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次2.3 有机酸碱理论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其他极强酸举例:
HClO4 H2SO4 p-CH3C6H4SO3H Cl3C-COOH
HCl
HSCN
H3PO4
Cl2CHCOOH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超强酸举例:
FSO3H H2SO4-SO3(1:1) ClSO3H H2SO4-SO3(1:0.2) CF3SO3H
某些强酸的H0如下:
魔酸的组成及结构特征
固体魔酸的酸度较低,通常是100% H2SO4的几百倍。固体 酸的组分常见的有SbF5、BF3、SbF5-HF、SbF5-FSO3H等,常 用的载体有SiO2-Al2O3、ZrO2、TiO2等
目前还有一类固体酸属于杂多酸,如:
H4SiW12O40, H4GeW12O40, H3PW12O40, H4GeMo12O40,H4SiMo12O40
FSO3H H0 -15.07
H2SO4-SO3(1:1) -14.44
ClSO3H -13.80
H2SO4-SO3(1:0.2) -13.41
CF3SO3H -12.80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魔酸举例:
FSO3H-SbF5(1:0.25) HF-SbF5(1:0.03) FSO3H-SbF5 SO3(1:0.07) FSO3H-SbF5(1:0.1) FSO3H-SbF5(1:0.05) FSO3H-TaF5(1:0.2) FSO3H-AsF5(1:0.5) FSO3H-SO3(1:0.1)
常见L-酸:H+、ZnCl2、FeCl3、AlCl3、BF3、SO3 等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任何分子、离子、原子团 等。 常见L-碱:醇、胺、醚、烷氧负离子等含有可以 利用的电子对的任何分子、离子、原子团等 。
(完整版)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酸碱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下面是高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的知识
点总结:
1. 酸碱的定义
- 布朗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
电子对的物质。
- 列维斯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接受或分享电子对的物质,碱是
能够提供或分享电子对的物质。
- 亚里士多德酸碱理论:酸味来自酸性物质,碱味来自碱性物质。
注意:各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 酸碱的性质
- 酸的性质:酸味酸性,能腐蚀金属,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的性质:苦味碱性,能中和酸,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 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电离反应:酸、碱在水中电离成离子,形成溶液导电。
- 水中的自离子化:水分子自离子化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4. 酸碱指示剂
- 酸碱指示剂是用于判断溶液酸碱性质的化学物质。
-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酸碱性状分别为:红色/无色、橙色/紫红色、黄色/蓝色。
-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5. 酸碱化合物的命名
- 酸的命名:按元素名+酸字,或酸根离子+酸字。
- 碱的命名:原子基团+氢氧化。
以上是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的简要总结。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溶液性质、酸碱中和反应以及相关实验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1、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水中离解的局限性2、J.N.Brфnsted酸碱理论:定义:在反应中能提供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酸;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碱。
酸碱的相对性: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反应中是酸,在另一个反应中也可能是碱。
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成为碱(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成为酸(碱的共轭酸)酸越强,则酸的共轭碱越弱;碱越强,碱的共轭酸越弱。
反应的结果就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弱酸和弱碱。
3、G.N.Lewis酸碱理论:定义:能够接受电子的分子和离子即Lewis酸;能够提供电子的分子和离子即Lewis碱。
Lewis酸:具有空轨道和未充满外层笛子轨道,电子受体,亲电试剂;AlCl3BF3 FeCl3 ZnCl2 Ag+ R+ NO2+Lewis碱:具有孤对电子和π电子,电子供体,亲核试剂。
NH3 ROH X- OH- RO-酸碱理论酸碱理论(acid-base theory)阐明酸、碱本身以及酸碱反应的本质的各种理论。
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溶剂理论软硬酸碱理论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是英国R.玻意耳。
法国A.L.拉瓦锡又提出氧是所有酸中普遍存在的和必不可少的元素,英国H.戴维以盐酸中不含氧的实验事实证明拉瓦锡的看法是错误的,戴维认为:“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酸,要看它是否含有氢。
”这个概念带有片面性,因为很多有机化合物和氨都含有氢,但并不是酸。
德国J.von李比希弥补了戴维的不足,为酸和碱下了更科学的定义:“所有的酸都是氢的化合物,但其中的氢必须是能够很容易地被金属所置换的。
碱则是能够中和酸并产生盐的物质。
”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酸强,有的酸弱。
