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次2.3 有机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次2.3 有机酸碱理论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其他极强酸举例:
HClO4 H2SO4 p-CH3C6H4SO3H Cl3C-COOH
HCl
HSCN
H3PO4
Cl2CHCOOH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超强酸举例:
FSO3H H2SO4-SO3(1:1) ClSO3H H2SO4-SO3(1:0.2) CF3SO3H
某些强酸的H0如下:
魔酸的组成及结构特征
固体魔酸的酸度较低,通常是100% H2SO4的几百倍。固体 酸的组分常见的有SbF5、BF3、SbF5-HF、SbF5-FSO3H等,常 用的载体有SiO2-Al2O3、ZrO2、TiO2等
目前还有一类固体酸属于杂多酸,如:
H4SiW12O40, H4GeW12O40, H3PW12O40, H4GeMo12O40,H4SiMo12O40
FSO3H H0 -15.07
H2SO4-SO3(1:1) -14.44
ClSO3H -13.80
H2SO4-SO3(1:0.2) -13.41
CF3SO3H -12.80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魔酸举例:
FSO3H-SbF5(1:0.25) HF-SbF5(1:0.03) FSO3H-SbF5 SO3(1:0.07) FSO3H-SbF5(1:0.1) FSO3H-SbF5(1:0.05) FSO3H-TaF5(1:0.2) FSO3H-AsF5(1:0.5) FSO3H-SO3(1:0.1)
常见L-酸:H+、ZnCl2、FeCl3、AlCl3、BF3、SO3 等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任何分子、离子、原子团 等。 常见L-碱:醇、胺、醚、烷氧负离子等含有可以 利用的电子对的任何分子、离子、原子团等 。

(完整版)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酸碱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下面是高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的知识
点总结:
1. 酸碱的定义
- 布朗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
电子对的物质。

- 列维斯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接受或分享电子对的物质,碱是
能够提供或分享电子对的物质。

- 亚里士多德酸碱理论:酸味来自酸性物质,碱味来自碱性物质。

注意:各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 酸碱的性质
- 酸的性质:酸味酸性,能腐蚀金属,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的性质:苦味碱性,能中和酸,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 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电离反应:酸、碱在水中电离成离子,形成溶液导电。

- 水中的自离子化:水分子自离子化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4. 酸碱指示剂
- 酸碱指示剂是用于判断溶液酸碱性质的化学物质。

-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酸碱性状分别为:红色/无色、橙色/紫红色、黄色/蓝色。

-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5. 酸碱化合物的命名
- 酸的命名:按元素名+酸字,或酸根离子+酸字。

- 碱的命名:原子基团+氢氧化。

以上是高中化学酸碱知识的简要总结。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溶液性质、酸碱中和反应以及相关实验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1、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水中离解的局限性2、J.N.Brфnsted酸碱理论:定义:在反应中能提供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酸;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碱。

酸碱的相对性: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反应中是酸,在另一个反应中也可能是碱。

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成为碱(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成为酸(碱的共轭酸)酸越强,则酸的共轭碱越弱;碱越强,碱的共轭酸越弱。

反应的结果就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弱酸和弱碱。

3、G.N.Lewis酸碱理论:定义:能够接受电子的分子和离子即Lewis酸;能够提供电子的分子和离子即Lewis碱。

Lewis酸:具有空轨道和未充满外层笛子轨道,电子受体,亲电试剂;AlCl3BF3 FeCl3 ZnCl2 Ag+ R+ NO2+Lewis碱:具有孤对电子和π电子,电子供体,亲核试剂。

NH3 ROH X- OH- RO-酸碱理论酸碱理论(acid-base theory)阐明酸、碱本身以及酸碱反应的本质的各种理论。

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溶剂理论软硬酸碱理论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是英国R.玻意耳。

法国A.L.拉瓦锡又提出氧是所有酸中普遍存在的和必不可少的元素,英国H.戴维以盐酸中不含氧的实验事实证明拉瓦锡的看法是错误的,戴维认为:“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酸,要看它是否含有氢。

