33:43.6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作者:刘常胜[导读] 下肢发生骨折后活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最为严重也是比较多发的是深静脉血栓。
刘常胜泸州市江阳区福音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下肢发生骨折后活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最为严重也是比较多发的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症状不明显,常会发生漏诊和误诊等,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因素,更是医院非预期性死亡的多见因素,被称为“沉寂的杀手”。
深静脉血栓如此危险,能够预防吗?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指的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了异常凝结,而且阻塞了静脉腔,血液无法正常运行,静脉回流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血栓若发生脱落还会造成肺动脉栓塞。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1、血液循环速度变慢:由于手术或者长时间需要卧床修养,发生骨折肢体不能随意活动,特别是骨折部位,这些都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变慢,静脉出现淤血,局部组织会出现缺氧,当细胞被破坏后,就会释放出大量血清、组胺和凝血酶等,引发血栓的形成。
2、血管壁发生损伤:静脉内壁的细胞层中含有多种抗凝物质,比如肝素、前列腺素和蛋白质C等,这些物质有效避免血小板发生黏附,如果血管壁受损,这些抗凝物质也会受到损害,内源性与外源性的凝血途径被激活,形成血栓。
3、血液发生高凝:受到创伤后,手术失去了大量血液与水,组织和细胞受到损害,或者服用的药物等,都有可能使血液发生高凝状态,形成血栓。
三、深静脉血栓有哪些症状?1、疼痛:疼痛是最早的一个表现症状,多发生在小腿腓肠肌处,大腿或腹股沟也会有疼痛感。
很多病人感受到的疼痛呈一种痉挛或者紧张感,在活动后情况加重。
适当休息后或者将患肢抬高一些,疼痛感会得到缓解,当出现疼痛感后多会持续性加重,并持续数天。
2、肿胀:下肢肿胀是最明显的表现,有个别会因出现深静脉血栓而引起双下肢肿胀,多数都是患侧下肢肿胀。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下肢骨折是指下肢骨骼的断裂或者骨骼结构的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骨折。
下肢骨折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护理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为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工作者需要重视预防工作。
通过积极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护理研究进展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包括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护理干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1.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目前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护理工作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来帮助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物理预防物理预防是指利用外部力学手段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常见的物理预防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压迫装置、弹力袜等,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3.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通过积极开展床旁护理、做好伤口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措施,减少下肢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深静脉血栓风险。
未来,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将继续深入开展,致力于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结语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积极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为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出现,为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人是下肢骨折高发人群,常常同时伴随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给患者恢复带来更大的挑战。
因此,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预防方面:
1.减少卧床时间:老年人骨质疏松,卧床时间过长会导致肢体肌肉萎缩,从而增加了DVT的风险。
因此,尽可能早期行床边功能锻炼,适当行走。
2.穿戴弹力袜: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较差,穿戴弹力袜能有效预防DVT。
3.采用弹力绷带:在手术前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双下肢压迫,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4.药物预防:通过口服或注射抗凝药物进行DVT的预防,但应注意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
药物的使用需要个体化,如有条件可以利用血小板质量监测平衡评估和专业评估计算机模型评估。
1.观察病情:检查下肢感觉、运动、温度,有无肿胀或疼痛等DVT的症状,及时通过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正确的抗凝治疗:药物治疗需要注意剂量、频次和疗程的调整,不同病情下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
3.安全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异常、出血等;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干扰。
4.合理的床位转移:老年人的骨骼脆弱,转移过程中应防止下肢外展过度、重心不稳等,避免碰撞,减少跌倒风险。
总之,老年下肢骨折伴随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需要多方面的注意和关注,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加强日常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DVT风险,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康复。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如糖尿病、肥胖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以及吸烟、高龄等不良生活习惯,也 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03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Chapter
早期活动和锻炼
早期床上活动
在术后或卧床期间,患者应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以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尽早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尽早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 久坐。
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 等,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避 孕药等,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易于形成血栓。
血管壁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可 能导致血管壁损伤,进而引发血栓形 成。
遗传因素和其他疾病影响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深静脉血栓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深静脉血栓的成因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家庭护理指导
01
引言
Chapter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和危害
深静脉血栓(DVT)定义
深静脉血栓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液凝块,通常 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中,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 。
危害
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发肿胀、疼 痛、皮肤变色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血栓可能脱 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 生命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降低发病率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深静 脉血栓的发病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 医疗负担。
深静脉血栓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通过预防 ,可以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和下肢骨折患者易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接着探讨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对预防效果的影响。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和管理。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护理措施、干预、效果、研究进展、重要性、未来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下肢骨折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手术操作等原因,易发生血液淤滞,从而增加了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DVT的发生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探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下肢骨折患者易发DVT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易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护理干预作为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的有效监测和护理,可以提供及时的干预和管理,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老年人下肢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
在老年人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预防和护理深静脉血栓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和发生原因深静脉血栓是指在深部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其最大的危害是可能脱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因为长期卧床、缺乏活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凝固和黏稠度增加,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后骨头的刺激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1. 积极预防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是骨折的主要原因,通过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补充钙质等,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术后应尽早进行 passito的功能锻炼,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包括床上抬腿运动、趾尖抬高、踮起脚跟等简单的功能锻炼活动。