这一问题为瑞典S.A.阿伦尼乌斯解决。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1]在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酸碱理论是:“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
高考化学酸碱知识点
高考化学酸碱知识点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考点之一。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酸碱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相关内容。
一、酸碱的定义及特点1. 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质子)的化合物或离子。
酸呈现酸性溶液,具有酸味(如柠檬和醋)。
2.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或离子。
碱呈现碱性溶液,具有苦味(如肥皂水和氨水)。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此过程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二、酸碱的理论1. 阿尔尼热斯理论(Arrhenius Theory):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在水溶液中,酸和碱相遇会发生中和反应。
2. 布朗酸碱理论(Bronsted-Lowry Theory):酸是指可以给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可以接收H+离子的物质。
此理论扩展了酸碱概念,可以适用于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三、酸碱的常见性质和分类1. 酸的性质:a) 酸的气味和酸味:酸有特殊的气味,如硫酸等。
酸也呈现酸味,如柠檬汁等。
b) 酸的电离和导电性:酸在水中电离产生H+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
c) 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活泼金属(如锌、铝)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
d) 酸与华盐的反应:酸与华盐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2. 碱的性质:a) 碱的苦味和腻感:碱有特殊的苦味和腻感,如氢氧化钠等。
b) 碱的电离和导电性:碱在水中电离产生OH-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
c) 碱与酸的中和反应:碱与酸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四、常见的酸碱及其溶液的pH值1. 强酸和强碱:a) 强酸:完全电离产生H+离子的酸,如盐酸(HCl)和硫酸(H2SO4)。
b) 强碱:完全电离产生OH-离子的碱,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钡(Ba(OH)2)。
c) 强酸溶液的pH值通常在0到1之间,强碱溶液的pH值通常在13到14之间。
第一节.酸碱理论
• 优点:能提供一个酸碱强度的定量标度
行定量计算。)
•缺点:只限于水溶液 • 无法解释A、非水溶液或不含氢(SO2、CO2、SnCl4)和羟 离子成分(F- 、 CO32- 、K2O 、NH3,有机胺)的物质也表现 出酸碱的事实? • B、无水(气相)酸碱反应?(BaO+SO3 ,NH3+HCl)
1.2、酸碱质子理论
2.3 质子酸在水溶液中的酸性
• HnX(g) =====H+ (aq)+ Hn-1X (aq) Δ Hø • HnX(g) D H(g) + Hn-1X (g)
•
Δ Hø
Ip
-EA
• H+ (ag)+ Hn-1X -(ag) Δ Hhyd H+ (g)+ Hn-1X -(g)
• Δ Hø== D + Ip +(-EA)+ Δ Hhyd(H+) + Δ Hhyd(Hn-1X-) • 半径越小, -Δ Hhyd 越大,酸性增加 • -Δ Hhyd增大 酸性增加显著 • CH4 NH3 H2O HF -Δ hhyd减少 • SiH4 PH3 H2S HCl 抵销了键能减少
•§1-2 酸碱强度 2.1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如果了解了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就会发现,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
切相关。
1. 键的强度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 ,相 应的酸越弱。
HI HBr 368 109 < > HCl HF
SbF 5
AgF
SbF 5+ AgF =AgSbF6
物理有机化学 (浙江大学 ) 第4章 酸碱理论h
§1、酸碱概念
1.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论 2. Lewis酸碱电子论 按照质子论,酸是质子的给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酸放出一个质子, 本身变成碱 酸(A)→碱(B-)+质子(H+) 因此,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质子从酸迁移到碱,在 有关质子迁移平衡的两个化合物中,一个必须是酸, 另一个是碱.例如,
首先,最直观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酸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负 性。电负性越大,质子电离后的负离子越稳定,因此酸性就越 大。例如,HF>ROH>RNH2>R3CH.但酸分子中与质子非直接相 连的原子的电负性也对酸性有影响,因为诱导效应可以通过σ键传递到带负电荷的原子上。但显然,较远的原子的影响是较 小的,因为诱导效应随着相隔键数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共轭效应可以极大的分散电荷,因此,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极大。例如,甲醇(pKa 16.0)与苯酚(pKa 10.02)比较,酸性几乎 增加一百万倍,显然苯酚的酸性是因为氧上的负电荷可以通过 共轭分散到苯环上去。
这说明,在超强酸中,甚至在烷烃的C-H键上也能发 生亲电反应;另外,C-C键也能与质子结合.例如, 新戊烷生成叔丁基碳正离子的质子解反应也是通过五 配位碳正离子中间体进行的.