”这个概念带有片面性,因为很多有机化合物和氨都含有氢,但并不是酸。

德国J.von李比希弥补了戴维的不足,为酸和碱下了更科学的定义:“所有的酸都是氢的化合物,但其中的氢必须是能够很容易地被金属所置换的。

碱则是能够中和酸并产生盐的物质。

”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酸强,有的酸弱。

这一问题为瑞典S.A.阿伦尼乌斯解决。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1]在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酸碱理论是:“酸、碱是一种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会离解,能离解出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是碱。

高考化学酸碱知识点

高考化学酸碱知识点

高考化学酸碱知识点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考点之一。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酸碱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相关内容。

一、酸碱的定义及特点1. 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质子)的化合物或离子。

酸呈现酸性溶液,具有酸味(如柠檬和醋)。

2.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或离子。

碱呈现碱性溶液,具有苦味(如肥皂水和氨水)。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此过程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二、酸碱的理论1. 阿尔尼热斯理论(Arrhenius Theory):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在水溶液中,酸和碱相遇会发生中和反应。

2. 布朗酸碱理论(Bronsted-Lowry Theory):酸是指可以给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可以接收H+离子的物质。

此理论扩展了酸碱概念,可以适用于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三、酸碱的常见性质和分类1. 酸的性质:a) 酸的气味和酸味:酸有特殊的气味,如硫酸等。

酸也呈现酸味,如柠檬汁等。

b) 酸的电离和导电性:酸在水中电离产生H+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

c) 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活泼金属(如锌、铝)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

d) 酸与华盐的反应:酸与华盐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2. 碱的性质:a) 碱的苦味和腻感:碱有特殊的苦味和腻感,如氢氧化钠等。

b) 碱的电离和导电性:碱在水中电离产生OH-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

c) 碱与酸的中和反应:碱与酸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四、常见的酸碱及其溶液的pH值1. 强酸和强碱:a) 强酸:完全电离产生H+离子的酸,如盐酸(HCl)和硫酸(H2SO4)。

b) 强碱:完全电离产生OH-离子的碱,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钡(Ba(OH)2)。

c) 强酸溶液的pH值通常在0到1之间,强碱溶液的pH值通常在13到14之间。

第一节.酸碱理论

第一节.酸碱理论

• 优点:能提供一个酸碱强度的定量标度
行定量计算。)
•缺点:只限于水溶液 • 无法解释A、非水溶液或不含氢(SO2、CO2、SnCl4)和羟 离子成分(F- 、 CO32- 、K2O 、NH3,有机胺)的物质也表现 出酸碱的事实? • B、无水(气相)酸碱反应?(BaO+SO3 ,NH3+HCl)
1.2、酸碱质子理论
2.3 质子酸在水溶液中的酸性
• HnX(g) =====H+ (aq)+ Hn-1X (aq) Δ Hø • HnX(g) D H(g) + Hn-1X (g)

Δ Hø
Ip
-EA
• H+ (ag)+ Hn-1X -(ag) Δ Hhyd H+ (g)+ Hn-1X -(g)
• Δ Hø== D + Ip +(-EA)+ Δ Hhyd(H+) + Δ Hhyd(Hn-1X-) • 半径越小, -Δ Hhyd 越大,酸性增加 • -Δ Hhyd增大 酸性增加显著 • CH4 NH3 H2O HF -Δ hhyd减少 • SiH4 PH3 H2S HCl 抵销了键能减少
•§1-2 酸碱强度 2.1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如果了解了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就会发现,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
切相关。
1. 键的强度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 ,相 应的酸越弱。
HI HBr 368 109 < > HCl HF
SbF 5
AgF
SbF 5+ AgF =AgSbF6