3. 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阻止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
4. 佩戴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和方向,减少血栓形成的辅助装备。
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推荐佩戴弹力袜,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5. 规范护理操作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规范的护理操作,例如定期翻身、按摩腿部、维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等,减少长期卧床给患者带来的血栓风险。
三、护理干预措施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创伤之一,在固定及手术治疗期间,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这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
为了预防老年下肢骨折后出现的深静脉血栓,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
一、药物预防措施1. 抗凝治疗:对高风险患者(如肥胖、高血压、静脉曲张等)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
其中包括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1. 早期行动:尽早启动活动,恢复下肢肌肉运动,促进血液流通,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 均匀分布压力:床垫应选择硬度适中的,不宜太软或太硬,枕头宜高度适中。
避免头部下垂,造成下肢血液回流障碍。
3. 合理营养:合理的饮食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同时,维生素C 能够提高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伤口愈合,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补充。
三、护理干预措施1. 妥善翻身: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该定期帮助病人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下肢,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2. 足底按摩: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足底按摩,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活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3. 足踝运动:床边坐位时,要求病人对足踝进行活动,帮助促进静脉回流,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总之,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预防、生活方式干预和护理干预,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有助于预防老年人骨折后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及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2)阶梯压差性弹力袜
• 穿有阶梯压差的弹力袜,对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原理尚不 清楚,可能与其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有关。 由于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有轻度血栓 形成倾向的病人,或配合其他预防措施, 提高预防的有效性。与间歇性充气压迫法 一样,对下肢缺血的病人应慎用。
•
各种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主要原因,术后鼓励患者抬高下肢和早 期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可靠措施,但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 无显著临床意义。手术时应彻底止血,术 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以预防术后出血的错 误观念,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 命性的肺栓塞,而且其后遗症对病人的劳 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有 危险因素的病人采用一系列预防措施,能 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目前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2类:药 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1.药物预防
• (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 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术 前或术后用肝素,可能造成创面渗血,术中失血加大。鉴 于此,目前主张小剂量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 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 5000U皮下注射。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应适 当减小,一般为3000U皮下注射。统计显示,小剂量肝素 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 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伤口局部血肿 较常见。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 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 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 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 通知医生。1.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 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 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2.禁 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 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3.保护患肢。避免寒冷 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 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 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 强的外用药。 4.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 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 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 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 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摘要】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本文从风险评估、药物和机械预防、床位和循环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介绍了预防护理的具体措施。
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全面实施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预防护理的意义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为患者的康复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风险评估、药物预防、机械预防、床位护理、循环护理、康复训练、康复措施、重要性、全面实施、促进患者康复、健康。
1. 引言1.1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手术后因静脉血液淤积、静脉壁发生改变,导致血栓形成的病变。
该病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肢体肿胀、压痛、发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肢溃疡。
血栓脱落导致栓塞时,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康复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负担。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害不可小觑,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全面了解其危害,重视预防策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1.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当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向肺部时,会导致肺动脉或其分支被阻塞,造成肺部氧合功能不全,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血栓形成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延误患者的康复进程。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
本文通过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总结了预防DVT的护理措施及目前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研究发现,积极床旁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运动等均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定期使用抗凝药物和外科干预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护理研究的不断进展为完善DVT预防方案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并加强护理效果的评价。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DVT的发病机制,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预防DV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研究的意义也愈发凸显。
【关键词】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流淤积,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未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深静脉血栓是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不仅会造成患者身体不适,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找到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1.2 研究意义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长时间卧床休息。
由于长时间的卧床或局部损伤,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
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背景介绍下肢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常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DVT是指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导致肺栓塞并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预防DVT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影响因素1. 年龄年龄是影响DVT发生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在术前、术后会有更高的DVT发生率,这可能与血管弹性下降以及血液流动性变差、生理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2. 孕产妊娠、分娩和人流等妇产科手术较易出现DVT,由于孕妇在妊娠后期存在活化凝血状态,孕妇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等血液凝血因子增高,抑制纤溶酶激活,而在妊娠期的晚期,宫腔和小盆腔的压力加大,使髂总静脉和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缓慢,有助于DVT的形成。