CH3 C CH3 H3C CH3 + H
+
SbF3
CH3 C
H CH3
CH3 C H3C CH3 + CH4
HSO3F CH3
邻近电荷的影响。附近的原子带正电荷将极大地增强质子的酸 性。例如,Ph3P+CH3中甲基氢的pKa为22.4,这主要是因为膦 原子上带正电荷所致。(CH3)2S+-CH2COPh中的亚甲基的pKa为 8.3,这是以上几个因素都起作用的结果。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详解
27
6.6.2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核加成反应均认为是酸碱反应。醛、酮、酸 及其衍生物是酸,而亲核试剂是碱
1 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28
2,醛酮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3.羰基与氢化锂铝的还原反应
29
6.6.3 亲电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电加成反应均可认为是酸碱反应,烯烃、炔烃或小环烷烃是碱,而 亲电试剂是酸。 1.烯烃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25
6.5. 2 常见的超强碱
超强碱主要是碳负离子,如环戊二烯负离子、-碳负离子等。固 超强碱在石油化工中可应用于催化烯烃异构化,目前正在深入 研究中。
26
6.6 酸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从广义上讲,除自由基和协同反应外,有机反应均可看成是酸碱反 应。
6.6.1 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常用的有机反应的催化剂除Arrhenius酸碱外,主要属于Lewis酸和Lewis碱。 常用的Lewis酸有 : AICl3 ,SnCl4 .TiCl4 ,BF3 ,FeCl3 ,ZrCl4 .TiOSO4 .Ti(OR)4 .Ag.Cu.Pd,Pt等 ;
所有的亲电、亲核重排反应均可认为是酸碱反应。
34
35
1.预计下列反应哪个较快?
(a)快,因为生成的碱是有芳香性的。 (a)快,因为(b)生成的碱是反芳香性的。
(b)快,因为(a)生成的酸是反芳香性的。
36
(1)不反应,因为甲烷的酸性比二环[1,1,O]丁烷弱。
(2)不反应,因为甲基正离子的稳定性不如乙腈甲基正离子。
由此,不难看出电离出H+的是酸,电离出OH-的是碱, 并可认为酸碱反应实质上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结合,生成水分子的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常见的酸和碱
柠檬酸
氢氧化钠
柠檬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 泛用于食品、饮料和清洁产品中。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常用于肥 皂制备、清洗和实验室应用。
乙酸
乙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常用于食 醋、制药和化妆品。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什么?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 液的酸碱性质而改变颜色的化 学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酚酞:红色酸性溶液变 为无色碱性溶液
• 甲基橙:红色酸性溶液 变为黄色碱性溶液
• 溴酚蓝:黄色酸性溶液 变为蓝色碱性溶液
应用
酸碱指示剂常用于酸碱滴定、 理化实验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酸度和碱度的测定方法
1 酸度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酸度测定方法包括pH计、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等。
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肥皂、饮食调理、清洁剂制 备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面。
2 碱度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碱度测定方法包括pOH计、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等。
3 实例
一种常见的测定方法是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食品中醋的酸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酸和强碱