物理有机化学 (浙江大学 ) 第4章 酸碱理论h

物理有机化学 (浙江大学 ) 第4章 酸碱理论h
第4章 酸碱理论
§1、酸碱概念
1.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论 2. Lewis酸碱电子论 按照质子论,酸是质子的给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酸放出一个质子, 本身变成碱 酸(A)→碱(B-)+质子(H+) 因此,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质子从酸迁移到碱,在 有关质子迁移平衡的两个化合物中,一个必须是酸, 另一个是碱.例如,
首先,最直观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酸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负 性。电负性越大,质子电离后的负离子越稳定,因此酸性就越 大。例如,HF>ROH>RNH2>R3CH.但酸分子中与质子非直接相 连的原子的电负性也对酸性有影响,因为诱导效应可以通过σ键传递到带负电荷的原子上。但显然,较远的原子的影响是较 小的,因为诱导效应随着相隔键数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共轭效应可以极大的分散电荷,因此,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极大。例如,甲醇(pKa 16.0)与苯酚(pKa 10.02)比较,酸性几乎 增加一百万倍,显然苯酚的酸性是因为氧上的负电荷可以通过 共轭分散到苯环上去。
这说明,在超强酸中,甚至在烷烃的C-H键上也能发 生亲电反应;另外,C-C键也能与质子结合.例如, 新戊烷生成叔丁基碳正离子的质子解反应也是通过五 配位碳正离子中间体进行的.
CH3 C CH3 H3C CH3 + H
+
SbF3
CH3 C
H CH3
CH3 C H3C CH3 + CH4
HSO3F CH3
邻近电荷的影响。附近的原子带正电荷将极大地增强质子的酸 性。例如,Ph3P+CH3中甲基氢的pKa为22.4,这主要是因为膦 原子上带正电荷所致。(CH3)2S+-CH2COPh中的亚甲基的pKa为 8.3,这是以上几个因素都起作用的结果。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详解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详解
常用的Lewis碱有:
27
6.6.2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核加成反应均认为是酸碱反应。醛、酮、酸 及其衍生物是酸,而亲核试剂是碱
1 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28
2,醛酮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3.羰基与氢化锂铝的还原反应
29
6.6.3 亲电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电加成反应均可认为是酸碱反应,烯烃、炔烃或小环烷烃是碱,而 亲电试剂是酸。 1.烯烃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25
6.5. 2 常见的超强碱
超强碱主要是碳负离子,如环戊二烯负离子、-碳负离子等。固 超强碱在石油化工中可应用于催化烯烃异构化,目前正在深入 研究中。
26
6.6 酸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从广义上讲,除自由基和协同反应外,有机反应均可看成是酸碱反 应。
6.6.1 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常用的有机反应的催化剂除Arrhenius酸碱外,主要属于Lewis酸和Lewis碱。 常用的Lewis酸有 : AICl3 ,SnCl4 .TiCl4 ,BF3 ,FeCl3 ,ZrCl4 .TiOSO4 .Ti(OR)4 .Ag.Cu.Pd,Pt等 ;
所有的亲电、亲核重排反应均可认为是酸碱反应。
34
35
1.预计下列反应哪个较快?
(a)快,因为生成的碱是有芳香性的。 (a)快,因为(b)生成的碱是反芳香性的。
(b)快,因为(a)生成的酸是反芳香性的。
36
(1)不反应,因为甲烷的酸性比二环[1,1,O]丁烷弱。
(2)不反应,因为甲基正离子的稳定性不如乙腈甲基正离子。
由此,不难看出电离出H+的是酸,电离出OH-的是碱, 并可认为酸碱反应实质上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结合,生成水分子的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常见的酸和碱
柠檬酸
氢氧化钠
柠檬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 泛用于食品、饮料和清洁产品中。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常用于肥 皂制备、清洗和实验室应用。
乙酸
乙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常用于食 醋、制药和化妆品。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什么?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 液的酸碱性质而改变颜色的化 学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酚酞:红色酸性溶液变 为无色碱性溶液
• 甲基橙:红色酸性溶液 变为黄色碱性溶液
• 溴酚蓝:黄色酸性溶液 变为蓝色碱性溶液
应用
酸碱指示剂常用于酸碱滴定、 理化实验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酸度和碱度的测定方法
1 酸度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酸度测定方法包括pH计、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等。
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肥皂、饮食调理、清洁剂制 备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面。
2 碱度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碱度测定方法包括pOH计、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等。
3 实例
一种常见的测定方法是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食品中醋的酸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酸和强碱