3. 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疾病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凝血活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容易发生DVT。
4. 术前床位休息时间术前床位休息时间与术后DV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长时间卧床会造成肢体静脉回血减慢、血流缓慢,从而加重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
5. 术后康复治疗术后康复治疗也是影响DVT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术后连续传统床位休息时间过长,会增加DVT的发生率。
康复治疗早期采用功能性床位如左侧卧位、半卧位、侧卧位,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及减少DVT的发生率。
护理干预措施使用药物预防是主要方法之一,其中低分子肝素是评价最为明确的药物。
另外,机械性减轻DVT的的预防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如弹力袜、按摩、肢体运动等等。
除此之外,术后康复治疗也是不能忽略的一环。
康复治疗早期采用功能性床位,及早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如早起、步行锻炼等等,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及减少DVT的发生率。
结语对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的预防,需要从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干预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因此,医护工作者需要加强对DVT的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术后患者的关注和护理,加强患者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DVT的重视和预防意识,从而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在住院患者中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等,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尤为常见。
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肢体受限等原因,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完善,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早期的深静脉血栓预防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然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一定关注,因此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变得愈加突出。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的宣教和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对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并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1.2 研究意义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更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形成DVT,患者可能会面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在护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以防止DVT的发生。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了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进一步强调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有望减少下肢骨折患者面临DVT风险的可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
DVT的形成会导致血栓在深静脉内堵塞,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位的能力。
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和管理骨折手术后的DVT成为了临床上重要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备受关注。
一、下肢骨折手术后DVT的危害性1.导致患肢水肿和疼痛:DVT会导致下肢深部血管堵塞,增加下肢水肿和疼痛的风险。
2.引起下肢深部静脉炎:DVT发展至下肢深部静脉炎时,会使下肢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并引起下肢局部发红、肿胀等症状。
3.导致肺栓塞:DVT是肺栓塞的主要诱因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影响手术康复:DVT会影响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过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DVT的危害性,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十分重要。
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的作用机制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阻止血栓形成,从而预防DVT的发生。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能够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1.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个体差异等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术前进行全面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增强患者的合作意识和治疗信心。
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意外情况。
要保持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畅通,避免因手术姿势引起下肢血流缓慢,增加DVT的发生风险。
3.术后护理:手术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DVT的症状和体征。
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
护士还需正确指导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包括注射部位、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作者:殷红卫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体会。
方法 2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71%,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7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thrombusofthedeeplegvein,DVT)是由于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静脉搏血液呈高凝状态而形成,好发于下肢,是下肢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
DVT可以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及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为了降低DVT的发生率,笔者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280下肢骨折的患者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以评价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80例患者中男192例,女88例,年龄14-72岁。
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42例,胫腓骨骨折160例,髌骨骨折26例,跟骨骨折21例,内、外踝骨折19例。
手术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04例,行支架外固定40例,行切开复位加支架外固定98例,经皮穿针内固定30例,保守治疗8例。
将2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2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用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
2.1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病情、疾病特点、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尤其对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
合并复合伤等患者,更要详细讲解。
直到患者自己能复述,并引起重视。
讲解DVT的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师、护士。
2.2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离床面20-30cm,膝关节微屈曲位;注意保暖患肢,以免其受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患者进低脂、清淡饮食,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嘱患者禁止吸烟,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痉挛。
2.3 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采取膝、足、踝关节主动、被动运动锻炼,行床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以不疲劳为主,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要循序渐进,通过肌肉收缩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淤血排空,防止血栓形成,达到预防的目的。
2.4 预防性抗凝治疗
对于DVT高危患者可预防性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等,用药期间应认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避免饮酒、避免食用含维生素K类食物,刷牙用软毛刷;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指标,注意观察有无牙龈、鼻、手术切口、泌尿系统、消化道、注射部位出血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2.5 静脉穿刺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采用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静脉炎。
若必须使用下肢静脉,应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
3 结果
观察组发生DVT1例(0.71%),对照组发生DVT12例(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血栓形成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血管壁损伤:手术可损伤血管,术中、术后下肢静脉穿刺及输液,特别是输入激惹性常性溶液,如抗生素、高渗葡萄糖等可机械性损伤静脉内皮。
(2)高凝状态:骨折后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抗凝血因子减少,纤溶抑制物形成
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破坏的组织代谢产物等可激活凝血系统。
(3)静脉血流淤滞。
术后卧床、活动减少均可致静脉血流淤滞。
下肢骨折后肢体不能活动,需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创伤和手术后患肢肌力降低,对血管的支撑力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回流不畅、术后止血药及脱水剂的应用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
通过对280例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DVT形成,保证患者顺利康复,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21(5):263.
[2] 李婧,邱贵兴.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1,12:740-742.
[3] 范淑敏胡志刚宋亚平 14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现代临床医学 2010,6(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