强酸是指酸性溶液中能够完全生成氢离子(H+)的酸,例如硫酸和盐酸。强 碱是指碱性溶液中能够完全生成氢氧根离子(OH-)的碱,例如氢氧化钠和氢 氧化钙。
酸碱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其反应方程式通常为: 酸+碱→盐+水
2
中和反应的特点
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产生的盐可以是晶体或溶解于水中。这种反应还 具有酸度和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等实际应用。
3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节酸碱理论ppt课件
6
➢(3) 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排除了盐的概念。 ➢(4) 酸碱质子理论体现了酸和碱这对矛盾
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扩大 了酸碱物质的范围。
7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半反应式: 酸 H+ + 碱
例如HAc在水溶液中的存在两个酸碱半反应:
HC2O4-
HSO3-
H2PO4F-
HCOOAc-
HCO3-
碱 性 增 强
HPO42-
CO3 2 -
PO43- 16 OH-
(四)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实验证明,HClO4、H2SO4、HCl和HNO3的 强度是有差别的,其强度顺序为 HClO4> H2SO4>HCl>HNO3。
HClO4+H2O H2SO4+H2O HCl+H2O HNO3+H2O
30
二、溶液的pH
物质均衡(MBE): 它是指在一个平衡体 系中,某一给定组分的总浓度,等于各有 关组分平衡浓度之和。
例如:浓度为c(mol.L-1)的HAc溶液的物 质均衡 c(HAc)=[HAc]+[Ac-]
电荷均衡(CBE) : 根据电中性原则,
溶液中正离子的总电荷数与负离子的总电
荷数恰好相等。
H3O++ClO4- H3O++HSO4- H3O++Cl- H3O++NO3-
17
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 (在这里是水化质子H3O+)水平的效应称 为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具有拉平效应 的溶剂称为拉平性溶剂。
18
而冰醋酸可把上述这些酸的强度区分开来,溶 剂 的 这 种 作 用 称 为 区 分 效 应 (differentiating effect),这种溶剂便称为区分溶剂。 一般而言,酸性溶剂可以对酸产生区分效应, 而对碱产生拉平效应,碱性溶剂则可对碱产生 区分效应,而对酸产生拉平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质子接受能力
在溶剂中接受质子(H+) 的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化学反应活性
与酸反应的能力越强,碱 性越强。
酸碱类型及其特点
质子酸碱
01
以质子(H+)的转移来定义酸碱反应,包括Bronsted酸和
Bronsted碱。
Bronsted酸
02
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
Bronsted碱
03
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类型及其特点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目 录
• 酸碱理论概述 • 酸碱性质与分类 • 酸碱反应机理探讨 • 有机化合物中酸碱官能团识别与性质预测 • 酸碱催化作用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 实验技能培养与酸碱理论实践结合
01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定义及发展历史
1 2 3
酸碱的经典定义
最早由阿累尼乌斯提出,酸指在水中能电离出氢 离子的物质,碱指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 物质。
绿色溶剂与反应条件优化
生物催化与仿生催化技术发展
探索绿色溶剂和反应条件,减少有毒有害 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借鉴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技术,发展更为环 保、高效的催化方法。
06 实验技能培养与酸碱理论 实践结合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着装要求
必须穿戴实验服,避免穿着宽松或悬垂的衣物,长发需束 起或佩戴帽子,不得佩戴首饰。
通常根据电离常数和质子转移来判断。
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