强酸是指酸性溶液中能够完全生成氢离子(H+)的酸,例如硫酸和盐酸。强 碱是指碱性溶液中能够完全生成氢氧根离子(OH-)的碱,例如氢氧化钠和氢 氧化钙。
酸碱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其反应方程式通常为: 酸+碱→盐+水
2
中和反应的特点
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产生的盐可以是晶体或溶解于水中。这种反应还 具有酸度和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等实际应用。
3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节酸碱理论ppt课件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节酸碱理论ppt课件
❖(2) 不能给出质子,也不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称为中性物质,如金属离子Na+,Ca+等。
6
➢(3) 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排除了盐的概念。 ➢(4) 酸碱质子理论体现了酸和碱这对矛盾
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扩大 了酸碱物质的范围。
7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半反应式: 酸 H+ + 碱
例如HAc在水溶液中的存在两个酸碱半反应:
HC2O4-
HSO3-
H2PO4F-
HCOOAc-
HCO3-
碱 性 增 强
HPO42-
CO3 2 -
PO43- 16 OH-
(四)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实验证明,HClO4、H2SO4、HCl和HNO3的 强度是有差别的,其强度顺序为 HClO4> H2SO4>HCl>HNO3。
HClO4+H2O H2SO4+H2O HCl+H2O HNO3+H2O
30
二、溶液的pH
物质均衡(MBE): 它是指在一个平衡体 系中,某一给定组分的总浓度,等于各有 关组分平衡浓度之和。
例如:浓度为c(mol.L-1)的HAc溶液的物 质均衡 c(HAc)=[HAc]+[Ac-]
电荷均衡(CBE) : 根据电中性原则,
溶液中正离子的总电荷数与负离子的总电
荷数恰好相等。
H3O++ClO4- H3O++HSO4- H3O++Cl- H3O++NO3-
17
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 (在这里是水化质子H3O+)水平的效应称 为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具有拉平效应 的溶剂称为拉平性溶剂。
18
而冰醋酸可把上述这些酸的强度区分开来,溶 剂 的 这 种 作 用 称 为 区 分 效 应 (differentiating effect),这种溶剂便称为区分溶剂。 一般而言,酸性溶剂可以对酸产生区分效应, 而对碱产生拉平效应,碱性溶剂则可对碱产生 区分效应,而对酸产生拉平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质子接受能力
在溶剂中接受质子(H+) 的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化学反应活性
与酸反应的能力越强,碱 性越强。
酸碱类型及其特点
质子酸碱
01
以质子(H+)的转移来定义酸碱反应,包括Bronsted酸和
Bronsted碱。
Bronsted酸
02
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
Bronsted碱
03
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类型及其特点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酸碱理论
目 录
• 酸碱理论概述 • 酸碱性质与分类 • 酸碱反应机理探讨 • 有机化合物中酸碱官能团识别与性质预测 • 酸碱催化作用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 实验技能培养与酸碱理论实践结合
01 酸碱理论概述
酸碱定义及发展历史
1 2 3
酸碱的经典定义
最早由阿累尼乌斯提出,酸指在水中能电离出氢 离子的物质,碱指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 物质。
绿色溶剂与反应条件优化
生物催化与仿生催化技术发展
探索绿色溶剂和反应条件,减少有毒有害 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借鉴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技术,发展更为环 保、高效的催化方法。
06 实验技能培养与酸碱理论 实践结合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着装要求
必须穿戴实验服,避免穿着宽松或悬垂的衣物,长发需束 起或佩戴帽子,不得佩戴首饰。
通常根据电离常数和质子转移来判断。
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
可能涉及其他溶剂分子的参与和特殊的酸碱反应机制。
03 酸碱反应机理探讨
质子转移过程分析
质子给体与受体
在酸碱反应中,质子给体是酸,而质子受体是碱。通过质子的转移, 实现酸碱中和。
质子转移步骤
质子转移通常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包括氢键、离子键等。转 移步骤的速率和机制取决于反应条件和物种的性质。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酸碱理论-化学工程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2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1、酸碱理论的发展
酸碱的概念的形成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时间,很多科学家都
提出过自己的理论,最终使得化学界对于酸碱的概念有了普遍的 更加深刻的认识。
11
酸碱溶剂理论
3、酸碱溶剂理论
Franklin 1905年提出:“凡在溶剂中产生(或通过反 应生成)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称作酸;该溶剂的特征
阴离子的溶质称作碱;酸碱反应即溶剂特征阳离子与阴离子
化合而生成溶剂分子。”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2
酸碱溶剂理论
•溶剂自身电离