可能涉及其他溶剂分子的参与和特殊的酸碱反应机制。
03 酸碱反应机理探讨
质子转移过程分析
质子给体与受体
在酸碱反应中,质子给体是酸,而质子受体是碱。通过质子的转移, 实现酸碱中和。
质子转移步骤
质子转移通常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包括氢键、离子键等。转 移步骤的速率和机制取决于反应条件和物种的性质。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碱
理
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2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1、酸碱理论的发展
酸碱的概念的形成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时间,很多科学家都
提出过自己的理论,最终使得化学界对于酸碱的概念有了普遍的 更加深刻的认识。
11
酸碱溶剂理论
3、酸碱溶剂理论
Franklin 1905年提出:“凡在溶剂中产生(或通过反 应生成)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称作酸;该溶剂的特征
阴离子的溶质称作碱;酸碱反应即溶剂特征阳离子与阴离子
化合而生成溶剂分子。”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2
酸碱溶剂理论
•溶剂自身电离
酸
HCl
碱
NaOH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9
酸碱质子理论
5、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onsted)和英国
化学家劳瑞(T.M.Lowry)同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既适用于水溶液系统,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系统和气体状态,且可定量处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0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1
酸碱正负理论
6、酸碱正负理论
苏联化学家乌萨维奇1939年提出:“能放出阳离子或结 合阴离子(电子)的物质为酸;能放出阴离子(电子)或结 合阳离子的物质为碱。 • 酸 + 碱 盐 • SO3 Na2O Na2+SO42SO3 结合O2- • Fe(CN)2 KCN K4+[Fe(CN)6]4- Fe(CN)2 结合CN• Cl2 K K+ClCl2结合一个电子 • SnCl4 Zn Zn2+[SnCl4]2SnCl4 结合2 个电子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NH+4 (aq) H2O(l) = H3O+ (aq) &
Cu(H2O)4 2+
+
H2O(l) = H3O+ (aq) +
Cu(OH)(H2
O)3
+ (aq) 13
布朗斯特酸碱反应可写为如下通式:
HA + A'
A + HA'
显然,布朗斯特酸碱反应是碱A与碱A'争夺质子的
H2O + H2O = H3O+ + OH酸1 碱2 酸2 碱1 • 简写为: H2O = H+ + OH-
18
pH标度
为了方便指示水溶液的酸碱性,丹麦科学家 S.P.L.Sö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标度。
定义: pH = -lg [H+] (SI规定:物理量变量的符号用斜体字书写, 但pH 例外,用正体字母书写)
• 这个理论要求碱必须有OH–基团,但是 NH3这样的物质,虽然没有OH–基团, 但毫无疑问它也是碱。
• Arrhenius 酸碱理论另一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溶剂(H2O)担当的角色。
3
BrØnstedLowry 酸碱(质子)理论
1 定义 2 共轭酸碱对 3 布朗斯特平衡 4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和酸的方向进行
10
按照质子理论的酸碱反应
HOAc + NH3 酸1 碱2
OAc- + NH4+ 碱1 酸2
H2O + H2O 酸1 碱2
OH- + H3O+ 碱1 酸2
H2O + Ac- OH- + HAc 酸1 碱2 碱1 酸2
三大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2 锡盐 的 生成 。 由于 醚 的氧原 子含 有共 用 电子对 ,是 一种 L e w i s 碱 ,可 以与 L e wi s 酸反 应 。醚在 强酸 中 ,H 是 一种 L e w i s 酸 ,可 以生成 锡盐 。
一
2现代酸碱 理论在有机化 学 中的应用
2 . 1质 子论 在有 机化 学 反应 中 的应用
畸
R c ・ — R 一 R
-
A1 C1
R C O O H;= R C O O - +H +
闩 闩 .
O H— ±
H 十
f 3 ) 自由基 反应 。 由 自由基 取代 分 子 中氢 原 子 的反应 称为 自由基取代 反 应 ,自 由基 反应 一般 分 为链 引发 ,链增 长 ,链 终止 三个 阶段 。
R OH; R O 十 H
别 不大 。 R X +Biblioteka Mg R Mg X
R M g X +< / , 。 \ \ >
\ _ — 一 /
硬 酸硬 碱 理论 将酸 碱 理论 进一 步扩 大 ,还 几 乎包 括 了所有 的 化 学反 应 。在很 多 方面 都有 应用 ,如溶解 度 规律 , 有 机 亲核. 亲 电 活 性 ,水溶 液 的无机 络 合物 化 学等 。但 是 ,硬 酸硬 碱 理论 也有 一 定局 限性 。关 于硬 软 酸碱 的定 量标 度 问题 足 一种经 验 性 的定性 理 论 ,还没 有 统一 的定 量 的理 论连 贯起 来 ,不 能适用 于 广泛 的反 应 的 定量 关系
根 据大 量 实验 总结 出 软硬 酸碱 原理 , 即 “ 硬 亲 硬 ,软亲 软 , 软硬 交 界就 不 管 ”, 硬 酸优 先与 硬碱 结 合 ; 软 酸优 先与 硬碱 结 合 。 硬 酸与 硬碱 或 软酸 与软 碱 生成 的化 合物 稳 定 ,如 H ( 硬 酸) + O H 。 ( 硬 碱) 一H 2 O ( 稳定 )
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化学中的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指一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在水等溶液中表现出产生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特性。
酸和碱是互相对立的,即在化学反应中,酸能够与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等物质。
以下将从酸和碱的定义、酸碱的观念和酸碱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详细探讨。
一、酸和碱的定义在化学中,酸和碱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常见的几种如下:1.布林斯特酸碱理论(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它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及无机化学中。
酸是指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例如,氢离子(H+)是一种酸,氨气(NH3)是一种碱。
2.路易斯酸碱理论(Lewis acid-base theory):酸是指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例如,铝离子(Al3+)是一种酸,氢氧根离子(OH-)是一种碱。
3.皮尔斯酸碱理论(Pearson acid-base theory):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基于硬度(hardness)和软度(softness)的概念,不同的酸碱对有不同的硬度和软度。
例如,硬酸可以与硬碱相结合,而软酸可以与软碱相结合。
二、酸碱的观念酸碱反应最初主要指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在酸性溶液中,会观察到产生水和离子的化学反应,其中酸能够产生H+离子。
而在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与酸性溶液相似的反应,只是反应生成的离子是OH-离子。
实际上,这种反应是基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
另外,还有一些物质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酸和碱,但仍然可以对水产生影响。
例如,盐、氧化剂、还原剂等都可以影响水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PH值。
三、酸碱理论的应用酸碱理论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酸碱指标已经成为测量水质和食品等的标准之一。
例如,食品酸碱度的测量可以判断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水的酸碱度测量则可以判断是否适用于饮用。
此外,酸性和碱性物质可以用于家庭清洁剂和化妆品。
03第三章酸碱理论
⑹在某些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 在某些氧化反应中,也涉及硬-硬,软-软结合
的过程,例如氧化银能氧化醛为羧酸。
Baeyer-Villiger反应中醛被过氧化氢氧化,酮被过氧化 氢氧化生成酯也可用硬软酸碱原理解释
四、超酸(Super acid)
• 酸性比100%硫酸强的酸叫超强酸。
H0=pKBH
+
log
[BH+] [B]