HCl

NaOH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19
酸碱质子理论
5、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onsted)和英国
化学家劳瑞(T.M.Lowry)同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既适用于水溶液系统,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系统和气体状态,且可定量处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0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发展简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溶剂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正负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31
酸碱正负理论
6、酸碱正负理论
苏联化学家乌萨维奇1939年提出:“能放出阳离子或结 合阴离子(电子)的物质为酸;能放出阴离子(电子)或结 合阳离子的物质为碱。 • 酸 + 碱 盐 • SO3 Na2O Na2+SO42SO3 结合O2- • Fe(CN)2 KCN K4+[Fe(CN)6]4- Fe(CN)2 结合CN• Cl2 K K+ClCl2结合一个电子 • SnCl4 Zn Zn2+[SnCl4]2SnCl4 结合2 个电子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H+
NH+4 (aq) H2O(l) = H3O+ (aq) &
Cu(H2O)4 2+
+
H2O(l) = H3O+ (aq) +
Cu(OH)(H2
O)3
+ (aq) 13
布朗斯特酸碱反应可写为如下通式:
HA + A'
A + HA'
显然,布朗斯特酸碱反应是碱A与碱A'争夺质子的
H2O + H2O = H3O+ + OH酸1 碱2 酸2 碱1 • 简写为: H2O = H+ + OH-
18
pH标度
为了方便指示水溶液的酸碱性,丹麦科学家 S.P.L.Sö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标度。
定义: pH = -lg [H+] (SI规定:物理量变量的符号用斜体字书写, 但pH 例外,用正体字母书写)
• 这个理论要求碱必须有OH–基团,但是 NH3这样的物质,虽然没有OH–基团, 但毫无疑问它也是碱。
• Arrhenius 酸碱理论另一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溶剂(H2O)担当的角色。
3
BrØnstedLowry 酸碱(质子)理论
1 定义 2 共轭酸碱对 3 布朗斯特平衡 4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和酸的方向进行
10
按照质子理论的酸碱反应
HOAc + NH3 酸1 碱2
OAc- + NH4+ 碱1 酸2
H2O + H2O 酸1 碱2
OH- + H3O+ 碱1 酸2
H2O + Ac- OH- + HAc 酸1 碱2 碱1 酸2

三大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大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2 锡盐 的 生成 。 由于 醚 的氧原 子含 有共 用 电子对 ,是 一种 L e w i s 碱 ,可 以与 L e wi s 酸反 应 。醚在 强酸 中 ,H 是 一种 L e w i s 酸 ,可 以生成 锡盐 。