式中pKBH+为弱碱共轭酸的离解常数,这样测得出来的H0为Hammet常 数。被测酸的酸性越强,H0 越负,H0和pH一样,也表示对数关系,H0 每 减小一个单位,即表示酸性增强10倍,按照Hammet常数,100%硫酸 的 H0 为 - 1 1 . 9 3 , 所 以 高 氯 酸 ( HClO4 ,H0=-13.0), 氯 磺 酸 (ClSO3H,H0=-13.8),氟磺酸(FSO3H,H0=-15.07 )已属于超酸。
值得注意的是:酸碱的软硬度与酸碱的强度是两个不同概念,例如: EtO-与 (EtOOC)2CH-碱性差不多,但硬软度完全不同,前者的硬 度比后者大。 ⑶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 烯烃属于软碱,而X2,Ag+,Hg2+,Pd2+,Pt4+等为软酸,所以烯烃易与 它们形成π络核物,促使进一步发生加成反应,因而Ag+,Hg2+,Pd2+ 能作为烯烃加成的催化剂就可用这个原因来解释。 实际上,烯烃的硼氢化反应也是一种软酸软碱的结合。
第三章 酸碱理论
第三章 酸碱理论
• 一、Bronsted酸碱理论(酸碱质子
理论) • (一)酸碱的强度及测定 • (二)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高等有机化学 课件 酸碱理论
CH3COCH2COOR + RO-
CH3COCHCOOR + ROH
CH2=CH2 + HA
CH2-CH3 + A-
H + DA CH3NO2 + HO-
D + HA CH2NO2 + HOH
勃朗斯德理论揭示了一切含质子物质和亲质子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解释了 加减质子的许多反应,如酸碱催化、重排以及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等等。
比如:
CC
+ H2O
H+
CC
CC
H
OH
CC
极 度缓慢
H
OH2
-H+
OH
CC
CC
H
H
很快反应
由于烯的共轭酸碳正离子是比中性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所以H+起了催化作用。又如 羰基的亲和进攻的反应常常能被酸所催化,就是因为汤剂化合物的共轭酸的亲电性 比中性分子强得多的缘故。在酸碱催化的反应里,第一部反应总是催化剂和底物之 间的质子传递。当底物的共轭酸或共轭碱是一种比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时,就会有催 化作用。如果以水作溶剂,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速度随[H3O+]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上面讲述的有s 键参与的桥式碳正离子和由 p 键参与的环丙烯型碳正离子,两者 都是通过闭合的多中心键分配电荷的离域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存在形式对化学 反应及产物构型有很大的影响。如:
+
NO2+
NO2 + H+
CH3Br + OH-
CH3OH + Br-
(2) 加成反应 一些不饱和键上的加成反应也可视为酸碱反应。如:
H2O: + Cl3CCH=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CH2+( acid) CH3CO+
Br- (base) CH3CH2O-
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中的很多反应可以看作是酸碱反应,如:
(1)取代反应 所谓的亲电试剂是路易斯酸;亲核试剂是路易斯碱。因此亲电取代反应是路易
斯酸的置换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路易斯碱的置换作用。如:
H
(二)软硬酸碱原理
软硬酸碱是1963年由 Pearson提出的,它是对路易斯酸碱的进一步分类。软硬 酸碱定义如下:
硬酸 接受电子的原子特性是体积小、正电荷高、可极化性低和电 负性大。 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紧。
软酸 相反情况 硬碱 给电子的原子特性是电负性大、可极化度低、难以氧化,也就是对外
层电子抓得紧。 软碱 相反的情况
如乙缩醛的水解反应:
反应速度 k[H3O+][CH3CH(OC2H5)2]
这种酸催化反应只和氢离子的浓度成正比,成为特殊酸催化作用。其反应特点是,
在决定反应速度之前对底物快速而可逆的质子化。例如只要pH值不变,假如质子 性物质如NH4+, 并不影响反应速度。
还有一种反应不仅能[H3O+]催化,同时也能被存在体系中的其它酸所催化。这 样的反应叫做一般酸催化反应。所谓的一般指的是一般的质子给与体都能催化反
+
NO2+
NO2 + H+
CH3Br + OH-
CH3OH + Br-
(2) 加成反应 一些不饱和键上的加成反应也可视为酸碱反应。如:
H2O: + Cl3CCH=O
Cl3C-CH(OH2)2
(3) 电荷转移络合物(CT complex) 的生成反应
通过电荷配位而形成的络合物叫做电荷转移络合物。它是通过电子从给予体 (碱)的分子转移到电子受体的分子上,然后两者以静电吸引或其它作用力相 结合而形成的。这类络合物的一个特点是常带有显著的颜色。如:
R
比酰碘稳定,因为硬硬结合
Br
>
COR
软软结合
硬软结合
NC CN
(H3C)2
NC CN
二甲苯
橙色
NC CN
(H3C)4
NC CN
四甲苯
深红
NC CN
(H3C)6
NC CN
六甲苯
深紫色