2现代酸碱 理论在有机化 学 中的应用
2 . 1质 子论 在有 机化 学 反应 中 的应用

R c ・ — R 一 R

A1 C1
R C O O H;= R C O O - +H +
闩 闩 .
O H— ±
H 十
f 3 ) 自由基 反应 。 由 自由基 取代 分 子 中氢 原 子 的反应 称为 自由基取代 反 应 ,自 由基 反应 一般 分 为链 引发 ,链增 长 ,链 终止 三个 阶段 。
R OH; R O 十 H
别 不大 。 R X +Biblioteka Mg R Mg X
R M g X +< / , 。 \ \ >
\ _ — 一 /
硬 酸硬 碱 理论 将酸 碱 理论 进一 步扩 大 ,还 几 乎包 括 了所有 的 化 学反 应 。在很 多 方面 都有 应用 ,如溶解 度 规律 , 有 机 亲核. 亲 电 活 性 ,水溶 液 的无机 络 合物 化 学等 。但 是 ,硬 酸硬 碱 理论 也有 一 定局 限性 。关 于硬 软 酸碱 的定 量标 度 问题 足 一种经 验 性 的定性 理 论 ,还没 有 统一 的定 量 的理 论连 贯起 来 ,不 能适用 于 广泛 的反 应 的 定量 关系
根 据大 量 实验 总结 出 软硬 酸碱 原理 , 即 “ 硬 亲 硬 ,软亲 软 , 软硬 交 界就 不 管 ”, 硬 酸优 先与 硬碱 结 合 ; 软 酸优 先与 硬碱 结 合 。 硬 酸与 硬碱 或 软酸 与软 碱 生成 的化 合物 稳 定 ,如 H ( 硬 酸) + O H 。 ( 硬 碱) 一H 2 O ( 稳定 )

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化学中的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指一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在水等溶液中表现出产生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特性。

酸和碱是互相对立的,即在化学反应中,酸能够与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等物质。

以下将从酸和碱的定义、酸碱的观念和酸碱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详细探讨。

一、酸和碱的定义在化学中,酸和碱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常见的几种如下:1.布林斯特酸碱理论(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它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及无机化学中。

酸是指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例如,氢离子(H+)是一种酸,氨气(NH3)是一种碱。

2.路易斯酸碱理论(Lewis acid-base theory):酸是指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例如,铝离子(Al3+)是一种酸,氢氧根离子(OH-)是一种碱。

3.皮尔斯酸碱理论(Pearson acid-base theory):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基于硬度(hardness)和软度(softness)的概念,不同的酸碱对有不同的硬度和软度。

例如,硬酸可以与硬碱相结合,而软酸可以与软碱相结合。

二、酸碱的观念酸碱反应最初主要指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在酸性溶液中,会观察到产生水和离子的化学反应,其中酸能够产生H+离子。

而在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与酸性溶液相似的反应,只是反应生成的离子是OH-离子。

实际上,这种反应是基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

另外,还有一些物质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酸和碱,但仍然可以对水产生影响。

例如,盐、氧化剂、还原剂等都可以影响水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PH值。

三、酸碱理论的应用酸碱理论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酸碱指标已经成为测量水质和食品等的标准之一。

例如,食品酸碱度的测量可以判断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水的酸碱度测量则可以判断是否适用于饮用。

此外,酸性和碱性物质可以用于家庭清洁剂和化妆品。

03第三章酸碱理论

03第三章酸碱理论
烯醇负离子的氧上和碳上,这两种倾向可表示为:
⑹在某些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 在某些氧化反应中,也涉及硬-硬,软-软结合
的过程,例如氧化银能氧化醛为羧酸。
Baeyer-Villiger反应中醛被过氧化氢氧化,酮被过氧化 氢氧化生成酯也可用硬软酸碱原理解释
四、超酸(Super acid)
• 酸性比100%硫酸强的酸叫超强酸。
H0=pKBH
+
log
[BH+] [B]
式中pKBH+为弱碱共轭酸的离解常数,这样测得出来的H0为Hammet常 数。被测酸的酸性越强,H0 越负,H0和pH一样,也表示对数关系,H0 每 减小一个单位,即表示酸性增强10倍,按照Hammet常数,100%硫酸 的 H0 为 - 1 1 . 9 3 , 所 以 高 氯 酸 ( HClO4 ,H0=-13.0), 氯 磺 酸 (ClSO3H,H0=-13.8),氟磺酸(FSO3H,H0=-15.07 )已属于超酸。
值得注意的是:酸碱的软硬度与酸碱的强度是两个不同概念,例如: EtO-与 (EtOOC)2CH-碱性差不多,但硬软度完全不同,前者的硬 度比后者大。 ⑶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 烯烃属于软碱,而X2,Ag+,Hg2+,Pd2+,Pt4+等为软酸,所以烯烃易与 它们形成π络核物,促使进一步发生加成反应,因而Ag+,Hg2+,Pd2+ 能作为烯烃加成的催化剂就可用这个原因来解释。 实际上,烯烃的硼氢化反应也是一种软酸软碱的结合。
第三章 酸碱理论
第三章 酸碱理论
• 一、Bronsted酸碱理论(酸碱质子
理论) • (一)酸碱的强度及测定 • (二)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高等有机化学 课件 酸碱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课件 酸碱理论