其中各种甲苯是电子给予体(碱),四氰基乙烯是电子接受体(酸)。苯环上的甲 基越多,生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颜色越深,这表示甲基的数目增加致使电荷转移程 度加大。在紫外光谱中发生红移。
但是酸和碱的“软”和“硬”这种性质是难以准确地划定的,因此把它们分为硬、 软和交界的三种类型酸碱。
某些酸碱的软硬分类列于 p 104 表5-2中。
软硬酸碱理论的应用规则 :
“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亲 = 1) 生成物的稳定性高 2) 反应速度快。
O
RI 不稳定
O
RF 稳定
硬软结合
O 硬酸 I- 软碱
(二)酸碱催化
液相催化中最常见的是酸碱催化,在有机化学中尤为普遍和重要。这种酸碱催 化的实质就是质子的转移。它的功能是开辟一条迪活化能的反应途径以提高反应 速度。这一能量较低的途径经常是通过一个新的或更稳定的中间体。
吉
反 应物
布
斯
自
由
能
无 催化反 应的过 渡态 催 化反应 的过渡 态
产物
反 应进程 自由能
它具有可供公用的电子对 因此,一般的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的未公用的或 p 轨道的电子对与酸的空轨 道形成共价键。
A + :B Ag+ + 2:NH3 BF3 + :F-
AB [Ag(NH3)2]+
BF4-
一些不通常不像碱的物种,如乙烯和芳香族化合物,按路易斯酸碱理论都是碱。
如:
CH2
+
Ag+
CH2
比如:
CC
+ H2O
H+
CC
CC
H
OH
CC
极 度缓慢
H
OH2
-H+
OH
CC
CC
H
H
很快反应
由于烯的共轭酸碳正离子是比中性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所以H+起了催化作用。又如 羰基的亲和进攻的反应常常能被酸所催化,就是因为汤剂化合物的共轭酸的亲电性 比中性分子强得多的缘故。在酸碱催化的反应里,第一部反应总是催化剂和底物之 间的质子传递。当底物的共轭酸或共轭碱是一种比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时,就会有催 化作用。如果以水作溶剂,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速度随[H3O+]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根据这个理论,任何涉及质子传递的有机化学反应都可以认为是一个酸碱平衡反 应。如:
CH3COCH2COOR + RO-
CH3COCHCOOR + ROH
CH2=CH2 + HA
CH2-CH3 + A-
H + DA CH3N; HA CH2NO2 + HOH
勃朗斯德理论揭示了一切含质子物质和亲质子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解释了 加减质子的许多反应,如酸碱催化、重排以及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等等。
logk HA=a lgKa+C
二、路易斯理论(Lewis theory)
(一)酸碱电子理论
在勃朗斯德提出酸碱质子理论的同时,即1923年路易斯提出了酸碱的电子理论。 路易斯理论: 酸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电子的接受体,
它可以是具有空轨道的任何物质 碱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电子的给予体,
CH2 CH2
+ Ag
2C5H5- +
Fe2+
Fe(C5H5)2
象上述反应所表述的反应可以形成 p- 配位的碱称之为 p- 碱。 由于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因此路易斯酸的范围更广。酸碱的新定义: 酸 正离子; 碱 能与正离子结合的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根据这一思想可把有机分子分解为两个部分:
CH3CH2Br CH3CO2CH2CH3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许多物质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即不管它们是中性分子或正 负离子,多数是同时具有酸碱性的两性物质。如:
O +
H3C CH3
Acid
O
H3C
CH3 +
Base
CH3OBase
H2SO4 Acid
DMSO
O H3C CH2
+ CH3OH
OH
H3C CH3
+
HSO4-
因此,可以认为带有氢的任何分子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勃朗斯德酸,而任何分子 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勃朗斯德碱。
应。这类反应的特点是对底物的质子化慢,即质子化是发生在决定速度的一步。
CH2=CHOR + HA
A H C CHOR
H2
H2O
CH3-CHOR + ACH3CHO + ROH + HA
=k HA[HA][S] 在这个类型的催化反应中,强的酸气催化效果最好。催化剂的酸性强度和催化能 力的关系可用勃朗斯德催化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