CH3COCH2COOR + RO-
CH3COCHCOOR + ROH
CH2=CH2 + HA
CH2-CH3 + A-
H + DA CH3NO2 + HO-
D + HA CH2NO2 + HOH
勃朗斯德理论揭示了一切含质子物质和亲质子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解释了 加减质子的许多反应,如酸碱催化、重排以及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等等。
比如:
CC
+ H2O
H+
CC
CC
H
OH
CC
极 度缓慢
H
OH2
-H+
OH
CC
CC
H
H
很快反应
由于烯的共轭酸碳正离子是比中性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所以H+起了催化作用。又如 羰基的亲和进攻的反应常常能被酸所催化,就是因为汤剂化合物的共轭酸的亲电性 比中性分子强得多的缘故。在酸碱催化的反应里,第一部反应总是催化剂和底物之 间的质子传递。当底物的共轭酸或共轭碱是一种比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时,就会有催 化作用。如果以水作溶剂,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速度随[H3O+]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上面讲述的有s 键参与的桥式碳正离子和由 p 键参与的环丙烯型碳正离子,两者 都是通过闭合的多中心键分配电荷的离域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存在形式对化学 反应及产物构型有很大的影响。如:
+
NO2+
NO2 + H+
CH3Br + OH-
CH3OH + Br-
(2) 加成反应 一些不饱和键上的加成反应也可视为酸碱反应。如:
H2O: + Cl3CCH=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CH2+( acid) CH3CO+
Br- (base) CH3CH2O-
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中的很多反应可以看作是酸碱反应,如:
(1)取代反应 所谓的亲电试剂是路易斯酸;亲核试剂是路易斯碱。因此亲电取代反应是路易
斯酸的置换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路易斯碱的置换作用。如:
H
(二)软硬酸碱原理
软硬酸碱是1963年由 Pearson提出的,它是对路易斯酸碱的进一步分类。软硬 酸碱定义如下:
硬酸 接受电子的原子特性是体积小、正电荷高、可极化性低和电 负性大。 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紧。
软酸 相反情况 硬碱 给电子的原子特性是电负性大、可极化度低、难以氧化,也就是对外
层电子抓得紧。 软碱 相反的情况
如乙缩醛的水解反应:
反应速度 k[H3O+][CH3CH(OC2H5)2]
这种酸催化反应只和氢离子的浓度成正比,成为特殊酸催化作用。其反应特点是,
在决定反应速度之前对底物快速而可逆的质子化。例如只要pH值不变,假如质子 性物质如NH4+, 并不影响反应速度。
还有一种反应不仅能[H3O+]催化,同时也能被存在体系中的其它酸所催化。这 样的反应叫做一般酸催化反应。所谓的一般指的是一般的质子给与体都能催化反
+
NO2+
NO2 + H+
CH3Br + OH-
CH3OH + Br-
(2) 加成反应 一些不饱和键上的加成反应也可视为酸碱反应。如:
H2O: + Cl3CCH=O
Cl3C-CH(OH2)2
(3) 电荷转移络合物(CT complex) 的生成反应
通过电荷配位而形成的络合物叫做电荷转移络合物。它是通过电子从给予体 (碱)的分子转移到电子受体的分子上,然后两者以静电吸引或其它作用力相 结合而形成的。这类络合物的一个特点是常带有显著的颜色。如:
R
比酰碘稳定,因为硬硬结合
Br
>
COR
软软结合
硬软结合
NC CN
(H3C)2
NC CN
二甲苯
橙色
NC CN
(H3C)4
NC CN
四甲苯
深红
NC CN
(H3C)6
NC CN
六甲苯
深紫色
其中各种甲苯是电子给予体(碱),四氰基乙烯是电子接受体(酸)。苯环上的甲 基越多,生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颜色越深,这表示甲基的数目增加致使电荷转移程 度加大。在紫外光谱中发生红移。
但是酸和碱的“软”和“硬”这种性质是难以准确地划定的,因此把它们分为硬、 软和交界的三种类型酸碱。
某些酸碱的软硬分类列于 p 104 表5-2中。
软硬酸碱理论的应用规则 :
“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亲 = 1) 生成物的稳定性高 2) 反应速度快。
O
RI 不稳定
O
RF 稳定
硬软结合
O 硬酸 I- 软碱
(二)酸碱催化
液相催化中最常见的是酸碱催化,在有机化学中尤为普遍和重要。这种酸碱催 化的实质就是质子的转移。它的功能是开辟一条迪活化能的反应途径以提高反应 速度。这一能量较低的途径经常是通过一个新的或更稳定的中间体。

反 应物





无 催化反 应的过 渡态 催 化反应 的过渡 态
产物
反 应进程 自由能
它具有可供公用的电子对 因此,一般的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的未公用的或 p 轨道的电子对与酸的空轨 道形成共价键。
A + :B Ag+ + 2:NH3 BF3 + :F-
AB [Ag(NH3)2]+
BF4-
一些不通常不像碱的物种,如乙烯和芳香族化合物,按路易斯酸碱理论都是碱。
如:
CH2
+
Ag+
CH2
比如:
CC
+ H2O
H+
CC
CC
H
OH
CC
极 度缓慢
H
OH2
-H+
OH
CC
CC
H
H
很快反应
由于烯的共轭酸碳正离子是比中性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所以H+起了催化作用。又如 羰基的亲和进攻的反应常常能被酸所催化,就是因为汤剂化合物的共轭酸的亲电性 比中性分子强得多的缘故。在酸碱催化的反应里,第一部反应总是催化剂和底物之 间的质子传递。当底物的共轭酸或共轭碱是一种比底物更活泼的物种时,就会有催 化作用。如果以水作溶剂,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速度随[H3O+]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根据这个理论,任何涉及质子传递的有机化学反应都可以认为是一个酸碱平衡反 应。如:
CH3COCH2COOR + RO-
CH3COCHCOOR + ROH
CH2=CH2 + HA
CH2-CH3 + A-
H + DA CH3N; HA CH2NO2 + HOH
勃朗斯德理论揭示了一切含质子物质和亲质子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解释了 加减质子的许多反应,如酸碱催化、重排以及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等等。
logk HA=a lgKa+C
二、路易斯理论(Lewis theory)
(一)酸碱电子理论
在勃朗斯德提出酸碱质子理论的同时,即1923年路易斯提出了酸碱的电子理论。 路易斯理论: 酸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电子的接受体,
它可以是具有空轨道的任何物质 碱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电子的给予体,
CH2 CH2
+ Ag
2C5H5- +
Fe2+
Fe(C5H5)2
象上述反应所表述的反应可以形成 p- 配位的碱称之为 p- 碱。 由于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因此路易斯酸的范围更广。酸碱的新定义: 酸 正离子; 碱 能与正离子结合的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根据这一思想可把有机分子分解为两个部分:
CH3CH2Br CH3CO2CH2CH3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许多物质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即不管它们是中性分子或正 负离子,多数是同时具有酸碱性的两性物质。如:
O +
H3C CH3
Acid
O
H3C
CH3 +
Base
CH3OBase
H2SO4 Acid
DMSO
O H3C CH2
+ CH3OH
OH
H3C CH3
+
HSO4-
因此,可以认为带有氢的任何分子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勃朗斯德酸,而任何分子 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勃朗斯德碱。
应。这类反应的特点是对底物的质子化慢,即质子化是发生在决定速度的一步。
CH2=CHOR + HA
A H C CHOR
H2
H2O
CH3-CHOR + ACH3CHO + ROH + HA
=k HA[HA][S] 在这个类型的催化反应中,强的酸气催化效果最好。催化剂的酸性强度和催化能 力的关系可用勃朗斯德催化方程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